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3575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一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一、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三、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荷变化,机制:K+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及其机制(图)定义:细胞兴奋后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内正外负的电荷变化,机制:去极相:Na+离子内流 复极相:K+离子外流 后电位:复极后期发生的微小而缓慢的电位波动,包括负后电位(细胞膜外K+离子排斥K+离子外流)和正后电位(Na+-K+泵,3 Na+,2K+),一、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1、兴奋与兴奋性,兴奋:,兴奋性:,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

2、做出的反应的能力,2、引起兴奋的主要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刺激作用时间,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度,阈刺激达到阈强度的有效刺激,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3、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组织兴奋后,在去极之后到复极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产生反应,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随着复极化的继续,组织的兴奋性有所恢复,只对阈上刺激产生兴奋,超常期相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恢复高于原有水平,用阈下刺激就可引起兴奋,低常期超常期之后,组织进入兴奋性较低时期,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2、神经冲动的传导,1)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点,2)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与两

3、种纤维的传导特点,1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非兴奋部位之间构成局部电流,2.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速度快3.无髓神经纤维:连续传递,速度慢,第五节 肌肉收缩,一、骨骼肌细胞的结构二、兴奋收缩偶联三、兴奋在骨骼肌细胞传递过程四、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一、骨骼肌细胞的结构,1、肌肉肌束肌细胞肌原纤维2、肌原纤维:1)暗带(A)、明带(I)、H区、M线、Z线 2)肌丝:粗肌丝:肌球蛋白(头、尾)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肌丝的滑行,四、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前负荷和后负荷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图46 运动终板超微结构模式图,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1、对同一效应器

4、多数内脏器官为双重支配。个别例外:如汗腺、肾上腺髓质、皮肤和肌肉的血管 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2、二者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个别例外:如对唾液腺,二者均促进其分泌,交感神经促进分泌的唾液量少而粘稠,副交感神经使其分泌的唾液量多而稀薄。3、二者的紧张性作用在不同状态下不同。剧烈活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代谢 促进糖元分解,促进胰岛素分泌 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循环 心跳加强加快 心跳减弱减慢 大部血管缩 部分血管舒(腹腔内脏、皮肤、外生殖器等)(软脑膜、外生殖器血管等)肌肉血管可收缩(NE能)或舒张(Ach

5、能),消化 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 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 抑制胆囊收缩,促进括约肌收缩 促进胆囊收缩,使括约肌舒张,呼吸 支气管平滑肌舒 支气管平滑肌缩,粘液分泌,促进胃液及胰液分泌,泌尿 逼尿肌舒,括约肌缩,逼尿肌缩,括约肌舒,生殖 怀孕子宫缩,未孕子宫舒,眼 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 瞳孔缩小,睫状肌缩,,促进泪腺分泌,皮肤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循环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系,淋巴管系,血管,心脏,(动力器官),毛细血管,动脉,静脉,(输送血液离开心脏),(输送血液返回心脏),(动静脉间的微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血液 血细胞(45%):红细胞 白细胞 血

6、小板 血浆(55%):90%的水和100多种溶质,血浆渗透压示意图,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决定,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机能,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产生,作用:直接影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水交换,维持正常血量,第一节 心脏生理,一、心肌的电活动二、心动周期三、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1.心肌细胞:工作细胞:自律细胞:,呼吸生理,呼吸系统,(容纳和交换),呼吸道,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传导),呼吸过程,肺容量图示:潮气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肺活量肺总量每分通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气体的交换,肺泡和血液间:,肺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组

7、织换气,(方式:扩散),气体交换肺部:肺泡气中O2的分压大于 肺毛细血管O2 的分压,O2 进入血管.肺泡气中CO2 的分压小于 肺毛细血管CO2 的分压,CO2进入肺泡.组织:组织中O2的分压小于毛细 血管O2 的分压,O2进入组织.组织中CO2 的分压大于毛细 血管CO2 的分压,CO2进入 血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一、氧的运输Hb与O2结合特征:Hb+O2=HbO2,二、二氧化碳的运输,(一)二氧化碳的化学结合 1.碳酸氢盐形式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二)二氧化碳的运输与酸 碱平衡,排泄生理,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第一节

8、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肾表面的三层膜,肾实质,皮质,髓质,肾纤维膜,肾筋膜,肾脂肪囊,第二节 尿的生成,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三肾的分泌作用及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四、肾的分泌作用及对酸碱平衡的调节,1、H+的分泌及H+Na+交换2、K+分泌及K+Na+交换3、NH3的分泌,消化生理,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系统,消化管:,消化腺:,唾液腺、胰、肝、胃腺、肠腺等。,一、三对唾液腺,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胃液的分泌:胃黏膜内的腺体细胞有颈部黏液细胞、主细胞、壁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分别分泌黏液、胃蛋白酶、盐酸、内因子和胃泌素。,五、小肠分泌的调节,

9、神经调节:迷走神经、体液调节:肠黏膜分泌的肠泌素、组织胺、胃泌素、CCK,六、肝脏的功能,消化与吸收的功能: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重要作用。代谢功能:肝脏对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维生素代谢起到重要作用。清除功能:净化血液,保护其他器官免受生物活性颗粒的侵袭。解毒与排泄功能:主要是解除氨的毒性。,七、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的成分和作用:成分为水、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及一些无机盐。作用:为弱碱性,其中胆盐为结合的胆汁酸所形成的钠盐;胆固醇为胆汁酸的前身,肝脏内脂肪代谢的产物;胆色素为血红蛋白分解的终产物。胆汁分泌的调节:分泌受体液和神经的控制。体液因素(胃泌素的作

10、用、促胰液素的作用、胆囊收缩素的作用);神经调节:迷走神经,3、胆囊的排空:当脂肪或蛋白质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引起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舒张。食物在十二指肠内引起蠕动增强,蠕动波收缩前的容受性现象使括约肌和邻近的肠壁都出现暂时舒张,此时胆囊收缩,使胆汁总胆管流动的压力怎强,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一、大肠的运动 二、大肠的分泌与功能,一、大肠的运动,袋状往返运动:主要由分节收缩完成,这种收缩在不同部位交替反复发生。集团运动:为强的推进性运动,可把内容物完全排空至下一段。排粪:动作部分是随意的,部分是不随意的,二、大肠的分泌与功能,大肠黏膜有大量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局部刺激即可引起

11、碱性粘稠的黏液分泌。结肠自身的摩檫等的机械刺激也引起分泌,刺激盆神经可引起黏液分泌。作用:对大肠壁具保护作用,对水的吸收及调节粪便中电解质的量有重要作用,结肠的屏障作用亦是大肠的功能。,第六节 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和结构二、吸收的机制三、各主要物质的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和结构,吸收结构:肠壁自内到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小肠黏膜固有层及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许多皱壁,使小肠面积增大近三倍,全部小肠表面由黏膜上皮和固有膜伸向肠腔而形成的小肠绒毛,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大10倍左右,每个绒毛表面和单层拄状上皮游离面伸出许多微绒毛,使其面积增大20倍。总吸收面积大概为200平方米。吸收部位:

12、主要在小肠,二、吸收的机制,被动转运:滤过作用:主要取决于膜两边的流体静压差。扩散作用:是当两边的流体静压差相同而溶质浓度不同时,溶质分子从膜的一边扩散至另一边。主动转运:是逆着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需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的转运方式。交换扩散:当两种离子通过上皮细胞转运时,一种为你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同时伴随另一种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而被动的转运,此为离子通过上皮细胞层的交换扩散。,三、各主要物质的吸收,水、电解质和维生素的吸收糖的吸收:各种糖在小肠中被分解为各种单糖,并有小肠上部黏膜细胞迅速吸收,要消耗能量。蛋白质的吸收主动吸收,消耗能量,它在小肠中消化成氨基酸 被吸收。脂肪的吸收:脂肪经乳化及酶的作用下变成微胶离被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