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36036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说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说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说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说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说课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仪征中学 生物组 宣雯雯,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建立在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生长素的发现之后,对后面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其他植物激素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描述生长素的特性。,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模式,3.情感目标:营造“体验-交流-分享”的教学氛围,

2、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生存的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突破难点的手段:既采用实验探究又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注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推论的验证,从事物发生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进行推导,并从归纳总结中来突破难点。,四、教法 采用实验探究式和对比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沿着事物的表观现象探讨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层层深入。同时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在平等交流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在对比中得

3、出结论,使学生容易接受.五、学法 让学生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逐步感受生物学科的趣味性,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六.教学过程及设想:,一 导入新课,二 讲授新课,达尔文实验一,师生互动:-问题探究1)这组实验采用了什么实验原则?2)胚芽鞘尖端有何作用?对比实验的现象 说明了什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其对实验原则的印象以及对对比分析方法的运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总结,1)采用了对照性实验原则2)尖端具有感光作用;对比说明胚芽鞘的 生长、弯曲与尖

4、端有关,达尔文实验二,作出推测,师生互动:-问题探究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里?2)对照这两组对比实验,你将作出何种猜想?,1)在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化学信号(刺激),并在单侧光照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细胞生长不均,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同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科学性表述,层次性表述,条理性表述及规范性表述的能力,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过渡:达尔文所说的化学信号(刺激)究竟是什么?,得出结论,温特实验,师生互动:温特实验证明了什么?为什么他还要设置实验(二)?,(一)(二),胚芽鞘尖端的确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运输到下部,并且能

5、够促使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引导学生沿着事物的表观现象探讨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层层深入,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得出结论,使学生容易接受.,二 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过渡,温特尽管证实了这种物质的存在,这物质到底是什么呢?后来,温特的助手郭葛分离并提取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是吲哚乙酸。由于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分离-提取-鉴定-命名,二 讲授新课,非主要内容,作介绍性讲解,给出化学结构式,培养学生唯物的观点,吲哚乙酸结构简式,20世纪80年代

6、,有些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的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科学离不开探究,探究还在继续,教学环节,展示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生长素的特性,师生互动:1:两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2:你认为生长素的运输具有什么特点?,强化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从对比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学生学会用实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二 讲授新课,切去胚芽鞘顶端,不产生生长素。1:形态学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形态学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2:胚芽鞘形态学下端朝上,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形态学上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1:一组生长素可以通过胚芽鞘运输,另

7、一组不行。2: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向运输。,教学环节,展示图片,分析图片,得出结论,师生互动:1:根、芽、茎的最适生长浓度分别是多少?2:同一浓度对根、芽、茎的促进效果是否相同?3:生长素的调节具有什么特点?,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曲线图,能够从事物的表观现象得出内在的结论。,二 讲授新课,一般,生长素的调节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教学环节,展示图片,分析图片,师生互动:1:为什么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如何去除顶端优势?2:根的生长为什么向下?你能结合物理学知识,用生长素的两重性来解释吗?,逐步感受生物学科的趣味性,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产生一种成就感,二 讲授新课,七、教学设计说明,本节中,实验观察分析是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重要手段,以“分析探索”为核心,发展学生在“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学习了生长素的发现之后,继续学习生长素的特性,符合认知规律,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的目的。,感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