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3637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1、具有存储巨大数量信息的可能2、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精确的自我复制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 状和新陈代谢4、分子结构相对稳定(但特殊情况下能产 生变异),问题:两种不同的推测如何求证呢?,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体外转化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探究1格里菲思的实验:,知识建构1(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过程探究1格里菲思的实验:,实验设计寻找转化因子:,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

2、你认为实验关键是什么?,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设计对照实验,用DNA酶处理,观察DNA的作用。,过程探究2艾弗里的实验分析:,本题考查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有关知识。中S型菌的DNA被DNA酶分解,R型菌无毒,故小鼠存活;中R型菌的DNA被分解,但S型菌能使小鼠患病死亡;、中的R型菌和S型菌因高温加热而被杀死,单独的S型菌DNA或R型菌的DNA不能使小鼠患病。注意分析实验过程。【答案】D,典型例题1【解析】,11944年,科学家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将S型菌的

3、DNA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2、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的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菌侵入小鼠体内,引起小鼠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杀死R型菌,b、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S型细菌后在小鼠

4、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下降,0,含量,时间,a,b,c,R型细菌,S型细菌,练习:,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T2噬菌体的化学分析中,对蛋白质和DNA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硫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磷仅存在于DNA分子中.,DNA标记P;蛋白质标记S。,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一个巧妙实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测试。,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如何让噬菌体被标记?,1、分别用含有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2、分别用含有32P、35S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3、分别用含有32P、35S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并保温一段时间4、搅拌、离心5、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

5、射性物质的含量,记录实验结果6、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1、分别用含有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2、分别用含有32P、35S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3、分别用含有32P、35S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并保温一段时间4、搅拌、离心5、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记录实验结果6、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1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

6、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特别提醒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含有蛋白质没有的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用C、H、O、N作为标记元素。,知识建构3DNA是遗传物质。,典型例题2【解析】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

7、外壳留在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有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也有自身核酸(含32P),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大多含31P,少数含32P;病毒合成的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2的,故全被35S标记。【答案】D,?,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被病毒感染的烟草叶片,烟草花叶病毒(TMV),四、分析“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TMV),蛋白质,RNA,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RNA,四、分析“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解析:烟草花叶

8、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特性是由RNA决定的,实验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TMV的RNA,所以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应该是b型。,答案:C,变式训练3【解析】,命题角度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1)从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生物试题看,考查点主要有: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分析及拓展应用,如2010年江苏卷T4,2009广东卷T9。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种类,如2009年江苏卷T5。(2)本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在命题角度上,以肺炎双球菌为素材,综合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等有关知识;以噬菌体为素材,综合考查病毒的结构、DNA的复制及实验分析将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

9、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若噬菌体繁殖三代,则子代噬菌体中含35S的占1/4,答案B,解析病毒的繁殖离不开活细胞,要标记噬菌体,应先标记培养噬菌体的细菌细胞。实验中采用搅拌的手段是为了把细菌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开。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外壳没有注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中不含有35S。,1(2010上海高考)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

10、所有噬菌体()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B只有35S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32P标记,全部含35S标记。,答案:A,2(2010海南高考)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A.1、3 B1、4 C2、3 D2、4,答案:B,解析:“杂合”噬菌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其所含的DNA决定的,如含甲的DNA,其子代的性状和甲种噬菌体相同

11、。,3.(2009江苏高考)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答案:C,解析: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特性是由RNA决定的,实验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TMV的RNA,所以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应该是b型。,答案:C,(1)探究性实验 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2)验证性实验 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3)二者的比较,如果A,则B,(3)二者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