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38824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楼基础开挖基坑监测技术总结报告2017年7月*商业楼基础开挖基坑监测技术总结报告编 写:审 核:审 定:2017年7月目 录1工程概况11.1简况11.2周边环境11.3地质概述11.4基坑围护12监测依据13 工程地质概要13.1本基坑地下水埋藏较深,不考虑地下水变化监测。14、监测容:2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25.1.2 基准点的埋设和观测25.1.3监测点的布设35.2监测方法35.2.1垂直位移监测35.2.2水平位移监测36监测周期及频率47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57.1监测仪器设备57.2仪器检定59 结论与建议61工程概况1.1简况*大街东段南侧,东侧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相望

2、,西侧接近南联路,地势平坦。基坑东西宽约55米,南北长为56.5米,开挖面积约4.68亩。开挖深度在5.07.7米。1.2周边环境本工程基坑3倍基坑深度围地上无建筑物、构筑物,地下无管线等。1.3地质概述详见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4基坑围护 本基坑根据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及土层情况,选用土钉墙挂网锚喷的支护形式。2监测依据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T 12897-20062) 建筑变形测量规JGJ 8-20074)建筑基坑工程变形技术规(GB50497-2009)5)精密水准测量规(GB/T15314-940)6)工程测量规(GB 50026-93)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

3、330-2007)8)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保护对象权属部门对监测的技术要求等。9)同类工程实践经验。3 工程地质概要3.1本基坑地下水埋藏较深,不考虑地下水变化监测。3.2拟建场地浅层土层成份复杂,观测点和基准点应充分考虑其稳定性和可使用性。4、监测容:本工程布设的监测系统及时、有效、准确地反映施工中围护体及周边环境的动向。根据现场的周边环境情况及设计的常规要求,本项目完成了以下监测容:1、 护坡的水平位移监测2、 竖向位移监测。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5.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布置及埋设 5.1.1、 根据基坑形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将基准点布设在基坑影响围以外,离基坑较远,

4、人员、车辆影响较小的地方。共布设3个基准点。基坑北面的南联路为A、B两点、基坑南侧C点。具体布置如下图:5.1.2 基准点的埋设和观测监测控制网分两种:平面控制网用于水平位移监测;水准控制网用于垂直位移监测。1) 控制点布设平面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为同点,现场布设3个点,用于控制整个监测区垂直及水平位移。2) 控制网联测水准控制网采用水准路线测量,其技术指标参数表1。于2017年3月25日、2017年5月20日进行首次测量和复核测量,线路闭合差分别为0.63mm和0.52mm,满足规要求。 水准控制测量技术指标表 表1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备注二等水准0.3mm0.5mm2L mmL

5、为公里数平面基准点采用导线法测量坐标,坐标系统采用假设独立坐标系统,按二级导线测量要求进行测量。于2017年3月25日、2017年5月20日进行首次测量和复核测量,导线点点位中误差分别为0.39mm和0.47mm。满足规要求。保证平面测量资料可靠性。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指标表 表2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备注二级导线21/100001 mm5.1.3监测点的布设1) 垂直、水平位移测点布设:在基坑四周共布设14个监测点布设方法:直接在道路路面设定位置冲击钻孔,并打入测量专用道钉,并确保其牢固。5.2监测方法5.2.1垂直位移监测参照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要求,历次垂直位移监测是通过工作基

6、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5.2.2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极坐标测量方法,每次测量结果与上次结果相比较,获得想X、Y为本次基坑位移的变化值。6监测周期及频率6.1监测期限:从基坑开挖2017年4月7日开始,到2017年6月30日回填至0.000施工结束。6.2监测频率:基坑类别施工进程基坑设计深度5m510m1015m15m二级开挖深度(m)51次/2d1次/2d5101次/1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2d1次/2

7、d7141次/3d1次/3d14281次/7d1次/5d281次/10d 1次/10d6.3监测警戒值:6.3.1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监测项目基坑深度(m)变形绝对值(mm)变化速率(mm/d)水平位移56.22057.27.7255竖向位移56.22047.27.72546.3.2 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连续3天超过报警值的70%,应报警。 周边建(构)筑物报警值应结合建(构)筑物裂缝观测确定,并应考虑建(构)筑物原有变形与基坑开挖造成的附加变形的叠加。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a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

8、值;b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c 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d 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e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7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7.1监测仪器设备主要采用仪器设备见表6: 监测仪器设备表 表6 序号设备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分辨率/精度使用项目1数字水准仪Dini030.3mm垂直位移2全站仪索佳2,2mm+2ppm平面位移3测斜仪航天万新0.02mm/500mm测斜4电脑数据处理5打印机输出设备7.2仪器检

9、定所有监测仪器设备在开工前送国家认可的计量校准/检定试验室进行强制检定,施工期间监测仪器需进行连续标定。8.数据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结果,基坑北侧向基坑方向偏移最大量为20.mm,基坑东侧向基坑方向偏移最大量为9mm,基坑南侧向基坑方向偏移最大量为4mm,基坑西侧向基坑方向偏移最大量为14mm。平均偏移量为11.75mm,没有超过警戒值。据以上基坑监测点垂直位移变化曲线图分析可知,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边缘受外界因素较小,相对稳定。9 结论与建议 我公司对*商业楼基础开挖基坑施工阶段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跟踪监测。信息化施工监测在本项目施工中取得了成功,切实达到了信息化施工的目的。本项目基坑挖土施工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没有超过警戒报警值。建议在以后施工过程中,加强新建楼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监测。我公司在本工程的监测工作得到了业主、监理、施工方及其它相关单位的大力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