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论文会计专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论文会计专业.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姓 名 : 00000 班级、学号 : 0000班、00号 系 (部) :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 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 0000000 开题时间: 2008- 6- 4 完成时间: 2009-11-12 2009年 11 月 12 日目 录毕业设计任务书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答辩申请书3-5正文6-19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20答辩过程记录表21课 题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一、 课题(论文)提纲0.引言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3.1 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
2、前提3.2 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条件3.3 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3.4 造假成本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力3.5 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利益驱动4.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4.1 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4.2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4.3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4.4 推行诚信保险制度4.5 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二、内容摘要会计信息是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核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由来已久,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突出问题作出了规范,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值
3、得探讨。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则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准则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突出问题作出了规范,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三 、参考文献1马费成.信息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3张杰明.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时空,2001(3)4付洁,刘军.浅议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建立J.特区经济,20
4、05年,第1期 5管亚梅.知识经济下绿色会计的嬗变与发展J.商业研究,2004,第19期6仵宇庆. 绿色GDP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 , 2006,(09)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0000摘要:会计信息是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核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由来已久,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突出问题作出了规范,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则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
5、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准则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突出问题作出了规范,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关键词:新准则;产权;会计信息;会计委派制0.引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见真实性是信息质量的基础,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线,即信息必须客观反映经济活动、事实,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否则将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对经济、社会、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国家对经济监管
6、愈加严格、规范,各种利益主体更加关注信息真实性,这是使用者决策的生命基础。 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在美国不直接提“真实性”,而只强调程序理性原则,要求会计行为程序无差错和无偏见地被运用,严格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在英国强调“真实公允”,也是要求遵循规范公允的会计行为程序,编制
7、会计报表。在我国,同样要求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对159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
8、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社会审计监督不力。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在2005年、2006年财政部对全国600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执业质量的检查中,发现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中小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薄弱,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甚至故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情况;如甘肃合盛会计师事务所未到被审计单位现场取证,在未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况下,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青海华翼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混乱,伪造注册会计
9、师的签名、盖章,违规出具审计报告。 证券监督机构监督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处罚不及时。虽然近几年证券监督机构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检查及对责任者的处罚力度,但从效果来看,还未起到对会计造假者的震慑作用;同时,对查出的问题处罚不及时,从发现问题到处罚问题的时间间隔太长,当处罚决定公布执行时,效果已大打折扣。 政府各部门对会计的监督管理缺乏协调和配合。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对会计的监督标准不够统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缺乏统一协调和配合,不能形成会计监督管理的合力。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3.1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
10、乔治.阿克尔洛夫提出的,指的是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厂商)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甚至会计这种职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 首先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就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优势。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
11、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其次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我国的会计陷入“囚徒困境”。在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主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该会计主体可能获得好处;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可能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则什么益处都没有。由于信息不对称,结果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同样在会计人员中,也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
12、账,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则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可能获得好处;二个都拒绝领导授意,则可能面临一起受到不公正待遇;二个都执行领导授意,共同做假账,大家都得不到好处。结果会计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更多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授意而做假账。结果是制造虚假信息者获得好处的机会大,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2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在日常经济中,我们经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的差错折腾半天。会计工作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但事实是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
13、条件。 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润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财政部在发布会上称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换言之,除了上市公司必须执行新
14、会计准则外,对于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存在差异的地方,其他企业仍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的运用仅限于上市公司,与同行业的非上市公司相比较,二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能基于不同的核算标准,导致其可比性进一步降低,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导致1997年到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给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
15、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这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3.
16、3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对于一些重要新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注重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使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的反映,但是不可能完全堵住财务报表上所有的漏洞,不可能杜绝某些公司高管操纵利润的冲动和意图。以新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为例,“公允价值”计量在交易双方自愿达成的金额,更多地采用了市场化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当中,人为操纵因素容易干扰公允价值的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缺陷。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
17、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仍在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其他股东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容易成为形式;二是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表现为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董事未能履行诚信义务、不勤勉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与董事会以集体身份起作用的特征相矛盾;三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
18、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不规范,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 3.4失信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动力 关于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早在1720年的英国南海事件就已发生,为什么在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甚至在美国一个拥有成熟市场经济体系、法制健全的国家,都有公司进行会计造假。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关键时
19、刻就出现了诚信问题。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
20、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另外由于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因为经济处罚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即用本应属于股东的利益来偿还股东的损失,由投资者来为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转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 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
21、于高昂,才会不断上演公司会计造假的闹剧。3.5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利益驱动会计信息失真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因素: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要政绩,企业领导要政绩,企业要形象,导致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使违法犯罪有可乘之机等。 从企业内部监督看,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会计人员受聘于企业管理当局,其行为必然受控于企业管理当局,反映管理当局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当局的意志,必然会出现“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得顶不住”的现象和“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会计监督“名存实亡”,这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会计人员受管理者领导,其监督权力也由管理者授予,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同时,由于监
22、督是一种外来约束力,它不可能从机体内产生,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可能实现对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从企业外部看,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其执业范围狭窄。再则,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等原因,使有些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政府审计监督由于受人力、财力的限制,以及其事后监督性质的局限,不可能查出企业的所有违法违纪行为,这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关键是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有效的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4.会计信息失真
23、的治理对策 4.1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 几方面入手;二是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 4.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
24、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第三,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第四,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第五,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第六,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4.3建立民事
25、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一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二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在“安然”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纽约证交所正式取消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并
26、拟取消其上市资格,同时导致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信誉和审计市场迅速下滑,不得不面临着被兼并的命运,这种退出机制的惩罚力度对相关行业内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警示。因此,我国要尽快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只有这样的惩罚才是真正起震慑作用。4.4推行诚信保险制度 根据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公司失去诚信,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就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使保险公司为了自己不受利益损失,必然加大对投保
27、公司的监督,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监督,降低监管成本。 4.5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信誉才起作用。因此对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一是着力打造信用政府。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地方保护主义,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二是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
28、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同时使有恶劣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三是增强诚信教育。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当前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有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市场经济,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由于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公司制度缺陷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成本低等原因,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从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推行诚信保险制度以及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着手,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参考文献:1 马费成.信息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3 张杰明.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时空,2001(3)4 付洁,刘军.浅议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年,第1期 5 管亚梅.知识经济下绿色会计的嬗变与发展J.商业研究,2004,第19期6 仵宇庆. 绿色GDP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 , 20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