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41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材料.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6143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41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江苏省41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江苏省41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江苏省41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江苏省41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41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41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材料.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公告第4号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1年3月13日在南京召开了第四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了41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公告如下:一、水稻:华两优69、602S、华优418、苏两优124、扬两优818、扬籼1S、中南优510、中南1A、中莲1A、华瑞稻1号、宁粳5号、镇稻14号、扬育粳2号、南粳5055、通粳981、镇稻15号、常农粳6号;二、棉花:中江棉8号、泗阳698、苏棉28、苏杂061、国华棉1号、科棉7号;三、玉米:长江玉6号、中江玉703、江玉608、保玉1号、苏玉31、苏科糯4号;四、大豆:苏鲜豆20号、苏鲜豆21号、南农34、淮豆11、瑞豆1号;五

2、、西瓜:羞月、橙兰、中江红妍、小玉无籽、无籽红蜜;六、辣椒:通研4号、苏椒15号。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依法做好宣传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工作。附件:江苏省第四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介绍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附件:江苏省第四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介绍一、水稻品种1、华两优69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10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华籼优5549”,由江苏省徐州大华种业有限公司以 602SR5549配组,于 2005 年育成,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审定,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四、

3、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9.8公斤,较对照优084增产6.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1公斤,较对照增产9.38%。株型紧凑,穗型较大,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挺色浓,抗倒性强,熟期转色好。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4.1万,每穗实粒数153.1粒,结实率83.4%,千粒重29.4克,株高122.6厘米,全生育期145天,较对照迟熟4天;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8年检测:长宽比3.0,整精米率61.6,垩白粒率24,垩白度2.8,胶稠度

4、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5天左右,每亩大田栽插1.7万2.0万穴,每亩基本苗6万左右。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 15公斤左右,肥料运筹上,以基肥为主,掌握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和有机肥。水浆管理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苗、薄水分蘖、适时排水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断水。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

5、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要注意白叶枯病、纹枯病的防治。2、602S一、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02二、来源与类型由江苏省徐州大华种业有限公司以广占63-4S为母本,以中籼“R402”为父本杂交选育,于2005年育成,属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三、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分蘖性强,叶色深绿,株高78厘米左右,主茎总叶片数14张;穗型较大,穗长25厘米左右,平均每穗颖花数140粒左右,包颈长约8厘米,对“920”敏感;柱头无色;沛县6月5日播种,播种至始穗历时72天左右,全生育期105天左右,抗病性较好,抗倒性强。据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育性鉴定: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5,育性稳

6、定。现场鉴定不育株率100,自交结实率0,花粉不育度100,为无花粉不育类型。开花习性好,花时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上午830-900始花,930-1130为日开花高峰,1400左右终花,阴天会推迟;开颖角度平均32度左右,单个颖花开闭颖历时90分钟左右,出鞘颖花柱头外露率81%左右,其中双外露率45%左右,异交结实率可达50%左右。3、华优418一、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03二、来源与类型原名“华11A/DH418”,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华11ADH418配组,于2007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

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8.5公斤,较对照优084增产8.59%,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5公斤,较对照增产7.5%。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浅绿,叶姿较挺,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4.9万,每穗实粒数139.7粒,结实率86.8%,千粒重31.0克,株高123.2厘米,全生育期140.5天,比对照早1天;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中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长宽比3.0,整精米率65.0%,垩白粒率30.0%,垩白度4.2%,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

8、.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015公斤,旱育秧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每亩栽插1.6万穴左右,基本苗5万6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前后期比例以6:4为宜,注意磷钾肥的配合使用,移栽后57天追施分蘖肥,幼穗分化期追施穗肥。水浆管理上,栽后浅水促早发,中期适时搁田,孕穗至灌浆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湿交替,活熟到老。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9、要注意白叶枯病的防治。4、苏两优124一、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04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新两优124”,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03S苏恢124配组,于2006年育成,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杂交水稻种质改良与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审定,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4.2公斤,较对照优084增产5.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9.0公斤,较对照增产8.47%。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分蘖力强,叶色中绿,叶姿较挺,群体整齐度较好,抗倒性较

10、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5.1万,每穗实粒数154.3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7.8克, 株高122.5厘米,全生育期141.7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高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长宽比3.0,整精米率68.0%,垩白粒率18.0%,垩白度1.3%,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在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20公斤左右。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每亩大田

11、栽插1.6万1.8万穴,每亩基本苗5万7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中后期控制氮肥施用,后期酌施穗肥。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中期足苗及时搁田,后期注意干湿交替,强秆壮根,收获前710天断水。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要注意纹枯病的防治。5、扬两优818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105二、来源与类型 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籼1SR818配组,于2008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三、适应范围

12、 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4.0公斤,比对照优084增产4.1%,2008年较对照增产极显著,2009年较对照增产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公斤601.9公斤,比对照增产7.05%。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稍深,叶姿较挺,抗倒性较强,熟期转色较好。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5.6万,每穗实粒数136.3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9.6克,株高126.4厘米,全生育期142天,较对照迟熟1天;接种鉴定: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中抗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

13、年检测:长宽比3.2,整精米率54.6%,垩白粒率20%,垩白度2.2%,胶稠度8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8%,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播种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播种量20公斤左右。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每亩大田栽插1.8万2万穴,每亩基本苗7万8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量15公斤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水浆管理上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足苗后适时分次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一

14、周断水。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要注意白叶枯病的防治。6、扬籼1S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106二、来源与类型 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广占63-4S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杂交,F1种子经60Co-辐射诱变,其后代经连续定向选择,于2007年育成,属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三、特征特性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强,叶色绿色,株高100厘米,主茎叶片数15-16张,5-6个伸长节间;穗型较大,穗长24厘米,平均每穗颖花数140粒,平均单株有效穗9-11个,千粒重26克左右。播种到齐穗天数89天左

15、右。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人工气候室鉴定,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5。现场鉴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败育类型为无花粉型,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花时较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上午8:30始花,9:3012:00盛花,阴天会推迟;柱头自然外露率79%左右,其中单边外露率28%左右,开颖角度30度左右。7、中南优510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107二、来源与类型由江苏中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中南1A中莲恢510配组,于2006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7-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三年平均

16、亩产559.1公斤,较对照优084增产3.3%,2007年较对照增产极显著,2008年较对照减产1.92%,2009年较对照增产极显著;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8公斤,较对照增产10.04%。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叶姿较挺,穗型较大,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相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4.3万,每穗实粒数157.7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8.3克,株高121.8厘米,全生育期140.4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中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长宽比3.0,整精米率62.0%,垩白粒率

17、20.0%,垩白度1.8%,胶稠度6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左右。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5天左右,每亩栽插1.6万1.8万穴,每亩基本苗7万8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基肥、分蘖肥以及穗肥的比例以6:3:1左右为宜。水浆管理上,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扬花,适时排水搁田,后期干湿交替,湿润养老,收割前一周断水。4、病虫草害防治。秧

18、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要注意白叶枯病、纹枯病的防治。8、中南1A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108二、来源与类型 由江苏中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野败型不育系协青早B为母本,以自选株系H0108为父本,进行杂交回交转育,于2008年育成,属野败型不育系。三、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生长繁茂,株高75厘米,主茎总叶片数14叶;穗型较大,穗长14.8厘米,每穗总颖花数165朵左右,抗病性好,抗倒性强。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为100%,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不育度99.9%以上,花粉败育类型以典败为主。开花习性好,开花角度大,柱

19、头外露率70%左右,花时较为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11:00盛花,阴天会推迟,开颖角度平均40度,开闭颖历时适中。9、中莲1A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109二、来源与类型 由江苏中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两系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红莲形保持系粤泰B为父本,进行杂交回交转育,于2007年育成,属红莲型不育系。三、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总叶片数16叶,株高87.1厘米;穗型较大,穗长20.3厘米,每穗总颖花数217朵左右,着粒紧密,生长繁茂、抗倒性强。 育性稳定,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99.9%以上,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败育类型以染败为主。开花习性好,开花角度大,柱头外露率高,

20、花时较为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11:00-11:30盛花,阴天会推迟,开颖角度平均42.5度,开闭颖历时适中。10、华瑞稻1号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110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富614”,由淮安市富友种业有限公司以(武运粳8号/淮稻6号)/(镇稻88/武育粳3号),于2006年育成,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审定,属中熟中粳稻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3.6公斤,较对照镇稻88增产2.3%,2008年较对照增产不显著,2009年较对照增产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3.9公斤,较对照增

21、产7.3%。株型紧凑,穗型较大,群体整齐度较好,熟期转色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6万,每穗实粒数127.1粒,结实率88.1%,千粒重26.2克,株高98.8厘米,全生育期153.2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0年检测:整精米率75.6%,垩白粒率17.0%,垩白度1.4%,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6%,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大田用种每亩4公斤左右,水秧田播种量每亩2530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

22、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每亩2万穴,每亩基本苗7万左右。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其中基蘖肥60%70%,穗粒肥30%40%,注意磷、钾肥配合施用。水浆管理上,浅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搁田,后期干湿交潜,收获前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要注意穗颈稻瘟、白叶枯病的防治。11、宁粳5号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111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W013”,由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以武香粳14镇稻88,于2006年育成,属迟

23、熟中粳稻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5.4公斤,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1.88%,2008年增产不显著,2009年增产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6.7公斤,较对照增产5.4%。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易脱粒,抗倒性中等。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2.3万, 每穗实粒数116.9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6.7克,株高100.3厘米,全生育期153.5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

24、2010年检测:整精米率71.5%,垩白粒率20.0%,垩白度1.6%,胶稠度85.0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40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每亩栽插1.8万2万穴,每亩基本苗6万8万。3、科学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820公斤,注重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氮肥运筹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基蘖肥、穗肥的比例以6:4为宜

25、。水浆管理上,掌握深水活棵,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每亩30万左右,后期干湿交替,成熟前一周断水。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要注意穗颈稻瘟、白叶枯病的防治。12、镇稻14号一、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2二、来源与类型原名“镇稻461”,由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武育粳3号/武99-8,于2005年育成, 属迟熟中粳稻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

26、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39.6公斤,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7.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3公斤,较对照增产6.19%。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中绿,后期熟相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1.2万,每穗实粒数121.3粒,结实率91.3%,千粒重28.2克,株高99.9厘米,全生育期154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整精米率66.6%,垩白率22.0%,垩白度2.2%,胶稠度83.0毫米,直链淀粉含

27、量16.2%,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水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4045公斤,机插秧每亩大田用种量3公斤左右。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每亩栽插1.6万穴左右,每亩基本苗6万左右。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肥料运筹上掌握 “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施用磷钾肥,早施分蘖肥。水浆管理上,浅水勤灌促早发,足苗后及时搁田,适施穗肥,促保兼顾,以促为主,后期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确保活熟到老。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

28、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白叶枯病、纹枯病的防治。13、扬育粳2号一、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3二、来源与类型原名“扬育粳1号”,由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稻7号/徐稻3号,于2006年育成,扬州市种子管理站和江苏田源种业有限公司申请审定,属迟熟中粳稻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6.2公斤,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3.7%,2008年增产显著,2009年增产极显著;20

29、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5.0公斤,较对照增产5.12%。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偏上,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相好,抗倒性中等。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5万,每穗实粒数119.3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8.2克,株高99.8厘米,全生育期156.4天,比对照迟熟3天左右;接种鉴定: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中感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0年检测:整精米率71.0%,垩白粒率35.0%,垩白度2.8%,胶稠度87.0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食味较好。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

30、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2030公斤,秧龄30天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3540公斤,秧龄控制在40天。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旬移栽,一般大田每亩栽插2万穴,每穴34苗,每亩基本苗7万-8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肥料运筹上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施肥原则,基蘖肥、穗肥比例以6:4为宜,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注重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早施穗肥,适当增施钾肥。水浆管理做到薄水栽插,浅水分蘖,寸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每亩总茎蘖数达20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每亩高峰苗控制在28万左右,齐穗后干湿交替,成熟前一周内断水。4、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

31、尖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注意穗颈稻瘟、白叶枯病的防治。14、南粳5055一、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4二、来源与类型原名“宁505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关东194,于2005年育成, 属早熟晚粳稻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4.5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4.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7.7公斤,较对照增产6.0%。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

32、色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偏直立,着粒较密,抗倒性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4万,每穗实粒数121粒,结实率91.4%,千粒重24.7克,株高96.5厘米,全生育期160天左右,比对照早1天左右;接种鉴定: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71.4%,垩白粒率10.0%,垩白度0.8%,胶稠度8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0.1%,属阴糯类型,为优质食味品种。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2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35公斤左右,机插秧5月20-2

33、5日播种,每亩用种量3-4公斤。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5万-1.8万穴,每亩基本苗6万-8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7:3为宜,并做到氮、磷、钾搭配使用;为保持该品种的优质食味,宜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特别是后期尽量不施氮肥。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分次轻搁,强秆壮根,后期干湿交替,活熟到老。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

34、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注意穗颈稻瘟、白叶枯病的防治。15、通粳981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115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通粳981”,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通粳109变异株经系谱选育,于2006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4.6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7.2%,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6.8公斤,较对照增产10.7%。植株清秀,株型紧凑,生长势旺,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脱粒性中等,群体整齐度好。省区试平均结果

35、:每亩有效穗18.4万,每穗实粒数125.3粒,结实率91.1%,千粒重27.5克,株高105.6厘米,全生育期159.8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感穗茎瘟,中感纹枯病,中感白叶枯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65.0%,垩白率16.0%,垩白度1.3%,胶稠度8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8%,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净秧板播种量20-25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4-5公斤。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在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每

36、亩栽插2万穴左右,每亩大田基本苗7万-9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20-25公斤,肥料运筹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基肥适施有机肥,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以64为宜。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促发,当每苗总茎蘖数达到20万左右时,开始分次搁田,后期干湿交替,湿润到老,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注意穗颈稻瘟、白叶枯病的防治。16、镇稻15号一、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6二、来源与类型原名“镇稻661”,由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

37、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武运粳7号/96H061,于2005年育成, 属早熟晚粳稻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8.5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7.91%,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2.0公斤,较对照增产8.30%。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中等,叶色中绿,穗型较大,后期熟相好。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9.6万,每穗实粒数122.3粒,结实率91.0%,千粒重27.0克,株高106.0厘米,全生育期159.4天,较对照早熟1天;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

38、中感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74.0%,垩白率12%,垩白度1.2%,胶稠度82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4%,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公斤左右。机插秧5月20-25日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3.0 公斤左右。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每亩栽插1.8万穴左右,每亩基本苗6万-8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肥料运筹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适时

39、施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勤灌,当每亩茎蘖数达到20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后期干湿交替,成熟后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注意白叶枯病的防治。17、常农粳6号一、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7二、来源与类型原名“常粳082”,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粳06-4/武2401,于2007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稻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太湖稻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

40、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2.1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9.5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9.2公斤,较对照增产10.04%。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强,叶色中绿,穗型中等,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相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1.7万,每穗实粒数106.0粒,结实率92.5%,千粒重27.9克,株高93.2厘米,全生育期161天,较对照迟熟1天左右;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69.9%,垩白粒率18.0%,垩白度1.4%,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

41、4%,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5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8万2.0万穴,基本苗7万8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氮、磷、钾搭配使用,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施肥原则,早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干干湿湿强秆壮根,后期湿润灌溉活熟到老。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

42、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注意白叶枯病的防治。二、棉花品种1、中江棉8号一、审定编号 苏审棉201101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ZJ常802”。转基因生物名称“ZJ常802”,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泗棉3号/中棉所23号)F1/GK19选系,于2007年育成,属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枯萎病轻病区、非黄萎病区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子棉亩产256.5公斤,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6.9%;皮棉亩产108.2公斤,比对照增产

43、4.2%。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子棉亩产217.7公斤,比对照增产4.4%;皮棉亩产86.4公斤,比对照增产2.6%。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形较紧凑,茎秆粗壮,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铃卵圆形,吐絮畅。省区试平均结果:生育期137天,株高106.4厘米,单株果枝数17.6台,单株结铃数28.2个,单铃重6.4克,衣分42.1%,子指10.1克,霜前花率90.1%。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毫米,整齐度指数84.9%,马克隆值4.9,断裂比强度29.5厘牛/特克斯,纺纱均匀性指数142。抗病性经省农科院植保所病圃接种鉴定:枯

44、萎病指19.4,黄萎病指42.4,耐枯萎病,感黄萎病。抗棉铃虫。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营养钵育苗,4月5日左右选晴好天气浇足底水,干籽播种,一钵1-2粒。2、合理密植。大田移栽密度每亩2000-2200株,肥水条件好的田块可降至每亩1800-2000株。3、科学施肥。全生育期亩用纯氮22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0公斤左右、氧化钾15公斤左右。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重施花铃肥(分两次施,前轻后重 ),打顶后补施盖顶肥,花铃后期结合化控喷施叶面肥(0.2%磷酸二氢钾)1-2次。4、适度化调。蕾期至花铃期化控3-4次,一般亩用缩节胺蕾期0.8-1.0克,花铃期1.5-2.0克,打顶后2.5-3.

45、0克。5、病虫草害防治。及时中耕除草,防治蚜虫、盲蝽蟓、红蜘蛛、红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棉田一、二代棉铃虫一般情况下可不用药防治,三、四代棉铃虫酌情防治。2、泗阳698一、审定编号 苏审棉201102二、来源与类型 转基因生物名称“泗阳698”,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以冀668优良选系泗阳628为母本,泗阳167与泗抗1号杂交育成的优良新品系泗阳739为父本杂交配组,于2005年育成,属转基因抗虫棉杂交一代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省枯萎病轻病区、非黄萎病区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子棉亩产2

46、26.0公斤,比对照泗杂3号减产1.0%;皮棉亩产95.5公斤,比对照减产0.8%。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子棉亩产231.3公斤,比对照增产4.3%;皮棉亩产93.0公斤,比对照减产1.2%。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形紧凑,茎秆较粗,茸毛少,叶片较小,叶色较深,铃卵圆形,吐絮较畅。省区试平均结果:生育期135天,株高107.7厘米,单株果枝数19.4台,单株结铃数27.4个,单铃重6.3克,衣分42.4%,子指10.1克,霜前花率87.2%。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1毫米,整齐度指数85.6%,马克隆值5.0,断裂比强度30.1厘牛/

47、特克斯,纺纱均匀性指数148。抗病性经省农科院植保所病圃接种鉴定:枯萎病指12.7,黄萎病指40.1,耐枯萎病,感黄萎病。抗棉铃虫。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营养钵育苗4月5日左右,地膜直播4月20日左右,选晴好天气浇足底水,干籽播种。2、合理密植。一般中等偏上肥力田块移栽密度每亩1800株,高肥力田块每亩1500株,中等偏低的肥力田块每亩2000株为宜。3、科学施肥。采用轻肥搭架,重肥结桃的施肥方法,重施花铃肥,促进早发、稳长、不早衰。每亩需施纯氮20公斤,氧化钾1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左右,并增施有机肥,硼肥及其它微量元素。4、适度化调。在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以后分别用缩节胺纯品1.5克、2-2.5克、3克、3.5-4克进行适度调控。5、病虫草害防治。及时中耕除草,棉田一、二代棉铃虫一般可不用药防治,三、四代可酌情防治,其它害虫如棉红蜘蛛、盲蝽蟓、棉蚜等应及时防治。3、苏棉28一、审定编号 苏审棉201103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盐2216”。转基因生物名称“盐2216”,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鄂抗棉9号GK19选系,于2004年育成,属转基因抗虫棉杂交一代种。三、适应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