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孝道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教材《孝道文化》.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课 孝道的来源02第二课 孝道的历史06第三课 孝道的内涵13第四课 孝道的作用20第五课 孝道的意义26第六课 孝道的价值30第七课 孝道的传承34第八课 孝道与感恩40第九课 新型的升华45第十课 新二十四孝49第一课 孝道的来源在我们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孝,狭义地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地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地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地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
2、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
3、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知识链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
4、者的一种活动。清明节的这种祭扫活动,特别是晚辈子女对父母先祖的祭扫,是中国独有的“孝”文化的体现。如今国家规定清明节一天的假期,既是对寒食、踏青、祭扫之类民俗的复归,同时也是对传统孝道中美好元素的致敬。古代故事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现代故事“板车女孩”黄凤黄凤6岁时,黄凤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家。11岁时她推着400斤的铁板车把爸爸带到上
5、海治病。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风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弃!16岁的她说:委屈时看见我爸笑,就没事了10年前,一次意外的摔伤,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当时年仅6岁的安徽女孩黄凤独自撑起了一个家,10年如一日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为了给父亲治病,2008年5月黄凤自己做了一个安了轮子的铁板床,推着父亲,与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医的旅程。在好心司机的帮助下,祖孙三人到达上海,黄凤推着板车在上海边乞讨边求诊,但在吃尽苦头后未能实现治病的愿望。第二年暑假,黄凤央求同乡把他们捎带到北京,用板车载着父亲在北京求医问诊。2010年4月,黄凤再次带着父亲到北京求医
6、,武警总医院收治其父黄志仁住院,并成功为他做了神经干细胞手术。想一想1、“孝”的内涵是什么?2.“板车女孩”黄凤是怎样照顾高位截瘫爸爸的?实践活动 讲一讲:你为父母做了哪些让他们高兴的事?第二课 孝道的历史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西周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周代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大夫一级的封建贵族官
7、员,七十岁就要把执掌的政事交还国君而告老还乡。贵族官员致仕后,朝廷把他们奉养于各级官学。礼记王制篇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又说:“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此所谓“国老”,就是卿大夫一级年老致仕的封建贵族;所谓“庶老”,就是庶民百姓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周代的学校就是官学,把“国老”、“庶老”们安排在官学养老,让他们兼任学校的老师,传播知识,推广教化,可见当时不但注意到了养老,而且已注意到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资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周代周代不仅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还要定期举行
8、养老礼仪。周代的养老礼仪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次。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视察学校,亲行养老之礼,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五更及群老,以示恩宠礼遇。在地方,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乡是周天子及诸侯都城四郊的基层组织单位,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相传天子有六乡、诸侯有三乡。举行乡饮酒礼时,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特殊的礼遇,他们不仅受到晚辈的伺候,还依年龄而别,年龄越大,享用的美味佳肴也越丰富。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在于正齿位,序人伦,尊老敬贤,敦睦乡里。 周代朝廷对老年人及其家庭也实行优惠政策。礼记王制篇规定,老人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朝廷还根据户口册核查老年人的家庭及其财产情况,
9、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这是说,八十岁老人的家庭可有一子免服兵役和徭役,九十岁老人全家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以便让其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恪尽赡养老人的义务。春秋战国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 “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
10、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秦代自秦代后,历代朝廷也都注意从正面导向,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就是表彰孝子,让他们青史留名。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却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到了宋代,我国的儒学伦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间宣扬的孝道有的偏离了儒家的基本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大的误导作用。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
11、,颁诏“旌表百岁”,昭示其尊老敬贤的教化,推行其以少胜多的统治政策。我国历代的法令都有类似的规定,凡需赡养老人者,官府可以减免其徭役和赋税,有罪者可以减轻其刑罚;同时都把“不孝”定为十恶大罪之一,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都要被官府严厉处治,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近代近代,长期以来,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出现了断层,人们对孝道的观念逐渐淡漠。这当然是有多方面的影响,一是“五四运动”以来,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研究和探讨很不够,出现矫枉过正的问题;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左”的思想对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禁锢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十年浩劫,对孝道文化进行了全面批判和全盘否定;尽管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出现了一段
12、时期的断层,但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知识链接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之道,除尊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还要洁身自爱,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否则:“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儒家之孝,由父
13、母之孝,演绎成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极力推广孝道的教化。古代故事拾葚异器现代故事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邵帅:少年捐髓救母12岁,正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时候。可12岁的邵帅却面对着一个连大人都会皱眉的抉择。为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休学到北京为母亲捐献骨髓。最终在医生劝
14、说下,妈妈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邵帅少年捐髓救母,孝心感动社会!他叫邵帅,今年16岁,目前和妈妈邵丹租住在北京市东直门的这栋居民楼里。2010年,正在北京打工的邵丹突发白血病,急需进行骨髓移植,否则性命堪忧。邵丹在电话里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远在江苏徐州的母亲。没想到,这个电话却被儿子邵帅偷听到了。邵帅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和外婆一起赶到北京,而亲人配型的结果只有邵帅满足移植条件,可邵丹却坚决不同意。除了担心儿子的身体,在内心深处,邵丹对儿子还怀有深深的愧疚。在邵帅一岁的时候邵丹就离异了,邵帅一直跟着妈妈生活。2004年,邵丹独自北上到北京打工,把7岁的邵帅留在老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邵丹一直想着将
15、来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却没想到有一天要依靠儿子的骨髓才有生存的希望。最终在医生的共同劝说下,邵丹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当时,邵帅年迈的外婆已经心力交瘁,于是做饭和送饭的任务就落在了12岁的邵帅身上。每天凌晨五点邵帅就起床为妈妈准备早饭,坐两个多小时公交车把早饭送到医院,然后再急匆匆地赶回来为妈妈准备午饭,每天光坐公交就八九个小时,往返八十多公里。想一想1、孔子是如何论“孝”的?2、“孝”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演变的?实践活动父母的爱你能感受多少?第三课 孝道的内涵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
16、心,已经发展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
17、,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孝敬不等于盲从。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知识链接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
18、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孔子在孝经谏诤章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孔子态度十分鲜明,他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主张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之中,做儿子的若看到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直言相劝;对父母有意见,有礼貌的提出,不应和父母吵架耍态度。为人臣子的若看到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进言劝止。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辩证思想和民主思想。古代故事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
19、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现代故事牛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20、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象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
21、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到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想一想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的
22、主要内涵是什么?实践活动善于发现母亲对待长辈的孝心。孝道文化:十跪父母恩一跪:十月怀胎娘遭难,一朝落地娘心宽;赤身无有一根线,问爹问娘要吃穿;夜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二跪:倘若有病请医看,情愿替孩把病担;东拜菩萨西拜仙,焚香抽签求仙丹;孩儿病情得好转,父母方才展笑颜。三跪:学走恐怕跌石坎,常防火与水边边;时时刻刻心操碎,行走步步用手牵;会说会走三岁满,学人说话父母欢。四跪:八岁九岁送学堂,望儿发奋赛圣贤;衣袜鞋帽都办全,冬穿棉来夏穿单;先生打儿娘心酸,拂袖掩面泪擦干。五跪:父母真情比海深,为孩花钱不心疼;早起晚睡赚钞票,自己不舍花分文;莫让孩儿差别人,恨把黄土变金银。六跪:儿女出门娘挂
23、念,梦魂都在孩身边;常思常念常许愿,望孩在外多平安;倘若音信全不见,东奔西跑夜不眠。七跪:养儿养女一样看,十七八岁结姻缘;烧香问神求灵签,力出尽来汗流干;花钱多少难算尽,为了儿女把账欠。八跪:成家立业儿女安,父母操心仍不断;千辛万苦都受遍,父母恩情有千万;如若生儿娘不管,儿女焉能有今天。九跪:父母心系儿女身,操心操到病满身;满头青丝变白发,脸起皱纹肢变形;儿女回家笑常在,嘘寒问暖忙炒菜。十跪:父母年老得病患,谁请医来药谁煎;二老能活几多年,儿女团圆有几天;父母百年闭了眼,几多儿女在身边。第四课 孝道的作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
24、,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儒家之孝道,首先表现为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肯定和对血缘关系的眷恋。珍视生命,首先要珍视自己的身体,因为自己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也是父母、祖宗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是开启家族生命的基础。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说明,中国人是非常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中国自古以来养生理论之发达,也许就是基于孝道这种珍视现世生命的哲学理念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
25、,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追根溯源岳母刺字岳母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深明大义,励子从戎,并在岳飞背后刺字“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
26、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王佐走后,岳飞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岳母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
27、,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岳母将醋墨涂上,使之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
28、亲训子之恩。知识链接孝道文化的消极作用:孝道文化作为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经历了孔子、孟子以及后来历代儒家特别是统治阶级文人的诠释修改,已经成为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消极的一面也是突出的:1、愚民性。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五常”等愚弄人民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实行封建愚民政策,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2、不平等性。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利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上对下、尊对卑的单向性服从,虽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但长永远在上
29、,幼永远在下。无论是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充斥着扼杀平等的价值观念。3、封建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体系,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在封建阶级处于上升趋势过程中,相对于奴隶制来说,具有进步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阶级处于没落趋势时,儒家思想几乎成为封建阶级的最后避难所。4、保守性。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从政治上来说,在封建社会后期演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扼杀创新力量,强调对圣贤的思想理念的守成;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守成主义,不思进取,给中华民族文化蒙上落后的色彩,而且,根深蒂固,即便是在今天,仍然难以肃清其保守性的影响。古代
30、故事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现代故事龙花:开在吊脚楼里的小花17岁的龙花是湖南凤凰县的苗族女孩,为了照顾重病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她选择了放弃学业,勇敢担起一个家。然而,龙花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这朵开在吊脚楼里的坚强小花用她的乐观照顾着家庭,用她的坚持守望着梦想。湖南省凤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落潮井乡牛堰
31、村17岁苗族女孩龙花本该和其他山里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等将来走出大山,却因为要肩负起一个家,不得不选择辍学。2012年,龙花的父亲因为精神病去世,家里担子就落在母亲吴爱凤跟龙花身上,吴爱凤成了全家顶梁柱。然而,随后,吴爱凤又突然病倒,经过医院检查吴爱凤得的是肝硬化腹水晚期,随时有生命危险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家里就没有了依靠跟经济来源,生活都成问题。正在凤凰县城读高一的龙花,就成了家里唯一一根顶梁柱,她不得不辍学回来扛起这个家,而把读书的机会跟梦想全部寄托给弟弟妹妹,弟弟龙军读三年级、妹妹龙淑读五年级。想一想1、孝道文化的积极作用是什么?2、孝道文化的消极作用是什么?实践活动阅读一篇思念父
32、母的文章。第五课 孝道的意义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敬老 爱老 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依存
33、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知识链接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宣扬传统的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方面,党
34、和国家已经认识并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如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敬老养老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范。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尊老爱幼作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古代故事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现代故事路玉婷:在奔跑中坚强成都女孩路
35、玉婷一边上学、一边骑车送机票以维持家用。这个“奔跑女孩”的高中生上个月迎来变故:母亲离世坚强独立乐观的玉婷,孝敬长辈,勇担家庭责任,自强不息、阳光向上,看似柔弱却一直迎着苦难坚强飞奔!路玉婷,女,15岁,居住在成都市西大街。现就读于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2013级7班。路玉婷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她们到外地去了,她生活的家庭只有她、她妈妈和年近70岁的外婆。她小时候没有条件上幼儿园、学前班,五岁开始就能帮妈妈煮饭、拌菜、甚至洗衣服。路妈妈为了生计一直在外面给客户送机票。路玉婷的外婆身体很不好,年轻的时候曾出过车祸,留下了腿疾。工作的艰难和家庭的重任,让路妈妈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慢性肾衰竭。2011年1
36、1月6日晚凌晨12点过,路妈妈突然昏迷。照顾母亲和外婆的重任落在路玉婷的肩上。在母亲住院期间,她正好上初三,白天上课,晚上照顾母亲。路妈妈想放弃治疗。路玉婷哭着劝妈妈,只要妈妈在,这才是她最大的幸福。母亲和外婆需要照顾,家里生计需要维持,于是路玉婷决定“退学”。学校知道了她的情况后作出决定,希望她不要退学,暂时休学回家照顾母亲,任何时候,只要她条件允许,她都可以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老师、同学,甚至家长们知道后,都很关照、帮助她。但路玉婷不希望大家捐款给她,她觉得她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除了课业以及照顾家里以外,路玉婷还要给妈妈买药、熬中药,为了节约医药费,她都精打细算,每次医院开了药她都没
37、有在医院取,而是骑车到各个药店了解价格,然后货比三家最后再决定去哪里买。休学期间,她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早上7点就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往单位赶,她很珍惜这份工作,所以无论吹风下雨,都会按时上班,有几次还因路滑摔了跤。路妈妈在她的照顾下,身体有所好转了,路玉婷在休学一年后也回到了学校。她平日里要学习还要照料母亲和外婆,周末为了自己的妈妈和支撑起家庭,她仍然坚持上班,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城市里给人送机票。她说,再苦再累都不怕,只有外婆、妈妈身体健康,就很幸福。想一想孝道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实践活动给父母讲一讲古代孝心故事。第六课 孝道的价值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
38、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传说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
39、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孟子发展孔子思想。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
40、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悌、忠、信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世纪初,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提出“道德革
41、命”、“家庭革命”口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目的道德规范,重新解择并赋予其民主主义的新内容。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曾提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把“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许多革命烈士通过尽“忠”去实现尽“孝”,积极投身革命,解放全中华的父老双亲,使其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经济地位,实践了“最大的孝”,体现了最大的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孝道文化精神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知识链
42、接我是这样孝敬父母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虽然我没有用身子去温暖父母的被子,其实我也是挺孝顺的。每当妈妈累了的时候,我总会设法让她消除疲劳;每当爸爸疲惫不堪时,我也总让他感觉到一丝夏日里的凉意。(一)晚上,我做好作业,准备睡觉。看见妈妈的房间里灯还亮着,我就轻轻地推开门,只见妈妈还在专心致志地备课。我就蹑手蹑脚地走到妈妈的跟前,轻声地门道:“妈妈,我给你敲敲背,好吗?”妈妈说“OK!”于是,我就用小拳头轻轻柔柔地敲了起来,妈妈一边备课一边享受“和风细雨”,还不时地夸上几句。(二)有一次,爸爸在帮妈妈打稿子,我看到爸爸这么辛苦,一直坐在电脑前,脚都坐麻了。于是,我就帮爸爸倒了点温水
43、。双手捧着水杯,小心翼翼,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生怕荡到地上。爸爸喜出望外,仰起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他那甜蜜蜜的样子,我心里也喜滋滋的。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河,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所付出的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呀!想一想:1.周代的“三德”,“三行”是什么?2.朱熹的八字思想内容是什么?实践活动孝敬父母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第七课 孝道的传承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
44、的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帝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帝时,诏令天下郡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
45、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小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古代故事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46、。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现代故事吴林香:逆境中她始终微笑重庆忠县的吴林香六岁时父母离异,2011年母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继父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唯一的劳动力。小林香本来不爱笑,但是从妈妈病了之后,她便总是用笑容面对妈妈,逗她开心。虽然妈妈最终离开了人世,但她依然微笑着生活。吴林香生于1999年,家住重庆市忠县马灌镇桂阳村,她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女孩之一;她只有13岁,却勇敢地扛起一把锄头撑起全家。吴林香六岁时,她的父母离婚,从此她跟随母亲、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她的外公摔倒致使右手残疾,从此穿衣、洗脸等基本的生活,均要人帮忙;接着她的外婆患脑溢血半身不遂。母亲紧跟着查出肺癌,已是晚期,虽动了手术,但已完全丧失劳动力,吃药、打针都得人伺候。由于吴林香母亲再婚,几年前,还生下一个男孩,林香也从此多了一个弟弟。为带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前行,也为赚钱给三位亲人治病,一年前小林香让继父外出打工。从此,她一人挑起了照顾外公、外婆、妈妈、弟弟的重担。想一想1.孝道文化为什么会传承至今?2.为什么吴林香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女孩之一?实践活动 写一篇父母爱自己的作文孝道文化 百善孝为先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