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教程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教程文件.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保教知识与能力教学课题:婴幼儿发展(2课时)知识目标1、 充分了解婴幼儿发展 2、了解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技能目标能运用婴幼儿发展知识及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的热情。重难点:运用婴幼儿发展知识 教学过程:婴幼儿发展(涵义和影响因素理解)1、 涵义: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身体发展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指婴幼儿的认知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
2、发展。(儿童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年龄越小,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大)2、 发展过程:婴幼儿发展的过程指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速度变慢,以后速度再逐渐慢下来。3、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一) 遗传(二)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备注:A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 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3、 教育作为社
3、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B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2、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3、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 4、没有儿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补充知识:1、 婴幼儿(03)的概念: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指0-1岁的儿童,幼儿指1-3岁儿童。2、 学前儿童的概念:广义的“
4、学前儿童”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间(36、7)的儿童教学课题:儿童发展理论(识记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了解)知识目标1、 学习各种心理学理论 2、掌握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技能目标能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做材料分析题目。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的热情。重难点:运用相关理论做题教学过程:学习理论:一、 成熟势力说(成熟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基本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但成熟是推
5、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他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儿童发展顺序与成熟(内环境)关系较多,而与外环境关系较小,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成熟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因此,当个体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很有限。启示:1、 不要认为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3、 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而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会每一阶段的乐趣4、 尊重孩
6、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二、 行为主义的观点(一) 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华生 环境决定论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观点: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测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s-反应r”理论。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否认遗传作用,否认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认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认为教育和环境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二)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化 通过强化塑儿童行为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解释行为的习得。主要观点: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
7、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无论正负,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三)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观察学习创始人:班杜拉 在华生和斯金纳基础上,弥补前者的不足,即忽略行为的社会因素。主要观点:1、观察学习:直接的观察学习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抽象性观察学习观察他人行为 得出规则或原则表现也某种类似的行为创造性观察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2、观察学习的过程:新行为的习得过程是一个
8、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再现过程 动机过程 3、强化的种类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性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三、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1、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婴儿行动是原始本能冲动,为获得某事物可以不顾一切地追求来满足欲望与需要 2、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本我的冲动与现
9、实之间的冲突导致人格的第二种水平,即自我,是人类人格中的理性水平,理性面对现实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3、 超我:遵循道理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高部分 儿童努力像他人一样,接纳别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将他人对他们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并自觉遵守。(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创始人:德国精神分析学家 埃里克森 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 主要观点:根据人一生中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 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8个月2、 自主对羞怯或疑虑18个月-2、3岁3、 主动感对内疚感2、3-6岁4、 勤奋对自卑 6-11岁5、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
10、1岁-青少年时期6、 亲密对孤独 成年早期7、 创造对停滞 成年中期8、 完善对失望 成年晚期三、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创造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儿童发展既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影响(一) 发展的影响因素1、 成熟: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2、 自然经验: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知识3、 社会经验:在社会交往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4、 平衡化:认识或思维既不是单纯来自客体,也并非单纯来自于主体,而是来自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幼儿36岁的儿童)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只能协调
11、感知觉和动作活动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词的功能开始出现 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 本阶段思维主要有三个特点:(1)以自我为中心,(2)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3)相对具体性,依靠表象进行思维,但不能进行运算思维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7-11 标志是守恒概念形成,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开始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逻辑运算思维,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的支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岁 思维具有可逆性 补偿性 灵活性四、 文化历史理论创始人:维果斯基 苏联心理学主要观点:(一)文化的重要性(二)语言的角色(三)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即儿童在有指
12、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一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大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教学课题: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解幼儿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知识目标1、 掌握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2、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技能目标能运用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做材料分析题目。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的热情。重难点:运用相关理论做题教学过程:婴幼儿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身体发展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而心
13、理的正常发展又会促进身体发展。一、 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一) 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具有连续性,累积性,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 定向性与顺序性(身心发展按一定的先后顺序,且顺序不可逆,也不可逾越。感知能力-运动-言语抽象思维能力。首尾规律,近远规律)(三)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四) 差异性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1、 新生儿期(01个月)本能动作,幼儿先天就有许多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无条件反射2、 婴儿早期(16个月)视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14、主动招人;5-6月开始认生,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变化,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3、 婴儿晚期(612个月)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和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补充: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时,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触新生儿脚掌,他本能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五个小趾形成扇形巴布金反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二) 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1、 言语的形成: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2、 思维的萌芽: 见下3、 自我意识的萌芽:2岁时,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
15、芽,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代名词我补充:幼儿前期1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儿童学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思维萌芽:这段时期儿童的认识过程已基本形成,同时也引起原有的低级认识过程的质变;知觉不再单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也开始反映事物的意义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解性的知觉”即思维指导下的知觉;记忆的理解性增强了,有意性也出现了;情绪情感逐渐深刻,意志行动产生了;儿童的心理开始具有最初的系统性。但幼儿的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具有直觉行动性。(三)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幼儿园1、 幼儿初期(34岁
16、)的心理特点:行为具有强烈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幼儿前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保留这个特点)2、 幼儿中期(45岁)心理特点: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侨务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3、 幼儿晚期(56岁)心理特点: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补充:(1) 幼儿中期思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其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做支柱。(2) 45岁幼儿的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其增长程度比3-4和5-6岁都大,在日常生活中,4岁以后的幼儿对于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已经出现最初的责任感(3) 游戏是最适合
17、幼儿心理特点的活动,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伴关系开始打破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地位,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4) 幼儿晚期56岁幼儿,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大班幼儿思维仍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5-6岁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教学课题: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知识目标1、 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2、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技能目标1、 能运用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幼
18、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做材料分析题目。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的热情。重难点:运用相关理论做题一、 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1、 身长中心点随年龄增长下移2、 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3、 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神经系统最先发育成熟-大脑,而后生殖系统到儿童期末才加快发育;儿童肌肉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5、6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一) 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1、 幼儿身体发展是连续和阶段性的统一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2、 幼儿身体发
19、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有快有慢 呈波浪式的,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在2岁以前,第二个在青春期。3、 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正侧律指从人体中部到人体边缘的发展。4、 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先神经系统发育,再淋巴系统发育,一般系统的发育(呼吸系统,消化,泌尿,肌肉等),最后生殖系统的发育5、 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二、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一) 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1、 儿童头部动作的发展2、 儿童躯体动作的发展3、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4、 儿童抓握动作的
20、发展-抓握动作的动作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二)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翻爬 站着走路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笼统的,弥散性的,以后儿童动作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专门化发展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抬头 俯撑 翻身 坐爬 站和走,这种发展趋势为首尾规律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靠近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然后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如双臂 腿部后发展,后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称近远规律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粗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称大小规律。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儿童动作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
21、配,这种趋势是从无意向有意发展的趋势一、 教学课题:幼儿注意的发展知识目标学习注意的规律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范围),及感觉的发展。技能目标能运用学习注意的规律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范围),感觉的发展,做材料分析题目,简答题,论述题。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的热情。重难点:运用相关理论做题二、 幼儿注意的发展(一) 注意的概述: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按照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二) 幼儿注意发展的
22、主要特征: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1、3岁前儿童的注意属于无意注意,其诱因有两类:一是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颖和变化多动的事物;二是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2、幼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如下:1、依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生活方式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三) 注意的规律1、 注意的选择性(1)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2) 幼儿注意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3)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2、 注意的稳定性(
23、1)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持续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可保持20分钟左右。(2) 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3) 幼儿注意和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3、 注意的分配4、 注意的广度(范围)在1/20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注意到4-6个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黑点,而幼儿则只能看到24个。(四) 幼儿注意的分散与防止1、 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1)无关刺激的干扰(2)疲劳(3)目的要求不明确(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5)不能很好地进行无意注
24、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2、 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1)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4)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三、 幼儿感觉的发展(一) 感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感觉是一切高级心理现象的基础,它起着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基本桥梁的作用,是个体认识世界的开端。(二) 幼儿感觉的发展(重点)1、 视觉的发展(1) 视敏度视觉敏锐度,并非年龄越小,视力越好,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米10厘米;5-6岁为2米70厘米;6-7岁为3米。(2) 颜色视觉辨色力幼儿初期3-4岁:已能初步辨
25、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如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较困难,也难以说也颜色的正确名称幼儿中期4-5岁: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2、 听觉的发展(1) 听觉感觉性:包括听觉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幼儿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8岁比6岁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2) 言语听觉
26、: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尤其注意“重听”现象。重听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3、 触觉的发展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口腔手)(1) 口腔探索:1岁前,尤其是手的活动形式之前,口腔探索实质上是婴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2) 手的探索:婴儿真正的手的探索活动大约出现在出生5个月左右,而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使婴儿手的探索活动更加准确。积极主动地触觉探索,是在7个月左右发生的。手的探索是继口腔探索之后婴幼儿 的重要的学习方
27、式。(三) 感觉规律1、 感觉适应:洗澡时,开始感受水很烫,但经过几分钟后便觉得不那么烫了2、 感觉对比: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相互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喝糖水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很酸3、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色类似于太阳,往往给人温暖的感觉,故又称为暖色。4、 感觉的补偿作用:某种感觉缺失后由其他感觉加以弥补的现象。如盲人的听力很敏锐。幼儿知觉的发展(一) 知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其实质是回答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它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28、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二) 幼儿知觉的发展1、 形状知觉:实验表明,3岁儿童基本上能根据范样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5-7岁儿童的正确率比3-4岁儿童高。幼儿对不同图形辨别难度由易而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的效果较好。2、 大小知觉:据研究,2.5-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儿童判断大小的能力还表现在判断的策略上。3、 深度知觉:研究表明,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4、 方位知觉:研究表明,儿童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认识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3岁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方
29、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镜面示范: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因此,幼儿园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5、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7-8岁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大约到7岁,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三) 知觉规律1、 知觉的选择性: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
30、事物作为背景的现象。2、 知觉的理解性: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此来把它标志出来3、 知觉的整体性:一首乐曲由很多单音组成,但是人们将其知觉为一首乐曲,而不是一个个的音符。4、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如红旗,无论白天或晚上,都会被知觉为红色。教学课题: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及记忆力的发展(3岁以后较明显)知识目标学习注意的规律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范围),及感觉的发展。技能目标能运用学习注意的规律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范围),感觉的发展,做材料分析题目,简答题,论述题。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对
31、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的热情。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目的性加强(二) 持续性延长(三) 细致性增加 (四) 概括性提高(五) 观察方法的形成:从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活动发展。即刚开始视知觉以手的动作为指导。幼儿的观察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顺序性发展。四、 幼儿记忆的发展(一) 记忆的含义1、 记忆概念: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过程。过去经验存储在人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加以练习即可重新得到恢复。2、 记忆环节: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
32、再现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记忆的开端,又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记忆的重要标志,也是再认或回忆的重要条件。再现或回忆既是记忆的目的,也是检查记忆效果的指标。若没有识记,就淡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更谈不上再加或回忆。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补充:遗忘的原因(1) 记忆痕迹衰退(2) 干扰抑制:前摄抑制 后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回忆有干扰)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不均衡,即先快后慢(二) 记忆的各类1、 根据内容不同,可分形象记忆,运动记,情绪记忆 ,逻辑记忆2、 根据保持时间,可分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对信息保持时间1秒钟,它按刺激的物理特性以感觉形式进
33、行编码,信息容量大短时记忆: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其对刺激信息的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长时记忆:在头脑中保持时间超过1分钟,乃至一生,没有容量限制。长时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三)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幼年健忘-3岁记忆不能永久保持;记忆恢复现象-儿童最好的回忆成绩不在当时,而在识记后1-2天内,儿童在识记后1-2天的保持量比识记当时的保持量要高6%-9%。2、 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3岁前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整个幼儿期,无意优于有意。2-3岁儿童出现有意识记的萌芽,但是有意识
34、记在学前末期才真正发展起来。3、 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4、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在儿童语言发生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形象,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5、 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 策略逐渐发展6、 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1) 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深厚情绪色彩的识记材料(2) 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3)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材料(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4) 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策略(重复和复习是巩固幼儿记忆,提高记忆能力最佳方法)五、 幼儿想象的发展(一) 想象的概念: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两大
35、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二) 想象的种类1、 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条件刺激下,不由自主地进行想象,是一种最简单、触及形式的想象2、 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根据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想象。根据有意想象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前者依据现有描述或图形符号进行想象,后者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如设计新型宇宙飞船形象。(三) 幼儿想象的特点(重点)1、 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2、 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 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补充:再造想象从内容上分为五类:1、 经验性想象 2、 情境性想象3、 愿望性想象4、
36、 拟人化想象5、 夸张性想象(四) 幼儿想象发展的策略1、 丰富幼儿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2、 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 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4、 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教学课题:幼儿思维的发展知识目标(一) 学习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二)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技能目标能运用学习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运用学习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做材料分析题目,简答题,论述题。六、 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七、 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的热情。教学过程
37、:思维的内涵1、 思维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通过事物表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2、 思维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三) 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幼儿思维发展呈现三种不同形态,分别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幼儿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1、 直觉行动思维2、 具体形象思维3、 抽象逻辑思维简述幼儿思维发展变化趋势: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思维,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38、(1) 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2岁前的幼儿头脑中几乎没有多少表象和经验,也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必须而且只能通过自己的动作才能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幼儿早期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2) 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3-6、7岁幼儿的思维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3) 抽象逻辑思维:是
39、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阶段抽象思维仅仅开始萌芽。幼儿开始获得可逆行性思维,开始能够去自我中心化,能够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物体的几个属性,并开始认识到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开始使用逻辑原则。(四)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1、 具体性2、 形象性3、 经验性4、 拟人性5、 片面性6、 固定性补充: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五) 幼儿概念的发展1、 幼儿概括的特点:概括内容贫乏,概括特征是外部的、非本质的。2、 幼儿具体形象概念的形成:幼儿的概念往往是具体形象的概念,而
40、不是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念。3、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第一阶段(2-3岁)-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1、对大小、多少的笼统感知2、口说10以下的数词,数5以下的实物3、逐步学会手口协调地小范围不超过5点数第二阶段(3-5岁)-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1、点数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有了最初的数群概念2、能认识第几和前后顺序3、能按数取物(5-15)4、借助实物进行10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第三阶段(5-7岁)-数运算的初期阶段1、对10以内的数保持守恒2、逐个计数向按群计数过渡,表象运算向抽象数字运算过渡3、运算能力扩展,能计算100或100以上,及20以内的加减运算。幼儿数概念掌握顺序:从对实物的
41、感知来认识数;其后凭借实物的表象来认识数;最后,在抽象概念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数的概念。(六) 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1、 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象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2、 幼儿会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和推理的依据3、 幼儿的判断推理有时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4、 幼儿判断推理的依据逐渐明确化,并开始趋于合理(七) 幼儿理解发展的特点1、 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2、 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3、 从对事物做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深刻的含义4、 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 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理
42、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八)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1、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进行培养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2、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3、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性过渡2、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培养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2、选择适应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提供鲜明形象生动直观的玩具教具,教学方法以游戏法、观察法、操作练法、实验法等为主4、 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片面 表面化教学课题:婴幼儿言语发展(2课时)(2课时)知识目标5、 充分了解婴幼儿言语发展 2、幼儿情绪、情感发展(重点,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
43、特点)技能目标1、 能分了解婴幼儿言语发展 2、幼儿情绪、情感发展(重点,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做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及论述题。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的热情。重难点:运用婴幼儿发展知识幼儿言语的发展(一) 言语的含义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联系1、言语离不开语言,言语以语言为载体2、语言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交际功能区别1、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人的心理现象2、语言是交际活动的工具,言语是交际活动的过程(二) 言语活动的种类:外部言语(口头、书面) 内部言
44、语(思考问题 打腹稿)(三) 婴儿言语的发生和发展1、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1、简单发音阶段-(初生3月)2、连续重复同一音节阶段(48月)3、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月)2、婴儿言语的形成(1-3岁)1、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阶段1-1.5岁 双词句阶段(1.5-2岁)2、完整句阶段(2岁后)3岁时,孩子已能掌握1000个词左右,儿童的言语基本形成(四) 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五) 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幼儿情绪、情感发展(重点,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组织功能 信号功能 保健功能2、幼儿依恋的发展幼儿依恋发展的
45、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2岁)-恋母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后)依恋的类型1、安全型依恋-视母亲为安全基地,母亲在场时主动去探索环境,母亲离开时探究活动减少,母亲返还时,积极表达依恋半主动寻求安慰2、回避型依恋在陌生环境中,母亲在与不在都无所谓,没有明显的焦虑3、反抗型依恋- 在陌生环境中,难以主动探究周围环境,儿童抗拒母亲返还给予的安慰和接触,对母亲缺乏信心,不视母亲为安全基地影响依恋的因素1、抚养质量2、儿童特点3、文化因素:在西欧国家,回避型依恋的儿童比美国多,德国父母鼓励儿童独立;日本及以色列,反抗型儿童比美国多6、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幼儿情绪的发展1、情绪的社会化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4、情绪控制与掩饰成分增加(二)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1、道德感:评价自己乖不乖,知道打人咬人是不对的,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如告状行为,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2、理智感:特殊的表现形式-好奇好问,喜欢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探索好奇3、美感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绪的易冲动性-自制能力弱,5-6岁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2、情绪的不稳定性: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