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课题研究总方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6970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课题研究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课题研究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课题研究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课题研究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课题研究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课题研究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课题研究总方案.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课题研究总方案一、课题名称: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概念介定:1、劳动教育:指小学思品课中根据课程标准“勤劳节俭”德育目标所设定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题材,它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好值日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普通劳动者等,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2、实践导行:思品课的特征是激情、明理、导行,终极目标就是导行,为了避免空洞说教,形式单一。把导行的过程和各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即通过实践进行训练。3、定位:即确定位置。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必须突出思品课的特点,区别于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实践的形式、内容以贯穿学生思想道德

2、、行为习惯养成为根本宗旨,方法和途径正是我们探讨的教学模式和基本规律。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举措”,面对现在的小学生21世纪的接班人存在着意志薄弱,自立能力差,劳动观念淡薄等现象,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劳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课题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探讨,近似于空白区,“实践定位”是人们旁观、争论的焦点,也是一些人想为而不敢为或不知如何为的问题。经调查,思品课劳动教育的现状,不是枯燥说教,

3、形式单一,难以由知转行,就是实践难度、广度偏离了思品课教育的宗旨。因此,研究应从实践的时机、内容、时间、形式、方法、重点、目的等方面进行。科学、可行、明确的研究目标能引起同行的普遍关注,对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大有裨益,实践验证的理论会给教师教学同类教材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并能大范围推广。三、研究的指导思想与遵循的原则研究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系统论方法指导下,全方位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封闭、合理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科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编织的信息网络和学生的多方参与为阶梯,力争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入一个愉悦、持久、良性循环的层

4、次。四、课题研究范围及资料来源从教材中整理出劳动教育的素材,探讨“实践导行”的内容、时机、时间、形式、方法等,力求灵活多样,体现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的结构。研究劳动教育的途径、模式,探讨本德育目标的教学规律。目前采用资料,思品课教学大纲教材,劳技课大纲、教材、德育报干杂志,教育心理学、德育研究文集、劳动教育经验选编、思想品德卷、教学最优化通论等。资料来源: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图书室、濮阳市第二师范、教育学院、濮阳市直小学图书室、计算机网络信息。五、课题假设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如果能做到立体式、全方位的实践导行训练,就能消除枯燥说教造成的厌学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导行的效

5、果,实现从有意训练到自觉实践探索的跨越,有利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此训练我们通过整体实施和重点训练相结合的途径来进行。(一)整体实施中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实践导行的目的、(二)重点训练中,通过以下结构图来实现导行的目的。教师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动手操作情境感染榜样树立实践导行学生家长反 馈六、实验变量1、自变量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把“实践导行”训练作为自变量。所谓的“实践导行”既通过“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动手操作,情境感染,榜样树立”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训练,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形成劳动习惯,优化教学效果。角色体验:在“实践导行”训练中,充分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当主人公的

6、角色去认识事物,并且实践行为目标,使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加深理解,实施行为。换位思考:在“实践导行”训练中,利用特定的场境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和主要人物交换角色,使学生明白事理,遇到都要换个角度想一想,什么样的认识和行为才是正确的,从而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如何做。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实践导行”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手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劳动方法和体会劳动的不易,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及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情境感染:利用特定的场境、新闻媒体及电教手段,让学生从先进模范人物和劳动群体身上受到感染,从而使学生感受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并由此激发爱劳动的情感。榜样树立:树立榜样不仅限于

7、“轰轰烈烈”,更重视身边人物平凡事迹的宣染,使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可望而可求,在别人的劳动下会由“引导式”转化为“放手型”的劳动者。2、因变量本实验把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劳动行为的实施与劳动习惯的养成作为因变量。这些指导在教学的过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训练,使认知、情感、行为目标得以较好的完成,重在行为目标的落实。3、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思品课教学中,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认识、观念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活动训练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导行效果。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充分感知、体验的直观、形象性实践训练方式及对象,以激发学生尝试和表现的欲望,进而在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关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8、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一些活动,实现由知到行转化,最终实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4、干扰变量实验班和对比班的人数,性别比例大体相等。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成绩、劳动观念、习惯大体相当。实验班和对比班任课教师教学及管理水平无大差别。实验班和对照班课内外时间相等。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造成人为的竞争气氛。七、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研究,将最终实现如下目标:(一)发展目标:1、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正确的观念及行为习惯。通过角色体验、换位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的训练,使学生参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对待一些事物能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处理,最终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养成爱劳动

9、的习惯。2、学生观察、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和认知、观念、行为等方面能得以协调全面的发展。(二)认识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出一系列“实践导行”训练的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并揭示其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行为习惯的内在规律。此目标包括以下三级目标:一级目标:探索“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的方法和种类。二级目标:探索较为系统地运用实践导行的方法与步骤。三级目标:揭示“实践导行”与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内在规律。八、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将采用观察法、实践法、问卷法、经验法、总结法进行实验,时间为一年,按以下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

10、查找资料,进行调研,确定课题。第二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集中学生,转变观念,做好思想和资料准备。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为实施阶段。组织教师进行教案评比。进行优质课教案评比。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行为测评。调整计划,进一步实施,并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报。第四阶段:2014年6月底全面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效果进行鉴定,进一步扩大试验范围。本课题的研究本着让学生乐学的原则,从兴趣入手,实践操练,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低年级,创设情景,兴趣引入,实践操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游戏比赛等进行劳动教育;中年级,情感激发,心灵感悟,实践操练,如结合班队活动进

11、行教学;高年级拓展时空,参与实践,激发动机,体现自我,动手操作,升华情感,采用多种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九、效果检测(一)检测项目分别从劳动教育内容的认知、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效果、劳动持久度、劳动习惯达成度等几方面进行评估。(二)检测方法:从范围上分:课堂、平时、期末相结合,从形式上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社区评等相结合;具体的操作办法是问卷、访谈、查看等。十、课题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本课题研究成果以教案设计、优质课、论文、总结报告等形式出现。理论研究方面: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撰写“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专题论文及相关的子课题研究论文。当取得成效后,再进一步完善。实践研究方面:构建“

12、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写出实验班学生发展状态的测试报告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组负责人:刘张利。课题组成员:陈冰辉、孙凤芹、孙成宝、武益梅。我们将采用两种组织形式:一是统一课题集中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就是集中研究的结果。二是统一课题分散研究,每个年级的劳动教育课,在大的框架下先分头进行研究,如教学方法,教案设计等,然后全员参与,进行达标验收。要求定期如开研讨会议,及时交流、总结,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专题论文。全体成员要团结协作,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尊重实事,探索规律,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紧张的实践研究中,争

13、取按期结题。思品课劳动教育实践导行定位课题研究报告一、摘要:本文从小学思品课劳动教育目标入手,分别对“实践导行”的意义、提出的理论假设、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的结果验证及结论进行概述,重在探讨实践导行训练的规律与方法。本研究以实践导行为途径,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行为习惯养成为目的,体现了学科知识的交叉、互动。采用开放的多维度、立体式教育方法,目的是探讨实践导行训练的教学结构模式,并揭示其内在联系,揭示其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行为习惯的内在规律。实验证明采用此结构教学,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二、前言:“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赋予素质教育新的内涵,江总书记关于教育

14、问题的谈话,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明确指出了德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是德育目标之一,因此探讨劳动教育的规律,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良好习惯是教育成功的基石。1、以实践导行为途径的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是整体素质的提高。针对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意志薄弱、自理能力差、劳动观念淡薄这一社会现象,实施以“实践导行”为契机的劳动教育势在必行,长期以来本地区思品教学形式单一,效率极低,而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近似空白,因此,此课题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良好的品德,这样才能很好

15、的服务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既受家庭、学校的影响,也受社会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是以空洞的说教为主,纸上谈兵,收效甚微。而以实践导行为途径的教育,学生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实践的行为与情感体验,反复训练,扎实有效,使学生劳动观念得到加强。2、以实践导行为途径的劳动教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劳动的社会化更需要大量的劳动型人才,因此,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才能立足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实践导行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摒弃了不劳而获的思想,从小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尊重平凡的劳动者,劳动是光荣的,进而乐意体验劳动的喜悦,学习劳动,劳动习惯会逐步形成,劳动能力得到提高。3

16、、以实践导行为途径的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习惯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面对小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已近在眉捷。据调查本地区教学还存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说教,致使学生学无兴趣,行无准则,无法实现德育目标。目前国内领先研究已经由单一到多样,由封闭到开放,逐渐适应时代要求,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研究没有涉及。本实验以实践导行为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内容开放,时空开放,目标明确,较好促进由知到行过渡,实现行的多次付诸,促进劳动习惯的形成,因此本实验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针对性研究的进一步实施与范围的扩大。本实验研究,解决思品劳动教育的规律性问题

17、,以实践导行为途径,包括实践的时机、形式、方法等,力求体现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劳动教育教学的系统结构和自身特色,切实有效提高教学的时效性,真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实验假设1、主体性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品质和行为的训练,实践活动是关键环节,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如采用的教学方法: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动手操作等都由学生来完成,因此,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主体性原则是本实验的一大特色。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劳动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也可以说劳动教育离不开实践。本实验训练以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

18、作、演示进行实践,利用值日、校内劳动基地、校外园艺场地等让学生亲自参加劳动。“实践出真知”,注重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感受到道理具有的真正意义,促使形成规范的意识和行为及人格的发展。3、可行性原则本实验分年级段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兴趣入手,以实践活动为主。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突出,因此本实验具有科学可行的特点。五、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思想行为,教学实验通过课堂、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实验对象本实验对象为我校一至五年级学生,实验班为一(1)班、二(1)班、三(1)班、四(1)班、五(1)每班均为12人,实验前测试成绩分别为85分、9

19、0分、87.9分、82.3分、91分,对照班为一(2)班、二(2)班、三(2)班、四(2)班、五(2)班,实验前测试成绩分别为:84分、89.5分、88.2分、81.9分、91.5分,学生的认知、观念、行为测试结果实验班分别为6.18、6.2、6.35、6.28、6.5,6.3、6.5、7.3、6.7、7.5,6.5、6.8、7.28、7.06、7.1;对照班分别为6.1、6.15、6.2、6.23、6.6,6.28、6.4、7.25、6.66、7.4,6.47、6.7、7.03、7.08、7.12,与对照班差异甚微。2、测试方法以自制的认知、思想、行为测试细则标准进行测试。自我服务性劳动、公

20、益劳动、简单生产劳动进行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测试后进行统计分析。前测在2012-2013学年末,后测在2013-2014学年末。3、教学策略(1)低年级通过实践活动训练,明白自我服务性劳动和简单的家务劳动是自己应该做的,劳动是光荣的,由此明确责任意识,建立初步的劳动观念,达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中年级通过学习,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平凡的劳动者,从而强化劳动观念,能积极完成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高年级懂得幸福靠劳动创造,积极参加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等。(2)我校使用的省编教材,从1-10册中抽取出12篇劳动教育内容的课文作为重点训练内容,内容的

21、编排由易到难,低年级主要是自我服务性劳动和简单家务劳动教育,中年级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教育,高年级重点是简单的生产劳动教育,在实践中注意了劳动教育内容的衔接,训练和评估中学过的内容尽量做到综合训练评估,尽量使结果科学、合理、全面。4、自变量。本实验把实践导行训练用为自变量,训练的形式有: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动手操作、情境感染、榜样树立等,不管哪一种形式的训练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如低年级兴趣引入,实践操练,介入游戏、比赛等形式;中年级有激发情感,实践操练,如结合班队活动进行。高年级拓宽劳动时空,实践操练,升华情感等。5、因变量本实验把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劳动行为的实施与劳动习惯的

22、养成作为因变量。为便于操作,把学生的认知、思想认识、行为习惯作为检测的标准。实验中,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对学生的成绩也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验证实验效果。6、干扰变量的控制实验班和对比班的人数、性别比例大体相等。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学生学习成绩、劳动观念、习惯大体相当。实验班和对比班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无大差别。实验班和对照班课内外教学时间相等,不另外增加课时。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造成人为的竞争气氛。六、实验探索本实验“实践导行”的训练依据学科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年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训练。训练的目标分别为认知、情感、行为。由于认知和情感是行为的基础,所以在实践

23、导行训练的同时注重了实践的渗透,但实验重点是通过实践进行行为指导。教材内容可分为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还有勤劳节俭教育,劳动认识教育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教学以兴趣引入,实践操练,介入游戏、比赛等形式;中年级激发情感、实践操练,如结合班队活动进行。高年级拓宽时空、实践操练、升华情感等。1、低年级实践导行训练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的短暂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难点,也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难点,因此,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吸引住孩子是实践导行训练的切入点。低年级训练的重点是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课堂训练伊始总是以新鲜有趣的行为示范引入,如通

24、过小品、游戏等让学生首先对所展示行为初步感知,而这种行为的对与错再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去认识与判断,最终得出结论。低年级学生以短时记忆为主,因此,一般课文,采取边学边实践的方法,每项内容让学生先明白是什么事,应该谁做,怎么做为顺序,而重点放在怎么做上。现场演示、操作、指导、及时鼓励、加深认识,促进行为实施是教师教学手段与目的的体现。低年级的学文只能让学生会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好值日生”、“要学做家务活”等,而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实施必须通过操作,为了让低年级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采取学习一种行为,练习一种行为。练习采用:指名上台演示,教师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评述。小组配合操作比赛,

25、体现小组智慧与技能,教师评述,鼓励参与。全体动手操作,同桌、小组间互相支持监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会做,体验成功。家校结合,信息反馈,实现行为迁移,家中巩固行为。结合家长,鼓励指导为主,及时反馈信息,让家中成为练兵大舞台。这样分层训练,分层达标,让学生体会到这些事是自己份内的事,做起来是有趣的,是受人夸奖的,学做并不难,干活这么多优点何乐而不为?学生愿做、乐做的动机便会产生,爱劳动的情感越发强烈、持久,付诸行为次数增多,习惯易于形成。对于低年级的认知和情感教育也不能仅停留在说教上,而是通过换位思考和角色体验进行,这些训练方式都是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身临其境的认识道理,感受生活,激发道

26、德情感,从而完成行为实施的铺垫。勤劳离不开节俭,他介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对于节俭方面的教育内容,如爱惜学习用品、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等,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为什么要爱惜是理解的难点,在实践导行训练中把为什么爱惜和怎么爱惜都作为重点训练内容。运用大量的资料、图片、数据,通过故事、典型事例描述出他们的重要性和来之不易,让学生认知加深,感情增强。随机从反面例证说明不珍惜后果的严重性,从国家、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说明,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进一步积累。当这些难点突破诟,导行便轻松自然,水到渠成。具体的行为指导仍是重中之重,实践导行训练可通过“我的爸妈比童年”提高认识,同学之间、小组之间比一比树立典范,自己

27、和自己比行为规范行为更规范。目标明确的训练使学生行为标准明朗化,自觉行为规范化。2、中年级实践导行训练中年级在实践导行训练中除了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外,重点进行的公益劳动和劳动观念教育。如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劳动不分贵贱、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简单的操作和游戏法已无法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更重要是从实践中满足情感需求。对于公益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人人都有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义务,只要是对社会对他人有益而不让报酬的劳动都是公益劳动,如保护环境劳动,帮助军烈属劳动,用实际行动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帮助残疾人都是公益劳动。因此中年级多数结合班队活动进行,带领学生参观现代革命历

28、史纪念馆,祭扫烈士墓,到军烈属、孤寡老人家中慰问等,让学生明他们是军烈属,是革命的功臣,孤寡老人是社会的弱者,他们都是需要大家关心帮助的对象,于是利用节假日、农忙时开展献爱心活动。活动一般是有意指导感受,提倡发出倡议,学生自愿参加的程序,学生认识和情感在不断的提高和加强,积极主动的愿望越来越强,行为的付诸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对于劳动观念教育一般利用班队会,以教育目标为主体,采用故事引入、人事分析,组织讨论,判断是非,用现实事例,明辨事理,加深认识,统一思想,现身说法,制定行为目标,从而通过课文、现实、自身实际真实的再现达到教育的目的。至于劳动操作的过程可以课前和课后对比进行,从劳动态度、观念认

29、识、劳动效果操作的过程可以课前和课后对比进行,从劳动态度、观念认识、劳动效果进行针对性劳动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认识,强化情感,指导行为。3、高年级实践导行训练对于高年级,拓宽实践导行的时空、内容,高年级学习内容侧重于简单生产劳动,实践方式、方法、内容应走向社会,贴近生活,从模范人物到一代伟人的事迹中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利用校外园艺场学习菊花的栽培与管理;利用附近农户的田地,学习棉花的收摘,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学习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锻炼他们的意志,珍惜劳动成果。另外训练中注意与劳动学科的结合,体现学科间的交叉互动,在勤劳节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树立

30、勤劳节俭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勤劳节俭的行为。完成训练把废物利用作为重要一环,学生把饮料桶、旧挂历利用劳技课上手工制作做成精美的工艺品装饰生活,衣服破了缝一缝,雨鞋破了补一补,电筒坏了修一修等,学生从实践中体会了劳动创造的快乐,勤劳节俭的意义,同时利用黑板报对勤劳节俭的典型人物及时刊登,予以鼓励。学生从大家的行为中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了劳动光荣感,增强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社会现象,用行动解决现实问题。总之,思品课劳动教育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行为习惯为出发点和归宿,它在导行中虽然运用劳动实践的途径,但最终完成的是德育目标要求。本实验扩充了教学内容,借鉴融

31、合了很多方法,学生自始至终在动中学,在乐中求,“润物细无声”是教学特色之一,没有空洞说教,没有生拉硬拽式的命令,内容新,方法活,目标明,层次清,活动多,行为多,是促使劳动习惯养成的催化剂,实验效果的显著是大胆实践导行的结果。从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不唯模式的教学系统结构:实践导行训练操作结构图教师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动手操作情境感染榜样树立实践导行学生家长反 馈、为了检查实验效果,又制订了评估内容和方法。评估内容:劳动认知,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效果,劳动持久度,劳动习惯达成度。评估方法:课 堂课堂、平时、期末相结合;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社区评相结合;问卷、访谈、查看相结合。平 时 期 末

32、范围自 评互 评认 知师 评观 念家 长 评态度劣度 评估方法 形式社 区 评评估项目 效 果持 久 度问 卷习 惯 达 成 度访 谈 操作查 看 七、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从五年制小学思品教材1-10册中,选定关于劳动教育的课文共12篇作为实验教材,每册实验完成后,都有知识性、形成性检测题,以鉴别实验与非实验的效果。检测结果如下:表一实验前后思品成绩对比表 项目班别年级 实 验 前实 验 后样本平均成绩差异程度样本平均成绩差异程度三年级实验班8879无明显差异8948差异极显著对比班88828891四年级实验班8823无明显差异8905差异极显著对比班88198857分值 87.9 94.8

33、 88.2 89.1100908070 60 500 实(前) 实(后) 对(前) 对(后) 时间图一:三年级实验班与对比班实验前后成绩纵横对比示意图分值100 82.3 90.5 81.9 85.7 90 80 70 60 50 0 实(前) 实(后) 对(前) 对(后) 时间图二:四年级实验班与对比班实验前后成绩纵横对比示意图从表一、图一、图二看,实验前,三、四年级实验班与对比班思品成绩无明显差异,而实验后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差异极显著,说明此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促进学生良好劳动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表二 实验班实验前后效果对照表 项目班别年级 样本认 知观 念行 为平

34、均成绩差异程度平均成绩差异程度平均成绩差异程度三年级实验前86.35差异显著7.3差异显著7.28差异显著实验后88.458.779.21四年级实验前86.28差异显著6.7差异显著7.06差异显著实验后88.228.818.18图二 二年级实验班实验前后效果对比示意图图四 四年级实验班实验前后效果对比示意图从表二、图二、图四可以看出,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的认知、观念、行为明显提高,说明此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三实验前后实验班对比班效果综合对照表 项目班别年级 认 知观 念行 为样本平均成绩差异程度样本平均成绩差异程度样本平均成绩差

35、异程度实验前三年级实验班86.35无明显差异87.3无明显差异87.28无明显差异对比班86.287.2587.03四年级实验班86.28无明显差异86.7无明显差异87.06无明显差异对比班86.2386.6687.08实验后三年级实验班88.45差异显著88.87差异显著89.55差异显著对比班86.9587.6487.41四年级实验班88.22差异显著88.81差异显著88.78差异显著对比班86.6186.9287.29图五 三年级实验前实验班与对比班效果对比示意图图六 四年级实验前实验班与对比班效果对比示意图图七 三年级实验后实验班与对比班效果对比示意图图八 四年级实验后实验班与对比

36、班效果对比示意图从测试结果表三、图五、图六、图七、图八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比班在实验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显著差异,实验后差异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对比班一般采用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学生无兴趣,明理不深刻,训练无目的所致。而实验班严格按照实验的训练模式进行,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领会意义,升华情感,主动付诸行动,训练重点突出,学生的认知、观念得到强化,进而促进习惯养成,教学效果明显。为确保实验过程全面、客观,又对学生劳动场所变化,延伸导行的时效性进行对比。如图:表四:五年级劳动实践导行时效对比一览表范 围持 久 性百 分 率在 家13天67%家校结合17天85%家、校、社区115天96%以上分析

37、可知,实验时空的广泛性,保证学生行为的持久性,同时避免学生在不同场所双重行为标准的确立,较有效地实施了认知与行为的过渡。表五学生劳动行为效果对比一览表百分率 等次班别优良中差实验班一50201515二7015105三90532四751555五801073对比班一5304025二15353515三1950256四20402515五40203010从表五中看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在他们 的“知”的反复提高和“行”的反复训练中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须经过一个又一个阶段,一是他们所领会的道德认识,二是他们对正确行为规范要求的不断练习。一般途径是简单重复、模仿和有意志练习,在实验中训练的方

38、法和形式符合学科特点,学生参与劳动的时效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与对比班有明显差异。表六学生劳动习惯形成对比一览表人数 班别年级实验班对比班差异一128440%二128426%三128420%四128426%五128420%表六显示根据年级不同等级评定标准不太一样,可实验班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班,实践导行促使认识与行为的高度统一,较好地促进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八、讨论(一)本实验进行的实践导行训练成绩显著整个实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原则,对学生学习兴趣、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效果良好。其原因是教师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所采用的方法、途径新颖有趣,教学内容依据课本但不唯本,

39、从现实生活的实例出发,对教材给予恰当合理的补充,使原本枯燥说教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教学方法由原来的讲授型到学生的表演、演示、操作、换位思考等多种多样,师生教与学自主性、合作性得到充分发挥,训练途径以实践为主,纺入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动中悟理,在动中激情,在动中践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情境中理解了道理的真正含义,促成了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的实施,真正落实了思品劳动教育的目标。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要进行思品课教学改革,特别是与其他学科有交叉内容的教学改革更应该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改之路。(二)本实验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

40、力实验采用了实践导行的原则,整个课堂教学训练不仅是课文中的情境,还是教师随机设置情境,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自行感受体验。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让认识得到提高。教师不需强制、命令、布置作业,组织和引导好就能使学生从中获得认识、思想和行为标准。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越来越强。自主学习的行为越来越多,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劳动教育离不开劳动操作实践,劳动实践是学生的意识、意志、行为得到锻炼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了解社会、感受人生真谛的最好时机。因此,学生参与千差万别的各种劳动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各种环境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能力基础,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从而热爱劳动和劳动者。(二)培

41、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物质第一位,精神第二位,用辩证发展观点看待事物历来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实验中的实践导行训练正是迎合了这种观点,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种认识过程,去充分认识事物,形成理性的东西,即认识与观念。这种认识不掺杂外界强加成份,完全是自然的积累,也是最真实最深刻的,这是正确观念确立的基石。在一些情境实践中,还通过“换位想”、“角色体验”等让学生能设身处地训练学生的认识和行为,学生会逐渐养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事物,遇事都要身体力行,实事求是。这样便在训练中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由于实践性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

42、性高,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因此,也促进了学生劳技课成绩的提高。结合劳技课,培养了他们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全市首届中小学生劳动创新作品大赛中,学生所做的“安全刀”和“卫生蝇拍”分别获市一等奖。(五)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科研能力显著提高不断的实验探索,教师学习了更多的教育科研理论,学习名家思想,积极动脑,不断反思,及时总结,自我提高,在不断的积累和反思中,观念发生了变化,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为进一步搞好教科研打下了基础。九、结论与教育教学建议1、实践导行训练促进了学生劳动观念的确立,劳动习惯的初步形成,效果显著。但需不断的训练与强化,否则将出现遗忘和断层,再进行训练,将是事倍功半。2、实践导行训练,提高了学生兴趣,促使行为的多次实施,为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但是教学中的他律性不能忽视,“三结合”的评估是较好的方法。否则难以实现知转行的过渡,更谈不上习惯养成。3、实践导行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观念的确立与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实践训练和各方面的配合,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总结会更好。附:1、各年级思想品德检测题。2、实验班、对比班自我服务性劳动调查表。3、实验班、对比班家务劳动调查表。4、实验班、对比班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调查表。5、学生劳动行为评估一览表。6、学生劳动观念评估一览表。7、学生劳动认知评价一览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