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ppt课件空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ppt课件空气.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空气说课稿,教学程序,学法指导,教材分析,教法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准备,评价反思,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的第一课题内容,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是化学上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一种。本单元内容包括了空气氧气制取氧气三个课题,这些知识对以后的内容学习起铺垫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2.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是由小学的学习转入系统地学习空气的,同时在初一初二对科学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
2、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3.教学目标分析,本课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感觉空气、实验观察空气、猜想、推测等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空气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本课用1课时进行教学。,(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空气的利用2、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根据有关知识发挥合理想象3、会运用空气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的利用的学习,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4重点、难点:,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以及空气的利用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二.教法分析,1.引导探究法:,学习学生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给予一定的帮助。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
4、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四教学准备:带橡皮塞集气瓶2个,铁夹及导管2套,烧杯2个,酒精灯1盏,燃烧匙1个。药品:红磷,木炭。,五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设疑猜想 1猜礼物 出示一个盒子,问学生通过什么办法可以知道里面有什么。让一名学生上台来观察,并说说感受,让其他学生猜测。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
5、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2说说对空气的认识 这个环节结合人文精神,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3出示课题空气,(二)初步感知1收集空气 有什么办法能将空气摆放到桌子上来研究?(让学生说办法)用塑料袋收集空气,大家一起动手,看谁的空气多。2感觉空气小组讨论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三)教学实验 1教师提问:空气里有什么?我们呼吸时从 空气中吸入了什么,呼出了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猜测空气的成分,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3学生尝试 引导学生根据猜测的结果利用桌面上已有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推断空气的主要
6、成分。展示实验所需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a 有关仪器的名称。b集气瓶中有物质吗?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设计目的:使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了科学方法的教育。)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组织学生与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并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a 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b 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教师小结:线香在洁净的空气中可燃烧较长时间,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使干燥的毛玻璃片出现水珠,证明空气中含有O2、CO2和水蒸气。(设计目的: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
7、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四)仿照课本,探究对比实验(1)多媒体视频展示:课本P27 图23实验全过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大屏幕上的实验现象并作记录。,问题1:红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问题2:集气瓶内的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请学生猜想原因,交流讨论。教师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瓶内的气压 减小,因而水倒流。,(2)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实验:将红磷换成木炭在密封的集气瓶中燃烧。1引导学生猜测:实验是否也会发生水倒流现象,可能跟红磷实验有什么区别?2小组交流,并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3观察实验,并尝试解释原因
8、。,(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一步地分析、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加深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五)自然过渡:自从人们认识空气的成分后,就开始对混合物与纯净物进行讲解和相关练习(一课一练),然后对各种气体的用途进行讲解。(空气资源的讲解)(设计目的:注意力的转向和集中)课前已吩咐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给出课外阅读材料(参见附件),组织学生列出各成分的用途,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自学成果。(设计目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并使其获得扩展。),(六)交流反思,评价反馈(1)讨论与反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过
9、渡)可见,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要求较高,既然如此,当你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时,你会注意些什么?请把该实验常见注意事项填在下表中:,(2)引导学生回顾教师演示实验,总结实验现象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并对该实验装置的优缺点进行反思与评价。(设计目的:使学生养成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装置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辩证观。)(七)作业布置1、P 33 T1 T22、完成一课一练上的相关作业,六评价反思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人类文化
10、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建构知识。不足:1、混合物与纯净物和空气资源内容讲得太少,一带而过的感觉,学生不一定能较好的理解到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2、课堂语言还待进一步简练,使问题点拨恰到好处;同时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自主性。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师的突破口,生活的实际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切入口,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七板书设计 空气一空气成分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2、空气成分:氮气(N2)78%(按体积)氧气(O2)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3、混合物与纯净物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