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北京交通大学 谈振辉2016年9月,内 容,1,高等工程教育大国2,辩证处理几个关系3,加大改革工程教育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高等工程教育大国,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分科招生人数,2013年高等工程教育新生结构,1.1 工程教育大国,不是工程教育强国,2016年4月7日首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本科规模稳定,专科规模增加;由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瑞士洛桑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用度
2、”指标中,中国在2008年度参与55国家中位于48位,2013年排名第46位;工程教育大国不是工程教育强国;,1.2 反思工程教育问题,1,重规模,轻质量:理工科学校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定位含糊,特色不明;2,重知识传授,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简化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最初不会提问,害怕提问,变成没有问题提;3,重答案,轻过程:教学方式教师灌输,学习方式学生硬背,无法掌握知识的内涵;教师提供“标准答案”,学生习惯互对答案;4,重以教师为中心,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教师授课体系,轻视学生知识系统;教“课”不是教“书”;5,重科学论文,轻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重书面成绩,缺工程实践;
3、缺乏设计和工程实践环节;注重传授知识,不重视能力培养;,1.3 经济发展为人才成长提供机遇,古今中外发展表明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一条基本规律:没有工程实践和需求提供的岗位,不可能产生有作为的工程科技人才。重大工程一定需要高水平工程科技人才,高水平工程科技人才一定源于重大工程;美国上世纪40年代曼哈顿原子弹工程、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工程培养造就一大批工程科技人才,成为世界最强大国;我国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载人航天和高速铁路等国家 重大建设和技术装备制造水平需要高水平工程科技人才;,1.4 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到202
4、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目标: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2013年占 1.98%,2014年占 2.0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55.3%对外技术依赖度降低到30%以下;50%;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科学论文被引用数进入世界 前五位;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世界第三位。,1,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大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带动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2,工程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工程技术与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应该将工程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以迎接未来经济和社会的挑战;(学校转型)3,构建将工程教育
5、鉴定认证,工程师资质认证和工程师继续教育有机结合的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发展体系。4,高等教育培养出数量足够,能面向生产一线的优秀工程科技人才,这是中国高等工科院校不可推卸历史责任;,1.5 实施新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2,辩证处理几个关系,2.1 规模与质量,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当务之急;关键是有质量标准的质量,对外开放的质量;1,知识要求:工程知识;2,工程能力: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现代工具的应用;3,通用能力:个人与团队、与社会沟通交流、项目管理与财务;4,工程态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道德操守、终身学习;,工程的范畴大于科学应用,且往往早于科学而出现。第一代蒸汽机
6、出现时候,没有热力学;第一架飞机飞上天时候,没有空气动力学。但是,一直以来,而工程人才的培养,先学自然科学知识,然后应用到工程科技上;工程除了理论外,还要基于实践来实现。工程具有为社会服务和创造财富的明确目标、社会责任和法律约束。工程成功需要科学与技术,还需要社会人文知识,依靠团队,必须与市场和社会密切配合;合格工程师既基于自然科学,又基于社会科学,还要基于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传统观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实际情况:“学好数理化,不可能走遍天下”;,2.2 科学与工程,钱学森的工程科学思想,钱学森的工程科学思想(即技术科学思想),其主要成果“工程控制论”;用科学的办法处理工程问题,十
7、分重视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经验;科学包含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两个部分,前者是后者基础,而后者是科学与工程之间桥梁,两者既分工又相互依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工程师与科学家有相当大差异。科学家在面对科学问题时要回答Yes或No,回答Why。工程师在面对工程问题时要回答Yes或No,回答How;自然科学理论是发现,工程科学技术是发明;,需要建立工程教育体系,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来的世界;科学家从事研究和发现,工程师进行创造和发明;科学家动力来自兴趣爱好,工程师动力来自市场需求;科学家研究主要采用分析,工程师研究主要采用综合;科学家成果是观点和论文,工程师成果是产品和市场;我们
8、的教育体系是按科学教育体系构建的,需要建立工程教育(工科)和科学教育(理科)体系;,2.3 以知识为导向与以能力为导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是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合格工程师 必须具备的能力。美国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工程师应 具备的关键特征包括,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 理能力、伦理道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所提到的“复杂工程问题”必须具备下述特征:(1)运用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可能得到解决;(2)需求涉及多方面技术、工程和其它因素,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3)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才能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4)不是仅靠常
9、用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的;(5)问题中涉及的因素可能没有完全包含在专业标准和规范中;(6)问题相关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7)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学问:“学习”“提出问题”,1905年在苏伊士大学的博士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论;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1921年因光电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奖;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提出问题,能够提出问题的人是善于思考的人,对权威的人和理论有怀疑精神。李政道寄语:“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水壶蒸汽为什么把盖子顶翻
10、?”,2.4 以教师为中心与以学生为中心,1,产出导向: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以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引导教学活动(问题倒逼);2,从“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知道了什么”,转为“以学生为 中心,让学生会用得怎样”;是“讲课”,不是“讲书”;3,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由投入导向(设备、经费、图书),到课程导向(教材、师资、实验)再到产出 导向(学生、成果、目标)转变;4,师资与教育资源:以是否满足学生学习目标达成为原则;5,教学质量:评价对象是对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专业技术型人才(仿苏)=理论学习+技术实践,培养能解决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研究导向
11、型人才(仿美)=理论学习+发展新技术,主要培养能发表科研成果的工程科学人才;技术交叉型人才=理论学习+技术实践+多种主要知识人才。应用技术集成创新;新产品开发型人才=理论学习+技术实践+创新设计;工程管理与经营人才=理论学习+技术实践+创业与市场经营能力;,2.5 工程技术人才多样性,3.加大改革工程教育,3.1 准确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 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 国家规定的标准”这是国家对办高等学校的法律要求;1,学校应多层次多模式:根据历史沿革、自身实力、需求发展等来定位,定位只有准确与不准确,没有正确与错误;互不攀比(
12、985,211工程),办出特色,持续发展,适应需求;2,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应分层次:社会既需要能攻克高精尖技术难点的研究人才,又需要擅长实际操作的研发人才(工匠);德国文凭工程师:相当于我国工科本科生,研究与开发 10.3%、产品设计开发 56.4%、营销与管理23%、制造与运行维修 10.3%;,“同质化”和“特色化”,“同质化”:不同类型、层次、办学历史的大学,在办学理念、目标定位、组织结构、治理模式、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等诸多方面逐步趋同,也即“趋同化”;在合理范畴内的“同质化”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规范、校准和保障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就要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其显著特征就是
13、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和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这必然要求大学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防止片面追求多样化、特色化,而丢弃大学最基本的共性要求;辩证处理,持续调整,实践检验,认真思考;,有特色,入主流,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特色:行业还是行业学科?唐山路矿学堂、工学院、.电机专业、电信专业、计算机专业、ICT专业关系:依靠、依托还是引领?位置:边缘化还是入主流?自动控制.铁路信号;,3.2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14、3.3 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周培源力学班,李四光地质班,钱学森系统工程班,范长江新闻班,陈省身数学班 以工程设计为导向,以项目设计(Design Directed Learning)为载体,以项目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为平 台,注重安全、法律和环境等教育;教学方式: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案例的教学、基于项 目的教学模式等;教学管理:基于ISO标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式之一:CDIO模式:瑞典皇家工学院创建,即 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先习后学,边习边学:先知其然,然
15、后知其所以然;培养兴趣,感性入手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愿望;科研、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结合工程背景,完整掌握理论,不仅进实验室,而且到现场实践,透彻巩固专业基础,有利于创造力培养;学生由“受体”为“主体”:启发式教育法,提出立志励学;教师职责不仅授业,更重要培养学生自立学习,研究习惯和能力:培养工程师三个切入点,即兴趣、实践能力和人格素养其中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成功案例:“公益小桥工程“;,3.4 优化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处理好通识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坚实基础课程是今后发展的基础;1,课程体系的三角形与哑铃形;2,需要工程实际方面的训练,即学会用基础课程
16、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3,“讲座”不能代替“讲课”;,3.5 重视工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工科教师队伍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不利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1,制定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在科研、本科教学、工程实践三者间取得平衡;对工科教师不能用单一标准去评价。比如建筑学,工艺设计的教师强调论文发表,而不强调产品设计;2,与企业建立持久有效的合作机制:用灵活多样的办法聘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师来校教学指导学生;3,工科教师到企业兼职和实践;,重视实验室及队伍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数量和
17、水平是一所大学质量和能力基本和重要标志;1,观念上需要转变:没有把实验室工作像教学和科研工作一样对待,而把从事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的老师列为“教辅”队伍;2,实验室开放共享不到位: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相互独立,本科生实验室与研究生实验室相互独立等;3,实验方式:创新性实验课程和自主研发实验课程所占比例待提高;,3.6 改革工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工程案例教学;原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2010年从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特色的十余所重点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遴选了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背景和教材编写经验的40余位教授和专家,编写出版“通信原理与应用“
18、。通信系统案例收纳48个案例,分成7个分册:移动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宽带接入、短距离无线通信、广播与多媒体通信、其他无线通信;,“通信原理与应用”案例之一,移动通信分册的案例: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GSM,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IS-95,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WCDMA,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cdma2000,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TD-SCDMA,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WiMAX,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TD-LTE、TD-LTE-A,3.7 教学改革是教与学双方责任,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是教与学共同责任,应采用教改与学改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肩负“教”的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使
19、学生知道了什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会用得怎样”;从“基于教室的教学”,转变为“基于开放教室的教学“;从“学校统一课程”,转变为“自织选择课程“;学生肩负“学”的改革:“分是学生命根子”、“分是公平竞争依据”?,3.8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途径,提供满足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教学条件,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校企联合制定企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企业学习阶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中心合作方式和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办学体制合作,科技创新合作,人才培养合作,校企产学合作;明确企业承担继续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和接纳实习的责任,为未来工程师提供实习岗位;鼓励企业建
20、立工程教育基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继续工程教育机制,强化工程与科学、产业、市场的联系与合作;,企业是创新的主体,LTE(Long Term Evolution)-Revolution,卓越工程师计划,1,自愿参加;2,是教改项目,不是评优;3,是工程教育改革突破口,不是唯一方案;4,要认可卓越计划关键要素,制定自己特色化方案;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工科教育(工程教育);环境需要进一步强化,工程师社会地位,企业积极性;需求需要进一步明确,类型、结构、层次、数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学校、学生、教师评价;,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构建将工程教育鉴定认证,工程师资质认证和工程师继续教
21、育有机结合的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发展体系。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和国家工程师制度的改革,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企业界的联系,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增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对产业的适应性;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进行的教育鉴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由非营利性组织实施,由被评估专业学校自愿申请参与认证;,世界工程教育互认体系,专业认证(specialized/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对高等教育机构开 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实施专门性 认证,为进入专门
22、职 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工程学士学位 专业鉴定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悉尼协议:大专专业鉴定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都伯林协议:二年制技术人员的认证;首尔协议;实质等效原则(substantial equivalence):“形”有差别,“实”须等价;,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一个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鉴定的国际相互承认协议。1989年签约之初,协议覆盖3大洲6个国家,即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93年协议扩展到5大洲8个国家,接受新加坡、香港
23、和南非入盟申请,香港工程师协会1997年成为正式签约组织;日、韩、中华台北、土、马、俄、德、印、巴、斯、孟已成正式成员,一些亚太国家也提出申请;华盛顿协议已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吸引覆盖27国的欧洲国家工程协会联合会(FEANI-European Federation of National Engineering Associations)入盟;中国在2005,2007和2009年作为观察员参加,2012年递交申请,东北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接受考察。2013年6月为临时成员,韩国。2014年提出转正申请,大连理工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接受考察。2015年6月没有同意转正,土耳其。2016年北京交通
24、大学和燕山大学接受考察。2016年6月2日讨论通过,马来西亚;,为什么加入华盛顿协议?,1,体现国家行为和国家意志-政府推动、社会组织实施;2,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实现标准接轨;3,推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和学改革-OBE理念和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4,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工程教育积极性-扩大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影响;,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师资与教育资源的支持以是否满足学生学习目标达成为原则;评价的关键是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全体学生;2,产出导向OBE的教学设计:毕业要求达成度要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以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引导日常教学活动,每个
25、承担教学人员 都有明确的责任;对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必须分解为对整个学习过 程中的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估;,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3,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持续改进;常态性的评估与评价是改进的基础;对每一个常规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持续改进的实现有赖于有效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 每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均承担责任;持续改进的效果通过学生表现来体现;,专业认证有别于教学质量评估,1,专业认证强调工程教育基本质量要求,而非评比 和排名;2,涉及少数学生或教师“标志性成果”,对结果判定 没有直接影响,强调全体学生和教学过程;3,专业认证是一种合格评估,认证结论为合格或不 合格,
26、鼓励学校在满足基本要求基础上发展多样 性;4,考查结果“合格”或不合格,“合格”又分三种情况,即P、P/Weakness、P/Concern);两种有效期,3或6年);,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标准框架,1、学生,2、培养目标,5、课程体系,3、毕业要求,6、师资队伍,7、支持条件,4、,持,续,改,进,(4条),(12条),(3条),(4条),(5条),(6条),3,条,5、课程体系,6、师资队伍,7、支持条件,中心,导向,实现,通用标准(37条),补充标准,.,通用标准 1:学生,1.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
27、好地执行落实;3.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4.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通用标准 2:培养目标,1.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3.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通用标准 3:毕业要求,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1,工程知
28、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
29、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通用标准 3: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
30、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通用标准 4:持续改进,1.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教学环节、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2.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3.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通用标准 5:课程体系,课程设
31、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1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15%);2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20%)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
32、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通用标准 6:师资队伍,1.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2.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3.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4.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5.教师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
33、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通用标准 7:支持条件,1.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2.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3.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4学校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与稳定合格的教师,并支持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5.学校能够提供达成毕业要求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6.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
34、能有效地支持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关于质量的三个关键词,1,有质量标准的质量:解决标准有与无问题;知识要求:工程知识;工程能力:问题分析、调查研究、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现代工具应用;通用能力:个人与团队工作、与社会沟通交流、项目管理与财务;工程态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道德操守、终身学习;2,开放的质量:解决工程教育与行业脱节问题;面向行业要求的质量取向;质量标准决定培养目标;行业全面参与质量形成: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培养过程、质量评价;3,可以实现的质量:解决人才培养质量达成的问题;通过课程教学设计实现质量标准达成;通过教学评估保证质量标准的达成;,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明晰出口要求,明确具体可衡量性;重构培养方案,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适应工程能力培养;明确评价标准,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实施达成评价,完善持续改进机制;教师应该承担,毕业要求培养责任;,结束语,建设创新性国家对工程科技人才需求十分迫切,高等教育培养出数量足够多,能够面向工程一线的优秀工程科技人才,这是中国高等工科院校不可推卸历史责任;改革重点: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教学模式;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型人才的途径;着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空间和难度都非常大;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措施得当,必将会大有作为;,不妥之处,批评指正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谈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