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7972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畸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正畸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正畸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正畸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正畸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畸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畸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2015年6月3日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固定矫治技术(以方丝弓矫治器为例)技术描述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的矫治治疗流程颌面口检查取记存模型摄X线片设计拔牙(非拔牙病人无此项治疗)分牙戴矫治器复诊加力取工作模型戴保持器诊疗常规(1)正畸前准备工作问诊包括主诉及家族史、临床检查、取记存模型,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体层片。矫治设计:通过X线片和模型对病人做出针对性的设计,使病人通过矫治治疗达到尽可能良好的咬合关系、面型、功能并使之长期稳定。所以掌握治疗时机很关键。牙性错牙合的最佳矫治时机是恒牙牙合初期,乳牙

2、期对有口腔不良习惯的人用活动矫治器加以治疗。替牙期骨性错牙合用功能矫治器对颌骨实施生长改良治疗。恒牙牙合病人全部采用固定矫治技术。矫治设计包括拔牙与否、矫治技术、支持类型、治疗结束后磨牙关系及中线(涉及不对称拔牙或原中线就偏斜,对伴有骨性错牙合和遗传史的病人应向其交代远期疗效。在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2)正畸矫治过程分牙(需要拔牙的病人应先拔牙,后再安排分牙),用分牙橡皮圈或分牙簧分牙,分压时间为57天。戴矫治器患者试好带环后,才能固定带环,粘贴带环时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上下第一磨牙(上下第二磨牙),颊面管距牙合面4.5mm。清洁并酸蚀需要粘接的牙面,1分钟后冲洗牙面并用

3、气枪吹干,保持口腔及牙面干燥。用釉质粘合剂固定直丝托槽,粘结托槽位置于临床牙冠中央。最后用0.035mm的镍钛结扎丝结扎固定托槽。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a.不能吃硬、黏性、大块的食物。b.如发现带环、弓丝折断等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c.注意口腔卫生。(3)正畸复诊加力:每隔46周后根据治疗不同阶段更换不同的弓丝,再用结扎丝结扎固定。(4)正畸治疗结束:为患者取工作模型,制作保持器。拆除固定矫治器,试戴并调试保持器。保持具体时间因错牙合程度、治疗方法、生长发育状况等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治疗患者需永久性保持。嘱患者使用注意事项:a.保持器必须24小时使用。b.不能用热水浸泡,防止变形。c.吃饭

4、和刷牙时需取下保持器并放置于冷水中。d.保持保持器的清洁卫生。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67-288#质量控制标准1.适应症选择恰当;2.治疗前准备充分(口腔检查、x线片/全景片/CBCT、血常规、签署知情同意书);3.矫治方案;4.矫治过程愉快;5.牙列整齐、面型改善;6.病历书写完整。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口腔正畸一般临床检查技术描述接受正畸治疗的错合畸形患者均需要进行临床检查。治疗流程记录一般情况询问主诉、病史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口腔颌面部检查TMJ检查口检查诊疗常规1记录患者的、性别、出生年月等容。 2询问患者前来就诊的目的,最关注和希望

5、解决的问题。 3询问既往病史,包括全身急、慢性疾患、鼻咽扁桃体疾患、药物史和过敏史,以及以往口腔患病史、治疗史。 4了解有无家族史。 5初步评估患者的全身生长发育状况,了解其发育程度和生长潜力。可以通过记录身高、体重,观察男女第二性征发育状况和询问女孩月经初潮时间等进行初步判断。 6如有必要,可询问造成错合畸形产生的先天和后天因素,后者包括口腔不良习惯、乳恒牙替换异常等。 7检查合型(乳牙合、替牙合、恒牙合)及牙列中牙齿的数目、形态和发育有无异常。 8检查第一恒磨牙的合关系。 9检查前牙的覆合、覆盖关系。 10检查上、下牙弓宽度的协调性,协调或对刃合、反合、锁抬及偏合。 11检查上、下牙列的中

6、线,医师从患者正前方观察,比较其上、下牙列中线与面部中线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记录患者牙列中线偏斜的情况。 12检查牙槽骨突度、基骨丰满度及腭盖高度。 13检查和记录口腔卫生状况以及有无牙体牙髓组织疾病以及牙周组织疾病。 14如有必要,可检查口腔软组织情况:检查唇舌系带位置,舌体大小,唇、颊肌力,咽部扁桃体情况。 15检查面部比例与协调性。让病人头部保持自然位置。医师从正面观察面部对称性,口唇闭合程度等;侧面观察上下颌骨相对颅骨的位置,初步判定其矢状和垂直向骨面型。 16检查和记录双侧颞下颌关节,包括口度大小,口时口形有无偏斜,、闭口过程中是否出现关节弹响及其程度和关节区是否疼痛等。必要时应照

7、颞下颌关节许勒位片和髁突经咽侧位片。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67-268#质量控制标准1.检查项目是否完整;2.检查准确;3.诊断明确;4.检查过程愉快;5.病历记录完整。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口腔正畸记存模型技术描述所有接受正畸治疗的错牿畸形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需要取记存模型,如有必要在正畸治疗中也要取记存模型。治疗流程告知患者选择托盘调整体位调拌印模材料取模(记录合关系)模型灌注打磨标记诊疗常规1根据患者上、下牙弓的形态大小,选择合适的托盘,使其能包括牙弓的全部牙齿,托盘的边缘应有足够的高度以获得基骨和系带的正确形态。2患者取坐

8、位,取上颌模型时,医师取右后位;取下颌模型时,医师取右前位。3取印模时,印模材最好调和得稍稠些,再放入托盘。托盘放入口时,应使托盘柄中线与牙弓中线基本一致,托盘前部先行压人,然后压入后部并固定,等待印模材凝固。4灌注模型。有条件的可使用震荡器,减少石膏出现气泡。5上、下颌模型可以根据口咬合关系,通过模型修整器完成修整。6上、下颌模型亦可通过模型橡皮托进行装托,完成记存模型。7待模型干燥后,在上、下颌模型上标注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日期等信息。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68#质量控制标准1.托盘选择匹配;2.印模材料调拌合适;3.体位正确;4.模型完整,清晰,无气泡;5.取模过程

9、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口腔正畸x线头影测量技术描述为明确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和儿童颌面部生长发育状况等,可进行头影测量。治疗流程描图定点测量分析错合机制诊疗常规1用描图纸描出头颅侧位x线片上的软硬组织头影图迹。2进行测量定点。3进行颅颌面结构的角度及线距测量。4根据测量结果分析错合的机制。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0#质量控制标准1.描图清晰;2.定点准确;3.测量精准;4.病历记录完整;5.分析正确。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口腔正畸分牙技术描述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错合畸形,需要在某些牙齿上放置带环,准备放

10、置带环的牙齿与邻牙接触紧密。治疗流程放置分牙附件27d复查诊疗常规1铜丝分牙法: (1)将直径o6O7mm铜丝的一端弯成弧形,用持针器将铜丝自牙齿颊侧邻接点下楔状隙插入,至舌侧到合面外展隙,围绕邻接点一圈。 (2)将穿过牙齿邻接点的一端与铜丝的另一端交叉后扭转结扎,直至紧密固定为止,于丝扭端34mm处剪断,将断端向牙齿楔状隙压入。 (3)分牙时间通常为27d,在放置带环前拆除分牙铜丝。2分牙弹簧分牙法: (1)用直径045O5mm的不锈钢丝弯制分牙弹簧。分牙弹簧的下部直线部分由牙齿颊侧邻接点下楔状隙穿向舌侧,分牙弹簧的上部通过秸面后使小弯部钩入舌侧邻间隙,利用弹簧的弹力进行分牙。 (2)分牙时

11、间通常为27d,在放置带环前拆除分牙弹簧。 3橡皮圈分牙法: (1)用分牙钳子将分牙用橡皮圈撑开拉大呈扁圆形,将圈的下方从牙齿的邻接点压人邻问隙,随即松开钳子,使橡皮圈围绕邻接点,利用弹力分开牙齿。 (2)分牙时间通常为27d,在放置带环前拆除分牙橡皮圈。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0-271#质量控制标准1.分牙附件制作标准;2.是否有效分牙;3.病历记录完整;4.操作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粘接正畸托槽和附件技术描述需要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的错合畸形。治疗流程牙面清洁、吹干酸蚀冲洗、吹干粘结诊疗常规1对牙齿表面不清洁者,则应先进行牙

12、面清洁,然后冲洗,吹干。2隔湿后,用酸蚀剂进行酸蚀处理,酸蚀剂涂布在牙面上,其围略大于托槽背板面积,处理时间一般为2060s,氟斑牙可适当延长。3以三用枪水气冲洗牙面,配合吸涎器吸引,然后吹干牙面。酸蚀过的牙面无光泽呈白垩色。4如果使用化学固化型釉质粘接剂,将双组分渗透液充分混合后,取少量均匀涂布在酸蚀过的牙面上,在调和板上将双组分釉质粘接剂充分混合。将调和好的釉质粘接剂放置在托槽背板上。根据临床需要将托槽放置在牙面上,使托槽与牙面紧密贴合。再次检查托槽粘着的位置,同时清理托槽周围被挤出的釉质粘接剂。 5如果使用光固化型釉质粘接剂,先将少量渗透液均匀涂布在酸蚀的牙面上,然后光照l0s。将光固化

13、釉质粘接剂放置在托槽背板上。托槽粘接位置的调整同上。然后清理托槽周围被挤出的釉质粘接剂。在托槽周围分别光照1020s。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2#质量控制标准1. 酸蚀程度合适;2. 注意隔湿;3. 粘接位置准确;4. 粘接过程舒适。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排齐牙列(以方丝弓矫治器为例)技术描述固定矫治的第一阶段,牙齿错位不齐。治疗流程先细后粗先圆后方诊疗常规1当牙齿错位程度较严重时,使用较细的镍钛圆丝,利用其较为柔和、持续的回弹力排齐牙齿。如果使用不锈钢圆丝,则应在其上做各类弹簧曲来矫治牙列不齐。2对于拥挤严重、牙齿重叠甚至不能粘接托槽的

14、病例,可以在较粗的不锈钢丝上先往后拉尖牙,或用较粗的不锈钢丝在拥挤处放置螺旋推簧展开间隙,待间隙早馋后再行排齐。3对于扭转牙齿,轻微者可以直接将镍钛丝结扎入槽,较严重的可以用弹性装置结扎在托槽和弓丝之间,或在扭转牙齿舌侧粘舌侧扣,与邻牙交互牵引来扭正。注意事项: 1初始弓丝一般选用直径为0.35mm或0.40mm较细的镍钛圆丝,以后逐渐加粗矫治弓丝的直径。最后换用0.40mm或0.45mm的不锈钢丝。 2为了更早地获得对切牙倾斜度的控制,也可选用方形多股麻花丝或方形镍钛挫作为初始弓丝。 3对于拔牙病例,排齐牙列时,可以在弓丝末端紧靠颊面管末端处回弯,或在弓丝上弯制“”曲与颊面管间结扎,尽量减少

15、前牙的唇向移动。 4排齐中先拉尖牙向后时应十分注意后牙支抗的控制,如有必要可以腭、舌弓将后牙连成一个整体,如需要较强的支抗可以应用口外力加强支抗。 5使用交互牵引纠正牙齿扭转时必须在较粗的不锈钢弓丝0.40mm以上)上进行,可在扭转牙的邻牙部位弯制阻挡曲。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3#质量控制标准1 有效矫治牙齿颊舌向、唇舌向、垂直向错位,扭转;2 病历记录规;3 矫治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整平牙列(摇椅形唇弓整平)技术描述一般的深覆合患者,下颌平面角正常。后牙槽高度过低,下颌平面角偏小的前牙深覆合患者治疗流程弯制配戴摇椅弓整平牙

16、列。诊疗常规1应用不锈钢圆丝,上颌用加大的Spee曲线唇弓,下颌用反spee曲线唇弓。必要时弓丝的末端应回弯,或进行末端结扎。2应用不锈钢方丝制作摇椅形唇弓时应注意弓丝前后牙区域转矩的控制。弓丝后牙区应消除由摇椅弯曲造成的冠颊向转矩。下颌弓丝前牙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冠舌向转矩。注意事项:下颌平面角较大的前牙深覆合患者应慎用。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3-274#质量控制标准1 咬合打开; 2 矫治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整平牙列(多用途弓整平)技术描述下颌平面角较大的前牙深覆合患者;需要通过压低前牙来整平牙列。治疗流程弯制配戴多

17、用途弓整平整平牙列。诊疗常规1在0.56mm(0.022英寸)托槽上使用0.46mm0.64mm(0.018英寸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或0.46mm(0018英寸)不锈钢圆丝。 2弓丝在前磨牙区形成龈向的阶梯,前段直接结扎入切牙托槽槽沟。 3磨牙后倾曲由于所使用弓丝的不同可在15。30。下颌弓丝前牙区域适当加入冠舌向转矩,后牙区域加根颊向转矩,同时弓丝磨牙段左右宽度应比下牙弓稍宽。 4如有必要可以将弓丝末端回弯。注意事项:需要通过升高后牙来整平牙列者应慎用。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4#质量控制标准1. 咬合打开; 2. 磨牙未出现明显伸长;3. 病历记录完整;4. 矫

18、治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整平牙列(平导板)技术描述下颌平面角较小或正常的深覆合,后牙牙槽高度过低的患者。治疗流程取模制作、配戴平导板整平牙列。诊疗常规1 取工作模型;2 矫治器基托前部形成平面导板,下前牙与导板均匀接触,后牙适当离开。3 当后牙升高有接触后可根据情况用自凝塑料逐渐加高导板。注意事项:下颌平面角较大的前牙深覆合患者应慎用。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4#质量控制标准1 咬合打开; 2 病历记录完整3 矫治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关闭拔牙问隙(以方丝弓矫治器为例)技术描述正畸拔牙

19、病例经充分的牙齿排齐和整平之后,牙列中仍有间隙需要关闭者。治疗流程排齐整平牙列制作关闭曲关闭间隙。诊疗常规1 拉尖牙向远中移动 使用0.46mm(0.018英寸)的不锈钢圆丝,用弹力牵引使尖牙沿弓丝滑动。此步骤最好在牙弓完全排齐和整平后开始。牵引力量应适当。对类错合者下颌牙弓也可先不粘接托槽,待上颌尖牙远移至上下尖牙关系达I类后,再开始下颌牙弓的矫治。拉尖牙向远中时应在弓丝第一磨牙近中处弯制后倾曲、外展弯及舌向弯。也可根据情况在第一磨牙近中弯制“”曲,将“”曲与磨牙拉钩紧紧结扎,也可以将弓丝紧靠磨牙末端管处回弯。拉尖牙往远中也可用片段弓或直接用口外力推尖牙往远中。2 关闭拔牙间隙 对于.56n

20、lm(0.022英寸)托槽系统,选用0.46mrn0.64rllnql(0.018英寸0.025英寸)或.048mm0.64mm(0.019英寸0.025英寸)的不锈钢弓丝,使用“T”形曲、泪滴曲、垂直关闭曲等关闭间隙。关闭曲的位置距前牙托槽远中12mm处。每次关闭曲开度以不超过1mm为宜。弓丝在磨牙近中弯制后倾曲、外展弯和舌向弯,随着间隙的关闭妨碍加力时则需拆下弓丝重新调整或更换弓丝。关闭曲的前后还需分别弯制“人”字形曲。3 在关闭间隙的过程中,应控制牙齿唇舌向倾斜对唇倾度较大和收距离较小的前牙,收时可以使用圆丝而不加转矩力。而对于牙轴较直立或收距离较大的前牙,则需在收过程使用方丝产生转矩力

21、对牙齿进行控根移动。一般在上颌切牙段弓丝加冠唇向转矩,后牙段加冠舌向转矩。下颌切牙段可不加转矩,后牙段加少量冠舌向转矩。注意事项:1远中移动尖牙时需要注意弓丝与托槽槽沟之间所产生的成角阻力会妨碍尖牙的远中移动,增加后牙支抗的负担。有些病例也可以不先拉尖牙向远中移动,而将6个前牙整体后移。2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控制好前后牙齿移动的比例,因此关闭间隙时应注意支抗控制。(1)当前牙需要最大程度的收(前后牙移动比例为3:1或4:1),应采用后牙强支抗。用头帽 口外弓、腭弓、舌弓、Nance弓等或各种装置的联合应用增强后牙支抗,还可以增加支抗牙的数目,在第二磨牙上装置带环参与支抗。口外力一般用于上颌牙弓。如

22、果在上颌牙弓使用口外力的同时使用类牵引,也可减轻下颌后牙支抗的负担。另外,可使用口外力(J形钩+头帽)远移尖牙,再用关闭曲收4个切牙。(2)当需要最低程度地收前牙,主要以后牙前移为主来关闭拔牙间隙时,应增加前牙支抗。如设计时拔除第二前磨牙,以增加前牙段而减少后牙段牙齿的数目。关闭间隙时在前牙段加根舌向转矩。分次前移后牙。先拉第一磨牙往前,再前移第二磨牙。(3)对于一些先天缺牙或非正畸原因如残冠、残根、外伤而拔牙的病例,还可以使用前方牵引器前移后牙来关闭间隙。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5-276#质量控制标准1 支抗控制; 2 间隙关闭;3 病历记录完整;4 矫治过程愉快。口

23、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磨牙关系的调整(以方丝弓矫治器为例)技术描述关闭间隙前,磨牙关系不是尖窝相对但需要调整为中性、完全远中或完全近中的尖窝关系者。治疗流程诊断分析确定调整方案调整磨牙关系。诊疗常规1 生长改型,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可以用口外力改变颌骨的生长发育,以达到调整磨牙关系的目的。类患者使用头帽 口外弓抑制上颌骨的发育;类患者通过前方牵引器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骨发育。2 通过关闭间隙时上、下颌前后牙齿的分差移动来调整磨牙关系,对于类病例,应该增大上颌前牙后移、减少后牙前移而增大下颌后牙前移、减少前牙后移;对类病例则采取相反的措施。3 通过颌间

24、牵引来矫正磨牙关系,类牵引能远中移动上前牙,近中移动下后牙,有助于改善磨牙远中关系。类牵引能远中移动下前牙,近中移动上后牙,有助于改善磨牙近中关系。注意事项:在关闭拔牙间隙的同时可能需要使用颌间牵引调整磨牙关系。但要求支持弓丝有一定的强度,O.46mm(O.018英寸)以上的方丝更佳。对高角病例和成年患者要慎用。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6#质量控制标准1 支抗控制; 2 磨牙关系调整;3 病历记录完整;4 矫治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合关系的精细调整(以方丝弓矫治器为例)技术描述固定矫治上、下牙列已排列整齐,拔牙间隙已关闭,后牙已

25、恢复尖窝相对的关系;为使合关系更趋理想、稳定。治疗流程牙齿直立转矩控制覆合覆盖调整牵引定位。诊疗常规1 拔牙间隙两侧牙齿的直立,在关闭曲部位弯制“人”字形曲可以防止倾斜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倾斜,在拔牙间隙关闭之后,弓丝上弯制匣形曲或水平曲能起到正轴作用,且可以进行适度的过矫正。此时必须将弓丝末端紧靠磨牙末端管回弯或将弓丝的“”曲与磨牙拉钩用结扎丝扎紧,以防止拔牙间隙的复发。2 切牙的转矩控制,方丝弓矫治技术对切牙的转矩控制最好在第二阶段收时使用方丝同时完成,在间隙关闭后再进行控制则难度较大。3 前牙轻度深覆聆的矫正若在第三阶段仍有轻度深覆合存在,则应注意其唇齿关系,鉴别是由于上前牙过长还是下

26、颌spee曲度过大引起。下颌过大的spee曲线可继续用反spee曲线唇弓整平。若需要以上前牙的压低为主矫治深覆合,则需用压低辅弓来完成,要注意磨牙的支抗,防止其远中倾斜和舌向错位,必要时用腭弓固定。4 前牙开合的矫治,第三阶段存在的前牙开抬,若矫治前覆合较深,保持适度的过矫正有利于矫治后的稳定。若矫治前覆合正常,由下颌spee曲线过度整平引起的开合,则在下颌用0.4lmm(O016英寸)或0.46mm(0.018英寸)不锈钢唇弓适当加大spee曲度,上颌仍用粗的完成弓丝,必要时在前牙区用轻力行垂直牵引。若由不利的生长型、后牙过萌等引起的前牙开牿,则矫治难度较大,不能单纯用升高前牙的方法。可用适

27、当方法直立或压低后牙来矫正前牙开合。5 牙盼关系的最后建立在矫治阶段必要时可使用垂直、斜行、三角形的小牵引使牙齿咬合关系更趋稳定。上切牙过高的舌侧边缘嵴常影响前牙正常覆盖的建立,如有必要可进行适度的调磨。注意事项:1这个矫治阶段牙齿只能通过少量移动来进行调整,牙齿位置和颌位的调整主要在关闭拔牙间隙阶段完成。2如果由于托槽粘接位置不当造成牙齿位置不正确的,应采取重新粘接托槽的方法进行调整。 3对于前牙覆合的矫正强调过矫正。即治疗前有前牙深覆合者,此期应继续保持咬合打开状态,甚至使前牙覆合较浅;若治疗前为开合,此期应使前牙覆合较深。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6-277#质量控制

28、标准1 个别正常合;2 病历记录完整;3 矫治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牙列保持技术描述各种错合畸形在固定矫治器拆除后。治疗流程确定保持方案拆除矫治器取模制作保持器立即配戴嘱注意事项。诊疗常规1 在矫治器拆除前取牙列模型,制作保持器。2 拆除固定矫治器后立即戴人活动保持器,或先粘接固定保持器,再拆除固定矫治器。3 保持时间应根据患者畸形情况以及牙列保持情况而定,成人应适当延长保持时问。注意事项:1保持期间嘱咐患者要认真配合戴用保持器,并定期复诊观察。2使用固定保持器后,也应定期检查其是否松动脱落。3由于个体差异、生长发育和遗传等因素,即使戴用保持器也有可

29、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 4牙列保持器是整个正畸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8#质量控制标准1 有效防止复发; 2 保持器简单有效;3 病历记录完整;4 保持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上颌快速扩弓技术描述上颌宽度发育不足,或合并牙列拥挤的患者;需做上颌前方牵引的患者。治疗流程颌面部及口腔检查摄X线片取模诊断分析分牙试戴带环取工作模制作扩弓器戴矫治器扩弓加力保持诊疗常规1乳牙列患者,可在双侧第一和第二乳磨牙上制作带环;替牙列早期患者,可在双侧第一恒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上制作带环;替牙列晚期患者,可在第一恒磨牙和第一前磨牙上

30、制作带环;恒牙列患者,可在第一恒磨牙和第一前磨牙上制作带环。2可将成品带环在口试戴后放置在工作模型上,也可在工作模型上制备带环。3在模型上制作螺旋扩大装置,应注意扩弓螺丝放置时,其前后方向需符合打开螺丝加力时方向由前向后的要求。4将制作好的扩弓装置在口试戴合适后,粘固带环。5患者每日早晚各加力12次,每次加力螺丝旋转90。,打开0.25mm。对于需扩大上颌宽度者,一般以上磨牙舌尖接触到下磨牙颊尖作为扩弓到位的标志,对于仅用于上颌前方牵引、不需扩大上颌宽度者,加力1周后,反向旋转螺丝,退回初始状态,其间患者可12周复诊1次。6需扩弓者,扩弓到位后,扩弓装置放置3个月,随后去除扩弓装置,同一时间改

31、用活动或固定保持器保持1年,或开始固定矫治器治疗。注意事项: 1前牙开合患者、高角患者慎用。 2为防止钥匙误入口中,加力时最好用一根细的绳索,将其一端穿入钥匙柄开口处,另一端套人手指;加力时,需将钥匙插入洞中旋转至另一洞口露出。 3若扩弓装置出现损坏,患者需尽快就诊。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78-279#质量控制标准1 适应症选择合理; 2 有效扩弓;3 病历记录完整;4 保持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前方牵引技术描述上颌骨发育不足、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当需要上颌磨牙前移,而考虑到前牙支抗不足时也可采用前方牵引。治疗流程颌面部及口腔

32、检查摄X线片取模诊断分析制作前牵引矫治器配戴矫治器保持诊疗常规1口装置可采用固定装置。一般在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一前磨牙上放置带环,在上牙列舌侧放置腭弓与前牙舌侧边缘嵴接触。牵引钩从腭弓在2、3之间引出。如有可能在上牙粘接托槽,并放置方丝,与腭弓间通过牙间隙用结扎丝结扎,使前牵引整体性更强。有些患者在口固定装置上也可放置上颌快速扩弓装置,这特别适用于伴后牙反抬的前牙反合患者。2对于乳牙列或混合牙列患者也可采用全牙列合垫活动矫治器。牵引钩放置在乳尖牙处。3最常用的口外装置为德莱尔面具,包括额托、颏托及连接面弓。应根据患者面部形态调整额托和颏托放置的位置。面具中牵引钩的位置应放在牙齿合平面稍下方。4

33、施力方式,利用弹性橡皮圈连接口牵引钩与面弓上的牵引钩,力的方向通常为与合平面成30向下。力值为250500g侧,戴用时间每日不少于12h。 注意事项:1对治疗效果而言,上颌前方牵引的戴用时间长短很重要。但对于骨性畸形,矫治后仍有复发的倾向。2由于上颌前方牵引有导致上后牙伸长,下颌下后旋,增加面下部高度的倾向,对于高角病例应慎用。3治疗中,即使是深反覆合,也可不戴用下颌合垫,但若存在上前牙拥挤,导致解除反抬过程中出现前牙合干扰,造成合创伤,可以戴用合垫,解除反雅后渐次磨除抬垫。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80-281#质量控制标准1 适应症选择合理; 2 有效前牵上颌;3 病历记

34、录完整;4 保持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邻面去釉技术描述轻中度牙弓间隙不足,特别是低角病例;牙齿较大;或上下牙弓牙齿大小比例失调;口腔健康好,牙少有龋坏,经过邻面去釉提高间隙。治疗流程颌面部及口腔检查摄X线片取模诊断分析排齐牙列分牙邻面去釉诊疗常规1固定矫治器排齐牙齿,使牙齿之间接触点关系正确。2根据拥挤(或牙量不调)的程度确定去釉的牙数。3可以先分牙或使用开大型螺旋弹簧,使牙齿的接触点分开,便于去釉操作。4一般使用弯机头和细钻去除邻面0.20.3mm釉质,再外形修整。去釉面最好涂氟。 注意事项:1操作中注意保护唇颊舌侧软组织和龈乳头。2去釉的顺序一般

35、为从后向前;对于牙量异常者,可将去釉围尽可能集中在异常区域。3提醒患者在邻面去釉后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81#质量控制标准1 病例选择合理; 2 牙体外形保持协调,有效防龋;3 病历记录完整;4 保持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肌激动器技术描述处于生长发育期、存在下颌发育不足的类错合患者通肌激动器刺激下颌向前生长。治疗流程颌面部及口腔检查摄X线片取记存模诊断分析取工作模型咬合重建工作模型上合架制作矫治器矫治器戴用诊疗常规1制作工作模型。 (1)选择大小合适,并有适当高度的托盘,将调和的印模材料置于托盘,并放入口取模

36、,印模要反映口腔软硬组织的情况,下颌舌侧及口腔前庭部位应有适当伸展。 (2)灌制工作模型。 2咬合重建。 (1)要求。 矢状方向:通常以前牙对刃关系为标准,若出现以下现象,可能影响建合时,需进行调整:前牙覆盖过大时,不能一次到位,需分次前移;上前牙严重唇倾时,如有可能,在戴用功能矫治器前先在一定程度上直立切牙,或前伸时不到对刃关系,预留上切牙收距离;上颌切牙舌向错位时,可先纠正错位牙,再戴用功能矫治器。 垂直方向:对于低角及一般面型患者,磨牙区垂直打开24mm,用于诱导磨牙升高,平整下牙弓。对于高角型患者,磨牙区需打开46mm用于限制后牙升高。如下颌前伸78 mm,垂直向打开不超过24 mm;

37、前伸35 mm,垂直向不超过46 mm;若磨牙区打开量很大,下颌不能前伸。 水平方向:尽可能使下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 (2)患者取坐位,嘱患者手持镜子,通过镜子观察,医生指导患者下颌前伸咬合至上述位置,保持一段时间,退回,反复训练几次,直至患者能熟练按要求建立咬合。 (3)烤软红蜡片后,折叠成与牙弓长度相当、与牙体颊舌径宽度相当、厚度超过磨牙区垂直向打开量23 mm的条形,在模型上形成与牙弓形态一致的蜡堤。 (4)将蜡堤置于患者下牙弓上,指导患者按要求咬合,咬合中注意下中线位置,将多余的中切牙唇面的蜡去除,以便观察中线。 (5)待蜡堤冷却变硬后取出,放在冷水中完全硬固待用。 (6)将蜡堤重新置

38、入口中,检查是否准确无误,确认无误后将上下颌模型与完全硬固的蜡堤拼对,构成咬合。 3根据咬合重建关系将工作模型上合架。 4制作矫治器。 5矫治器戴用。 (1)第一次复诊:试戴矫治器,检查并调改矫治器以确保无压痛,就位良好,、闭口运动不受影响。教患者如何戴用,嘱其在开始几天先白天戴用23h,以后逐渐增加戴用时间,23周时间后戴用时间为每天1214h。 (2)第二次复诊:检查患者是否能毫无困难的戴用,引导面是否有亮点。若戴用正常可开始调磨。临床调磨矫治器合垫时,应根据错合类型及所需达到的目的选择性调磨。矢状方向:调磨每个上后牙牙冠舌面远中部分基托,下颌后牙牙冠舌面近中部分基托,若下切牙已唇倾时,还

39、需磨除其舌侧少许基托。垂直方向:允许后牙伸长的患者可磨除其合面塑料。 (3)每6周的定期复诊:检查矫治器戴用情况及牙合关系改善情况,根据矫治器上的光亮点调磨矫治器的合垫部分。 注意事项:1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疗程中注意与患者交流,随时进行指导。2功能矫治器只能解决下颌功能性移位造成的下中线不正,对于有牙弓不对称、牙齿异位萌出、发生漂移或骨性原因造成的下颌中线偏斜者,不应强求中线一致。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81-283#质量控制标准1 病例选择合理; 2 咬合重建,工作模型上合架准确;3 有效导下颌向前;4 病历记录完整;5 保持过程愉快。口腔诊疗

40、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功能调节器型(Frankel)技术描述生长发育期功能性或轻度骨性的类错合畸形患者。治疗流程颌面部及口腔检查摄X线片取记存模诊断分析取工作模型咬合重建工作模型上合架制作矫治器矫治器戴用诊疗常规1制作工作模型。 (1)选择大小合适,并有适当高度的托盘,将调和的印模材料置于托盘,并放入口取模,印模要反映口腔软硬组织的情况,下颌舌侧及口腔前庭部位应有适当伸展。 (2)灌制工作模型。2咬合重建。咬合重建时垂直打开的距离,决定于反覆合的深度,以脱离反合为原则。一般情况下,下颌可后退至前牙呈对刃关系,反覆合浅者,上下前牙间可相距23 mm。 (3)烤软红蜡片后

41、,折叠成与牙弓长度相当、与牙体颊舌径宽度相当、厚度超过磨牙区垂直向打开量23 mm的条形,在模型上形成与牙弓形态一致的蜡堤。 3根据咬合重建关系将工作模型上合架。 4制作矫治器。 5矫治器戴用。 (1)临床试戴矫治器,检查是否合适,腭弓的越合丝、合支托是否就位,颊屏和唇挡位置是否合适,有无压迫软组织。 (2)要求患者在2周逐步适应,增加戴用时间至全天戴用。 (3)每46周复诊一次,检查戴用情况。 注意事项:1取模时选择的托盘边缘不能过长,否则会使系带和软组织变形。2第一次戴用时,使上颌部分完全就位非常重要,否则患者有可能无法适应颊屏和唇挡,而出现肌肉酸痛。3疗效与患者的配合密切相关,应鼓励患者

42、坚持戴用矫治器。质量控制要点见临床技术操作规口腔医学分册p283-284#质量控制标准1 病例选择合理; 2 咬合重建,工作模型上合架准确;3 有效解除反颌;4 保持过程愉快。口腔诊疗技术规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诊疗技术名称双合垫矫治器技术描述生长发育期前牙无明显拥挤,牙弓形态良好的安格尔错合分类的类1分类错合;深覆盖、深覆合患者采用双合垫矫治器矫治。治疗流程颌面部及口腔检查摄X线片取记存模诊断分析取工作模型咬合重建工作模型上合架制作矫治器矫治器戴用诊疗常规1制作工作模型。2咬合重建。基本步骤同前,前伸量以患者可在前伸位置舒适地进行咬合为度,不超过10mm,通常处于前牙对刃位,如下颌前

43、伸需10mm,则以前伸10mm为限咬蜡堤,制作矫治器,待合关系改善后再二次前伸、调整咬合;垂直向打开距离必须大于患者的息止颌间隙,通常切牙间为2mm,第一前磨牙间为56mm,磨牙打开2mm。 3制作矫治器。 4矫治器戴用。 (1)第一次复诊,矫治器初戴,磨改缓冲下颌矫治器下前牙舌侧区域,避免刺激牙龈,调改卡环避开龈缘,确保有足够的固位力,检查患者能否舒适地咬合在前伸位。 (2)10d后第二次复诊,患者此时应戴用舒适,并可戴用进食,如不能持续前伸咬合,可轻轻调改斜面,降低角度。深覆合患者开始调磨上颌矫治器后牙咬合板1mm,注意不要磨改诱导斜面,以利下后牙伸长;非深覆合患者不需调磨。 (3)4周后第三次复诊,检查面部改善情况,测量覆猞覆盖改善情况,检查上牙弓宽度是否与下牙弓宽度相匹配。确认卡环固位力是否足够,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