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8418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准格尔旗规划编制组2013年10月前言准格尔旗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东侧,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终年受西风环流影响。干旱、大风、沙尘暴、冰雹、暴雨、寒潮、霜冻等时有发生,是影响我旗的主要气象灾害。由气象原因引发的局地洪涝、水土流失、生物病虫害、沙化等气象次生灾害也较为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建设、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等影响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增多,对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一定威胁。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旗城市建设规划、产业布局等实际情

2、况,特制定本规划。目的意义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是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性和非工程性设施建设及城乡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全社会防灾减灾的科学指南。为了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进我旗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科学预测和预防,建立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城市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导意见,编制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对构建“和谐准格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条例、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等法律法规及政府总体规划,编制准格尔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适用范围与期限规划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我旗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准格尔旗区域内。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13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资料来源气象资料:准格尔旗境内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象数据为主,个别章节资料涉及到1971之前和2011年的资料。灾情数据:19712011年各灾种灾情普查数据,包括受灾

4、面积、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社会经济数据:准格尔旗统计年鉴(2010年),包括以乡镇为单元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人口、耕地面积、草场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等。 地理空间数据:1:5万GIS数据,包括地形高程、乡镇分布、河网分布等。本书由准格尔旗人民政府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组主编,准格尔旗气象编纂、农牧、林业、民政、水务、水保、国土、交通、电力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编写,并提供相关基础数据资料。在此对在规划编写过程中各部门领导、专家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目录第1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11.1指导思想11.2基本原则11.3总体目标和任务11.3.1 目标11.3.2主要任务

5、2第2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现状52.1自然环境概况52.1.1 地理位置52.1.2交通区位52.1.3 地形地貌62.1.4地质构造特征72.1.5气候概况82.1.6河流水系102.1.7 工程地质 矿产资源112.1.8生物生态环境112.1.9旅游资源122.1.10土地利用 覆被状况122.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3第3章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和形势173.1防御工程现状173.1.1工程设施现状173.1.2重点防洪工程现状173.1.3防洪能力现状183.2非工程建设减灾能力193.3面临的挑战21第4章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特征224.1气象灾害的涵义224.1.1气象灾害分布224.1

6、.2气象灾害分类情况234.2 干旱234.2.1干旱等级标准:244.3冰雹294.4 大风304.5 沙尘暴324.6 霜冻334.7 高温344.8暴雨山洪354.8.1防洪预警指标的确定374.9寒潮384.10雷暴(雷电)394.11 低温冷害40第5章气象灾害风险区划425.1气象灾害风险基本概念及其内涵425.2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原则和方法425.2.1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原则425.2.2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方法435.3 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风险区划455.3.1 干旱风险区划455.3.2 雹灾风险区划465.3.3 风灾风险区划475.3.4 沙尘暴风险区划485.3.5 霜

7、冻风险区划485.3.6 高温风险区划505.3.7 暴雨洪涝、山洪灾害风险区划505.3.8 寒潮风险区划525.3.9 雷暴灾害风险区划535.3.10 低温冷害风险区划545.3.11地质灾害风险及分布555.3.12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57第6章气象灾害对敏感行业的影响与防御措施586.1 气象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586.1.1主要影响及防御措施586.1.2防御措施616.2 气象灾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636.2.1主要影响636.2.2防御措施636.3气象灾害对电力的影响646.3.1 主要影响646.3.2 防御措施646.4气象灾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656.4.1 主要影响656

8、.4.2 防御措施656.5 气象灾害与保险业666.5.1 主要影响666.5.2 防御措施666.6气象灾害与旅游业676.6.1 主要影响676.6.2 防御措施676.7 气象灾害与人体健康686.7.1 主要影响686.7.2 防御措施68第7章气象灾害防御管理707.1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组织体系707.1.1组织结构707.1.2 工作机制707.1.3队伍建设707.2气象灾害防御制度707.2.1风险评估制度707.2.2部门联动制度717.2.3应急准备认证制度717.2.4目击报告制度727.2.5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727.3气象灾害应急处置727.3.1组织方式727.3.

9、2应急启动及程序727.4气象灾害防御教育与培训747.4.1气象科普宣传教育74第8章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758.1 气象灾害防御非工程性措施758.1.1 防灾减灾指挥系统的建设758.1.2 气象监测监控系统建设768.1.3 预报预警系统768.1.4 专业气象监测预警788.1.5 气象灾害防御788.2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性措施848.2.1 监测预警设施建设848.2.2预警信息处理与发布平台建设858.2.3 雷电灾害防御工程868.2.4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878.2.5 灾害避难所工程87第9章气象灾害防御的保障措施889.1加强组织领导889.2纳入发展规划889.3强化法

10、规建设889.4健全投入机制899.5依托科技创新899.6促进合作联动899.7提高防灾意识89参考文献90第1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1.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以防御突发性气象灾害为重点,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以促进我旗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基层组织、各企事业单位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1.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趋利避害的原则 在气象灾害防御中,把保护人民的生命

11、财产放在首位,完善紧急救助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预防为主 防抗结合原则 气象灾害防御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非工程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相结合。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集中有限资金,加强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着重减轻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并探索减轻气象次生灾害的有效途径,从而实行配套综合治理,发挥各种防灾减灾工程的整体效益。坚持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原则 气象灾害防御要实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防御措施,按轻重缓急,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坚持依法防灾

12、原则 气象灾害的防御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规划拟定的目标、对策措施和工程布局,要与经济社会规划等国家已批准实施的相关规划相协调。坚持科学防灾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减灾水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进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监测和预报气象灾害,提高科技防灾减灾水平.1.3总体目标和任务1.3.1 目标(1)总体目标 以建立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目标,逐步形成防御气象灾害的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组织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部门协作体系。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大气象灾害易发区域的工程治理力度,建成结构完善、

13、功能先进、软硬件结合、以防为主和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配合有力、保障到位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依托各级政府应急平台,建立综合预警系统,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到202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减少30%,人员伤亡减少50%;工农业经济开发以及人类活动控制在气象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城乡人居气象环境总体优良。(2)近期目标(20132015年) 分析准格尔旗气象灾害总体态势与主要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评估气象灾害发展趋势对各相关行业的影响,提出气象防灾减灾对策,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气象灾害对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开发气象灾

14、害政府应急防御平台。初步建成气象灾害重点防治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农村牧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综合监测网,建立完善交通监测、预警等防灾减灾措施。(3)远期目标(20162020年) 按照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任务和要求,加快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建成气象多灾种预报预警系统,按照我旗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及产业布局,重点开展城镇、经济开发区、防洪工程按100年一遇标准建设;提升主要中心城镇和重点工业园区防洪排涝建设能力,按50年一遇防洪,30年一遇排涝的标准完善配套;加强黄河流域和

15、十大孔兑治理,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使各类防汛防旱、城镇防洪、交通防灾等工程性建设基本适应我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我旗气象防灾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1.3.2主要任务(1)完成我旗灾害风险评估和综合区划。查清我旗气象灾害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及形成的原因,编制全旗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指标,划分干旱、大风、沙尘暴、霜冻、暴雨(雪)、寒潮、雷电等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区。(2)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和完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灾种的应急预案如:暴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干旱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寒潮霜冻低温灾害应急预案、大风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雷电灾害应急预

16、案、城市暴雨洪涝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进一步细化各部门、乡镇各灾种专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预案演练。明确大风(沙尘暴)、暴雨(雪)、高温、低温、大雾、干旱、森林火险、地质灾害、冰雹、霜冻等主要气象灾害及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措施,规划灾害天气等级区域已非常必要。(3)建立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按照气象防灾减灾的要求,建立“统一业务、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加强和完善综合观测、数据传输和处理、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气象业务系统,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加大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力度,在已有的31个气象自动站中,根据旗人民政府的产业布局

17、和要求,调整或增加在开发区的六要素或四要素站点,其中在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生态建设区建设四要素或六要素自动站,在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升级四要素自动站,在主要交通干线重点企业、矿区建设四要素自动站,在主要村社和人口密集区建设两要素自动站,与水务局布设的33个简易监测雨量站、36个自动单雨量监测站在布局上合理调配,将实时数据传输到气象预警监测平台,实现联网共享,提高监测构建高密度、中小尺度的灾害性天气监测站网,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测能力。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受众面达90%以上。(4)提高暴雨洪涝防御能力建设,完善乡镇和区域防洪排涝设施。针对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涝灾害,制定防御方案,为各

18、级防汛机构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提供依据。建立各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做到防御标准内暴雨、洪涝不出险、不出事,通过科学调度和全力抢险,确保重要水利工程的安全,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5)与现有乡镇城区规划相配套 进一步加强重点乡镇城区防洪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中心城区50年一遇防洪标准,城镇新区建设地面标高达到有关防洪排涝要求,避免镇区内涝成灾。(6)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加强对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黄河沿岸及中小河流等重要灾害隐患点以及山洪沟的实地勘查、治理或落实避让措施;以强化监管和动态监测为重点,巩固前期工程成果,预防和有效遏制因气象灾害引发的突发性山洪和地质灾害以及人

19、为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的形成,完成其它一般防治点的防治工作。(7)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建立完善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立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目标,逐步形成防御气象灾害的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组织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部门协作体系,开展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与救援。第2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现状2.1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属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旗境南北长116.5km ,东西宽115.2km,总面积7692km2。北、东、东南三面被黄河环抱,与土右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山西省偏关县、河曲县隔河相望,南、西南与伊金霍

20、洛旗和陕西省府谷县相邻,西与东胜区和达拉特旗接壤,是内蒙、山西、陕西的交界处。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11126,北纬39164020之间(图2.1)。 图2.1 准格尔旗地理位置图2.1.2交通区位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和山西省交界处,目前的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镇距离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仅120多km,距离包头市180 km,距首都北京650km,距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东胜130km,旗域境内有109国道贯穿而过,自呼和浩特市经呼准高速公路达薛家湾仅需1小时里程,荣乌高速鄂尔多斯段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另有多条高等级公路、铁路正在建设之中,总体来讲,准格尔旗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出行便

21、捷度较高。图2.2 准格尔旗公路现状及未来规划图2.1.3 地形地貌准格尔旗地貌复杂,地质构造简单,总体构造属鄂尔多斯单翼向斜。在古老的前震旦系基础上,分布了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很厚的沉积物,地层沉积较全。除个别地区有角度不整合接触外,各个时代地层一般均为连续沉积或假整合接触。具有沉积回旋和区域不整合的特征,境内地层基本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个构造地层。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过地壳多次的升降运动,海水不断侵退,加上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的影响,旗境沟谷十分发育,形成凹凸不平的地貌,也使中生界及其以前的古老地层裸露于地表。准格尔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降低。中部从西

22、边的坝梁为起点,沿东向到点素敖包一线略有隆起,形成准格尔旗地区的脊梁,为旗境南北的分水岭,也是南北自然差异的分界线。东部边缘翘起,为盆地边缘。境内大部分地区沟谷发育,沟网纵横密布,地表被切割的支离破碎。沟川河流大部分由西北向东南流入黄河,河床比降由北向南逐步增大。屋脊以北的部分河川径流则北向入黄河。境内无高大山脉,但相对高差较大,最低处马栅村海拔仅820m,最高处在原乌兰哈达乡神山村圐圙沟掌,海拔1584.6m。按南北地貌差异划分为黄河南岸平原区,北部库布其沙漠区,中部丘陵沟壑区,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等四个地貌单元(图2.3)。图2.3 准格尔旗地形高程图2.1.4地质构造特征黄河南岸平原区位于

23、准格尔旗的北部边缘,介于黄河与库布其沙漠之间,东西长40km,南北宽8km,总面积205 km2,占全旗总面积的3。是在中生代晚期拗陷基础上于第四纪初进一步发育的东西向断陷盆地,后来由于黄河及其它支流沉积物充填而成为厚层细沙及粒土状冲积平原,是河套平原的一部分。行政区域包括十二连城乡、大路镇、龙口镇的平原部分。本区地面平坦,海拔高度986.41095.1m,地势从西向东微倾,地下水位13m,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引黄河水与呼斯太河水灌溉,是准格尔旗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北部库布其沙漠区位于准格尔旗的北部,介于黄河冲击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境内是库布其沙漠向东延伸的尾段,是属

24、第四纪全新统风积物,主要土壤类型是风成沙性母质上发育的幼年土壤风沙土。以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覆盖于各种基面上,成片沙丘高度可达20m以上。该区东西长60km,南北宽34km,总面积1646 km2,占本旗总面积的23。海拔高度10261421m。由于丘间洼地水资源丰富,土质较好,农田、林地、草地都分布于这些地段。但常受境内风沙危害。中部丘陵沟壑区位于准格尔旗的中部,是由侏罗纪、三迭纪、二迭纪、第四纪杂色砂岩,沙砾岩、页岩、泥质粉岩组成。主要土壤类型是栗钙土。东西长84km,南北宽62km,总面积3061平方km,占本旗总面积的40。海拔高度10381585m。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沟谷密布,基岩

25、裸露地表。境内勃牛川、纳林川、十里长川纵贯全境,其支流遍布。另外,黄河的支流较多。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准格尔旗的南部,与晋陕黄土高原相连。土壤类型主要是黄绵土,土层深厚,河床切入基岩。该区东西长64km,南北宽60km,总面积2526 km2,占本旗总面积的34。海拔高度8201403m。本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支离破碎,沟谷纵横密布,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较深,但土层深厚,适应发展多种经营。2.1.5气候概况准格尔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侧,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气候特点为:受季风影响,冬春季多偏西风;夏秋季多西南风,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气温变化剧烈,

26、多风少雨,夏季炎热短暂、雨水集中,易发生局地性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并诱发洪涝灾害;秋季气温迅速下降,气候凉爽。图2.4历年各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全旗气温变化随纬度变化有一定差异,同时随高度变化也较大。全旗平均气温自西北向东南在6.28.6之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9-10.8,极端最低温度为-32.8,最热月在7月份平均气温2225(图2.4);极端最高温度为40.4。全旗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降水量在369420 mm之间,年最多降水量为636.5 mm,出现在1965年,年最少降水量为142.5 mm,出现在1971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到全年总雨量的76.

27、5%,而78月占到全年总量的53%(图2.5),有利于农牧业生产需求,但年降水的年、月变率大,旱涝突出,多数时间仍处于干旱之中。年平均蒸发量在2000mm左右,是降水量的2.6倍,年最多蒸发量2436mm,最少1618mm。年平均日照时数2996.4小时。年平均风速1.8m/s,年最大风速21.3 m/s,平均大风日数12天;无霜期142152天;年最大积雪深度15cm;最大冻土深度150cm。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及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与发展,加上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旗气候也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从1961年至2010年气象资料统计发现,气温、降水从60年代90年代,每10年有一个明显的趋

28、势变化,即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2000年开始明显转折,降水量呈增多的趋势,气温呈回落趋势(图2.6),同时平均大风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另外,我旗境内黄河段为封冻河段。一般从本年12月份到次年3月25日左右为结冰期,河道在封冻前有流凌发生,称封河流凌;解冻时称开河流凌,该段凌汛最大流量为3010m3/s。图2.5历年各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2.6 历年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气温每10年趋势变化比对图2.1.6河流水系旗境地表沟谷发育,沟纹密布,河网密度为0.25km/ km2。北部、东部及东南有黄河过境。地表径流均属黄河水系,除呼斯太河常年有水外,大都为季节性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黄河是准格尔旗北

29、、东、南缘的最大地表水体,既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域性排泄通道,又是本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补给。黄河自十二连城的蓿亥图入境至龙口镇的马栅村出境,流经长度约197km,比降1.33,河宽100300m,平均水深23m,65%保证率下年过境水量203.5亿m3。旗域地表水系均属于黄河支流,多数是季节性河流,主要河川有:西部的束会川、四道柳川、暖水川、五字湾川、西营子川、虎石沟川等;北部的呼斯太河、大沟等;中部的纳林川;东部的长川、黑岱沟、塔哈拉川、龙王沟、孔兑沟、灌子沟,这些沟川的主要特征是径流量小,年纪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一般是春夏秋流水,冬干涸.河流短,比降大,水流湍急,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黄河年

30、过水量248亿m3,国家批准黄河用水指标2亿m3;年降水总量30亿m3;年径流总量4.3亿m3;地下水探明储量28.5亿m3,年开采量0.55亿m3;库坝总库容1.8亿m3,年供水量5000万m3。旗境地下水受地质构造、地貌、岩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下水量、水质及贮存形式等存在较大差异。其次有较大的沟谷195条,总流域面积5395km2,沟壑密度为36km/ km2。从洪水发源地到黄河入河口高差达300400m,全沟川年径流量为2.88亿m3。 (图2.7)。图2.7 准格尔旗河网分布图2.1.7 工程地质 矿产资源准格尔旗处在鄂尔多斯高原稳定的块体上,其区域地质相对简单。薛家湾镇位于准格尔

31、煤田境界内,塔哈拉川河两岸,沿塔哈拉川的带状平坦地分为河漫滩地和山前洪积扇地两部分。准格尔旗地域辽阔,矿产资源富集,煤炭为准格尔旗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探明储量544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且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煤层厚,低瓦斯,易开采,发热量均在6000大卡/千克以上,为优质的动力煤和化工煤;石灰石总储量50亿吨,品位高,氧化钙含量达52.92%;铝矾土总储量1亿吨,矿层稳定,品位呈现铝高硅低的特征;此外,高岭土、硫铁矿、白云岩、石英砂的储量也相当大,特别是煤层气的储量十分可观,属国内罕见的煤化工资源。2.1.8生物生态环境生物:旗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外貌上充分显示出干旱草原景观。由于地

32、形起伏较小,故植被群落垂直分布不甚明显,只在水平分布上因局部环境的变异,呈现地域性差异,并据此划分为丘陵沟壑干旱区(准格尔旗西,南,中部),沙带地区(准格尔旗北部),低湿地草甸区(全旗沙地间,丘间洼地,沿黄河河滩地带),沼泽地区(大路乡,小摊子一带及河滩常年积水地带)。境内主要植被类型: 乔木以油松,侧柏,杜松,杨,柳,榆等为主;灌木有柠条,酸刺,沙柳等;草本植物种类多、数量大,常见的有沙蒿、菅草、灰蒿、芨芨草、寸草、芦草等。常见野生动物有小形体的野兔、鼬、狐等20余种;鸟类有麻雀、喜鹊、野鸽、石鸡等60余种;鱼类近10种.还有数量众多色昆虫等。生态:我旗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土质松散,沙性

33、大,有机含量低,由于气候干旱,少雨,多风沙,地表支离破碎,沟谷纵横,土地侵蚀,沙化剧烈,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在旗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下,持续不懈的进行生态建设.生态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在矿业生产连续发展的前提下,做到了生态逐步好转,水土流失等问题初步得到遏制,生态景观持续趋好。2.1.9旅游资源准格尔旗经大自然鬼斧神功般的雕琢,虽无江南水乡秀美,却独具粗犷,飙悍之神韵。准格尔旗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准格尔旗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涵盖了山地、森林、草原、沙漠、河流多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多层次的奇特景观,众多的少数民族民居点,共塑出准格尔旗奇特,雄浑,淳朴的旅游资源总

34、体形象。准格尔黄河峡谷,是迄今为止蒙晋陕黄河河段内最险峻,最让人惊叹的景观之一;中国油松王,一枝独秀,油松王树龄已是千年,为世界罕见;境内三个朝代的古长城,是潜在的旅游品牌;鄂尔多斯最大的召庙建筑群是准格尔召,被誉为鄂尔多斯第一召;阿贵庙原始次生林风光优美,别具风采;准格尔煤田,万家寨水利枢工程是二十世纪颇为壮观的工业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生态旅游系列有阿贵庙自然植物保护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砒砂岩地貌景观;考古系列有以十二连城古城为主的长城沙漠游;民族风情有儒雅与豪犷相结合的漫瀚调;以及风味独特的特色餐饮。2.1.10土地利用 覆被状况准格尔旗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以林地、城镇用地、居民用

35、地、农用耕地、园地、草地为主,其中主要农用地分布在薛家湾镇、沙圪堵镇,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河、主要的河川地带,以十二连城乡、薛家湾镇最多。园地集中分布在准旗东南部,以果园为主,其中龙口镇最多(见表2-1)。覆被状况:2010年完成生态建设面积115万亩,全旗植被覆盖度达到62.5%,森林覆盖率达到29%。林地在全旗分布比较均匀,北部以防风固沙林,中西部以退耕还林为特点,林地以沙圪堵镇最多。草地在全旗分布比较均匀,中南部居多,沙圪堵镇草地分布面积最大。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薛家湾镇、沙圪堵镇、大路镇。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薛家湾镇、沙圪堵镇和大路镇(图2.8)。图2.8准格尔旗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表

36、2-1 准格尔旗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行政区域行政区域总面积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名称准格尔旗755078.7676100.32303.36220447.26393679.318540.748780.4619273.3217954薛家湾镇133722.0914700.5675.6444498.9260821.297070.731881.492211.072462.39沙圪堵镇156268.7112255.9396.6445647.5188842.112566.931384.594620.96854.04大路镇74613.786294

37、.643.2628830.8928533.452546.731204.831346.945853.04纳日松镇84118.534963.014.2816670.5257660.711774.61867.551396.67781.18龙口镇58486.5110455.31109.588334.6934551.841452.9449.432165.45967.31准格尔召镇47786.983358.281.0411686.129137.61886.231061.941239.26416.52暖水乡63911.914055.998.4515449.1641460.36510.16655.251545

38、.53227.01十二连城乡69223.2115459.6019486.7225465.691028.22867.993852.423062.57布尔陶亥苏木66947.0445574.4729842.7527206.24704.23407.39895.023329.94 2.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现状:2010年年末全旗总人口37.8万人,常住人口35.68万人,流动人口2.12万人。2010年常住人口中镇区常住人口为25.59万人,旗域城市化率 72%,农村常住人口为10.09万人,占全旗人口比重的28%。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为30.79万人,占全旗常住人口的86.3%。全旗37.8万人口中

39、,薛家湾为17.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6.25万人,占全旗常住人口的45.5%,流动人口0.95万人;沙圪堵镇为6.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45万人,占全旗常住人口的18.1%,流动人口0.35万人(表2-2、图2.9)。准格尔旗辖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1个新区(大路新区)、8个乡镇、1个苏木,居住着蒙、汉、回、满、藏、壮、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14个民族。表2-2 准格尔旗2010年人口情况乡镇常住人口农村常住人口镇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籍户数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数薛家湾镇162488214981409901040114409351063沙圪堵镇645161556548952

40、555092508138539大路镇2566684681620920462883219543纳日松镇29219144161480225092956924244龙口镇308891669014099436161824638565准格尔召镇1889162491264212258505211211暖水乡63224441188113555600313159十二连城乡1384810010383823600926222826布尔陶亥苏木499034821508968845469166全旗356841100920255921306901130694228326经济:2010年准格尔旗GDP达到671.14亿元

41、,是1990年3.45亿元的194.5倍,年均增长30.2%;经济总量已连续7年稳居鄂尔多斯市第一,进入自治区三甲行列;人均GDP由1990年的10095元上升到2010年的201544元,年均增长34.9%,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全旗工业企业累计上缴税金164.13亿元,占全旗财政收入的69.1%。煤炭行业全年累计实现工业产值880.46亿元,增长51.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2%。大中型企业仍然是全旗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全旗20户大中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692.03亿元,增长51.3%,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6.6%。随着准格尔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乡镇之间的

42、差别越来越大。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镇总人口占全旗总人口的50%以上,经济总量占全旗经济总量达到60%以上,而布尔陶亥苏木的经济总量只占全旗的1%左右;纳日松等煤炭资源富集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过万元,而暖水乡、布尔陶亥苏木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0元,农民享受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均等。表2-3 2010年准格尔旗现状苏木、乡镇分工体系结构层级苏木乡镇人口分布主要资源主要产业主要职能第一层面薛家湾镇45.54%煤炭第二产业及消费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全旗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大路新区-煤化工产业国家重点煤化工基地第二层面沙圪堵镇18.08%煤炭、非金属矿第二产业及服务业重点工矿型城镇准格尔经济开发区

43、-劳动密集型非煤产业自治区级开发区龙口镇8.66%煤炭储量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重点工矿型城镇纳日松镇8.19%煤炭第二产业(煤炭开采及运输)重点工矿型城镇第三层面大路镇7.20%煤炭、砂石、水资源储藏丰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一般工矿型城镇准格尔召镇5.29%煤炭储量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煤炭生产运输和宗教文化旅游一般工矿型城镇第四层面暖水乡1.77%矿产及农牧资源农牧业农牧镇十二连城乡3.88%农牧资源及旅游资源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农牧镇布尔陶亥苏木1.40%农牧资源农牧业农牧镇图2.9准格尔旗2010年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10准格尔旗2010年经济密度分布图第3章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和形

44、势3.1防御工程现状3.1.1工程设施现状准格尔旗现有防洪设施主要有万家寨水电枢纽工程,以工业、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防凌等综合效益。工程属等大(1)型工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为一级建筑物。水库总库容8.96亿m3,调节库容4.45亿m3,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9.5万km2。引黄取水口设于左岸第2、3坝段,采用闸门顶溢流分层取水结构形式,单孔引水流量24 m3/s,两孔总引水流量48 m3/s。龙口水利枢纽为等工程,属大(2)型规模。主要建筑物为2级建筑物。水库正常蓄水位898m,采用“蓄清排浑”运行方式,排沙期运行水位888892m,冲刷水位885m,总库容1.96亿m3,调节库容0.7

45、1亿m3。境内现有小型水库23座,蓄水量5683万m3。塘坝168座,蓄水量661万m3,防洪堤60km,人畜饮水工程190个,截伏流井209个,扬水站271个,工程建设橡胶坝11座。小流域淤地坝867座(其中骨干坝272座,中型淤地坝299座,小型淤地坝296座),主要分布在十里长川、皇甫川、塔哈拉川上游、沿黄孔兑、勃牛川、大沟、呼斯太河等支流上。3.1.2重点防洪工程现状黄河流域黄河流经准旗197km,其中平原段河道长度81km,峡谷段河长116km,涉及4个乡镇。其中在十二连城乡、大路镇设土质防洪堤61km,保护十二连城乡和大路镇的1.6万人,19万亩耕地,其余段的河道两岸是峡谷地段,均未设堤。设堤的黄河堤防始建于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均为沙质土堤,建设标准低、防御能力差。同时因多年的自然剥蚀大多段落达不到设计防洪能力,而且旗境内黄河弯道多,有8000多米贴堤运行,形成多处险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全旗从2000年开始进行黄河险工治理工程建设,目前累计治理长度达到15.77km(其中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