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森林古道建设规范指导意见(试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森林古道建设规范指导意见(试行)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森林古道建设规范指导意见(试行)第一条 为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弘扬生态文明,满足城乡居民回归自然、走进森林、健身养生的需求,推动一流森林休闲养生福地建设,引导森林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规范森林古道建设,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意见。第二条 森林古道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森林生态环境良好,连接各类森林景区、古村落等,为城乡居民提供森林徒步、野外体验、森林浴等森林休闲养生活动而设立的山地慢行线路系统。第三条 森林古道的建设主体为所在辖区的林业主管部门、乡镇或各类森林旅游管理区。提倡跨县域联合建设,共同打造。第四条 森林古道的功能:(一)生态功能:建设森林古道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生态多样性
2、、景观多样性;保护生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二)健身养生功能:森林古道提供人们亲近自然、健身养生的空间,是开展森林游憩、野外徒步、森林浴等森林休闲养生的场地。(三)社会与文化功能:建设森林古道可以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弘扬森林文化、民俗文化和古村落文化;增进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经济功能:实施森林古道建设,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促进林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林特产品的销售,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第五条 规划和建设原则:(一)生态性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发挥森林古道的森林景观廊道作用,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生境。(二)连通性原则:保护性挖掘古
3、驿道遗迹,因地制宜地实现长距离、跨区域的贯通,发挥森林古道沟通与联系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作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区域性森林休闲养生开发新业态。(三)以人为本原则: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森林、健身养生的需求,并通过完善森林古道中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等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三)经济性原则:森林古道主要对已有的山区古道进行保护和修缮,其规划和建设要具有实用性,具备乡土和地方特色,要易于施工建设、方便后期维护管理。第六条 建设内容与设计要求:森林古道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森林廊道系统、慢行道系统、节点服务系统、标识系统和基础设施等。(一)森林廊道系统:主要由与古道相依、
4、具一定宽度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构成,为线性开放性系统,是森林古道的主要控制范围。廊道系统也是森林古道发挥健身、养生和游憩等功能的基础条件。森林廊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森林古道周边区域森林覆盖率80%以上。森林廊道建设应以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为主,维护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对区域内受到破坏的森林植被,应以地带性植物为主,采用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进行恢复。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营造色彩、层次、空间、季相丰富的植物景观,提升森林古道的观赏性。(二)慢行道系统:主要对已有的山区古道进行修复修缮,应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避免因在生态敏感区开辟慢行道而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境,破坏原生植被。鼓励跨区(
5、县、市)域布局线路,多与森林景区、古村落连接,长度一般不少10km。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慢行道宽度一般不小于1m。选用天然材料铺设路面,坚持就地取材、修旧如旧的原则,确保所选材料与古道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并具当地特色或文化特征。慢行道选线在满足游憩功能外,也应考虑森林防火、环境保护、当地居民的生产和出行等多方面的需要。(三)节点服务系统:节点主要指与森林古道相连的具有一定自然、文化、历史特色的景区景点,包括森林人家休闲养生特色区、各类森林景区和古村落等。节点服务系统包括游憩、民宿、露营、餐饮、咨询、救护、保安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服务条件。节点除提供游憩空间外,应因
6、地制宜地发挥生态文化教育、科学知识普及、运动休闲、保健养生等功能。(四)标识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解说标志六大类。森林古道各类标志牌必须按统一规范的要求,清晰、简洁地设置,达到对森林古道使用者的指引功能。信息标志用于标明游客在森林古道中的位置,并提供森林古道设施、项目、活动,以及游览线路及时间等信息。指示标志用于标明游览方向和线路的信息。规章标志用于标明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以及政府有关森林保护的政策。警示标志用于标明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其程度,至少要在危险路段前80-100m处设置,且在危险路段强化标识。安全标志用于明确标注游客所处的位置,以便为应急救助
7、提供指导。解说标志用于标注森林古道所在地的独特自然与文化特征以及特殊森林群落的独特养生功能,作为向公众普及生态文明、森林文化等知识的载体。(五)基础设施:是指保障游憩休闲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一般物质条件,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防火、给排水、供电等。应充分考虑沿线和节点现有的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地布设各类基础设施。配置的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应尽量利用现有资源,与周围环境融合。在沿线和节点配备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固体废弃物收集、污水收集处理、公共厕所等各种设施。应根据地区特点和保护性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设施。主要包括瞭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巡逻、检查、防火站等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