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石碧坡铁矿400td采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9065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石碧坡铁矿400td采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石碧坡铁矿400td采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石碧坡铁矿400td采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石碧坡铁矿400td采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石碧坡铁矿400td采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石碧坡铁矿400td采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石碧坡铁矿400td采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1 基本情况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主要从事矿产品加工,金属材料、建材销售等。2009年12月24日,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通过转让依法获得了“陕西省南郑县石壁坡铁矿普查探矿权”,勘探许可证号为T61420090302026060。勘查期间,圈出K1、K2、K3共3个磁铁矿点。同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对发现的三个磁铁矿点进行了详查,并于2011年4月提交了陕西省南郑县石壁坡铁矿详查地质报告;2011年8月1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储备201192号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见附件),并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11 61

2、号划定了矿区范围(见附件),批复矿区面积3.3836km2,开采标高8271160m。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1月编制完成了南郑县鑫源矿业工贸有限公司石壁坡铁矿开发利用方案,本项目资源储量为182.12万吨,设计利用铁矿石量147.92万吨,平均品位21.22%。设计生产规模400t/d,设计依次逐个开采K1烂田湾、K2柏树梁及K3池坪梁共3个矿体,矿山服务年限12.32年,所采矿石外售。 本项目属新建项目,位于汉中市南郑县碑坝镇境内。建设内容包括露天采矿场、排土石场、矿山道路等,总占地面积约17.77hm2,占地类型主要是灌林地(一般林地),其次灌草地及少量坡耕地。项目设3个专用

3、排土石场,总容量125.29万m3,可为矿山服务约13年。该项目总投资3721.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1。项目交通地理位置见图1。2项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根据设计方案,本项目矿山建设3个露天采矿场,配套建设排土石场、矿山道路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工程总平面布置见图2。工程组成见表1。表1 项目组成表类别单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与工程量主体工程采矿工程3处露天采矿场,分别为K1烂田湾采区、K2柏树梁采区和K3池坪梁采区,设计生产规模400t/d。公用工程给排水项目生产、生活用水采用碑坝河水作为水源,在碑坝河河滩660m标高处建大口井将河水加压扬至矿区1025m标高处高位水

4、池(150m3),出水供生产、生活用水。生活区设卫生旱厕,不设洗浴,产生生活污水量较少,就地绿化,不外排。供电公司在小溪坝已有10万KVA专线,电源从该专线引一路10kv架空专线至采矿场配电室,线路长度约1.5km。矿山年电能消耗量为:15104Kw/h。辅助工程矿区道路包括在现有运输道路基础上的改建和新建两个部分,道路总长11.5 km;其中修建道路约3km,新建道路8.5km。排土石场3座,其中:烂田湾采区排土石场,容量为72.53万m3;柏树梁采区排土石场,容量为46.82万m3;池坪梁采区排土石场,容量为5.94万m3。各排土石场上游及两侧设截、排水沟,底部设拦土石坝。炸药库1座,建设

5、炸药库房、起爆器材库房、警卫室和消防水池等,储存710天生产用药量。水工工程露天矿防排水系统工程在采矿场封闭圈台阶分别设截水沟,封闭圈台阶以上的水流入截水沟后自流排出采场。K1烂田湾采区和K2池坪梁采区均为山坡露天矿,采用自然排水方式。K3柏树梁采区在开采最后一个台阶时为山坡露天转凹陷露天矿,即开采标高1030 m1020 m时,将有少量裂隙水涌出,坑内自然沉淀后回用于采矿生产用水,多余水用于矿体附近绿化。截排水沟的断面为0.60.5m,采用M7.5块石座浆砌筑,水流坡度为1%,流向为从高处流入低洼处。排土石场防排水系统各采区排土石场上游设置截水沟,两侧设排水沟设施,下游设拦土石坝设施。截排水

6、沟断面为梯形断面,底宽0.2m,高为0.4m,坡比1:1,采用M7.5浆砌石砌筑,厚度0.3m,过水面采用M10水泥沙浆勾缝,共构筑481m长截排水沟。设3座拦土石坝,总长度239m。环保工程废水处理露天境界内外分别设置截排水沟,汇集排出境界内的雨水;柏树梁采区在开采最后一个台阶时有裂隙水涌水,就地利用矿坑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废气防治采矿场:分别对爆破作业、铲装粉尘和运输道路扬尘采取洒水等抑尘措施;操作者个体防护。噪声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场作业合理布局、绿化等。固废处置设排土石场3座,分别贮存各矿体产生的废土石,总容量约125.3万m3。风险防范各排土石场设拦土石坝,上游及两侧设截排水设施。

7、生态保护矿区建设期和服务期满采取水土保持、复垦绿化等措施。办公生活设施占地面积3400m2,主要包括办公、宿舍及食堂等。3采矿工艺设计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穿孔、爆破、挖掘机铲装、自卸汽车运输开采工艺。(1)采剥本矿山为山坡露天矿,沿山坡地形掘单壁沟,工作面向边坡方向推进。本矿山设计采用单斗挖掘机采剥方法,采用平装车,设计阶段高度为10m,工作台阶坡面角70,最小工作平台宽度32m。(2)穿孔根据矿岩性质及年需穿孔量,设计选用KQY90潜孔钻机1台进行凿岩(主要参数:钻孔直径80130mm,钻孔深度20m,工作气压0.50.7MPa)。 (3)爆破设计爆破每周进行12次,在昼间进行;爆破采用多排孔

8、微差爆破,使用铵油炸药为主爆药,起爆方式为非电塑料导爆管起爆。对于临近露天采场最终边坡10m以内,采用控制爆破,减少每次爆破的孔数和爆破量,以降低炸药单耗。(4)采装、运输采用VOLVOEC240BLC型(斗容1.2m3)挖掘机和0.5m3前装机进行矿石和废土石采装。运输车辆均由公司外委社会车辆承担。4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1)工作制度矿山年工作300天,实行4班3运制,每天3班,每班8h。(2)劳动定员矿山劳动定员74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10人,生产工人64人。生产工人主要从当地富余劳动力中招聘,居住、生活主要依靠其自有设施。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划定矿区范围内无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自

9、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目标存在。矿区划定范围内的居民,主要为碑坝镇大西坝村王家湾组和唐家湾组的村民,均零散分布于矿区内的半山坡及缓坡上。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地表水体、声环境及居民点等。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表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对象相对位置保护目标基本情况影响因素保护级别或对策采矿场地表水碑坝河矿区西750m 类水域,流量17.8m3/S 采矿废水生活污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地下水环境矿区及周边/水位、水量K2矿体开采后期基岩裂隙水涌出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生态环境矿区/地表植被采矿维持矿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环境空气声环境K1矿体唐家湾组开采境界外东约120m侯家1

10、户采矿粉尘采矿噪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开采境界线东处罗家(工程搬迁)开采境界外东南约117m张家(环保搬迁)K2矿体王家湾组开采境界外南约90m李家1户开采境界外南约183m朱家(环保搬迁)开采境界外西南约129m刘家(已搬迁)K3矿体王家湾组开采境界外南西90110m周家兄弟俩2户开采境界外西南232m程家1户开采境界外西北约355m任家 (已搬迁)排土石场环境空气声环境K1矿体排土石场唐家湾组排土石场上游北约277m侯家1户 排土石场粉尘机械噪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排土石场上游北27m张家(环保搬迁)排土石场上游北211m罗家(工程搬迁)

11、K2矿体排土石场王家湾组排土石场东侧约136m李家1户排土石场下游东南约150m朱家(环保搬迁)排土石场下游约45m刘家(已搬迁)K3矿体排土石场王家湾组排土石场南侧252272m周家兄弟俩2户排土石场南西253m程家1户排土场下游约210m任家(已搬迁) 排土场下游北西337m张家1户排土场上方南北264m冷家1户排土场上方南北345 m刘家1户续表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对象相对位置保护目标基本情况影响因素保护级别或对策排土石场环境风险K2矿体王家湾组排土场下游约45m刘家已搬迁事故风险排土场下游沟道500m内无居民排土石场东南约150m朱家(环保搬迁)K3矿体王家湾组排土场下游2

12、10m任家(已搬迁)地下水环境排土石场及周边/水质场内淋溶水下渗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生态环境排土场及周边/植被压占土地及植被维持区域现状生态环境功能项目敏感点分布情况见图3。三、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1 环境空气影响及防治措施(1)工程拟采取的防尘措施1)穿孔钻机作业时,在工作面喷雾洒水,降低穿孔作业产尘量;2)采场爆破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减少粉尘产生量;3)铲装时,采用向矿、岩体(堆)表面洒水增湿,增加矿石和岩石表面含水率,进行抑尘;4)采场矿石、废土石运输道路采用洒水抑尘,降低二次扬尘。(2)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凿岩防尘露天采场采用先进的液压潜孔钻机穿孔,在工作面喷雾洒水,显著减少产

13、尘量和防止矿尘飞扬,改善作业环境。2)爆破防尘多排孔微差爆破是一种较先进的爆破技术,它优于齐发爆破,炮孔的爆破时间有一定的时差,后一次爆破可对前一次爆破的岩体起到二次振动,提高爆破效率,减小破碎粒度,提高岩体的松动程度,能有效减少二次破碎,降低二次破碎粉尘的产生。该技术也是目前我国大型露天矿多采用的爆破技术。本项目露天采矿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技术,从源头上减少粉尘的产生量,属清洁生产工艺技术。3)铲装防尘挖掘机铲装时,采用向矿、岩爆(堆)表面洒水增湿,增加矿石和岩石表面含水率,可以降低扬尘产生。当表面含水率由4%增加到8%时,采装工作场地空气中的粉尘可从200mg/m3降低至20mg/m3,降尘

14、率可达90%,效果明显。我国矿山铲装时多采用这种降尘措施,其处置方式是经济可行的。4)运输道路扬尘控制运输道路扬尘,是露天矿无组织粉尘的主要污染源,其产生量与路面结构、气候的干湿及汽车的行驶速度等因素有关。当采用高等级道路运输,路面平整、清洁,产尘量相对较小,矿山固定运输道路尽可能硬化,定时洒水抑尘,是目前我国矿山普遍采用的运输道路防尘措施。项目路面多采用碎石路面,定期对路面洒水降尘,防治扬尘措施可行。5)排土石场粉尘排土石场表面易干化,遇大风天气将产生扬尘。排土石场扬尘属无组织粉尘,建设工程对排土石场表面的产尘点采取洒水降尘是普遍采用的方法,该措施可有效防止扬尘,防治措施可行。6)矿山废气防

15、治露天矿采掘、运输设备采用柴油设备,生产过程会排放一定量尾气。柴油机的有害尾气目前一般以机内净化、机外净化和乳化柴油等方式加以控制。建议采用净化、催化效果良好的柴油设备,同时可考虑使用乳化柴油。综上所述,露天采矿在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后,可取得良好的防尘效果,工程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可行。(3)主要要求1)采矿作业中应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减少二次爆破量。2)优化露天矿山防尘设计,配备的洒水车和喷雾洒水装置应定时洒水。3)对采矿工作面、排土石场、爆破堆、道路等产尘点洒水降尘,保证洒水次数和降尘效果。同时可根据场地的干湿程度,控制洒水次数和洒水量,节约用水。4)对采场作业区及运输道路环境定期监测,使采

16、场扬尘满足无组织排放监控限值(1.0mg/m3)的要求。5)对运输车辆和其它燃油动力机械定期检测、检修、维护,确保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做到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2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1)采矿矿坑水1)工程拟采取的措施K2柏树梁采区为山坡露天矿转深凹露天矿,前期自然排水;后期深凹露天后最后一个台阶时,在采场坑底处设集水坑,采用潜水泵将水排至露天坑外。K1烂田湾采区和K3池坪梁采区均为山坡露天矿,整个生产服务期内全部可以采用自然排水方式。开发利用方案提出矿坑水外排最终汇入附近河流。2)存在问题露天采矿矿坑裂隙涌水中主要为悬浮物,直接外排不符合当地地表水类功能区,不得新建排污口要求。同时不满足矿山生

17、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矿坑水优先利用为生产用水的技术政策要求。3)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由于K2柏树梁采区在矿体开采后期有基岩裂隙水涌出,可就地利用矿坑进行贮存,采矿结束后,及时回填,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2)生产废水零排放根据项目地质详查报告,本露天矿体采矿层全部处在基性侵入岩体中,矿体上下盘围岩以厚大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为主,最小厚度达150m以上,岩体较完整,岩石坚硬,强度高,节理稀少,厚度巨大,产状陡倾,空间展布形态稳定,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渗透性差,隔水性能好,为矿区内主要隔水层。露天矿开采将剥离风化层及其顶板岩层,当开采面低于基岩裂隙含水层时,裂隙水将向采场边帮渗透外泄。本项

18、目K1烂田湾采区和K3池坪梁采区均为山坡露天矿,采矿过程中无裂隙水涌出。K2柏树梁采区在开采最后一个台阶时,为山坡露天转凹陷露天矿,即开采标高为1030 m1020 m时,最终将形成一个深10m,底面积为2875的深坑,同时将有裂隙水涌出,贮存于坑内。K2矿体开采结束后,可将前期开采矿体产生的废土石运到该矿坑进行回填,回填时,重点放在基岩裂隙水出口处,封堵基岩裂隙水,使水量逐渐减小,最终无水涌出,然后按采矿场退役后生态恢复措施进行植被恢复。(3)排土石场淋滤水各排土石场上游设截洪沟,两侧设排洪沟,下游设拦渣墙,减少排土石场接水面积;暴雨季节排土石场内少量淋滤水,经坝底渗出场外。3噪声影响及防治

19、措施(1)工程拟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1)选择低噪声设备、提高设备安装质量,降低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2)合理设计爆破工艺,采取控制爆破技术,降低爆破作业产生的噪声及震动,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降低爆破振动和噪声。3)对接触噪声源的操作人员,采用个体防护措施,佩戴耳塞、耳罩、防声棉和帽盔等。(2)噪声控制措施可行性分析多排孔微差爆破,是国内目前多数大型露天矿采用的比较先进的爆破技术,经实践证明,微差爆破的噪声和振动强度比齐发爆破可降低3065%。从爆破噪声分析结果可知,爆破昼间间断运行,加上山体阻隔,对采场周围环境敏感点噪声影响较小。(3)主要要求与建议1)优化设备选型,采用节能、高效和低噪声设备。2

20、)严禁夜间爆破。爆破产生的质点振动峰值速度与微差爆破时最大段起爆药量密切相关,因此要严格控制最大段起爆药量和总药量,使爆破振动强度尽可能减小。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1)工程拟采取的固废处置措施采矿工程共产生废土石约118.11万m3,拟对废土石分别堆放在各自的排土石场处置。用推土机将排土石场山坡推成台阶状,台阶宽23m,平台上修筑排水沟,各排土石场底部铺设大块岩石,以便形成渗流通道;上游及两侧设截排水沟,下游设拦土石坝。(2)固废处置措施可行性分析1)排土石场容量分析采矿区共产生废土石约118.11104m3,其中:烂田湾采区产生废土石约68.61104m3,柏树梁采区产生废土石约44.3710

21、4m3,池坪梁采区产生废土石约5.13104m3。而烂田湾采区排土石场设计容量为72.53104m3,柏树梁采区排土石场设计容量为46.82104m3。池坪梁采区排土石场设计容量为5.94104m3,可以满足矿区采矿废土石处置需要。2)废土石处置的可行性采矿区共产生废土石约118.11104m3,根据废石毒性浸出试验,该废石属于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土石场的容量满足项目不同阶段产生的废土石量。开发利用方案给出三个排土石场分别在上游及两侧设截排水沟,下游设拦渣坝。由于废土石遇洪水冲刷易产生垮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先修建拦渣坝、截排水设施,然后再处置废土石,最终实现排土石场土地

22、复垦。实现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3)要求及建议1)加大废石综合利用程度,废石尽量用于截排水沟、坝体修筑、铺路等;2)矿山实现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3)排土石场做好防尘工作,定期洒水降尘。4)排土石场的环保要求 建设拦土石设施必须设有护坡,且坝体阶段高度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必须实施“三同时”制度,也是工程环保验收的重要内容; 截排洪设施必须符合排土场排泄洪水要求; 关闭或封场前,必须编制封场计划,报请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关闭或封场时,表面坡度一般不超过33%。标高每升高35m,须建造一个台阶。台阶应有不小于1m的宽度、23%的坡度和能经受

23、暴雨冲刷的强度; 关闭或封场后,仍需继续维护管理,直到稳定为止,以防止覆土层下沉、开裂,致使渗滤液量增加,防止废土石堆体失稳而造成滑坡等事故;关闭或封场后,应设置标志物,注明封场时间,以及使用该土地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闭时对排土石场进行生态恢复,尽量恢复原有生态功能,绿化和生态恢复要保障绿化率不低于周围环境植被覆盖率,并建立相应的封场环境管理和监测制度。5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 矿山范围内3个矿体是逐个进行开采,即第一个矿体开采完后,开采第二个,第二个矿体开采完后,再开采最后一个。根据本项目矿山开采方式,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措施将根据其采矿时序逐个进行实施。(1)矿山生态保护措施1)施工时尽量减少场

24、地外施工临时占地,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施工场地要尽量小,以减轻对施工场地周围土壤、植被和道路的影响,不得随意侵占周围土地;2)施工完成后,对施工临时占地要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3)合理安排施工及生产计划,做好挖、填方平衡,减少大雨天气的开挖,减少水土流失;4)矿山开挖(剥离)废土石,及时送到排土石场堆存,严禁乱堆乱放;5)在采矿境界内主要平台上设置截排水沟,防止雨水进入采场;排土石场上游及沿沟道两侧修建截排水沟,下游建设拦土石坝,防止水土流失。(2)环境绿化措施环境绿化是一项综合性环保措施,绿色植物既可以防风、滞尘、降噪、净化环境,又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美化环境。采矿场地和排土石场生态环境保

25、护措施主要是绿化,工程对此均进行了设计,绿化工程的实施可以减缓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生态破坏。(3)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水土流失防治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挡土石坝239m,截排水沟481m,场地平整12.50hm2,覆土22200m3,挡土石坝M7.5浆砌石,1610m3,截排水沟M7.5浆砌石352.5m3。植物措施:穴状整地(50cm50cm50cm)15000个,排土石场地栽植7000株,采矿场地栽植8000株,种草14.21hm2。(4)采矿场、排土石场退役后生态恢复措施采矿场、排土石场服务期满退役后,若得不到妥善治理对生态环境将造成一定影响。工程的生态保护、恢复应结合当地政府

26、规划的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制定采矿场、排土石场生态综合整治计划。本项目设计的采矿场、排土石场退役后生态恢复措施为:采矿场、排土石场服务期满后覆土植被。首先进行场地平整,表面坡度不宜大于1%,以避免地表径流冲刷表土,待自然沉降后,覆盖一层厚度约0.20.3m的覆土,覆土尽量利用采矿时剥离的表层熟土,最后进行植被工程。生态补偿机制:预计项目占地土地复垦绿化面积共14.21hm2,生态总投资为167.37万元。6排土石场风险及防范措施项目排土石场存在溃坝风险,一旦发生溃坝事故,不会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但会对企业生产产生影响,冲毁下游植被及污染下游碑坝河水质,排土石场的事故风险在可接

27、受范围。编制排土石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与当地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联动。严格按照规定定期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以便事故发生后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和处理。7工程涉及搬迁情况(1)搬迁对象 本项目因占地和排土石场选址问题将涉及唐家湾组2户居民搬迁,王家湾组1户居民搬迁,共3户。其中:占地(K1烂田湾采区境界处)搬迁居民1户,K1、K2排土场附近环境影响各1户居民需搬迁。建设单位应积极与搬迁户及村委会协商搬迁事宜,并妥善安置搬迁户。(2)搬迁费用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搬迁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搬迁费用列入项目基本建设费用。(3)搬迁期限环评要求,本项目涉及3户居民搬迁,对占地搬迁1户居民,可在K1烂田湾

28、采区施工前进行搬迁;K1、K2排土石场附近各1户居民,可在该排土石场建设前完成搬迁。(4)搬迁地点目前,建设单位与搬迁户进行了协商搬迁事宜,确定了搬迁的具体位置。因此,环评对安置点和搬迁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就近选择搬迁地点,安置点应利于村民长期居住,防止出现二次搬迁。 迁入地尽可能选在交通条件好的不受本项目影响的地方,应有配套的水、电、通讯设施及完备的给排水系统。 搬迁由村庄所在村委会统一组织安排,搬迁安置点应符合当地村、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 建设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搬迁方案,征询当地政府部门的实施意见,搬迁工作应与项目同步实施,并采取措施为搬迁村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搬迁后

29、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比原有水平有所提高。本项目搬迁安置计划见表4。表4 本项目涉及村民搬迁安置计划分 类搬迁对象搬迁户数搬迁费用搬迁期限环保搬迁K1排土场附近居民点1户由矿方负责承担K1排土场建设前完成搬迁环保搬迁K2排土场下游居民点1户由矿方负责承担K2排土场建设前完成搬迁工程搬迁K1烂田湾采区境界处居民点1户由矿方负责承担K1烂田湾采区施工前完成搬迁 四、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1与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符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要求,符合当地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等规划。2 排土石场选址可行性本矿山排土石场堆放的主要组成物质为采矿剥

30、离出的表面风化岩石,为类一般固体废物,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对类一般固体废物处置场选址的原则与基本要求。排土石场所在沟道地质构造简单稳定,无岩浆活动,未发现大的断裂构造,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轻,地基承载力较好;排土石场附近有2户居民需环保搬迁外,沟道下游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环评认为,排土石场的选址可行。3清洁生产本项目(露天开采)基本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属国内铁矿采矿(露天开采)行业清洁生产基本水平。4公众参与本次公众参与调查采用刊登公告、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地群众对项目的支持率较高,支持者占90.22,无反对意见者。对公众关于项目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设单位予以采纳并出具了承诺书。5总量控制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为零。五、评价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技术政策、当地相关规划;在采取开发利用方案和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恢复及补偿措施后,主要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得到减缓和控制。评价认为,在采取有效措施减缓生态影响和落实废污水不外排及采矿场、排土石场附近3户居民搬迁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