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9133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昌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昌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昌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昌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昌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采矿权人: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提交时间:二一二年三月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采矿权人: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单位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资质证书:豫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10126001)号队 长:秦 臻主管队长:陈吉文总工程师:袁海明项目负责:李振楠 报告编写:徐朝阳(036)刘云山(034)高敬礼(027) 方雨翾(001)樊 东(142) 高光辉(143) 刘 敏 报告审核:袁海明提交日期:二O一二

2、年三月目 录前 言1一、任务的由来1二、方案编制的依据2三、方案的适用年限4四、完成主要工作量4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6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6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7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11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4一、自然地理14二、地形地貌14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6四、水文地质条件21五、工程地质条件22六、矿体(层)地质特征23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26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27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27二、现状评估30三、预测评估35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40一、分区原则及方法40二、分区评述41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

3、、目标和任务43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43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44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45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46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46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49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51一、工程量估算51二、经费估算52三、进度安排59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63一、保障措施63二、效益分析65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66一、结论66二、建议66附表: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附件:1、采矿许可证2、资源储量备案证明3、开发利用方案备案证明4、恢复治理责任书5、评审申请表6、编制单位承诺书7、采矿人承诺书附图: 1、郑州

4、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1:2000)2、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2000)3、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部署图(1:2000)前 言一、任务的由来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为生产矿山。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中对矿区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厅发【2009】61号

5、)、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豫财办建【2009】162号)的要求,郑州昌隆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委托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编制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主要任务是:1、收集资料,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2、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3、在现状评估基础上,根据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采矿地质环境条件特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4、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5、

6、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和恢复治理技术措施;6、安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7、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案;8、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经费估算及效益分析。二、方案编制的依据(一)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8届第74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7届第22号)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4、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1988)5、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科技部,2005年)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7、河南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豫财办

7、建【2009】162号)(二)技术标准与规范依据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2、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暂行稿)(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4年12月)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4、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6、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2005)7、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豫财综2010110号)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9、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11、地

8、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1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三)资料及其它依据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2、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3、河南省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2010年度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4、河南省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5、河南省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6、本次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三、方案的适用年限根据2006年编写的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为142

9、万吨,设计开采储量为80万吨,设计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服务年限为4.1年;根据河南省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2010年度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该矿保有资源储量为118.79万吨,经计算,以2010年12月31日为基期,剩余服务年限为2.9年;根据证号C4100002011081110117287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共2年,生产规模15万吨/年。本方案编制基期为2011年12月,矿山剩余生产服务期为2年。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本方案适用年限为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加上闭坑期,共3年,即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四、完成主要工作量接到

10、任务后,我队组织精干的技术人员组成专门项目组开展此项工作。在充分研究熟悉矿区以往工作和资料后,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矿山的工程特点和矿区内人类工程活动特点,确定了野外工作内容。在工作中,搜集的资料齐全、调查的清楚、开展自查互查,严把质量关,能够满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工作。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进行,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两部分内容,完成主要工作量见下表。表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量统计表项 目单 位工作量说 明资 料 收 集套4现场调查开采现状调查km21地质灾害调查km21结合开采资料,以现

11、场核实采空区对地面影响调查为主。地形地貌调查km21包括水文调查、地形地貌景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km21包括农田用地、林业、道路等土地利用及植被调查。自然及人文景观调查km21地表水调查点1地下水调查点2包括地下水开采方式及开采量调查、地下水位调查。采矿占用破坏土地资源调查km21包括工业广场及其它占地情况、地面塌陷对耕地破坏情况调查。地面附着物及工程设施调查km21包括公路、房屋等调查。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一)地理位置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登封市大冶镇东施村。行政隶属于登封市大冶镇管辖,本矿西距登封市约18km,东北距新密市27km。登封大冶新密公路和

12、大冶川铁路从区外南部约2km处通过,区内有简易公路与之相连通,交通较为便利(详见图1-1)。图1-1 交通位置图(二)矿山范围根据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4100002011081110117287),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的井田边界有12个边界拐点连线圈定,其边界拐点坐标见表1-1,矿区东西长约0.96km,南北宽约1.08km,面积0.6837km2,开采标高为+285+100m。表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点号平面直角坐标点号平面直角坐标XYXY13813715.4838429181.3873814791.4938429167.3723813993.4838428

13、905.3883814501.4938429537.3833814311.4838428661.3793814455.4938429503.3843814407.4838428593.37103814335.4938429593.3853814730.4938429016.37113813866.4938429593.3963814716.4938429037.37123813781.4838429449.39备注:1980西安坐标系。(三)矿区及周围社会经济概况该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类等,工业主要为煤炭资源开发。矿区范围内无村庄。(四)土地利用现状评估区土地类型以耕地

14、为主,其次为工业用地及道路,土地利用具体情况见图1-2。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一)开采历史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由原登封市大冶镇东施煤矿和登封市大冶镇石头岭煤矿整合而成。1、登封市大冶镇东施煤矿位于矿区南部,建于1981年,属大冶镇东施村办企业。竖井开采图1-2 土地利用现状图二1煤,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炮采。该矿经历年开采,累计动用资源储量351万吨,采空区分布于矿区东南部。2、登封市大冶镇石头岭煤矿位于矿区北部,1996年建井,竖井开采二1煤,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炮采。该矿经历年开采,累计动用资源储量32万吨,采空区分布于矿区东南部。(二)开

15、采现状根据河南省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2010年度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该矿保有资源储量为118.79万吨。目前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开采二1煤11采区,采用长壁后退式放炮采煤法,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矿山剩余服务年限为2年。(三)相邻矿山该矿西南部为向阳煤矿,现停产;东部为同兴煤矿,东北部为慧祥煤矿,两矿山现均在技术改造中。图1-3 矿山开采现状及相邻矿山相对位置图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一)资源储量井田范围内二1煤保有资源储量142万吨,矿井设计开采储量为80.0万吨。(二)矿山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410000

16、2011081110117287),生产规模15万吨/年。根据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2006),设计开采储量为80.0万吨,矿山服务年限为4.1年。(三)开采层位本矿区开采煤层为山西组二1煤层,煤层厚2.218.00m,平均煤厚7.33m,倾角914,煤底赋存标高为+252+123m,层位稳定。(四)水平划分根据矿井范围及煤层赋存情况,矿井前后期均利用现有井筒及装备,立井单水平上山开采,水平标高+127m。前期开采东翼11采区;后期开采西翼12采区。(五)开拓方式与顶板管理方法该井田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工作面采用伪倾斜长壁后退式放炮采煤法,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全部陷落法管理

17、顶板。(六)采区布置与开采顺序全井田可开采煤层划分为11、12两个采区,前期开采东翼11采区,后期开采西翼12采区。(七)井筒布置1、主井坐标:X=3814031,Y=38429034,井口标高+302.4m,落底标高+127m,直径4.0m。担负全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同时兼做矿井的进风井。井筒内布置1.0t双码非标准罐笼,钢丝绳罐道,井内设置有梯子间,并敷设有排水管路、洒水管路、动力电缆及通讯电缆,采用砼支护。2、副井坐标:X=3814264,Y=38429114,井口标高+308m,落底标高+172m,直径4.0m。井筒内布置1.0t双码非标准罐笼,钢丝绳罐道,作为下料、提矸、升降人员及进

18、风;井内敷设通讯电缆,采用砼支护。3、风井坐标:X=3814288,Y=38429200,井口标高+308.0m,落底标高+184m,直径4.0m。矿井回风井,井内装备有梯子间,采用砼支护。(八)运输方式、井底车场及硐室井下煤炭采用人力推车运输方式。井底车场形式为直线折返式,主要用于煤矿运输。主井井底车场西侧布置有水泵房、配电点、水仓等硐室,南侧布置井底煤仓;副井井底车场西侧布置水泵房、候罐室、水仓等硐室,北侧布置消防材料库。(九)通风方式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采用主井、副井进风,风井回风,形成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负压抽出式通风方式。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十)井下排水该矿主、副井底各有一排水

19、阵地,均安装有D25-309型水泵3台,排水方案利用主、副井现有的排水设施共同排矿井正常和最大涌水。主、副井排水阵地分别排各自区域的涌水,下山的涌水通过分流的方式分别排至主、副井底后再排至地面。(十一)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处置1、固体废弃物处理矿井所出矸石及锅炉灰渣首先用来垫广场及铺路,多余矸石倒入工业广场西部深沟内,矸石要分层堆放,覆土压实,然后造林绿化。2、废水处理场地生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外排;井下排水采用沉淀池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水排放浓度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标准要求。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一)气象本区属暖大陆性半干旱型季风气候区。夏秋两季炎热多雨,冬、春两季寒冷

20、干燥。年降雨量416.501102.90mm,一般600800mm;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年平均气温14.2,七月份最热,历年最高气温高达44.6;元月份最冷,历年最低气温达 18.2。最大冻土深度为20cm。春、夏、秋三季以东北风、东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冬、春季风力较大,最大风速可达20km/s。(二)水文本区属淮河流域颖河水系。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季节性冲沟较发育,平时干涸无水,雨季细流潺潺,暴雨时段洪流滚滚。地表汇流自北向南流入双洎河,向东经水冶、超化、新郑、扶沟等地后又折向南,于周口市汇入颍河。矿区范围内地表水体及河流不发育。二、地形地貌本区属丘陵地貌。

21、区内地势呈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为314m,最低海拔标高为272m,相对高差42m。地面冲沟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迳流和排泄。区内多为耕地,单块耕地相对平坦,之间由陡坎相接,植被以农作物为主(详见图片)。照片1 地形地貌图片图2-1 矿区地形地貌图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一)地层区内基岩均被第四系覆盖。据钻孔揭露,发育地层有奥陶系中统(Q2)、石炭系上统(C2+3)、二叠系下统(P1)及第四系(Q)。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 O2m)在区外南北两侧有零星出露。以浅灰色石灰岩为主,隐晶质结构,局部夹泥质灰岩及薄层泥岩,上部具溶蚀现象及缝合线,下部夹角砾状灰岩。钻孔揭露最大厚

22、度为60.94m。2、石灰系组(C)(1)中统本溪组(C2b)以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局部为铝土矿,具鲕状和豆状结构,含黄铁矿结核及团块,局部呈层状出现。在HG曲线上呈下低上高的异常反映,主要是改组地层中镓元素含量较高所致。该层铝土质泥岩是对比一1煤层的主要标致层。本组厚度为6.0112.23,平均9.12m,以滨海泻湖相沉积为主。本溪组与下伏马家沟组为平等不整合接触。(2)上统太原组 (C3t)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厚70.88m,共含煤7层,仅底部的一1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不可采,依据其岩性组合和沉积特征可分为三

23、段。 下部灰岩段自太原组底界至L4石灰岩顶界,主要由灰深灰色石灰岩、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石灰岩4层(L1L4),常合并为12层,中夹泥岩或砂质泥岩薄层,具燧石团块和黄铁矿结核,含蜒类、介形类、海百合、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及其碎屑,其中L1石灰岩特征明显,在DLW曲线上异常挺拔直立,宽大圆滑,为本区一良好标志层,局部与L2石灰岩合并,厚度为10.34m左右。本段含煤12层(一1、 4),其中一1煤层为大部可采薄煤层,一4煤层不可采。该段石灰岩与泥岩和煤层DLW曲线呈高低相间,曲线组合形态似“高山峡谷”状,为区内主要物性标致层。本段厚度为27.06m。中部碎屑岩段自L4石灰岩项界至L7石灰

24、岩底界,由深灰色中细粒砂岩(俗称胡石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夹薄层石灰岩(L5、L6)及薄煤层(一5、一6、一7),煤层均不开采。泥岩中含植物化石碎片和黄铁矿结核,具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砂岩以石英为主,呈正粒序为区内辅助标致层。本段厚度27.57m。上部灰岩段自L7石灰岩底至L9石灰岩(局部为菱铁质泥岩)顶界面。以深灰灰色石灰岩为主,夹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该段含石灰岩3层(L7、L8、L9),石灰岩具方解石脉和少量黄铁矿结核,含蜒类等动物化石。其中L8石灰岩厚3.95m,发育稳定,特征明显,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L9石灰岩不稳定,常相变为菱铁质泥岩,为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标

25、志层。含煤2层,均不可采。本段厚度为16.25m。据太原组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及生物组合规律,在晚石炭世,本区为滨海地带,上段和下段的碳酸盐建造,标志着开阔的陆表海环境,中段的碎屑岩沉积则为海水动荡推出时形成的海湾湖环境,薄煤层则反映短期的泥炭沼泽相,沉积旋回显示海陆交替环境。太原组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3、二叠系(p)本区因受滑动构造影响仅保留二叠系下统地层,保留最大厚度为163.32m,分为2个煤组(二三煤组),含煤4层,其中二1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不可采。各煤组均以砂岩标志层分界。(1)下统山西组(P1sh)自L9石灰岩顶至砂锅窑砂岩底,为一套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

26、及中细粒砂岩为主组成的含煤地层,即二煤组。厚73.5790.11m,平均83.32m,与太原组为整合接触。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四段。二1煤段由L9石灰岩(局部相变为菱铁质泥岩)顶至砂锅窑砂岩底。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具水平层理、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含菱铁质结构和黄铁矿散晶,富含植物根部化石及有机质带。本段下部为二1煤层底板砂岩(Se),厚4.19m,岩性为深灰色细、中粒砂岩,具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特性特征明显,在DLW曲线上呈中高幅值,HGG、HG曲线呈低密度,低伽玛值反映,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本段含煤2层(二0、二1),其中二1煤层为全区普遍可采煤层,二

27、0煤层不可采。本段厚度为20.16m。大占砂岩段自大占砂岩(Sd)底至香炭砂岩(Sx)底。有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含煤2层(二2、二4),均不可采。下部为本区标致层之一的大占砂岩(Sd),厚10.38m,为深灰、灰色细中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层面含丰富的白云母碎片和炭屑,物性特征明显,在DLW曲线上呈中高阻反映,是对比二1煤层的重要标志层。泥岩和砂质泥岩具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含大量植物化石及碎片。本段厚19.56m。香炭砂岩段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中细粒砂岩组成。下部为香炭砂岩(Sx),厚5.94m,为中细粒砂岩,局部为粗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层面含白云母片

28、和炭质薄膜,可见重矿物包体,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本段厚21.56m。小紫泥岩段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顶部泥岩含铝质,具紫斑及菱铁质鲕粒,俗称小紫泥岩,为本区一辅助标致层。本段厚为22.04m。山西组地步为大面积稳定的潮坪沉积,向上演变泻湖沉积,中、上部则以三角洲沉积为主。(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本组中上部岩层受风化剥蚀,仅残留下部三煤组岩层,保留厚度为68.00m,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和砂岩组成,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底部为细中粒砂岩(俗称砂锅窑岩Ssh),厚5.1412.40m,平均8.71m,含黑色泥质包体和泥质条带,局部见石英细砾,硅质胶结,交

29、错层理,在DLW曲线上呈高阻反映,HGG、HG曲线上呈高密度、低伽玛值反映,特征明显,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的分界标致层。下部为浅灰紫灰色铝土质泥岩(俗称米村泥岩),具鲕状结构,鲕粒成分为菱铁质,易于辨认,为本区辅助标致层。中上部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及菱铁质鲕粒。三煤组以三角洲平湖湖泊沉积为主。4、新近系(Q)以黄土层、砾石层为主,局部为黄土夹砾石,松散,透水性强,厚度为1525m,与下伏各时代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二)构造1、总体构造特征本矿区处于西施村向斜东段,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宽缓的向斜构造(西施村向斜),并在矿区西北部边界发育一条正断层(F101),结合东

30、施井田构造发育情况,确定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2、主要构造(1)西施村向斜轴部位于矿区中部,轴向近东西,向西倾伏,倾伏角58。向斜北翼地层走向100120,倾向190210,倾角813;南翼地层走向5565,倾向325335,倾角810,该向斜由东施煤矿采掘工程、井筒和钻井控制,已查明。(2)F101为本矿区西北部边界断层,断层走向50,倾向140,倾角5560,落差5.0015.00m,延伸长度约1km,补7孔之间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明显不练续,说明断层从两孔之间通过。该段层已基本查明。图2-2 矿区构造图四、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别矿区地下水分为砂岩裂隙水、灰岩岩溶裂隙水。1、砂岩裂隙含水

31、层一般系指煤层之上60m范围内所含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细粗粒砂岩,一般发育35层,累计厚度约30m左右,岩石完整致密,裂隙不甚发育,但在断层附近地段含水性较强。在煤田勘探阶段,未对该含水层段进行抽水试验工作,据西南部箕山勘探区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016l/sm,渗透系数为0.00072m/d,在矿井生产中,该含水层水多以渗、淋水形式向矿坑充水,矿坑正常充水量在23m3/h,表明该含水层富水性较弱。该层段为二l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由太原组上段灰岩组成,其中L7和L8灰岩较发育,但以L7灰岩为主,层位稳定,厚度平均在7m左右。据钻探资料,灰岩致密坚硬

32、,岩溶裂隙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脉所充填,钻探过程中,可见2045mm溶孔或小溶洞,钻孔冲洗液消耗量为O.Ol10.8m3h。据邻近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0270.15L/sm,渗透系数为0.024m/d,表明该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在断裂构造作用下,使其与下部强含水层产生水力联系时,富水性也会相应增强。该含水层为二1煤层底扳直接充水含水层。(二)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矿区主要含水层以煤层顶底板含水层为主,断裂构造不发育,矿床主要充水水源以顶板砂岩淋水为主,正常充水量23m3/h,水量很小,易于疏排,其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归为二类一型,即矿坑充水水源以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

33、件简单的煤矿床类型。五、工程地质条件(一)矿井生产工程地质概况根据本矿及邻近矿井生产资料,二l煤层局部具炭质泥岩(或泥岩)伪顶和伪底。直接顶/底板由黑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质软不易管理,一般沿底送巷,岩巷采用钢钎、水泥浆锚喷;煤巷采用行、工字钢金属梁支柱支护,柱脚柱头穿鞋戴帽,正常情况下能保证矿井正常生产,偶见冒顶、片帮、掉块、底鼓及支柱滑沉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老顶为中粗粒砂岩。(二)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评价本区二l煤层顶、底板局部具泥岩、炭质泥岩伪顶和伪底,直接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老顶为中粗粒砂岩为主。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及岩石力学强度,二1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类型属类型顶、底板,

34、工程地质条件弱中等。六、矿体(层)地质特征(一)含煤性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243.32m,共计含煤11层,煤层总厚8.45m,含煤系数为3.47%。其中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7.33m,可采含煤系数为3.01%。(二)开采煤层本矿区开采煤层为二1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上距大占砂岩(Sd)2.82m,距香炭砂岩18.60m,距砂锅窑砂岩(Ssh)68.05m,下距二1煤层底板砂岩(Se)1.64m,距L8石灰岩13.70m,距L1石灰岩一般71.87m。煤层埋深60190m,底板标高为285100m。区内钻孔

35、和矿井采掘工程揭露该煤层,厚度为2.2018.00m,平均7.33m,煤层厚度较稳定,结构简单,局部含一层泥岩或炭质泥岩夹矸。二1煤层顶板为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含大量植物化石,间接顶板为中粗粒砂岩,底板为黑色砂质泥岩,夹细粒砂岩薄层。综上所述,区内二1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确定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煤层。图2-3 柱状图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昌隆煤矿属生产矿山,目前采二1煤组11采区。井田范围内已形成大范围采空区,采空区面积约0.3888km2。该井田西南部为向阳煤矿,现停产;东部为同兴煤矿、东北部为慧祥煤矿,两矿山现均在技术改造中。除矿山开采外,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其

36、它主要人类工程活动还有农业耕作、道路建设等。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一)评估范围根据井田资料、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预测地面塌陷区范围及周边矿山分布,确定以矿区范围为评估区范围,面积为0.6837km2(详见现状评估图)。(二)评估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确定由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决定。1、评估区重要程度评估区重要程度的确定因素及指标以下表3-1为标准。表3-1 评 估 区 重 要 程 度 分 级 表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区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

37、人以下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有重要水源地有较重要水源地无较重要水源地破坏耕地、园地。破坏林地、草地。破坏其它类型土地。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昌隆井田范围内无村庄;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无较重要水源地;破坏土地类型为耕地,因

38、此评估区重要程度确定为重要区。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根据昌隆煤矿采矿许可证批复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对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之分类标准,其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小型。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以表3-2为标准。表3-2 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 杂中 等简 单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复杂,充水水源多,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密切,老窿(窑)水威胁大,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

39、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区域含水层破坏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附近或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中等,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有一定联系,老窿(窑)水威胁中等,矿坑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较容易造成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矿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

40、构为主,软弱岩层或松散岩层发育,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差,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差矿床围岩岩体以薄-厚层状结构为主,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中等,局部有软弱岩层,岩石风化中等,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中等,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中等矿床围岩岩体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蚀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地质构造复杂,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

41、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带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性强,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巨大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并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断裂带的导水性较差,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较大地质构造简单,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和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多次重复开采及残采,采空区

42、未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强烈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重复开采较少,采空区部分得到处理,采动影响较强烈。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为20-35,相对高差较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小,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反交矿体位于地下水位附近,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与区

43、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矿山生产中二1煤矿坑平时几乎无水,仅在雨季顶板有滴、淋水现象,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72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二l煤层直接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工程地质类型属类型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弱中等。评估区位于西施村向斜东段,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宽带的向斜构造,并在矿区西北部边界发育一条正断层(F101),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井田范围内采空区面积约0.3888km2,采空区部分得到处理,采动影响较强烈。评估区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地面冲沟较发育,有利于大气

44、降水的迳流和排泄。对照表3-2,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4、评估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由下表3-3确定。表3-3 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综合上述条件,对照表3-3,确定昌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一级。二、现状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在现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矿业活动产生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直观分析评价。1、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规定,评估的主要灾种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实地调查,现状条件下地面塌陷有2处,伴生地裂缝多条。地面塌陷区1:位于原东施煤矿、石头岭煤矿老采区上部,面积约0.124km2,塌陷坑最深56m,规模中等。经工程治理和农作物耕种活动,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现已被填埋,迹象已不明显。 照片2 治理后图片地面塌陷区2:位于11采区上部,总面积约0.013km2,塌陷坑深0.30.5m,规模小。地裂缝位于地面塌陷区2边缘,走向近似东西向,地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