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9498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某市“十一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一、“十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基本估价进入新千年的“十五”时期,是某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阶段,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新世纪的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开局新。1、发展继续保持强势,结构调整明显推进。2005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06亿元,销售产值1970亿元,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2000年的601.5亿元、586.2亿元和118亿元增长3.3倍、3.36倍和3.06倍。年均分别递增27.24%、27.43 %和25.06%。按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工业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十五”战略目标,全区工业结构调整

2、取得明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得到新的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得到新的提升,主导行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重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利润93.41亿元,比2000年的16.52亿元增长5.65倍,年均递增41.31%;全员劳动生产率75697元/人,比2000年的35624元/人提高40073 元/人;工业资金利润率5.98%,比2000年的4.27%提高1.71个百分点;工业销售利润率4.77%,比2000年的3.07%提高1.7个百分点;百分固定资产提供利润15.97元,比2000年的6.71元提高4元。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完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5年末达到1826家,比2000年净增976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87.1%,比2000年提高3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新增上市公司4家,一次性合计募集资金11亿元人民币、5000万港币,另有10余家完成股份公司改造,处于辅导培育期。大企业大集团十分重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集团化运行奠定了基础。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十五”期间,全区主导产业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占全区的经济比重稳步提升。特别是2003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了全区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纺织、机械汽配、服装羽绒、钢构

4、网架、高新技术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一些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大、竞争能力弱的产业正在逐步梯度淘汰。2、工业投入快速增长,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十五”时期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工业性投入的高速增长期。投资总量从2000年的50亿元,01年达到65亿元,02年达到85亿元,03年达到110亿元,04年达到140亿元,05年受土地制约和宏观调控影响,投资仍然达到106亿元。在增强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软技术的投入,是“十五”时期技改投入的显著特点,特别是03年提出实施“百亿技改、百亿研发”的“两大百亿工程”以来,工业性投入无论在项目的科技含量、投资密度还是投资推动高新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提

5、升上,都有显著提高。2005年底止,全区已建立7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认定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66家。拥有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3家,市级47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3家,其中国家级37家,省级36家,市级3家。全区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实际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0.35 %,上升至2005年的0.75%。产学研活动广泛开展,开发机构已近100家,一些企业已开始到国外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十五”期间,列入市级以上技术创新计划项目80只,省级以上新产品计划项目832只。3、主导产业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地位提升。“十五

6、”时期,全区工业经济主导行业的培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化纤纺织、机械汽配、羽绒服装、钢构网架、精细化工等五大主导行业的产业链进一步拉长,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纺织印染行业:纺织印染行业是某工业的第一支柱。主要专业门类有化纤、棉纺、织造、印染、花边等。 2005年,纺织印染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26亿元,比2000年增长205.3%,占全区工业的比重为41%。现已成为全国的纺织产业基地,世界最大的化纤制造基地、中国花边之都。机械汽配行业:机械汽配行业是某区工业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产品有通用机械、汽车配件、五金工具三大类,其中汽车零部件最具特色与竞争力,品种几乎覆盖了除发动机外

7、的所有汽车零配件。拥有国际一流的加工中心及相关的配套设备,一流的国家级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整车开发开始起步,数控机床、精密机床、减速器和泵类、链条类等产品竞争力正在凸现。2005年,机械汽配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6亿元,比2000年增长195%,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22%。服装羽绒行业:主要专业门类有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和羽绒家纺,年分毛能力约9万吨,水洗能力约7万余吨,梭织服装生产能力4000万件,针织服装生产能力6500万件(包含羽绒服),羽绒被及配套产品3000多万条。2005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4亿元,比2000年增长206.7,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2%,其中羽绒行业的区域

8、优势更为明显。羽绒出口和羽绒制品出口分别占全国的44%和23%。钢构网架行业:全区已具有三级资质以上钢结构企业28家,规模以上企业25家,亿元以上企业16家,其中一级资质7家、二级资质12家、三级资质9家,具有年钢结构加工能力150万吨,约占全省总产量的45%、全国的七分之一。钢结构项目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五分之一,2005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4亿元,比2000年增长210%。精细化工行业:主要专业类别有颜料化工、染料化工、日用化工、化肥、医药化工等,其中有机颜料和有机硅行业在国内外市场均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酞菁蓝和酞菁绿、经典偶氮红色颜料、联苯胺黄色颜料分别占国际市场的30.6

9、%、25.5%和25.3%,之江有机硅的硅酮胶已占国内市场的20%等等。2005年,该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亿元,比2000年增长180%,占全区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7%。4、管理创新扎实推进,品牌战略初见成效“十五”时期,全区工业企业抓住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从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高、工业产品从简单的商品输出转向品牌输出的关键时机,着力推进管理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品品牌效应有了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管理领先企业和国内著名品牌。扎实推进企业管理建设。区政府先后发文成立了“区工业企业星级管理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工业企业开展管理创星级活动的实施意见,根据“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效,三年出

10、成果”的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激发企业热情,加强规范引导,出台奖励措施,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从传统的质量、技术、物资、销售、财务、人事等管理内容逐步拓展到知识、项目、供应链、客户关系、危机、业务流程再造等新领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管理成果和先进企业:如万向集团的“整体营销管理”和“小核算体系、大集团管理”典型;荣盛集团、某兴达纺织有限公司“信息化流程再造”和“国际标准化实施”典型;浙江华东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员绩效考核”、以人为本的柔性人才管理典型;传化集团、钱江电气集团的“企业发展战略”、“品牌发展战略”典型;德意、恒逸的企业文化建设典型等等,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也得

11、到了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唯一的“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试点”,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成为荣获“袁宝华管理金奖”的首位民营企业家。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加大力度实施品牌战略。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品牌工作推进委员会”,出台了某区名牌推进战略实施规划,加强引导、加大扶持,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到2005年,全区已拥有各级名牌产品147只,其中国家级名牌10只,省级名牌40只,某市级名牌44只,区级43只。著(驰)名商标121只,其中国家级驰名商标2只,省级著名商标54只,某市级著名商标65 只。某工业的品牌的优势进一步确立。在肯定“十五”时期全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成就与

12、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粗放型特征明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艰巨。我区工业虽然在增量发展上速度较快,但在总体上仍明显带有高发展、高消耗、低利用、低产出的特征。初级产品、加工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整机产品、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能源、资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耗、水耗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清洁型、循环型、节约型生产的推进步伐不快,相当一部分企业产品陈旧,管理落后,效益不高,在扩量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二是企业间发展不平衡,整体素质不高。我区工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作为阶段性特征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少数

13、规模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信息化企业与大量中小企业、传统型企业、作坊式企业并存,企业间在规模、档次、管理水平等方面差距较大,虽然不乏亮点和闪光点,但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较低。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不快。企业在持续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的同时,软件投入不能及时跟进,科技人才缺乏,队伍建设滞后,产学研合作渠道不够宽广,全区2004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仅为0.4%,远远低于创科技强区1%的目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流设备出不了一流产品,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成果不多,产品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直接影响了产业层次的全面提升和市场优势的进一步强化。四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要

14、素和环境制约严重。我区工业以纺织、机械、羽绒、服装、化工、造纸包装等传统制造业为主体,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企业众多的结构特点,进一步加剧了当前工业发展普遍面临的要素和环境制约的严重程度。2004年,全区拉电18362条次,拉负荷2955万千瓦,少供电27300万千瓦时,给工业发展带严重影响,虽然“十一五”期间总体上缺电形势得到缓和,但高峰时段缺电,以及电网建设滞后造成的电力供应不足的可能依然存在。同时,能源利用率偏低,节能降耗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对要素制约的影响也不容低估。环境方面,2005年全区共排放工业废水18553.58万吨,烟尘9160万吨,二氧化硫39200吨,构成了严重的生态压力。

15、五是面临管理瓶颈,支撑发展的原动力不足。部分经营者在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以后,在驾驭能力上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应对乏术,在宏观调控造成的压力面前信心不足,民营企业固有优势逐渐弱化,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带头人、复合型开发和管理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员工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对企业发展构成了明显的障碍。二、“十一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一五”时期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发展全局,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大力发展高新

16、技术产业,努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全力推进科技、品牌、区域特色兴区战略,实现某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时期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基本原则是:1、国际化提升。以提高国际化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承接国际资本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相结合,着力建设适应全球竞争要求的生产、营销和服务体系。2、信息化带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把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工业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3、市场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确立企业在市场竞

17、争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市场规律制定产业规划和政策措施,引导工业产业健康发展。4、科技化进取。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通过国际并购、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和国际招标等形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5、集聚化发展。以现有各类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功能区块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不断增强集聚、创新和产出的能力。6、生态化推进。大力倡导节约生产、清洁生产,致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使工业产业在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轨道上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二)总体目标“十一五”时期主要工业经济预期

18、指标为:工业销售产值年均递增16%;工业利润年均递增16%;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6%;工业投入年均100亿元,五年累计达到500亿元;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期末达到1.2%;万元工业增加值消耗能源到2010年下降25%;工业投资密度达到150万元/亩。化纤纺织、机械汽配、羽绒服装、钢构网架和精细化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大型集团和快速增长的优势成长型企业梯队以及较强研发能力的行业性技术中心。企业的技术进步更加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加强。装备改造、信息化改造进一步加快,在关键领域上局部产品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10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19、,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应对宏观调控能力大幅增强;继续推进品牌战略,到2010年争取达到20只国家级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进步,建设1个工业循环经济的开发区、5个工业循环经济功能示范区、10家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0家实施清洁生产试点企业。三、“十一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创建工程“十一五“时期全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创建工程是全力构筑“五大百亿工程”、着力建设“五大高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实施“百企名片创建工程”。(以下简称“5510”工程)(一)全力构筑“五大百亿工程”:1、百亿技改工程。“十一五”时期全区工业技改投入每年确保100亿元,以不断的增量发

20、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改造传统产业。2、百亿研发工程。到2010年,全区工业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的资金累计达到100亿元。3、百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到2010年,全区力争建成羽绒、纺织、汽配及整车、钢结构、花边等五大百亿销售以上产业基地。4、百亿镇街建设工程。到2010年,全区10个镇街的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以上,成为全国百强镇街。5、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到2010年,全区形成规模企业3000家,其中培育销售百亿以上企业4家,50亿元以上10家,10亿元以上80家。(二)着力建设“五大高技术产业基地”:1、汽车电子产业基地。根据国内外汽车电子产业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结合本地产业发展

21、的现实基础,力争使某成为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的“三大高地”汽车电子技术及产品的研发设计高地、汽车电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高地、国外汽车电子厂商进军中国的集聚高地。到2010年,全区汽车电子产品产值力争达到80亿元,占全区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汽车电子产业成为全区高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5家省级以上汽车电子技术研发中心,部分领域拥有一批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到“十一五”期末,基本确立某在全国汽车电子产业的领先地

22、位。2、数控装备产业基地。根据数控装备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结合我区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与投资环境,数控装备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是:以中国高档普及型数控装备为导向,以精密、高速数控机床为核心,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电子信息、一般机械制造等行业所需的数控装备,吸引数控核心技术研发、装配集成、整机生产企业集聚。到“十一五”期末,我区数控装备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占全区高技术产值的比重达到12.5%。以台资和民资企业为主,吸引众多供应链厂商集聚,拓展延伸数控装备产业链,在我区初步形成数控装备产业产业集群,使数控装备产业成为我区高技术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以数控技术及数

23、控装备对汽车零部件、纺织机械、模具加工、钢构加工等我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并带动数控软件设计、研发和高端数控系统制造。3、精密模具产业基地。适应世界模具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满足我国对模具产品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和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以大型、精密、高端模具为发展方向,增强研发、制造、检测和服务能力,推进我区和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力争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密模具设计研发中心、精密模具制造中心、精密模具检测中心和精密模具人才培训中心。到2010年,实现模具产值40亿元,占全区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8%。4、信息软件产业基地。根据信息软件产业对我区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发展能起到显著的促

24、进和优化作用,成为我区新的支柱产业,使软件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占全区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12.5%。融入某“天堂硅谷”建设规划,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软件企业入驻,加在磁业集聚力度,争取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能产生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使我区信息软件产业基地成为某“天堂硅谷”的重要组成。依托传统产业的集聚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于行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努力培育纺织化纤、羽绒、花边、卫浴、农业土特产等十大专业特色网站,建设面向全国、服务全国的网上信息发布、交易、结算平台,把我区打造成“中国行业软件之都”。5、生物产业基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以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规划面积为105

25、0亩。整个园区布局可分为“十一区”。十一区:指“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基地”内的企业总部与大院名校专区、植物生物科技专区、食品科技专区、农业装备与信息技术专区、农业资材专区、种苗花卉物流专区等六个区;“涉农生产者服务基地”内的国际科技会展中心、服务企业专区等两个区;以及已经建设的种苗繁殖区、管理服务区、配合主业发展的配套生活区。到20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0亿元以上。(三)大力实施“百企名片”创建工程:1、百家高新技术(项目)企业。坚持引进吸收和培育孵化相结合,大力引进培育和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努力形成具有较强带动力和辐射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到2010年,全区培育

26、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50家;市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00只以上。2、百家技术中心(研发)企业。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发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到2010年,全区培育市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0家;市级研发中心1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0家。3、百家名牌产品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打造品牌某。到2010年,全区培育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100家以上,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

27、5只;国家级免检产品25只。4、百家著名商标企业。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商标,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著名商标,不断壮大著名商标群体。到2010年,全区培育省级著名商标100件以上,其中中国驰名商标6件。5、百家信息化示范企业。坚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水平。到2010年,全区培育综合性信息化管理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市级以上专业信息化试点企业50家。6、百家产学研合作企业。加强民智、民校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与省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根据企业实际和产业需求,建

28、立科研分支机构、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研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满足企业科技创新需要。到2010年,全区培育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的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博士后工作站18家,到国外建立科技创新载体企业5家。7、百家规模、成长型企业。坚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与优势成长型企业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鼓励规模企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积极向高新技术产业跨越;支持中小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综合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企业。到2010年,全区培育销

29、售产值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的企业100家,其中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家;培育优势成长型工业企业100家。8、百家星级管理企业。以强化管理为基础,大力推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民企“二次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到2010年,全区培育管理创星示范企业100家以上,其中被省级以上部门认定的管理三星级以上企业20家。9、百家清洁生产企业。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加强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产品,实现节约集约发展。到2010年,

30、全区市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其中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家。10、百家标准化示范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增强企业质量意识,引导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认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起草制订。到2010年,全区培育标准化示范企业100家,其中成立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15家,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起草制订的企业20家,企业执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省级以上15家,彩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50家。四、“十一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要任务1、紧紧围绕工业主体,继续确保发展强势。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本世

31、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里,“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在各种挑战中攻坚克难,力求保持平稳加快发展。树立率先发展意识。坚持“工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工业是某经济的主体,是城市化的主推动力,是“融入大某,建设新某”的战略基点,必须牢固确立工业主体地位,确保加快发展。统一对工业发展再认识。深刻掌握我区工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统一发展认识。目前我区工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不是已经进入了后期,这是一个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时期,既要规避重工业化带来的弊病,又要实现高新产业新跨越。在这个时期里,工业仍然需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仍然需要保持强劲加大的投

32、入,仍然需要提升制造装备的技术含量,这是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坎。我们必须要统一认识,适时换档加油,爬坡越坎,通过加快发展来加大提升,加深改革,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确保工业发展前列地位。引领工业经济“解放思想、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是“十一五”发展时期的历史性要求,也是某工业化的必然性定位和区域竞争的迫切性需要。既指出了率先发展的明确任务,也强调了扎实工作的科学态度,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某工业必须据此增强发展的目标意识、前列意识、责任意识,必须增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的能力,以目标为引领,继续打造某工业金名片。明确载体营造氛围。氛围是精神,是力量,是动力,通过有

33、效载体,能更有效地推动工业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载体推动是“十五”期间的宝贵经验,也是“十一五”时期工业的重要抓手。要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五学”活动。同时,要结合新时期发展形势,设置中小企业培育和民营企业二次改革创业、优化环境与强化服务的载体确立,通过学习考察、服务创新、政策推动等多项措施,进一步营造氛围,优化工业企业长效服务机制,强化各项保障举措,推进又快又好发展。2、切实推进发展战略,积极促进提质扩量。“十一五”是战略机遇期。必须要以战略的眼光、战略的思维、战略的举措来抢抓机遇,谋求战略层面大发展。特别是要抓紧推进“5510工程”、落实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存量提升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培

34、育的增量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五大百亿工程、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百企名片创建工程。这是在认真总结“十五”经验、科学分析“十一五”形势后提出的一个综合性的发展战略,是一个提质发展的重要载体,涵盖了企业、镇街、产业功能区等众多方面,包括了提质扩量的双重任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举措,要作为是“十一五”时期的一个重要战略工程加以推进。,必须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有计划有步骤的扎实推进。要加强对“5510工程”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推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督促有审核;完善政策配套,突出对“5510”工程各项工作的引导与激励,特别是要加强对自主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大企业集团化提升、循环经

35、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得“5510”工程建设成为“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要加大力度推进江东开发区和临江工业区建设,使之成为某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主平台。大力开展镇街功能区块建设,推进某工业的错位发展。要结合某实际,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广泛开展与国内先进区域的学习、交流活动,力推某工业既快又好发展。继续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建设。“抓大”是“十一五”存量提升的重要内容。推动我区企业20家10亿元以上企业做强做大、做精做优是“十一五”的一项重要任务。联系企业发展实际,就是要强化战略规划为核心的服务引导体系。以引导和帮助大企业大集团制订发展战略规划和远程目标为工作主

36、攻点,促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战略性运作、国际国内市场的战略性布局、管理机制上的战略性突破、强强联合、民智合作等战略性合作,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积极的稳健的发展势头。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中小企业培育,建设良性梯队是“十一五”时期增量发展主要抓手和重要保证。重点完善以强化政策与服务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培育体系。通过增挂中小企业局牌子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管理,通过建立扶持专项基金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通过建立集中性的、多样化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等等,切实把中小企业的发展放在战略层面上,在要素资源、政策服务等多方面予以关注和倾斜,推动其加快发

37、展,做大做强。3、积极深化各项改革,确立工业发展新优势。“十一五”是改革攻坚期。某工业同样也面临着改革的艰巨任务。加大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核心的民营企业二次改革的步伐。某民营经济先发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已经在逐步弱化,与先进县区相比,甚至还出现了差距。因此,特别是在“十一五”国家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在宏观环境复杂变化的时期,实行二次改革势在必行。加强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改革,改变私人财产同法人财产混同的状态,多种方式吸纳资本,走开放式、透明式的产权体制,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加强以管理制度为核心的运营机制改革。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企业管理,特别是切实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可持续

38、发展能力,防止狭隘的家族化和国企化的体制僵化倾向。通过管理创新的有效载体提升“十一五”时期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再次赢得发展新优势。加强以市场化为核心的要素保障体制改革。“十一五”及以后阶段都将是要素供应的集约期,以前粗放式的要素配置将面临紧迫的调整。逐步改变带有行政计划性质的配置方式,向市场主导为主,特别是要建立起要素配置的透明化、高效率的流通配置平台,一方面加快存量盘活,建立起良好的进入、推出和评价流转体系;另一方面,加强企业间要素需求的合理有序竞争,由注重企业向注重项目转变,尽量使有效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用到最好的项目上,发挥最大的效益。加强以中小企业扶持为核心的政策服务改革。“十一五”

39、是中小企业增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急需政府扶持的时期。如何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利用好政策,激发、助推、帮扶,是“十一五”时期政策完善的一大任务。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建立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专项基金,突出对中小企业增量和贡献的奖励,促进其在自主创新、强化管理各方面的改进,形成一个既有主要培育对象、又有竞争优胜劣汰,既注重增量发展、又注重素质提升的梯队培育体系。同时,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涵盖担保、咨询、共性技术攻关等多种共性的中介平台的服务网络,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服务,促进其发展。在各项改革中,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贯彻始终的重要目标,积极推进行业性技术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

40、进品牌培育战略,推进百亿研发工程,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4、打造特色创业文化,激活企业发展软动力。“十一五”时期是民企二次创业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在国内外发展形势复杂化、传统产业竞争白炽化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快二次创业,以符合某的创业文化来激活企业发展的软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最精粹、最灵魂的内容,某工业凭着以前的“四千”“四敢”等创业文化,激发了企业的发展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有效促进了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在新时期、新情况下,更应该继续创新创业文化,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容,把创业文化作为激励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突出发展有责的创

41、业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对解决就业、财政等的重要责任,发展对企业自身壮大的重要使命等,激励企业加快发展。突出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继续增强扶持力度,重点引导企业按照“协同集成、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十二字方针抓好自主创新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切实改变目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的竞争优势,争取在产业链上由中低端向高端挺进。突出以人为本的创业文化建设。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人的合理需求和正当利益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

42、与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突出以管理为重点的创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改变粗放的不规范的管理模式,通过示范、借鉴、创新等,培养出一批有着鲜明管理特色的工业企业和优秀经营者群体,打造创业文化的管理内涵通过对创业文化的建设培养,逐步形成一个文化的带动力、凝聚力、持久力,增强软支撑力,推动“十一五”时期某工业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建设,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模式,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举措。在目前某工业面临要素制约瓶颈、增长方式较为

43、粗放的情况下,积极有效节约资源、重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对要素、环境压力和全球化挑战的唯一抉择。把节约资源放在经济安全、社会和谐的高度看待。切实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引导,厉行能源节约、水电节约、土地节约和原料节约,通过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技术进步尽快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有效降低对各种资源的耗用,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建立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资源节约体系。深刻认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切实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编制“十一五”循环经济规划,定好目标布好局;加强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的知识,推广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完善政策配套,增强推动力度,根据萧政发200537号文件制定

44、相关的细化推进和完善措施;特别是要组织好“1511”示范工程的实施。到2010年全区建设1个工业循环经济的开发区、5个工业循环经济功能示范区、10家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0家实施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建立我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工业经济的基本框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全区千吨以上能耗企业)下降18%;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6,基本形成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提高节能降耗,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发展节约型工业经济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与推动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层次相结合,与优化投资环境,扩大

45、国内外合作相结合,与构筑平台、推进生态园区建设相结合的总体格局。Editors note: Judson Jones is a meteorologist, journalist and photographer. He has freelanced with CNN for four years, covering severe weather from tornadoes to typhoons. Follow him on Twitter: jnjonesjr (CNN) - I will always wonder what it was like to huddle around a

46、 shortwave radio and through the crackling static from space hear the faint beeps of the worlds first satellite - Sputnik. I also missed watching Neil Armstrong step foot on the moon and the first space shuttle take off for the stars. Those events were way before my time.As a kid, I was fascinated w

47、ith what goes on in the sky, and when NASA pulled the plug on the shuttle program I was heartbroken. Yet the privatized space race has renewed my childhood dreams to reach for the stars.As a meteorologist, Ive still seen many important weather and space events, but right now, if you were sitting nex

48、t to me, youd hear my foot tapping rapidly under my desk. Im anxious for the next one: a space capsule hanging from a crane in the New Mexico desert.Its like the set for a George Lucas movie floating to the edge of space.You and I will have the chance to watch a man take a leap into an unimaginable free fall from the edge of space - live.The (lack of) air up there Watch man jump from 96,000 feet Tuesday, I sat at work glued to the live stream of the Red Bull Stratos Mission. I watched the balloons positioned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the sky to test the winds, knowing that i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