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9699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电网公司文件 国家电网基建2008286 号 关于全面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 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各区域电网有限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 为认真贯彻公司一届三次职代会暨 2008 年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输电线路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经研究决定在公司系统全面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下简称“两型三新”)输电线路试点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领会“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建设“两型三新”输电线路的目的是:贯彻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和差异化设计的要求,

2、集成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1新工艺,实现输电线路功能可靠、各部分寿命匹配全过程精益化管理,节约建设和运行总体成本,推进基建标准化建设,又好又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输电线路,实现公司电网建设方式的转变。 建设“两型三新”输电线路的总体要求是:技术创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约资源、环境友好。 在设计理念上,推行全寿命周期最优化设计,贯彻标准化设计和差异化设计,确保安全可靠,提高输电线路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在设计标准上,在现有的设计规程、规范的基础上,遵循输电线路通用设计原则,应用近年相关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成果。 在设计方法上,综合考虑工程建设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合理确定

3、整个输电工程的可靠度,加强技术集成和统筹优化,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和优化。 在设计寿命上,综合论证导地线、绝缘子、金具、杆塔、基础等各部分的寿命配合,研究线路各组成部分和整体的寿命指标评价体系,加长“短板”,削短“长板”,实现部件匹配和整体优化,实现全寿命周期内的协调。 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上,吸取近年来成熟适用的成果,如紧凑型、同塔多回等提高单位走廊输送容量技术,防污闪、防冰闪、防雷击跳闸等提高运行可靠性技术,新型导线、 2Q420 高强钢等新材料,落地抱杆、塔式起重机、索道运输等安全高效的标准化工器具和施工工艺。 二、切实抓好“两型三新”试点输电线路建设 公司在输电线路通用设计的基础

4、上,按照“试点先行、总结完善、稳步推进”的工作步骤,全面开展“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试点工作。 公司根据各有关单位推荐的备选项目,统筹考虑输电线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建设周期,地形和气象条件等,确定了华北电网公司平安城至郭家屯 220kV 双回送电线路工程等 80 个项目作为“两型三新”试点输电线路(见附件 2)。为指导试点输电线路设计和建设,公司组织编制了“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建设导则(以下简称“设计建设导则”,郊?1),各单位要在试点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组织、运行管理全过程坚决贯彻执行。 1各网省公司是全面推广实施“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的主体,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5、,根据设计建设导则和工程实际,以提高输电线路建设的效益和效率为核心,认真做好工程试点建设整体策划和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 2工程设计是全面实施“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试点的关键环节。各有关设计单位要认真执行设计建设导则,在初步设计过程中,编制专题报告说明贯彻落实情况。 3评审单位要深入研究公司基建标准化建设和“两型三 3主题词:城乡建设线路环保节约通知 抄送: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 程有限公司、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电力 伶守十阵凡户、扩口月目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 年月日印发 一一附件一: 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三新”线路 设计建设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 2008 年

6、3 月 目 录前 言 . 1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总则 . 24 线路规划 . 35 路径选择 . 36 设计气象条件 . 47 电气部分 . 57.1 导线和地线 . 57.2 绝缘子和金具 . 57.3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 68 杆塔 . 78.1 杆塔规划 . 78.2 杆塔型式选择 . 78.3 杆塔荷载 . 78.4 杆塔结构优化及材料选择 . 88.5 高强钢的应用 . 98.6 杆塔试验 . 98.7 杆塔加工 . 99 基础 . 109.1 基础设计 . 109.2 塔基防护 . 1010 施工 . 11 I10.1 基础施工 . 1110.2 杆

7、塔组立 . 1110.3 架线施工 . 11本 导 则 用 词 说 明 . 12附录 A 本导则引用的规程、规范目录 . 13附录 B 技术细则 . 15 II 前 言 全面应用实施输电线路通用设计,对统一建设标准和规范材料选择,提高输电线路安全可靠性和运行维护水平,推动电网技术进步,降低钢材耗量和工程造价,提高输电线路建设效率和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在工程在输电线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不清,全过程贯彻不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分散、集成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基建标准化建设,按照输电线路通用设计的总体原则和差异化设计要求,吸收

8、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以来相应的电网规划设计标准和有关要求,引入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理念,国家电网公司按照“试点先行、总结完善、稳步推进”的工作步骤,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下简称“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 “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是全寿命管理理念在线路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综合考虑工程建设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体现线路各构成部分功能协调、寿命周期协调,对输电线路建设全过程进行统筹优化,全局优化,实现输电线路安 “两型三新”贯穿输电线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全可靠和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工、运行等全过程,集成应用紧凑型、同塔多回、全方位长短

9、腿、原状土基础、新型导线、节能金具、高强钢、索道运输、悬空展放引导绳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本导则共十章,从输电线路功能出发,从线路路径选择、气象条件、导地线选择、绝缘配合、杆塔规划及优化、基础选型及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技术原则和设计要求。导则中部分条文在输电线路通用设计中已作规定,在此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导则吸收了输电线路建设设计中行之有效的创新成果,以及目前正在修订的相关规程规范中成熟的条款。通过试点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不断总结完善,适时纳入输电线路通用设计全面推广应用。 1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两型三新”输电线路的技术原则和设计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 110750kV 电压

10、等级“两型三新”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和建设,不包含大跨越设计。重冰区线路及其他线路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2.1 主要规程规范 应遵照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见附录 B2.2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标准及规定 (Q/GDW 179-2008)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 182

11、-200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10500kV 输电线路分册(2005 版)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20 及以下500kV 输电线路分册(2006 年增补版)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 号 11066kV500kV 架空线路技术标准国家电网生2004634 号 预防 11066kV500kV 架空线路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04641号) 11066kV500kV 架空线路规范国家电网生技2005172 号 11066kV500kV 架空线路检修规范国家电网生技2005173 号 11066kV500kV 架空线路技术监督规

12、定国家电网生技2005174号 1 关于印发协调统一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条款(输电线路部分)的通知办基建20081 号3 总则3.1 建设“两型三新”输电线路的目的是:贯彻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输电线路功能可靠,节约建设和运行总体成本,推进基建标准化建设,又好又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输电线路,实现公司电网建设方式的转变。3.2 建设“两型三新”输电线路的总体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创新、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3.3 设计理念上推行全寿命周期最优化设计,贯彻标准化设计和差异化设计,确保安全可靠,提高输电线路建设的效率和效益。3.4 设计标

13、准上,在现有的设计规程、规范的基础上,遵循输电线路通用设计原则,应用近年相关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成果。3.5 设计方法上,综合考虑工程建设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合理确定整个输电工程的可靠度,加强技术集成和统筹优化,从路径选择、气象条件、导地线选型、绝缘配合、杆塔排位、杆塔选型和基础设计等环节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和优化。3.6 设计寿命上,综合论证导地线、绝缘子、金具、杆塔、基础等各部分的寿命配合,研究线路各组成部分和整体的寿命指标评价体系,加长“短板”,削短“长板”,实现部件匹配和整体优化,实现全寿命周期内的协调。3.7 新技术应用上,吸取近年来成熟适用的成果,如紧凑型、同塔多回等提

14、高单位走廊输送容量技术,防污闪、防冰闪、防风偏放电、防舞动、防雷击跳闸等提高运行可靠性技术,杆塔全方位长短腿、高低基础、原状土基础保护环境技术等。3.8 新材料应用上,采用耐热铝合金、扩径、复合芯等新型导线,采用降低线路能耗、方便施工、提高耐久性的新型节能金具,采用 Q420 高强钢杆塔材料等。3.9 新工艺应用上,采用落地抱杆、塔式起重机、索道运输等安全高效的标准化工器具,采用飞艇、动力伞、直升机悬空展放引导绳、同步展放导线等先进的施工工艺。 24 线路规划4.1 电网规划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争取使电网规划纳入地方政府的总体规划。4.2 以电网统一规划为指导,采取差异化规划设计,研

15、究确定一批抵御严重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线路。4.3 输电走廊应统筹规划,优化走向和宽度,提高利用率。原则上宜采用紧凑型、同塔双回及多回线路。4.4 同一个通道内的输电线路(同电压等级或不同电压等级)宜采用同塔双回路或同塔多回路架设,不宜建设单回线路。4.5 不同期投运的同塔双回或同塔多回线路,宜同期架线。4.6 结合线路走廊、能耗、负荷增长等因素,宜选用大截面、大容量导线。5 路径选择5.1 应根据电力系统规划的要求和差异化规划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电网结构、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城镇规划、环境保护、交通条件、施工和运行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5.2 在同一个高压

16、走廊内的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应统筹考虑,科学利用走廊资源。5.3 线路路径选择及杆塔排位时,应避免大面积房屋拆迁,不占或少占耕地和经济效益高的土地。5.4 线路应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区、森林、果园、经济作物区,若避让困难,应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按跨越设计,减少树木砍伐和对生态的影响。5.5 输电线路在跨越河流时,应满足航运安全和河道泄洪能力的要求。5.6 对标准轨距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宜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杆塔结构安全度宜适当提高。5.7 对重要交叉跨越,路径选择及杆塔排位时应合理选择跨越点和跨越杆塔的塔型及高度,减少对被跨输电线路等设施的影响、利于实施。5.8 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

17、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35.9 中、重冰区冰线路应适当缩短档距和耐张段长度,并使档距较为均匀。同时采取防止杆塔串倒的措施。5.10 路径选择宜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遥感影像、数字地面模型(DEM)、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 GPS 等新技术。 50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路径选择时宜采用全数字化航空测量和海拉瓦技术。330kV 和 220kV 线路,当线路路径较长,所经地区房屋密度较大、地形复杂或植被茂密时,宜采用航空测量。5.11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较长山区线路,地质条件较差时,可采用地质遥感技术、高密度电法剖面

18、、地质雷达、钻孔“CT”等先进技术,对路径所经地区进行稳定分析,避让不良地质,优化路径和塔位。6 设计气象条件6.1 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参考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合理确定设计气象条件。6.2 设计基本冰厚一般划分为: 轻冰区 10mm 及以下; 中冰区 大于 10mm 小于 20mm; 重冰区 20mm 及以上。6.3 确定设计基本冰厚时,覆冰厚度地线应比导线适当增加。6.4 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风灾、冰灾情况的调查,并在设计文件中对调查结果进行论述。6.5 应充分考虑特殊地形、微气象条件的影响,尽量避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地区。 位于河岸、湖岸、山峰以及山谷口等容易产生

19、强风地带的线路,其最大基本风速应较附近一般地区适当增大。 对易覆冰、风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缩短耐张段长度,杆塔使用条件应适当留有裕度。 线路经过导线易舞动地区,应进行相应的防舞动设计,适当提高线路的机械强度。 47 电气部分7.1 导线和地线7.1.1 新建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规划要求、电气 、机械性能(强度、防腐等)等因性能(线路损耗、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素,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实现建设成本、运行费用等总体费用最低。7.1.2 为满足电磁环境限值要求、减少电晕损失、节约导电材料、降低工程投资,在高海拔地形平缓地区可采用扩径导线。7.1.3 线路走廊紧张地段的增容

20、改造线路,可采用耐热铝合金导线、殷钢芯导线、复合芯导线等新型导线。7.1.4 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7.1.5 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应选用具有良好防腐性能的镀层钢绞线、铝包钢绞线。若有通信要求,应选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7.1.6 直流接地极址附近的线路,应根据极址注入电流和相对距离确定地线采用绝缘或接地运行方式,以避免变压器发生直流偏磁现象。7.1.7 应根据工程特点并结合运行经验,加强导地线的防振、防舞设计。7.2 绝缘子和金具7.2.1 应根据污秽程度和污染物成分,对不同材质的绝缘子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后确定绝缘子型式。7.2.2

21、 同一地区内,宜按电压等级、导地线(包括 OPGW)型号统一金具及金具串型式。7.2.3 对于新建线路,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可采用下列新型金具: 1节能金具,如铝合金悬垂线夹、节能型防振锤等。 2新型防振金具,如防振鞭、预绞式防振锤、装配式阻尼线等。 3新型间隔棒,如线夹回转式间隔棒(防舞功能)、预绞式间隔棒等。 4新型悬垂线夹,如预绞式悬垂线夹等。 5新型耐张线夹,如楔形耐张线夹、双板插接式引流线耐张线夹、预绞式耐张线夹等。 5 6新型接续金具,如预绞式接续金具等。7.2.4 与横担连接的第一个金具应转动灵活且受力合理,宜适当提高强度等级。7.2.5 城区线路不宜采用玻璃绝缘子。7.2.6

22、 地线绝缘时不宜使用单联单片绝缘子串。7.2.7 跳线设计必须满足在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下的最小电气间隙要求。避免风偏放电的跳线设计方法视具体工程而定。7.2.8 220kV 及以上线路干字型和羊角型转角塔的中相跳线应采用两个独立挂点的跳线串。7.3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7.3.1 应依照有关规程、规范及通用设计的原则进行绝缘设计,保证线路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情况下安全可靠运行。7.3.2 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雷害、污闪、冰闪、风偏放电等情况的调查,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7.3.3 绝缘配合设计时可采用泄漏比距法,也可采用污耐压法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7.3.4

23、在轻、中污区(II 级及以下),复合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不宜小于盘型绝 ,其爬电距离不应小于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缘子;在重污区(III 级及以上)的 3/4;瓷棒绝缘子爬电距离应不小于盘型绝缘子。用于 22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两端都应加均压环,其有效绝缘长度需满足雷电过电压的要求。7.3.5 高海拔地区污秽绝缘子的闪络电压随着海拔升高或气压降低而变化,绝缘子串的片数应进行修正。7.3.6 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电压、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在计算耐雷水平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24、7.3.7 地线和导线以及地线和地线间的距离应满足规程要求,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应符合相关规定。7.3.8 通过耕地的输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区和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成环形。 67.3.9 为避免形成感应电流通路,降低线路长期运行的能耗,220kV 及以上交流线路宜采用耐张段一点接地的绝缘地线运行方式,进出线段应根据热稳定计算确定地线是否直接接地。7.3.10 采用绝缘地线时,为限制地线上的感应电压和电流,应合理确定绝缘段长度,并选择可靠的地线绝缘间隙值,以保证绝缘地线的安全运行。 对绝缘地线长期通电的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必须校验其热稳定和人身安全的防护措施。8 杆塔8.1 杆塔规划8.1.1 杆塔规划应根据选择的路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