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利尿药说课 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9810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利尿药说课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药理学利尿药说课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药理学利尿药说课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药理学利尿药说课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药理学利尿药说课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理学利尿药说课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利尿药说课 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理学“说课”,说课人:雷 娜2010年11月30日,利尿药和脱水药,2,1.论“专业”护理与药理学之间的关系,2.论“教材”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利尿药和脱水药”一章为例,3.说“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4.说“学”:学什么、怎样学?,5.说教学过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6.小结本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说课的主要内容6方面,3,护理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的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系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1.论“专业”护理与药理学之间的关系,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

2、和机制的学科,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4,1.学生:三年制中专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经过入校一年的学习后具备了生理、生化等护理基本知识,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相关知识的储备欠佳,因此,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教材)更易于他们接受。,2.论“教材”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2.教材:王秀清主编,药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为“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供社区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妇幼卫生等专业用。,5,(以第十六章 利 尿 药 和 脱 水 药 为 例),教什么?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类利尿药的作用部位,呋塞米,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熟悉:螺内酯,氨苯蝶啶的作用机制,临床应

3、用及不良反应;了解:脱水药甘露醇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说“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6,怎么教?,3.说“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1.复习泌尿生理过程,肾小管再吸收、分泌功能,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2.在以上复习的基础上引出利尿药的概念及用途:利尿药(diuretics):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除,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也可用于某些非水肿性疾病,如高血压、肾结石、高血钙症的治疗。,3.根据临床对利尿药的分类,将高中低3中作用的利尿药的作用机制利用图示的方法分别进行讲解。具体先采用小图讲解,进行单个击破,最后在此

4、讲解的基础上将三种类型的利尿药的作用机制融合在整个肾小管一幅图中进行归纳和总结。,4.对高中低3种类型的利尿药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分别进行讲解。,5.课程讲解的最后,学生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安排利尿药药理实验;布置作业和下次课预习内容。,7,为什么这么教?首先,引入泌尿生理学的内容,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其次,对利尿药概念的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弄明白2个问题:什么是利尿药?利尿药是用来做什么的?再次,关于利尿药机制的讲解采用小图和大图相结合的讲授方法有助于学生 在单个击破的基础上总体掌握,也能够使学生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最后,在学生对利尿药分类和具体机制理解

5、的基础上对利尿药3大类中的各药物分掌握、熟悉和了解内容进行讲解。并安排实验加深学生对药物作用的理解。,3.说“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8,学什么:即教学内容:1.复习泌尿生理过程,肾小管再吸收、分泌功能,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2.高效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和布美他尼作用部位及机制,对Na+、Cl-、Ca2+、Mg2+、K+等在肾小管再吸收的影响,主要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3.中效利尿药:噻嗪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4.低效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乙酰唑胺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5.脱水药:甘露醇、山梨醇、

6、高渗葡萄糖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禁忌症。,4.说“学”:学什么、怎样学?,9,怎样学:采用图示的方式对利尿药的作用机制进行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具体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学习。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实验,如“速尿对家兔的利尿实验”,加深学生对药物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说“学”:学什么、怎样学?,10,泌尿系统,5.说教学过程:(理论教学 和 实验教学),(理论教学),11,12,13,14,原尿中约85%NaHCO3、40%NaCl、葡萄糖、氨基酸和其他可滤过性的溶质被重吸收,近曲小管,15,髓袢升支粗段,35%NaCl被重吸收。高效利尿剂可作用于细胞上的

7、转运子而利尿。,16,远曲小管,吸收15 NaCl,相对不通透水。NaCl转运体可被噻嗪类利尿药抑制.,17,集合管,此段水盐的重吸收是可调节的,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的影响,控制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盐的重吸收主要受醛固酮的调节,保钠保水排钾,18,19,常用利尿药的分类和作用部位,20,【特点】作用迅速,强大,短暂;Na+的重吸收由原来的99.4%降至7080;iv后25min起效,30min达高峰,维持23hr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Na+-K+-Cl-共同转运载体蛋白,抑制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体内过程】吸收:口服吸收迅速,F 为60%。排泄:近曲小管分泌,原形从尿排出,1/3从胆汁排

8、出。,机制,呋塞米(速尿,furosemide),21,【临床作用】1.严重水肿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3.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后,尿量和K+排泄,利于冲洗肾小管,小管萎缩和坏死。4.高血钙症:钙排泄,体内钙储备。5.加速毒物排泄:长效巴比妥类,水杨酸类,溴剂,氟化物,碘化物,【不良反应】1.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血Na+,低血K+,低氯性碱中毒,等。2.耳毒性: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3.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4.其他:胃出血,wbc,过敏反应。,22,噻嗪类(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特点】温和,持久【药理作用】利尿:排出的Na+,Cl-,K+,HCO3-。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

9、Cl+共同转运载体降压:早期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长期通过扩张外周血管抗利尿:降低尿崩症患者的尿量 排Na+,血浆渗透压,口渴感,饮水,尿量。,机制,机制,23,【临床应用】1.水肿:轻中度心源性水肿。慢性心功能不全主要治疗药物。2.高血压病,多与其他药物合用,以降低剂量,减少副作用3.其他:肾性尿崩症和加压素无效的垂体尿崩症,以及抑止高钙尿引起的肾结石。,【不良反应】1.水电解质紊乱2.高尿酸血症3.血糖,血脂4.过敏反应,24,寿比山(吲达帕胺片),【商品名】寿比山【主治】高血压【规格】2.5mg【生产厂家】天津力生【市场价】30片/盒 20.8 元,25,【特点】利尿作用弱,慢,久 服用1

10、d后显效,3-4d达高峰,停药后仍可维持5-6d 醛固酮类似物,竞争性拮抗剂,排水,排Na+,保K+。【临床应用】伴醛固酮的水肿,肝硬化和肾病综合症水肿充血性心衰【不良反应】较少,长期使用可引起高血钾,性激素样副作用,螺内酯(spironolactone,安体舒通),机制,26,27,氨苯蝶啶、阿米洛利,机制:阻滞钠通道减少其重吸收,对肾切除动物仍然有效【临床应用】顽固性水肿【不良反应】较少,机制,28,乙酰唑胺,机制:抑制CA活性,HCO3-,Na+,水,但是至集合管时Na+K+交换增加,故出现排HCO3-,排K+,排水【临床应用】青光眼急性高山病碱化尿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其他,机制,【不良反

11、应】过敏反应代谢性酸中毒尿结石失钾其他,29,脱水药(渗透性利尿药),特点:静脉注射后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易经肾小管滤过;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在体内不被代谢。,30,临床用20%的高渗溶液【药理作用】1.脱水作用 口服吸收极少。静注后,不易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水分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2.利尿作用 稀释血液而增加循环血容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管腔渗透压,减少Na+和水的重吸收。3.增加肾血流量 扩张肾血管,与促进PGI2分泌有关。,甘露醇,31,【临床应用】1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维持足够的尿流量 稀释有害物质 改善急性肾衰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2脑水肿及青光

12、眼 脑水肿首选药 降低青光眼患者的房水量及眼内,短期用于急性青光眼,或术前使用以降低眼内压。,【不良反应】注射过快时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和视力模糊。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因可增加循环血量而增加心脏负荷。,32,山梨醇(sorbitol)甘露醇同分异构体,作用与临床应用同甘露醇,水溶性较高,可制成25%的高渗液使用,进入体内后可在肝内部分转化为果糖,故作用较弱。葡萄糖 50%的高渗葡萄糖,易被代谢并能部分地从血管弥散到组织中,高渗作用维持不久,常与甘露醇合用以治疗脑水肿。,33,本章重点,利尿药的分类和作用靶点。速尿、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喋啶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甘露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34,说利尿药(呋塞米)对家兔尿量影响实验(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实验,35,本章教学设计应注重整体设计到操作细节等环节的协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护理专业需求为目的的理念,将教材、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媒体、计划、学习环境等多种教学元素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整合成为科学的统一体,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设计的质量.,6.小结本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36,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