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呈新的趋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9921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呈新的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呈新的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呈新的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呈新的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呈新的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呈新的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呈新的趋势.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展览会CHINA FOODTECH时间及地点:2009年10月27-29日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2、3、4、5号馆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肉类加工量达1000万吨,粮食加工量达9500吨,食糖、乳制品、液态奶、各种饮料、食用植物油、罐头产量分别达到1500万吨、100万吨、400万吨、3000万吨、3500万吨和450万吨。届时,食品和包装机械的市场总需求为1000亿元人民币,上述产业的增量对食品和包装机械的需求即达25030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有待挖掘。辉煌的历史:CHINA FOODTECH展逢单年在北

2、京召开,首次举办于1989年,经历二十余个春秋的发展,已成功举办十届,目前已成为为中国市场服务的重要专业展,是国内展出规模最大,专业观众最多,最具影响力的展会,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临参观指导,展出面积由89年的五千平米扩展到今年的两万余平米,是同行业中中外厂商的首选参展展会。与国际同行共同切磋的良机:CHINA FOODTECH展每届都有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外商参展,也一直都得到各国同行业协会的关注和支持,本届展会中意大利自动包装机械制造厂协会(UCIMA)、意大利通用机械工业协会联合会(ANIMA)、英国加工与包装机械协会(PPMA)、德国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协会(VDMA)、美

3、国包装机械制造商协会(PMMI)、韩国包装机械协会(KPMA)、日本食品机械工业会、荷兰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制造商协会都将组团参展。他们在把本国企业引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中国同行的发展动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间的交流将变得愈加频繁和重要,CHINA FOODETCH展就是一个方便、有效的交流平台,供业内人士同台献技。展出内容:1、啤酒饮料灌装、封盖设备,碳酸饮料混合设备,CIP系统及清洗消毒设备,杀菌设备,啤酒饮料工艺设备,贴标设备,液体检测及日期打印设备,输送系统, 装卸箱及码垛设备2、乳品加工设备,均质机,牛奶包装机及无菌灌装设备,冰淇淋设备,杀菌机,乳品储运设备,空气净

4、化设备3、肉类加工屠宰设备,冷冻冷藏设备,保鲜真空包装设备,果品蔬菜加工,金属检测设备,真空油炸设备4、烘焙设备,方便食品、调味品加工设备,月饼面包饼干糕点生产设备,厨房设备,各类烤箱5、包装设备,纸浆模塑设备,纸箱纸板设备,纸盒纸杯,封口贴标机,收缩充填包装机,捆扎打包机6、塑料机械设备,印刷机,塑料编织设备,注塑机,制瓶制罐设备,造粒吹模机组,塑料制袋机.7、油脂加工包装设备,咖啡巧克力糖果加工包装设备,豆制品加工包装设备,医药包装设备,日化用品加工及包装设备8、商用通用设备,酒店用品,自动售货机,不锈钢制品,管道、阀门泵,变速传动设备,仪器仪表.9、包装材料,BOPP,PE,PET,PV

5、C,PP,各类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防伪材料,纸制材料,纸浆模塑制品及各类制品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的发展作者:李树君单位: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 引 言 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0.9万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4.19万亿元,每年以平 均20%的增长速度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2008年虽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国内遭受自然灾害以及三聚氰氨奶粉事件等使得食品行业 遭遇了少有的一年三次大幅度月度波动,但食品行业全年运行仍然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格局。2008年全国食品工业生产增加值

6、增长14.80%,高出全国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32152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1997.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9.70%,提前完成国家“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是为食品工业提供技术装备的重要产业,它肩负 着拉动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和食品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是食品科技发展实现的载体,食 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加推动着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的发展,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 的不足,尤其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

7、机对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报告在分析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发展现状,食品科学技术发展现状,食 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危机对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 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仍然保持了正常的运行态势,使全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格局。1.1 经济发展情况 近8年来,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产品销售收入指标直线上升,每年以平均18%的增长率递

8、增,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的 发展变化情况见图1。2008年,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62.00亿元,同比增长27.84%,占食品工业的3.16%,占机械 工业的1.39%。其中,食品机械产品销售收入为620.66亿元,同比增长23.28%;包装机械产品销售收入为641.34亿元,同比增长 32.59%。1.2 进出口近8年来,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的进出口贸易,由缓慢发展变为较快增长,增幅比较明显,其中 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14.8%,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3.1%,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27.7%。食品和包装机械进出口、进口以及出口变化情况见图 2。2008年,我国食品和

9、包装机械进出口总额为487341.21万美元,同比增长36.68%。出口总额为174286.70万美元,同比增长 34.68%。其中,食品机械出口额为75841.79万美元,同比增长42.41%;包装机械出口额为98444.91万美元,同比增长29.28%。 进口总额为313054.51万美元,同比增长37.82%。其中,食品机械进口额为80889.71万美元,同比增长30.51%;包装机械进口额为 232164.80万美元,同比增长40.56%。1.3 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技 术标准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以标准化手段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

10、措施正式成为当前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标准也成为一个国家 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都给予标准化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标准的关注也日益加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出台了制修订标准的鼓励政策,按照创制标准的级别制定了不同的补助标准。例如,北京为15100万元,江苏省10100万元, 浙江省10100万元,辽宁省3050万元,山东省5300万元,广东省550万元,陕西省0.52万元,山西省1030万元,安徽省 1015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530万元。“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的世界性企业发展潮流,已

11、全面描绘了当前国际 间企业发展的主导和定位。近5年来,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2006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组建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管理 下的“机械工业食品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CMIF/TC14),秘书处挂靠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食品机械等技术领域国家及行业 标准制修订工作。200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包装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SAC/TC436),秘书处挂靠在合肥通用机械 研究院,主要负责包装机械及配套设备的基础、产品、方法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上述两个标委会的组建和运行,标志着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标准化

12、工 作进入新阶段,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标准化的推进工作,标准制修订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截止2008年底,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标准总数为702 个,其中食品机械标准数为635个,包装机械标准数为67个。由于食品机械标准分布在机械、轻工、商务、农业等行业,各类标准所占食品机械全部标准的比重 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除国家标准外,我国食品机械标准最多的领域是机械行业,依次是轻工行业和商务行业,农业和水产行业也有一定的数量。在全部标准 中,2001-2008年我国制定的食品机械标准为238个,占标准总数的37.48%。这说明我国食品机械标准总数的1/3以上是入世以后制定的,标志 着我国食品机械标

13、准化工作正在加快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装备工业行业标准复审工作的通知要求,2009年3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发了关于 开展2009年度机械行业标准复审工作的通知,要求2003年以前的食品和包装机械标准将全部纳入这次复审的范围。因此,这次食品和包装机械标准复审工 作,将会使我国2003年以前的食品和包装机械标准全面更新,提升水平。依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建设的国家食品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 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质量认证,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复成立,提升了食品机械质量监督检验的能力,为食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推行 ISO14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充分考虑与GMP等质量控

14、制规范和HACCP等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结合,不断完善、改进质量体系。2 食品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食品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国家对食品科学技术领域的科研投入和支持力度逐年加大,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先后推出的科 技支撑计划、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食品及其相关学科即农产品加工、功能性食品、现代奶业、食品安全等 研究项目增加,经费强度提高。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在食品科研方面立项主要有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奶业发展 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功能性食品的研制与开发、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与

15、产品开发、热带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 技术研究开发、我国优势传统食品制造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速冻调理中式快餐食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等总计10个项目,108个课题,总投入 经费达6亿多;“863”计划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投入和食品科学技术直接相关的项目主要有食品酶工程技术、食品微生物工程技术、食品发酵工程技术、食品基 因工程技术、功能性蛋白与肽的生物加工、功能性糖质生物加工技术、纳米生物技术和食品精细加工技术等8个项目,共117个课题,资助额度超过1亿。“十一 五”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食品相关的立项不断增加,2007年有90多项获得资助,资助经

16、费总额达到2440万元,2008年有120多项和食品科学技 术直接相关的科研项目获得资助。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食品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某些成果已经在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经 济效益。2.1 食品科学技术最新研究成果2.1.1 食品加工关键共性技术通过“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 持,科学技术在食品物性修饰、食品组分高效分离、绿色环保制油工艺、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食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和设备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食品新产 品开发和食品质量与生产效能的提高,推动食品加工向高效、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其中关键共性技术主要有:淀粉物性分子修饰与防回生抗老化技

17、术、蛋白改性与多肽制备技术、肉品凝胶与品质控制技术、新型绿色环保油脂制取技术、食品快速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2.1.2 食品生物工程技术 通过“863”计划,蛋白质的物理、化学和酶法修饰技术获得全面突破,为改善大豆蛋白、小麦面筋蛋白等低值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拓展应用范围和提高附加值 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主要有蛋白质分子修饰技术,酶法生产功能性低聚糖及其纯化技术以及益生菌菌株筛选及遗传改造技术。“大宗低值蛋白质资源生产呈味基料及 高档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功能性低聚糖转化用酶的创制及低聚糖纯化技术”取得重要进展,研发出D-塔格 糖、乳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

18、,使我国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开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围绕乳制品、发酵肉制品工业用发酵剂菌株筛选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从多菌相肉 品发酵体系中定向筛选特质菌株的高通量技术平台和我国第一个原创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筛选到几十株具有优良生产性状及益生特性的乳 酸菌菌株,为我国益生菌制品的开发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和菌源基础。2.1.3 功能型食品加工技术通过整合功能性食品的科研开发力量,对功能性食品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开发,主要包括食品功能性质评价技术、食品有效成分检测及鉴伪技术、功能因子的高效分离和制备技术以及功能因子的稳态化技术,全面提升了我国功能性食品工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2.1.4

19、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 “十一五”期间,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在“十五”期间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理论和技术突破,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食品有毒有害因子检测技术、食品安 全溯源与预警技术、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技术及其标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完成了一批食品安全综合技术示范。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战略研 究,逐步建立起我国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农药和兽药残留、化学污染物(含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模型、基地以及高通量分析技 术体系,逐步增强了食品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撑能力,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了我国在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地

20、位,整体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2.1.5 重大装备技术围绕食品冷杀菌、高效分离、食品干燥、食品包装等方面研究开发出近百种 新装置与新设备,部分技术和装备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食品工业后续强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开发的装备主要有食品冷杀菌技术及装备包括连续式高 密度二氧化碳(DPCD)、高压脉冲电场(PEF)和强磁场三种冷杀菌设备;抗污染膜与膜通量高效恢复技术与装备;高效分离提取技术包括超声波提取技术和 装备、分子蒸馏精制技术和装备以及高压脉冲电场提取设备等;高效节能干燥装备包括集热器温室型太阳能干燥设备、混联式太阳能干燥成套装置和太阳能集热厢 式干燥房、远红外微波真空组合干燥设备、真空冷

21、冻干燥设备等;模拟移动床连续色谱分离技术与装备;CO2超临界氢化大豆磷脂技术与装置;肉品屠宰加工关键 设备;薯类全粉和淀粉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双低油菜籽低温冷榨工艺与大型系统装备;远洋船载超低温急冻装备;食品包装新材料和新设备如开发出活性薄膜保鲜 包装材料、陶瓷薄膜包装材料生产机组、流延膜和蔬菜纸连续成形技术和装备以及全降解包装制品加工成套技术和装置;水果内部品质在线快速检测系统等。2.1.6 重大产业工程技术 国家在“十一五”支撑计划和“863”计划项目中对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在“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功能性食品的研究 与开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等相关专项

22、研究中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并成功实现了科研成果在产业中的高效转化,大大提高了我国食品学科的科技水平和产品 的国际竞争力,有效推动了农产品的增值和农民增收。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产业生产过程中获得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方便米饭成功开发、马铃薯全 粉大规模生产、玉米深加工生产山梨醇、高品质系列苹果果胶生产、工业化生产金华火腿、高品质大豆磷脂实现国产、维生素D3生产新工艺、益生制剂及其增效技 术及其应用、油料低温制油及蛋白深加工技术及应用、茶叶功能成分提取新技术及产业化、糖醇的工业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工程化、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成呈味基 料关键技术及应用、常温方便主食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及应用、

23、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与食品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等。2.2 食品装备相关企业自主创新成果 在这个时期,企业层面也加大了研究开发力度。例如,杭州中亚机械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0杯/h的酸奶制杯灌装生产线,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自主开发成功了33000瓶/h(600mL)的PET吹瓶机,属国内独家生产;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开发 成功了24000瓶/h无菌冷灌装生产线,已整线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用户为世界知名公司,标明我国无菌冷灌装线已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温州华联包 装机械有限公司与西班牙合作,开发成功了重型捆扎机,填补了我国吨重捆扎的空白;江阴纳

24、尔捷与天津大学合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袋装箱机械手,已在生 产线上投入使用;潮州智兴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没有真空室的真空包装机,与德国(世界最先进的)带真空室的真空包装生产线相比,在同样包装质量的情况 下,速度更高,能耗只有德国机的12%,占地面积只相当于德国机器的三分之一。 3 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1 创新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食品装备行业起步晚,缺乏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科研手段和设施,技术资源十分分散,这导致我国食品装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是部分重点 科研院所改为企业后,其技术人员大都在为生存而奋斗;一些科研机构以销售产品为主,没有能力发挥自己的科研优势,削弱

25、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力量。即使有了新的 研究成果,由于没有能力实现产业化,也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二是大力提倡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依靠国家项目的带动临时组成的研究开 发机构,项目结束后创新机构一般自动解散,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与发达国家可比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三是在进行科研技术开发时,多以消化吸收引进为 主,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投放市场的食品装备主要还是仿制、测绘或稍加改造形成的产品,产业高端的主体技术仍依靠国外进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 工装备产品很少。许多国外早已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我国还处于实验室小试阶段。3.2 学科建设存在不足近年来,食品和包装装备 专业人

26、才的培养力度减弱。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没有单独设置食品机械专业,社会需求的食品装备人才的培养通过相关的一些专业 来完成,如机械类专业、食品工程专业、包装工程专业等。食品装备没有专门的专业设置,从事食品装备的人员来自于上述专业毕业的学生,而食品装备有其自身的 材料、卫生、工艺过程控制、不同原料特殊加工、包装贮存、流通保质等要求,在学好普通机械技术的基础上,仍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成套工程、电子 信息、机械、工艺融合人才的培养。而且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已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针对此情况更需要设备结构、过程条件精确 控制、在线检测手段方面

27、专业的优秀人才。3.3 科研投入不足根据国外食品包装装备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 占销售额的1%时企业难以生存,占2%时可勉强维持,占5%时才有竞争力,而我国的食品包装装备企业平均水平不足1%。据统计全国研发经费只占企业销售收 入的0.3%0.5%,研发人员只占从业人员的3.4%4%,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试验条件落后。故相比国外的科研投入水平我国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3.4 产品技术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食品装备行业内,充斥着成本低、工艺水平比较落后、易于制造的食品装备产品。近年来一直约有数以千计的企业的低水平重复产品和低档次的设备不断 生产出来充斥市场,造成我国食品装备整体技术水平

28、落后发达国家20年左右。制约食品装备产品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企业的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和经济条件 等。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只能制造低水平的产品;制造能力不足的企业,只能制造比较粗糙的产品;经济条件差的企业,只能跟随别人的产品组织生产。由于上述 情况,导致我国食品装备行业自动化程度低,市场满足能力差;单机产品多,成套设备少;主机多,辅机少;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生产率的 产品少;初加工设备多,深加工设备少;通用机型多,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的机型少。产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生产能力低、能耗高,平均能耗为发达国 家的4-6倍。尤其是大型成套设备性能差距更大,国内比较先进的机型

29、其生产能力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2左右。3.5 资源、能源、环境与成本压力大 全球有限的资源已经严重匮乏,环境遭到破坏,石油等能源也已出现危机,导致原材料价格不断的上涨,我国的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已进入高成本时代。因此,必 须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材料消耗,加强材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确保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3.6 保障食品安全作用不够充分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力图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食品生产加工企 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等。这些举措中主要针对农产品物

30、料的质量安全进行整治,而没有一项举措是食品制 造装备的专项治理。虽然有些监督管理办法中涉及了食品制造装备的有关内容,但只是一般性要求,尚无勾画出清晰的技术规定展现在人们面前。例如,食品生产 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提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 则中提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的生产设施和生产设备;而在各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细则中,只提出了食品制造装备的 数量,并没有产品性能指标也没有安全卫生要求,这种监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制造装备的安全卫生问题。另外,有些食品制造装备不符合食

31、品安全的要求,是导 致我国食品加工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3.7 对食品工业的发展支撑不足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 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食品和包装机械装备作为支撑,而我国食品装备产品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种及配套数量少,机械加工水平低、装备落后,基础 件和配套件寿命短,新产品开发能力严重不足,从而使产品缺乏技术竞争力,我国较为落后的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对食品工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4 金融危机对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影响4.1 金融危机对行业增长速度的影响 从近5年发展速度看,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增幅较大,平均增长率为22.40%,

32、2004-2008年的增长速度见图4。由图4看 出,增速比较偏低的年份为2005年和2007年,增长速度分别为20.70%和19.17%。其中,2005年金融危机还没有开始,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 制造业的增长速度走低与金融危机无关;2007年7月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但其影响尚未波及全球,其增长速度走低也与金融危机关系不大。而2008年金融 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全球,所受影响的产业已经开始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却是5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为 27.84%。这说明金融危机对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暂时影响不大,对今后的发展应拭目以待。4.2 金融危机对产品出口的影响

33、从近5年出口情况看,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出口速度走过了一个从高速增长(由2004年的1.12%增长到2005年的69.95%)到逐渐下降的发展过 程,这种下降速度是跳跃式的(见图5)。其中,2006年和2008年下降速度比较大,由2005年的69.95%下降到2006年的33.97%,再由 2007年的59.04%下降到2008年的34.68%。由图7看出,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出口贸易从2005年形成了高速增长后,到2008年总体上呈 下降态势,发展速度回落。尤其是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蔓延全球的时候,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出口速度却下降了41.26%。这说明,我国食品和包装 机械出口速度已经受

34、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主要进口国食品消费需求下降。4.3 金融危机对下游产业的影响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的下游产业为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的用户和市场,两者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分析金融危机对食品工业的影响,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考虑:4.3.1 金融危机对食品工业增长速度的影响 近5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平均增长率为25.81%。增长率最高的年份为2007年,达 27.90%。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食品消费市场受到有限的收缩,内需相对下降,导致食品工业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率由2007年的 27.90%下降到2008年的23.43% (见图6)。食

35、品工业增长速度下降,将会影响上游产业即食品和包装机械销售市场,这种影响的到来将会滞后于金融危机对食品工业的影响。4.3.2 金融危机对食品出口的影响 近5年来,我国食品出口平均增长率为14.38%,2004-2006年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由于金融危机引发国外食品消费需求减弱,到2007年 增长率开始回落,2008年大幅下降,由2007年的19.40%降到2008年的13.80%,下降幅度为28.87%(见图7)。从出口比重来 看,2008年我国食品出口额占食品工业销售额的7.28%,比重并不大。对整个行业销售收入来讲,本次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而对于出口企业来 讲,金融危机对他们的

36、冲击是很大的。4.3.3 金融危机对上游产业的影响在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中,所需要的材质主要是不锈钢 材,约占全行业比重的70%左右。因此,金融危机对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上游产业的影响,主要是对不锈钢产业的影响。不锈钢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波动,都会 带来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的变化。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统计,2008年我国不锈钢材产量为694万吨,同比下降3.6%;消费量624万吨,同 比减少5.17%。2004-2008年我国不锈钢产量增长速度见图8。由图8看出,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不锈钢产量减少,消费量下降,导 致我国不锈钢产量出现负增长。其中,Cr-Ni 钢(300系)3

37、50.86万吨,占总量的50.53%,同比降低7.6个百分点;Cr钢(400系)186.24万吨,占总量的26.82%,同比增加 了1.3个百分点;Cr- Mn钢(200系)157.22万吨,占总量的22.64%,同比增加了6.29个百分点。对于不锈钢进出口贸易来 讲,2008年我国进口不锈钢121.25万吨,同比降低28.59%;出口105.66万吨,同比降低18.88%。进出口基本持平,其中半制品(锭 坯)净进口9.22万吨,热卷板净进口9.55万吨,冷卷板(宽)净进口5.28万吨,窄板净进口7.75万吨。其他钢材,如长材、管材和管件均实现净出 口。由此看出,国内外不锈钢市场都比较疲软,尤

38、其是国内生产速度大幅下降,长期下去将会带来不锈钢市场紧张,价格上涨,对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是不利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对食品工业影响较大,对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的整体影响不大,对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的出口影响较大,对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原材料市场影响较大,对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的滞后影响不容忽视。5 建议与思考5.1 要转变观念 食品与包装机械企业,一定要顾及上下游的关系与需求。制造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原料、加工、物流、销售等,食品安全要从原料种植的土壤、品种、田 间施肥施药管理、采收贮藏品质保障、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流通环节环境控制等方面做好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实现溯源制。这样就给食

39、品与包装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既要注重自身的制造质量,还要不断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技术档次,更要适合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料特性、营养保值、过程质量控制及商品流通 特性等要求。5.2 要坚持自主创新我国食品与包装机械起步较晚,虽然发展速度高于食品工业,但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重大关键 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目前的技术绝大部分仍是仿制国外的,真正自主研发的只有5%10%,还太少。我们国家基础工业薄弱,食品与包装机 械行业起步较晚,确切说是从1985年或1986年前后才真正得到发展,仅用二十几年就要赶上先进国家一百年的发展那是不太现实的,借鉴学习也是不可避免 的。在空白领域和

40、重大关键技术方面一定要通过引进,消化与吸收,然后再创新,缩短研发周期。要结合我们的工业基础、国人对食品的偏好,品种特殊性等来开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与成套设备。要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5.3 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我国食品与包装机械企业规模小,集中度分散,没有能力投入资金开展研发工作,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要健全以大学基础与应用 研究,科研机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工程成套,企业规模化生产制造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企业与优秀的研究 院所和著名的高校相结合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瞄

41、准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与装置,共同开发、共担风险、联合竞争,共同受益。5.4 提高食品和包装机械水平,参与国际竞争 要提升食品和包装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多品种、小批量”的行业特点,在专业化方面下功夫,形成“少品种、高精尖”的竞争格局。 现在国际食品和包装机械经济利益的获取方式,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品种、数量等物化的有形资本,取而代之的是知名品牌、高新技术应用以及技术壁垒、技术 创新、安全卫生等无形资本的作用。因此,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的出路在于搞好技术标准、产品品牌、技术壁垒、技术创新、安全卫生等工作。5.5 要提高信息化技术 发挥在线自动监控、柔性制造、电子商务等信息化

42、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企业内部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把原材料,库存,物流,销售、加工过程用信息化管 理技术真正链接起来。建立以市场信息为先导、原料、加工、销售与物流信息等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信息体系,实现各产业链之间信息的有效反馈和衔接,提升国际 竞争力。5.6 加强学科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加强食品机械学科建设是培养高 素质人材的重要举措。在目前具有较好食品装备基础的高等院校,建立具备雄厚师资队伍、优良研究环境和有丰硕学术业绩的优势学科,培养食品机械行业所需的高 素质人才。在一批基础较好的科研院所,注重科技人才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再教育,培养更多高

43、素质人才,以滿足行业发展需求。5.7 国家政策的支持 2008年我国食品工业增长速度降低,出口速度下滑,表现为国内外市场对食品的需求疲软,市场拉动乏力,将会导致食品工业对食品和包装机械的需求不足。 2008年在食品工业增长速度降低、出口速度下滑的情况下,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主要原因在于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受金融危机的 影响滞后于食品工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当金融危机冲击食品工业后,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业将会受到后续牵连。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扩 散,党中央、国务院应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需要标本兼治,既克服当

44、前的困难,又为长远的发展打基础; 这些政策需要内外兼顾,既要扩大内部需求,又要稳住外部需求。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呈新的趋势 目前,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水平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英国。而德国的包装机械在设计、制造及技术性能等方面则居于领先地位。2002年 德国包装机械产值达34亿欧元,其产量的77%为出口产品。最近几年,这些国家包装和食品机械设备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自动化技术在包装生产线中已占50%以上,大量使用了电脑设计和机电一体化控制,目的是提高生产率,提高设备的 柔性和灵活性,增加机械手以完成复杂的包装动作(模拟手工包装)。每个机械手均由单

45、独的电脑控制,摄像机监控包装动作并将信息反馈到电脑以调整动作幅度, 保证包装的高质量。 同时对包装材质及厚度有自动识别功能,再由电脑计算后去控制机械动作,完全是个“自适应”系统,保证系统在最优状态下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工艺流程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要求。德国的啤酒饮料灌装设备目前已达12万瓶/小时,香烟包装机达到12000支/分钟。高速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损失 也同样惊人,所以高速设备一定要有故障分析系统(自诊断系统)并能自行排除故障,使生产率得以提高。 适应产品变化,设计需具有好的柔性和灵活性为适应竞争需要,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有的产品甚至一季一变,而产量都很大,包装机械的寿命

46、 远大于产品的寿命周期,所以某些包装机械要能适应产品的变化,只能以柔性和灵活性来适应,包括量的灵活、构造的灵活和供货的灵活。构造可以采用单元模块 化,供货灵活是指一机可实现多种包装组合,设多个进料口及不同形式包装。成套供应能力强。如一条饮料灌装线,有200多个微电脑件,100多种控制软 件,灌装封盖部分又是两套组合,其他部分共用。一个供货商可以为用户进行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最后交用户验收。包装机械设计普遍使用仿真设计技术把各种 机器单元以数据库形式存入计算机,同时把图纸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自动合成三维模型;再把实际生产的指标和数据传至欧洲。 迫于舆论原因,欧盟建立了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

47、,2004年4月覆盖此内容的法规生效。许多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欧盟的做法。但标签制度的诞生也引 起了对符合性控制的关注,由此出现了有关转基因食品抽样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在德国(1997年正式开始转基因生物检测方式研究)的提议下,食品分析技术委 员会(CEN/TC275)成立工作组开展转基因生物和食品检测标准的制订工作。该工作组集聚了来自科学界、食品行业、解析实验室、食品控制机构的代表。 ISO于2000年7月按照1991维也纳协议的框架成立了工作组。草案标准以CEN为主导,并得到了ISO和CEN成员的评估,最后由ISO 工作组进行评审。如果通过同行投票表决,该标准将成为CEN/ISO标准,主要包括

48、:抽样方法、蛋白质方法、核酸萃取法、定量核酸法、基本要求和定义。整 个标准的制订过程都将以转基因食品检测策略为依据。由于CEN/TC275关注点在食品,ISO工作组将着眼于转基因种子方面的工作。 目前,含油种子及含油种子(大豆)面粉的转基因生物实时定量PCR检测标准草案已形成。微生物解析标准化随着微生物食品污染对人体危害的加剧, 消费者和健康管理部门都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制订具有可信度和国际协调性的微生物检测标准,以作为政府控制手段并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互认。为此,ISO发挥其协 调职能,致力于微生物解析标准化工作,旨在使标准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动物饲料、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的环境样本。 ISO标准的制订在欧洲微生物标准法规(草案)基础上引用了其他国家的法规。该标准是食品微生物领域实验室认可的依据,同时也将使食品行业获 益。目前,标准制订进展情况如下:ISO16140食品和动物饲料产品微生物交替验证方法草案,发布于2003年。ISO6579食品和动物饲料产品微生 物(沙门氏菌)水平检测方法。该标准就食品微生物病原体作了最通俗的解析。同时,标准包含了美国、欧洲实验室的内部试验数据。目前ISO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