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第五版ppt课件 第一章_绪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9954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6.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ppt课件 第一章_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ppt课件 第一章_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ppt课件 第一章_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ppt课件 第一章_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ppt课件 第一章_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ppt课件 第一章_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化学第五版ppt课件 第一章_绪论.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绪论,本章内容,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分子量及其分布,聚合反应分类,(*),(),(*),(*),高分子科学简史,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 基本概念、聚合反应分类;聚合物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的几种表示方法;熟悉 高分子特点;线型和体型大分子;聚合物分类及命名方法;了解 高分子化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高分子化学简史。,3,高分子化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是建立在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学和力学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经发展成四个主要分支.高分子化学继“四大化学”之后被称为“第五大化学”。属于高分子科学的一个分支。,高

2、分子化学 学科地位,4,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合成和化学反应的科学。学习高分子化学的目的是了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和聚合方法,以便合成出具有指定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定性能、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高分子化合物。,研究目的,5,提高产量、增加品种、改进性能、处理三废、拓宽应用领域;研制新型引发剂,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使得合成方便易行;采用新的聚合方法获得新性能、新品种、新用途的高聚物;开发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发展方向,高分子科学简史,高分子工业:公元前,蛋白质、淀粉、棉、毛、丝、麻、造纸、油漆、虫胶等,高分子科学:-1833年,Berzeli

3、us 提出“Polymer”一词,指以共价键、非共价键联结的聚集体,1、十九世纪之前:天然高分子的加工利用,2、十九世纪中叶:天然高分子的化学改性,高分子工业:-1838 C.N.Goodyear 天然橡胶硫化-1845 C.F.Schobein 硝化纤维-1868 J.W.Hyatt 硝化纤维塑料-1889 建成最早的人造丝工厂-1900 英国建成年产1000t粘胶纤维工厂,高分子科学:-1870 提出纤维素、淀粉、蛋白质是大的分子1892 W.A.Tilden 确定天然橡胶干馏产物异戊二烯 结构式,高分子工业:-1907 L.Backeland 酚醛树脂-1911 丁钠橡胶-1914 醋酸

4、纤维和塑料-1925 醋酸乙烯工业化-1928 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科学:-1902 提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结构-1907 W.Ostwold 提出分子胶体概念-1920 H.Staudinger 提出“共价键联结的大分子”之现代高分子概念,3、二十世纪初叶:高分子工业和科学的创立的准备时期,高分子工业:塑料:PVC(1931)、PS(1934)、LDPE(1939)、ABS(1948)橡胶:氯丁胶(1931)、丁基胶(1940)、丁苯胶(1940)纤维:PVC(1931)、尼龙-66(1938)、PET(1941)、维纶(1948),高分子科学:-1932 H.St

5、audinger 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出版-192940 W.H.Carothers.P.J.Floury 缩聚反应理论-193238 W.Kuhn,K.H.Mayer 橡胶弹性理论 193548 H.Mark,F.R.Mayo,et al 链式聚合反应和共 聚合理论-194249 P.J.Flory,M.L.Huggins,et al 高分子溶液理论-40年代 Harkin-Smith-Ewart 乳液聚合理论,4、二十世纪3040年代:高分子工业和科学的创立时期,高分子工业:HDPE(195355)、PP(195557)、BR(1959)、PC(1957)-石油化工产品的80%用于高分子工业-

6、塑料以两倍于钢铁的速率增长(1215%/年),高分子科学:-195356 Ziegler-Natta 催化剂和配位阴离子聚合-50年代 Szwarc 阴离子活性聚合 Kennedy 阳离子聚合-1957 A.Keller 获得聚乙烯单晶,5、二十世纪50年代:现代高分子工业确立、高分子合成化学大发展时期,高分子工业:通用塑料:PE、PP、PVC、PS(80%)、PF、UF、PU、UP(20%)-工程塑料:ABS、PA、PC、PPO、POM、PBT、合成橡胶:丁苯胶、顺丁胶、乙丙胶、异戊胶、丁基胶、丁腈胶-合成纤维:PET、PAN、PP、PVA、nylon,高分子科学:-各种热谱、力谱、电镜、I

7、R手段的应用:1960 高分辨率NMR、1964 GPC的使用-结晶高分子、高分子粘弹性、流变学理论研究的深入,6、二十世纪60年代:高分子物理大发展时期,高分子工业:-生产的高效化、自动化、大型化:塑料6000万t、橡胶700万t、化纤6000万t、-高分子合金,如HIPS-高分子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分子科学:-197178 白川英树等 导电高分子-1973 Kevlar 纤维,7、二十世纪70年代:高分子工程科学大发展时期,高分子工业:80年代初,三大合成材料产量超过10亿t,其中塑料 8500万t,以体积计超过钢铁的产量-精细高分子、功能高分子、生物医学高分子,高分子科学:

8、-提出分子设计概念-1983 O.W.Webster 基团转移聚合-1994 王锦山 原子(基团)转移自由基聚合,8、二十世纪末期:高分子科学的扩展与深化,A.B.Nobel(1833-1896)瑞典化学家,崇高的科学奖赏,高分子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人,1903年在Halla大学完成博士论文。毕业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早期研究有机化学,后转向对天然有机物的结构研究。,1920年,在德国化学会志上发表划时代的文章论聚合,首次提出高分子的概念。1932年,发表专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标志着高分子化学的诞生。,H.Staudinger(18811965),1953年因“链状大分子物质的发现”获诺贝尔化

9、学奖,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现,*1923年,开始碱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二十世纪50年代,石油化工为高分子合成提供了廉价丰富的原料,但其中最 多的-烯烃由于没有合适的催化剂而末能得到充分使用。,*1948年,用AlH3与乙烯反应,得到不带支链的高级烯烃,*1953年,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发现由于反应釜中残留的痕量镍而只生成二聚体,德国人,22岁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多所大学任教,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治学严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技巧娴熟,危险实验常亲自做。一生发表论文200余篇。对助手要求严格,对重要的书要求助手“通背”“翻破”为止。1946年起任前联邦德国化学会会长。

10、,*1955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用TiCl4和Al(C2H5)3 组成的催化体系,能使乙烯 在室温低压下迅速聚合成为高分子量的高密度聚乙烯,Ziegler 催 化剂由此诞生。,K.Ziegler(18981973),1963年,K.Ziegler 和 G.Natta 因“在高分子合成和工艺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共同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大利人,21岁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同时兼任Montecatini(蒙埃)公司顾问。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和高分子结构研究。高度重视工业工作,不单纯学术生涯。一生发表论文700余篇,专利约百项。,*1930年,开始进行高分子结构研究,*1952年,受Ziegler

11、 研究结果影响,开始对Ziegler催化剂进行进一步研究,*1954年,对聚丙烯的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为“全同立构”,*1954年,用TiCl3和Al(C2H5)3 组成的催化体系得到聚丙烯,G.Natta(19031979),美国人,1934年获博士学位后,作为物理化学家进入杜邦公司,在Carothers手下工作。Carothers鼓励他从事将数学方法用于高分子领域的研究。按照这一思路,Flory的研究在许多重要的理论方面多有建树:高分子分子量分布、等活性反应原理、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研究等。,P.J.Flory(19101985),1974年因在长链分子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19

12、91年因把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获诺贝尔物理奖,P.G.de Geenes(1932),法国人,理论物理学家。6070年代,把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为物理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聚合体链动态模型,Alan.G.MacDiarmid(1927),Alan.J.Heeger(1936),白川英树(1936),美国人,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教授,美国人,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巴拉分校聚合物和有机固体研究所所长,日本人,现任筑波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化学教授,2000年因在导电聚

13、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共同获诺贝尔化学奖,1、理论研究,中国的高分子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50年代,作出杰出贡献的有:,王葆仁先生:在我国高分子科学的形成、发展中进行了重要的组织工作,培 养了一大批学科骨干。,冯新德先生:在自由基聚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等领域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研 究,并开创了国内医用高分子研究领域。,钱人元先生:对我国高分子物理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开拓了我国高分子溶 液、高分子凝聚态、有机金属导体等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何炳林先生:开拓了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的研究领域,并在将基础研究 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做出富有成果的尝试。,钱保功先生:在组织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进行学

14、科联合,共同开发我国 新品种橡胶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唐敖庆先生:开展了高分子统计理论研究,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理论 研究方面开创了一个重要领域。,徐 僖先生:长期开展的塑料成型研究为我国高分子成型科学基础研究的发 展起了重要奠基的推动作用。,中国的高分子科学,新一代高分子科学的带头人,曹镛 院士,杨玉良 院士,吴奇 院士,周其凤 院士,颜德岳 院士,张希 院士,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应的一门科学,合成:由小分子化合物经过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反应:以高分子为反应物进行的化学反应,例,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甲醛,例,又称高分子化合物

15、、大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大分子、高聚物、聚合物。(注:这些术语有时可以通用)Macromolecules,High Polymer,Polymer,什么是高分子?,高分子化合物,一种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简单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定义,高分子的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很大,-103-104-107-低分子 过渡区(齐聚物)高聚物 超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一般高分子的分子量在104107,相对分子质量 1.21.8104,尼 龙,相对分子质量 515104,聚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 2530104,顺丁橡胶,高分子的特征共价键连接、由相同简单化学结构重复键接,聚合物分子结构必须

16、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并且这些重复单元是由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 节,元素组成同电子结构异,n,聚合度(DP),结构单元数,重复单元数,表示重复连接,高 分 子,小 分 子,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单 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即合成聚合物的起始原料。,单 体(Monomer),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即构成大分子链的基本结构单元。,结构单元(Structure unit),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链节(Chain element),即一

17、个重复结构单元。,单体单元(Monomer unit),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相同化学组成而不同电子结构的单元。,和,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 节,单体(Monomer),聚合反应,n,高分子的三种组成情况,比较差异:,1.由一种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例如:聚苯乙烯,说明:n 表示重复单元数,也称为链节数,在此等于聚合度。,2.由两种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 合成尼龙-66的特征:,其重复单元由两种结构单元组成,且结构单元与单体的组成不相同,所以,不能称为单体单元。,解:=50000-150000/62.5=800-2400 通过计算可知,聚氯乙烯的平均聚合度应在800-2400聚氯乙烯 分子

18、约由800-2400个氯乙烯单元组成。,例1:以氯乙烯单体为原料,聚合得到的聚氯乙烯的分子量,根 据其用途不同可在5万至15万之间,其结构单元的分子量 为62.5,计算其聚合度。,41,解:已知-O(CH2)2O-结构单元分子量为60,-OC-C6H5-CO-结构单元分子量为132。由=(M+M)/2得:20000=(60+132)/2 则=208=/2=104,例2:以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为原料,经缩聚制得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其分子量一般在2万左右,计算 及。,生成均聚物的聚合反应称均聚反应(Homopolymerization)。,真实的:氯乙烯单体,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反应生成的“隐含

19、单体”:HOOC-Ph-COOCH2CH2OH,假设单体:乙烯醇,例:,均聚物 Homopolymer: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说明:x,y为任意值,故在分子链上结构单元的排列是任意的:M1M2M1M1M2M1M2M2M2 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确定它的重复单元,仅,例如:丁苯橡胶(由单体1,3-丁二烯和苯乙烯聚合而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生成共聚物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反应。,共 聚 物 Copolymer,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分类,性质和用途,塑料,纤维,橡胶,涂料,胶粘剂,功能高分子,以聚合物为基体材料,添加其它助剂(增塑剂、润滑剂、填料、抗

20、氧剂等),经加工形成的可进行塑性加工的高分子材料。“四烯”,以聚合物为基体材料加入适当种类和适当数量的助剂(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防老剂、填料等),经过塑练,使其具有可塑性,加热加压交联后成为具有高弹性的材料。如:“四胶”,以聚合物为基体材料加入适当助剂(溶剂、防静电剂、柔顺剂和燃料等)配制成的可以进行抽丝加工的高分子材料。如:“四纶”,涂于物体表面能成坚韧的薄膜、起装饰和保护作用的聚合物材料。,有良好粘合性能,可将两种物体粘接在一起的连接聚合物材料,指高分子主链和侧链上带功能基团,具有特殊功能与用途但用量不大的精细高分子材料。,三大合成材料,聚合物的结构形态,线型聚合物,体型聚合物,指具有线

21、型结构的聚合物。可溶可熔。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甲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无规线团 折叠链 螺旋链,指具有体型交联结构的聚合物。不熔不溶。为热固性聚合物。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等等。,星型链 梳型链 交联链,按聚合物的热行为不同,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按聚合物的凝聚状态不同,橡胶态,部分结晶态,玻璃态,2.命名,I.普通命名法,天然高分子,一般有与其来源、化学性能、作用、主要用途相关的专用名称。如纤维素(来源)、核酸(来源与性能)、酶(化学作用)。,合成高分子,(1)由一

22、种单体合成的高分子:“聚”+单体名称 如聚氯乙烯、聚乙烯等,遵循的两个原则:既要表明其结构特征,也要反映其与原单体的联系。,聚合物的命名方法有多种,故同一种聚合物往往有几个名称。,(2)由两种单体经缩聚反应合成的高分子(表明或不表明产物类型)不表明产物类型:“聚”+两单体生成的产物名称,如 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缩聚产物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己二酸和己二胺的缩聚产物叫“聚己二酸己二胺”表明产物类型:单体名称或简称加后缀“树脂”或“橡胶”,如 苯酚和甲醛的缩聚产物叫“酚醛树脂”尿素和甲醛的缩聚产物叫“脲醛树脂”甘油(丙三醇)和邻苯二甲酸酐产物叫“醇酸树脂”丁二烯和苯乙烯产物叫“丁苯橡胶”,52,

23、(3)由两种单体通过链式聚合反应合成的共聚物:两单体名称或简称之间+“-”+“共聚物”:如 乙烯和乙酸乙烯酯的共聚产物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4)“聚”+高分子主链结构中的特征功能团:指的是一类高分子,而非单种高分子,如:,聚酰胺:,聚酯:,另外,还有聚氨酯-HN-CO-O-、聚碳酸酯和聚醚-O-等。,合成纤维最普遍,我国以“纶”作为合成纤维的后缀 涤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丙纶 聚丙烯 锦纶 聚酰胺(尼龙),后面加数字区别。如尼龙-66,尼龙-6。腈纶 聚丙烯腈 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电木 酚醛树脂,第一个数字表示二元胺的碳原子数第二个数字表示二元酸的碳原子数只附一个数字

24、表示内酰胺或氨基酸的碳原子数,数字含义,II.商品名,“纶”来自英文后缀的音译字“lon”,III.英文缩写名,部分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英文缩写名称,命名程序:(1)确定重复结构单元;(2)按规定排出重复结构单元中的次级单元(即取代基)的次序:主链上带取代基的C原子写在前,然后,(i)先排侧基最少的元素;(ii)再排有取代基的元素;(iii)当主链上有杂原子时,先排杂原子。(3)给重复结构单元命名: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IUPAC命名规则给重复结构单元命名;(4)给重复结构单元命名,并冠以前缀“聚”。,IV.IUPAC系统命名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1-甲氧基羰基-1-甲基亚乙基)Poly1-(

25、methoxycarbonyl)-1-methyl ethylene,例7,聚苯乙烯聚(1苯基亚乙基)Poly(1-phenylethylene),例6,OCH2CH2,聚氧化乙烯 聚(氧化亚乙基)Poly(oxyethylene),例5,聚合反应分类,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其特征是:加聚反应往往是烯类单体键加成的聚合反应,无官能团结构特征,多是碳链聚合物;加聚物的元素组成与其单体相同,仅电子结构有所改变;加聚物分子量是单体分子量的整数倍。,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第一种:按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结构变化分类,无副产物,是缩合

26、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其特征是:缩聚反应通常是官能团间的聚合反应;反应中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如水、醇、胺等;缩聚物中往往留有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如-OCO-NHCO-,故大部分缩聚物都是杂链聚合物;缩聚物的结构单元比其单体少若干原子,故分子量不再是单体分子量的整数倍。,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加聚与缩聚的区别,从元素组成变化看,无低分子副产物产生,分子量是其单体的整数倍,应归属于加聚反应;但从产物中官能团结构特征看,类似于缩聚反应。,许多新聚合方法,如异构化聚合、氢转移聚合、成环

27、聚合、基团转移聚合等,很难归纳到上述分类方法中。,聚加成(polyaddition),一些消去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如:,有低分子副产物,类似缩聚反应但产物却与烯类单体加聚物类似,元素组成变化似加聚,产物结构似缩聚物的反应。,2,说明:,第二种:按反应机理分类,指反应一旦开始,便可自动一连串进行下去,生成大分子的时间极其短暂,瞬间完成,只需0.01s到几秒。因此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时间关系不大。但单体转化率随时间延长而提高,这类聚合反应称为连锁聚合。特征:,连锁聚合反应(Chain Polymerization),聚合过程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几步基元反应组成,各

28、步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差别很大;反应体系中只存在单体、聚合物和微量引发剂;进行连锁聚合反应的单体主要是烯类、二烯类化合物;根据活性中心不同,连锁聚合反应又分为:,自由基聚合:活性中心为自由基阳离子聚合:活性中心为阳离子阴离子聚合:活性中心为阴离子配位离子聚合:活性中心为配位离子,连锁聚合反应又分为:,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单体分子或其二聚体、三聚体、多聚体间通过多次缩合反应逐步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反应。在低分子转变成聚合物的过程中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即每一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反应早期,单体很快转变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中间产物,以后反应在这些低聚体之间进

29、行。聚合体系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中间产物所组成。大部分的缩聚反应和聚加成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单体通常是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分子量随时间逐步增大,单体转化率在开始时即可很高。转化率很高时,分子量才达到较高数值。,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属于逐步缩合反应有小分子物质生成,例1.涤纶树脂的合成,逐步聚合实例,连锁反应与逐步聚合反应的区别,聚合反应的单体(monomer),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为单体可概括为三大类:(1)含两个(或以上)末端功能基的单体,如:羟基酸:HO-Z-COOH 氨基酸:H2N-Z-COOH 二元 胺:H2N-Z-NH2 二元羧酸:HOOC-Z-COOH 二元醇:HO-Z

30、-OH等,聚合反应:通过单体功能基之间的反应进行,为逐步聚合反应。,分子量及其分布,7、分子量及其分布,聚合物的多分散性,聚合物是由一系列化学组成相同、分子量(或聚合度)不等、结构不同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这些同系物高分子的分子量不均一(即分子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特性,就称为聚合物的多分散性。,平 均 分 子 量,聚合物的分子量或聚合度是统计的,是一个平均值,叫平均分子量或平均聚合度。平均分子量的统计可有多种标准,其中最常见的是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平均分子量的表示方法,按聚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统计平均的分

31、子量.高分子样品的总质量被聚合物分子总数所平均。,式中,i-聚合物的聚合度,聚合度为i-的聚合物为i-聚体;mi,ni,Mi分别为i-聚体的质量、分子数、相对分子质量。,低分子部份对数均分子量有较大的贡献。,测定方法:光散射法对分子量大的聚合物敏感,更准确反映高分子的性质。,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对于一定的聚合物-溶剂体系,其特性粘数和分子量的关系如下:,一般,值在0.50.9之间。,Mark-Houwink方程,其中,为聚合物的特性黏度,由实验测得;K,是与聚合物、溶剂有关的常数,用粘度法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称为粘均分子量。,粘度法

32、测定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是实验室和工业上常用的方法。,高分子是由化学组成相同、分子量不等、结构不同的同系聚合物的混合物所组成。这种分子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特性,就称为分子量的多分散性。因此应注意:一般测得的高分子的分子量都是平均分子量;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相同,但分散性不一定相同。,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所占比例不同,存在分子量分布的问题。,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MWD),以分子量分布指数表示 即质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Mw/Mn Mw/Mn 分子量分布情况 1 均一分布 接近 1(1.5 2)分布较窄 远离 1(20 50)分布较宽,高分子分子量多分散性的2种表示方法,说明:Mw/Mn越大,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宽,天然高分子分子量分布指数可达1,完全均一而合成高分子的分布指数一般在1.550之间,以分子量分布曲线表示,将样品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成若干级分,称为分级。测每一级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并计算其质量分数。,以相对分子质量M为横坐标,质量分数为纵坐标作图,得一曲线。该曲线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绿线:分子量分布较宽,即分散程度大;红线:分子量分布较窄,即分散程度小。,质量分率,平均分子量,分级的实验方法 逐步沉淀分级 逐步溶解分级 GPC(凝胶渗透色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