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296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方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项目技术方案术语RFID:RFID技术是一种无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的或移动中的待识别物品的自动机器识别。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的物品上,当附着电子标签的待识别物品通过读出范围时,阅读器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远距离将电子标签中的约定识别信息取出(阅读器可同时读取50个或者以上的标签的数据),从而实现自动识别物品或自动收集物品标识信息的功能。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

2、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GIS: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

3、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这种能力使 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J2EE:Java的企业级框架。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SaaS的中文名称为软营或软件运营。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作为一种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SBC协议:是一种在服务器上100%地安装、管理、支持和执行应用程序,同时将应用的逻辑与它的用户界面分开,只在网络上传输键盘信息、鼠标点击和屏幕更新信息,从而实现应用系统运行和管

4、理的高效运算架构。EDI: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即电子数据交换,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5、。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SSL:Security Socket Layer加密机制。 SSL是Netscape公司所提出的安全保密协议,在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 Navigator)和Web服务器(如Netscape的Netscape Enterprise Server、Cold Fusion Server等)之间构造安全通道来进行数据传输。WF: 工作流,一种业务逻辑流程控制的方式。XP:Extreme Programming(极限编程,简称XP)XP是一个轻量级的、灵巧的软件开发方法;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

6、严谨和周密的项目管理模式。Android: 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 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为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WAP使移动Internet 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其目标是将Internet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Wireless Makeup Lang

7、uage)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温度: 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湿度: 表征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加速度: 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V/t),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Modbus: 工业控制已从单机控制走向集中监控、集散控制,如今已进入网络时代,工业控制器联网也为网络管理提供了方便。Modbus就是工业控制器的网络协议中的一种。一、项目概述1. 投标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将采用基于RFID及多种传感器的物联网技术,建设集物流信息智能采集、自动跟踪、智能配载、优化调度、实时查询和统一汇总发布的物联网平台,实现基于3G移

8、动技术基础平台的物流业务交易和“支付宝”式金融服务,实现对物流运营全过程的可感可知,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达到在智能化物流物联网信息应用技术方面具有国内领先水平。1.2项目目标与范围1.2.1项目目标通过“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五步交易法”物流全程网络化运作,达到对运作过程的可感可知,能有效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运营能力、延伸服务领域、提高盈利水平,促进区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该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实现(1)物流交易的手机移动运作;(2)对运输过程和运输物品可感知;(3)实现手机网络结算与支付。首先通过相关物流企业或个人开通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和有授权的

9、查询功能,使其可以快速便捷的在“智能物流物联网信息平台”上发布相关货物、物流线路、所需车辆、仓储空间、配载位置等相关信息;其次通过目前较为成熟的RFID电子标签技术,并在实现物流位移功能的交通工具货车上配置集成多种不同用途传感器,结合3G无线上网模块,和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库相连接,用最低的成本实现物流车辆内信息交互终端配置,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双向传递、车辆跟踪定位、货物实时监控,货物收取送达确认及结算等一系列功能,初步形成一个网上物流综合服务园区。1.2.2项目业务目标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的业务目标可以归纳为:、基于RFID技术的物品跟踪管理。通过RFID技术标注货物相关信息,包括货物类型、

10、货物数量、货物体积、货主信息、起运时间、起运地点、到货地点、配载及仓储过程中相关人员及场地信息、运费标的等相关信息。并实现物品在平台进行信息登入后物流过程的跟踪,通过对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跟踪、监测、追溯,使信息透明、过程可控,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及双向传递。、简洁、快速的在线交易平台人机交互平台:操作界面为简洁、明快的表格式,物流商户可用手机方便浏览和输入信息。主要具有车源信息和货源信息两大类基本信息栏目。车源信息包括车辆类型、吨位、配货起讫点、运价要约和联系电话等;货源信息包括货物品名、数量、吨位和运货起讫点、运价要约等。并通过点击车源信息或货源信息点击货物起运、目的地点击界面通话进行价格

11、洽谈点击成交确认点击结算支付共五步之后就可以完成交易过程。支付平台:即通过银联系统和第三方信用担保的方式,实现物流交易的智能移动平台结算或网上结算。 支付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信息平台供应商结算支付,由平台供应商承担结算资金风险,为担保式交易支付;另一种是交易双方自行签订物流合同,自行结算支付,由各自承担资金结付风险,平台供应商只负责完成撮合交易,而不需承担资金结付风险,属于撮合式交易支付。软件接口平台:用于和其他仓储管理、营销系统、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等进行交换数据。硬件接口平台:用于和RFID、温、湿度传感器, 加速度、角速度传感器,视频传感器及GPS定位传感器等功能传感器等进行连

12、接并保持通讯和记录。、“物流宝”交易系统配载智能化配送线路优化及GIS决策分析:综合利用3G及线路优化技术,是降低送货成本、保障送货安全、规范送货服务、实现灵活配送的有效手段。从整体上看,应用核心功能主要由三部分构成:GPS监控中心系统、自动分配送货路线系统和GIS决策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GPS导航、辅助送货、配送调度、配送绩效考核和决策支持等几部分扩展功能。整个系统应用逻辑如下:GIS决策分析系统:分别从电子地图、GPS系统、CRM系统、配送系统、电话订货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和专卖管理系统中获取地图数据、GPS数据、零售户数据、配送车辆/人员数据、订单数据、销售数据以及专卖数据,并在

13、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自动匹配,比如物流货物与车辆方向地域一致(地域细分到地市级)、类别相同、大小合适、时间吻合、报价接近等方面,当客户有选择时,由计算机自动筛选出来,方便交易双方快捷地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自动分配送货线路系统:分别从电子地图、GPS系统、CRM系统、配送系统和货物数据系统获取地图数据、GPS数据、零售户数据、配送车辆/人员数据以及订单数据,基于优化算法进行运算,形成可用于知道完成配送作业的优化行驶路线、配载方案等信息,交由配送系统执行。GPS监控中心系统:分别从电子地图、GPS系统、CRM系统和配送系统获取电子地图数据、GPS数据、各类智能传感器、货物数据和配送车辆/人员数据,并

14、进一步加工,将车辆的实时定位数据直观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从而实现车辆实时跟踪、地理信息管理、历史行程跟踪、轨迹回放功能、货物的温、湿度监控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物流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即通过视频传感器将物流的动态过程图像资料实时传递给信息平台,物流委托人可用电脑或3G手机了解想要看到的物流过程的实时状态。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就是将车内的视频画面通过3G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实时监控。在车辆的内部将配置高清摄像机,摄像机查看驾驶室内部情况,摄像机采用红外夜视摄像机。 、智能移动平台应用系统方案1:根据目前项目的需求,建议在项目一期使用WML语言来实现移动平台的应用系统。通过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 Sour

15、ceF开源项目WURFL而集成的WML转换系统,可以快速的实现WEB版系统的转换。支持功能有客户管理、订单管理、物流计划、车辆管理、结算管理等基本移动物流通功能,同时还可以支持移动在线支付功能。 方案2:在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平台,实现在智能移动平台上的移动物流系统,支持的客户管理、订单管理、物流计划、车辆管理、运输管理、车辆和货物定位(GPS)、调度管理、结算管理、统计报表管理等移动物流通功能,还支持移动在线支付功能。 1.1.3设计目标在当前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物流企业既面临激烈地竞争,又要面对车、货安全、运期延误、空载率高、服务投诉等等物流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竞争的加剧也要求企

16、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缩短产品运输周期,使物流系统与市场需求结构相匹配。解决这些难题的唯一出路就是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移动化,使得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快速地了解和掌控物流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细节,信息化系统自动地帮助管理人员处理物流面对的流程和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率,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给移动物流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近十年内移动物流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变化。以短讯为基础的第一代移动物流技术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陷,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实时性较差,查询请求不会立即得到回答。此外,由于短讯信息

17、长度的限制也使得一些查询无法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这些令用户无法忍受的严重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早期使用基于短讯的移动物流系统的部门纷纷要求升级和改造现有的系统。 新一代的移动物流系统,也就是第三代移动物流系统融合了3G移动技术、智能移动终端、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VPN、 身份认证、地理信息系统、Webservice以及商业智能等多种移动通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的前沿技术,以专网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和交互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为电子物流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的现代化移动办公机制。 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将采用基于RFID及多种传感器的物

18、联网技术,建设集物流信息智能采集、自动跟踪、智能配载、优化调度、实时查询和统一汇总发布的物联网平台,实现基于3G移动技术基础平台的物流业务交易和“支付宝”式金融服务,实现对物流运营全过程的可感可知,综上所述;该平台系统的设计目标可以归纳为:系统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对于物流信息监控与处理以及实时交易这样的重要信息管理系统,要保证其 7*24 运行,因此,硬件和应用系统最好冗余,数据库应基于双机热备,以保证服务系统及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系统必须满足安全体系的建设要求 集中、分布相结合的权限管理采用灵活的权限分配模式,实现了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权限管理机制,由系统管理员建立所有角色并进行权限分配。对于

19、每个用户可具有多个角色,在登录系统时由用户根据工作的需要选择身份登录。具有灵活的用户、单位管理,并实现了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权限管理机制,设计充分考虑了信息安全,并支持安全证书系统应具有高实用性和易用性系统功能必须满足现有业务,考虑未来业务的变化。同时,充分考虑系统最终用户的 IT 水平和工作习惯特别是计算机使用习惯,考虑到系统部署实施的便利性。系统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a) 系统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到正在运行的其他系统的状况。b) 借鉴在该客户单位已经使用成功的项目建设和推广的知识和经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系统必须要遵循相关标准系统必须满足国家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用规范的要求。系统用户界面设计需遵

20、循企业信息标准,用户界面友好,方便易用,方便集成到企业信息门户中。数据交换在支持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支持信息交换的标准XML。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运行后,至少应在 3 5 年内很好地满足无锡物流网产业管理和业务的需求,适应其业务局部调整的变化。因此,系统设计与开发应遵循开放的架构,如J2EE,以保证系统能够从横向及纵向进行扩展。同时,应用系统应支持负载均衡,包括网络负载均衡和组件负载均衡,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当系统性能或用户服务受到影响时,只要通过增加硬件设备就能满足扩展的要求。系统必须易于部署实施为了降低系统在各地区推广的工作量,特别是未来系统投入正常使用后的维护工作量,系统必

21、须易于实施,以缩短项目周期。集中式的结构,业务处理逻辑全部集中在服务器端,便于管理和业务的升级。瘦客户端,客户端仅需浏览器,不需安装其它软件,实施管理相对简单。系统必须具有高可管理性一个好用的系统,一定是也必须是一个易于管理的系统。除了系统平台可以远程管理外,应用系统也应具有高可管理性,方便系统管理员远程管理,包括系统配置、用户权限、信息发布以及报表模板的更新等。系统性能指标l 在网络稳定(带宽128K)的环境下操作性界面单一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小于10秒;l 支持999个并发使用用户连接;系统架构设计则应支持可升级到10000个以上并发使用用户连接;l 支持分布式集群部署;l 提供相应的性能测

22、试报告及其对硬件环境的要求。1.3设计原则1.3.1统一性统一性原则具体体现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等。保证信息系统便于维护,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1.3.2可控性利用成熟产品、半成品和技术,尽可能减少开发工作量。充分利用现有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如熟悉的产品、工具和技术。在成熟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快速的部署和实施。1.3.3开放性此系统属于集团管理者和物流商户,以及终端客户都需要使用的系统,系统设计和建设中需要考虑提高方便易用的接口方式和手段。1.3.4前瞻性“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将采用基于RFID及多种传感器的物联网技术,建设集物流信息智能采集、自

23、动跟踪、智能配载、优化调度、实时查询和统一汇总发布的物联网平台,实现基于3G移动技术基础平台的物流业务交易和“支付宝”式金融服务,实现对物流运营全过程的可感可知,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达到在智能化物流物联网信息应用技术方面具有国内领先水平。1.3.5实用性通过“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五步交易法”物流全程网络化运作,达到对运作过程的可感可知,能有效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运营能力、延伸服务领域、提高盈利水平,促进区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1.3.6可操作性“物流宝”交易系统应用界面表格化。交易平台系统,操作界面应该设计成简洁、明快的表格式,物流商户可用手机方便浏览和输

24、入信息。在可操作性方面,除了考虑系统自身的可用性、易用性外,还应充分考虑到平台用户的知识结构、经验和技能,特别是基本用户的IT水平,让系统能真正实施并使用起来。1.3.7可扩展性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也在发展和改革,因此,技术方案应该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发展的业务和技术,达到在今后的实际运行中易于维护和管理及升级。业务处理要动态、及时地反应业务逻辑的变化,通过参数化的设计,可以通过调整参数,适应业务逻辑的变化而不用进行新的应用开发,提高了系统对业务的适应能力和系统的可用性。1.3.8安全性系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物流交易平台对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的需求,参照行业标准和最新技

25、术发展趋势,保证系统在使用中数据保密性和系统功能稳定性。1.3.9.可靠性此系统属于企业物流产业的重要支撑业务系统之一,一旦系统上线,如果系统不稳定,将严重影响平台用户,企业管理者、业务和操作人员的工作,导致业务不能开展,因此,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系统能够向用户持续提供服务,特别要考虑系统的健壮性。二、技术总体方案“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主要由信息中心、无线车载终端、RFID电子标签及智能手机终端等组成,平台结构示意图如下:通信系统2.1 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包括通信系统、业务系统、支付系统及数据库系统:l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负责管理与无线车载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无线车载终端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并

26、将无线车载终端上传数据记录至数据库系统中。l 业务系统业务系统可分为交易管理系统和物流车辆监控系统两个子系统。交易管理系统实现以下功能:1)用户资质认证企业的认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企业法人身份证等;个人会员认证:驾驶员身份、驾驶证、从业资格证等。车辆身份认证:车辆行驶证、车辆营运证、保险单认证包括车辆商业性、交强险、承运人责任险等。2)交易信息发布及查询物流商户可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发布、浏览和查询物流信息,主要具有车源信息和货源信息两大类基本信息栏目。车源信息包括车辆类型、吨位、配货起讫点、运价要约和联系电话等;货源信息包括货物品名、数量、吨位和运货起讫点、运价要约等。3)

27、订单管理系统物流商户可根据物流信息生成订单,并可进行订单查询、订单确认等操作。4)配载调度系统信息中心可通过该系统及时动态了解货运物流信息、车辆信息,并结合三维导航GIS系统,及时获取相关城市公路信息。实现对货运车辆及货场货物进行及时的有效配载调度,为货运方提供最佳配载场地、仓储空间、货运方式等联络与服务,并为货运车辆提供最快捷、顺畅的道路等第三方服务。l 支付系统支付系统通过银联系统和第三方信用担保的方式,实现物流交易的手机移动结算或网上结算。支付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信息平台供应商结算支付,由平台供应商承担结算资金风险,为担保式交易支付;另一种是交易双方自行签订物流合同,自行结算支付

28、,由各自承担资金结付风险,平台供应商只负责完成撮合交易,而不需承担资金结付风险,属于撮合式交易支付。l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记录用户注册信息、交易信息、货运车辆实时状态信息等数据,使其他应用系统可进行实时数据显示、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2. 1. 1 无线车载终端无线车载终端具有以下功能:1)GPS卫星定位功能:无线车载终端可接收GPS定位信息,包括实时位置(经度、纬度)、速度及行驶方向等;2)车辆状态信息采集功能:无线车载终端可通过相关传感器采集车辆姿态(倾角)、加速度、门开关等信息;3)货物状态信息采集功能:无线车载终端可根据货物类型扩展相关传感器采集货物状态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液位

29、、气体浓度等;4)视频信息采集功能:无线车载终端可扩展摄像头用来采集车辆或货物视频信息;5)3G无线通信功能:无线车载终端集成3G无线通信模块,可通过3G网络将采集的各种数据上传至信息中心;6)RFID电子标签读取功能:无线车载终端外接RFID电子标签读取装置,可读取货物RFID电子标签进行货物的装卸管理;7)预警及报警功能:车辆出现货物状态异常、车辆状态异常、疲劳驾驶等状况时无线车载终端会自动向驾乘人员和信息中心发出安全预警提示信息;2. 1. 2 RFID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主要作用是用于标注货物相关信息,包括货物类型、货物数量、货物体积、货主信息、起运时间、起运地点、到货地点、配载及

30、仓储过程中相关人员及场地信息、运费标的等相关信息,对物流货物实行精准识别读取和自动数据录入,实现物流货物的统计和追踪。2. 1. 3智能手机终端智能手机终端/IPAD可实现物流信息在线发布、查询,物流交易管理,在线交易支付,物流货物状态监控等功能,并集成无线通信功能(交互通话,短信,)和音乐视频播放、电子书等休闲娱乐等功能。互联网终端2. 1. 4平台信息处理流程“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完整的交易流程如下:1)货主将货物信息发送至信息中心平台门户网站;2)信息中心根据货主递交相关物流信息实行自动计算匹配(物流货物与车辆方向地域一致、类别相同、大小合适、时间吻合、报价接近等),并向货主提供

31、货运车辆选择列表(包括车辆详细信息、目的地、车辆上货物种类、货运车辆信誉度等信息);3)货主根据列表选择运送车辆;4)信息中心通知运送车主,车主可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终端查询货物信息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快速选择是否承运;5)车主不承运,信息中心通知货主在列表中重新选择;6)车主确定承运,信息中心通知货主将运费支付至支付平台,货运车辆由调度平台指引至货物所在地,货主将拥有RFID电子标签的货物交给承运车辆,RFID电子标签将标明该批货物起始地及目的地,货物种类,起运时间、体积等相关信息;7)货主得到授权,根据RFID电子标签,可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终端反问信息中心监控平台对承运车辆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32、包括车辆实时数据、货物运输状态、当前车辆地点、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8)货物运达货主指定目的地,收货方确认货物完整到达签收后,货主确认并通知支付中心付款。2. 2车载终端功能详述2. 2. 1 基本功能自检功能车载终端能够提供自检功能,自检时通过自检信号能够明确表示车载终端的当前主要状态。主要有:RFID读取器、GPS、GPRS/3G模块工作状态等。若有故障,可以表示出故障类型。1.2 RFID读取器功能主要作用是用于读取货物相关信息,包括货物类型、货物数量、货物体积、货主信息、起运时间、起运地点、到货地点、配载及仓储过程中相关人员及场地信息、运费标的等。货物相关信息存储量大,需选用大容量(至

33、少1KB),超高频RFID。车辆状态实时感知车辆是否发生故障、碰撞、侧翻、超速等状态信息。货物状态实时感知货物温度、压力、液位、泄露等状态。 车厢环境实时感知温、湿度、门开关、可配载余额等状态。驾驶室、车厢等图像或视频监视驾驶室图像或视频监视,可用于司机身份识别、疲劳驾驶等监视;车厢图像或视频监视可用于货物装卸、货物状态等监视。GPS定位信息实时感知车辆的三维地理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可用于车辆实时跟踪。应急事件自动/手动告警车载终端具有自动告警功能,在告警事件发生时,可本地声光报警,同时向公共信息平台自动报警,还可通过短信将告警信息发送至指定手机。遇到危机时,驾驶员可手动通过外接紧急按钮发

34、送紧急告警。车辆远程控制公共信息平台接到紧急报警后,发出遥控断油断电命令,强制控停车辆;公共信息平台亦可在确保车辆及驾乘人员安全的条件下,发出恢复车辆油电路命令,车辆即可恢复正常行驶。 GSM/GPRS或3G网络GSM/GRPS网络传输速率相对较慢,仅适于数据及静态图像传输,3G网络传输速率较快,可用于数据和视频流的传输。通过移动网络技术,可实现车载终端与公共信息平台的远程数据交互。 数据加密性车载终端具有传输数据加密功能,且加密密钥和车载终端一一对应,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可同支持Zigbee的传感器通信,也可同支持Zigbee的手持设

35、备通信,适于本地无线监控。 集成传感器车载终端集成MEMS加速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 传感器接口预留多种传感器接口,具有可配置性、便于灵活扩展。主要接口有:RS485/RS422(标准Modbus接口)、420mA、05V、开关量输入输出等常用接口,其他接口可定制。 扩展功能语音通话:车载终端支持语音通话,便于司乘人员和公共信息平台语音交互。本地显示接口:可外接小型真彩TFT LCD显示器,亦可同市场上的导航仪连接,提供传感信息、调度信息等本地显示。2.3. 车载终端架构2.3.1 车载终端硬件架构车载终端硬件主要由电源部分、高性能ARM处理器、RFID读卡器、GPRS/3G模块、GPS模块、

36、传感器及接口、摄像头接口、Zigbee无线网络、车辆控制、应急处理、大容量存储器、本地显示接口等部分组成。2.4 性能指标:RFID标签参数指标类型非接触式可读可写工作频率900MHZ芯片容量256 bits R/W数据编码类型Manchester,PSK, FSK, Biphase,NRZ准确率99.3%通信协议支持ISO 18000-6b ISO 18000-6c,EM4102,EPC读写距离48 dB伽玛校正0.45 ( AGC OFF )视频输出1.0Vp-p / 75同步系统内同步镜头标配2.8mm,3.6mm,6mm和8mm(12mm 可选)工作温度-10C+60C 电源功耗DC

37、12V,2W max可选配镜头3.6/6/8/12可选GPS定位传感器参 数指 标工作频率1575.42MHz C/A (GPS)接收灵敏度优于 -142dBm定位精度15米(开阔地带) S/A关速度精度0.1m/s(开阔地带) S/A关定位模式2D/3D自适应数据更新率1Hz,连续更新GPS定位时间冷启动 60秒 热启动40秒接收方式并行12通道读写器参数指标工作频率标准配置ISM 902928MHz和ISM 865868MHz可选通信协议ISO18000-6B,ISO18000-6C(EPC GEN2)工作方式广谱跳频(FHSS)射频功率027dBm,软件可调读卡速度单卡平均读取时每64b

38、its小于6ms读卡方式主从工作模式,自动读卡模式读卡提示蜂鸣器,LED天 线内置小型圆极化天线输出接口RS232读写距离最大距离0.5m工作温度-20 至 +80工作湿度 95% RH重量0.5Kg供电电源DC5V外形尺寸140*100*30mm 三、技术风险及规避方案3.1GPS/GIS地图平台的选用风险内容:为了实现运输管理子系统中,对车辆的实时状态的定位,跟踪以及轨迹捕捉等功能,需要使用GIS平台来实现这些功能。那么为了避免GIS平台与物流信息平台结合时出现技术开发风险,对GIS平台的是非常重要的。规避方案:根据本项目的对GIS平台的使用特点来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开发简单高效2

39、.投入成本小3.地图自动下载,动态更新。4.地图放大、缩小、漫游、量算、图层控制、全局图(鹰眼)、放大镜等。5.空间分析,距离量算,面积量算,缓冲区分析,最佳路径分析,通达点分析等6.实时监控根据上述的GIS平台特点,决定选用超擎公司是图形软件公司的GIS平台SuperEngine IMSS (SuperEngine Internet/Intranet Map SCADA Services)或google map3.2智能传感器风险内容: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兼容性是本系统监控层的关键技术。规避方案:根据现场使用要求应该选用成熟的、稳定的、性价比和技术实力雄厚的供应商。四、系统部署建议方案随

40、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系统的日益普及,人们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很多企业的业务运作和日常管理一旦离开计算机系统,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企业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网络安全、存储备份、病毒防范、热插拔、磁盘阵列、双机热备、集群容错等技术及解决方案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各种系统对安全性的需求。数据库服务器小型机双机互备小型机双机热备热切换是较为流行的一种高安全、高可靠处理方式,但是带来的弊病是备份的小型机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造成硬件投资浪费。为了克服这种弊病,同时也由于跨操作系统平台应用的发展,小型机双机互备的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在双机热备的基

41、础上,两个相对独立的应用在两台机器同时运行,但彼此均设为备机,当某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故障服务器的应用接管过来,从而保证了应用的持续性。在本方案中,我们推荐用两台的HP 安腾服务器rx4640(或同性能水平的服务器)作为本项目数据库服务器,两台服务器将通过HP Serviceguard软件组成一个高可靠性的集群系统,这样确保了数据库主机系统的高可靠性及高可用性。集群节点A(即rx4640服务器高配)包括4个最新Itanium2 CPU模块,每个CPU为 1.6 GHz Itanium2 CPU芯片,8GB内存。集群节点B(即rx4640服务器低配)包括2个最新It

42、anium2 CPU模块,每个CPU为 1.3 GHz Itanium2 CPU芯片, 4GB内存,每台小型机配置了 2块73GB的内置硬盘, 用来装载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 内置硬盘将利用HP 的MirrorDisk/UX 硬盘镜像软件进行硬盘镜像保护,保障启动盘的可靠性。rx4640服务器高配的主要配置如下:rx4640当前配置最大配置CPU数4xItanium2 1.6GHz8个内存8GB128GB千兆光纤以太网卡2个6个千兆RJ-45以太网口1个7个百兆RJ-45以太网口1个6个FC控制卡2个6个Rx4640服务器低配的主要配置如下:Rx4640当前配置CPU数2xItanium2 1.

43、6GHz内存4GB千兆光纤以太网卡2个千兆RJ-45以太网口1个百兆RJ-45以太网口1个FC控制卡2个服务器的其他配置方案在服务器的通信方面,两台服务器都配置了2块千兆光纤网卡,其中一块网卡用于正常数据通信, 另一块用于后备, 当运行网卡出现故障时,备用网卡将接替它运行, 这个接替过程是非常快速的并且对应用系统及用户没有任何服务的中断和影响, 提供网卡的双重保护。rx4640服务器之间通过HP的Serviceguard集群软件组成高可靠的集群系统,集群系统之间的集群心跳线互联可通过服务器Core/IO上的一个千兆以太网口实现的,而服务器上用于应用数据通讯的2块千兆网卡的备份网卡既可以备份数据

44、通信,也可以备份集群心跳网络。操作系统采用HP-UX11i,群集(Cluster)软件是Serviceguard软件,内置硬盘采用MirrorDisk/UX镜像软件做镜像,以及系统管理软件SAM。在方案中,我们推荐用HP著名的HP Openview ServiceGuard集群软件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二台或多台服务器将通过ServiceGuard软件组成高可用的集群系统。因此,任何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都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ServiceGuard灵活地支持基于应用程序包的高可用解决方案,使系统负载均衡并易于扩展。ServiceGuard监视程序监视每一个节点的状态,并且对出现的故障很快作出反应

45、,使应用程序的停顿时间最小,ServiceGuard将自动对下列部件的故障作出反应:系统处理器系统内存局域网介质和网卡系统进程应用程序进程ServiceGuard除了减少非计划停机外,还能起到平衡负荷和减少计划停机的时间。HP ServiceGuard为在节点出现故障后平衡群集中的工作负荷,提供了强大而灵活的机制。单节点中的每个应用软件包可移动到不同节点,将一个节点中的工作负荷分配到群集中可以使用的节点中。例如,配置拥有4个节点的群集,每个节点运行3个应用软件包。如果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在该节点上运行的每个应用软件包,均可移动到其它节点。从而,将故障节点上的工作负荷在群集中的所有其它节点之间进行分配,缩小了对群集内其它应用性能的影响。应用服务器PC Server集群建议采用两台主机组成集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