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370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最新版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最新版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最新版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最新版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目 录II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名称及性质- 1 -1.2 项目建设单位与法人- 1 -1.3 建设项目可研编制依据- 1 -1.4 编制原则- 2 -1.5 项目实施的意义- 2 -1.6 项目建设地址- 3 -1.7 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4 -1.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6 -1.9 建设工期- 6 -第二章 项目背景- 1 -2.1 *市概况- 1 -2.2 项目的提出- 3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9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分析-

2、11 -4.1 项目选址分析- 11 -4.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2 -第五章 项目规划与布局设计- 16 -5.1 项目规划依据- 16 -5.2 总体规划原则- 16 -5.3 规划方案- 17 -第六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方案- 53 -6.1 建设规模及内容- 53 -6.2 工程设计方案- 55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 80 -7.1 环境保护- 80 -7.2 安全措施- 84 -7.3 卫生防疫- 85 -7.4 节约能源- 85 -第八章 建设计划与组织管理- 89 -8.1 项目工期- 89 -8.2 组织机构管理- 90 -第九章 项目招标- 92 -9.1 招

3、标原则- 92 -9.2 项目招标范围- 92 -9.3 招标标段的划分- 92 -9.4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92 -9.5 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 94 -第十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9610.1 项目估算范围9610.2 项目投资估算依据9610.3 投资估算9710.4 资金来源124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评价12511.1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12511.2 带动基础设施建设12511.3 美化城乡环境12511.4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12511.5 促进城乡统筹综合发展125第十二章 结论及建议12712.1 结论12712.2 建议127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

4、名称及性质项目名称:*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2 项目建设单位与法人项目建设单位:*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建设单位简介:*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12年4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金21200万元。下设人秘股(人力资源部)、财务股(财务部)、投融资管理股(融资部)、工程建设管理股(工程部)、资产管理部。现有工作人员35名,其中在编事业单位人员8名、聘用人员27名。公司直属*人民政府,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代表市政府所辖国有资本实行授权经营的国有资本运营机构;主要经营范围:市政公共设施投资及管理;对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管理;非金融性投资及管理(以上经营项目涉及到

5、前置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1.3 建设项目可研编制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业主单位提供的有关规划设计资料。1.4 编制原则对*

6、等九个安置区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分析,优化建设方案;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建设规模的确定符合*市安置房项目建设的需求,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节省投资。1.5 项目实施的意义*办事处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策略,和实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三农政策的具体落实,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经济落后、农民贫困等现象,帮助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农村。*办事处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能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为农民带来实惠

7、,促进经济社会和村庄建设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办事处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能帮助*市在未来的发展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的竞争力。*办事处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能有效促进建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不断取得成效。1.6 项目建设地址*街道办位于*市主城规划区范围。九处安置区分别位于*街道办的*、*、*、龙塘村、江岸村、新建村和*。位置如图1-1所示:图1-1:规划选址方位图更换1.7 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222,742.07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为1,846,393

8、.9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579,925.80平方米,道路占地面积518,801.20平方米,绿地面积673,553.02平方米,广场面积90,276.38平方米。具体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见表1-1:表1-1: 建设规模和内容地块编号名称规划范围用地面积m2建设用地面积m2建筑占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道路占地面积m2绿地率%容积率%绿地面积m2广场面积m2合计3,222,742.071,846,393.90579,925.801,759,241.61518,801.20673,553.0290,276.381*176,433.15176,433.1555,494.19181,513.11

9、51,171.0139.531.02969,744.028,821.662*107,004.07107,004.0733,430.22107,955.3534,378.9536.621.00939,184.895,350.203*999,024.00121,324.9440,329.48131,371.3334,287.5638.501.08346,710.106,066.254*405,632.28244,687.3977,258.48246,609.0859,024.5433.321.00881,529.846,484.445*320,000.02277,922.2285,544.3027

10、9,417.1686,200.0030.661.00585,210.9525,425.686*175,135.57175,135.5758,067.58189,298.2052,286.8831.291.08154,799.922,836.647*190,702.31168,886.1052,106.9516,999.1643,138.0032.061.00654,144.885,956.878新建村*523,008.35313,958.38113,314.26366,042.77113,314.2632.031.165100,560.8719,334.649龙塘*325,802.32261,

11、042.0864,380.34240,035.4545,000.0054.270.920141,667.5410,000.001.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总投资:*万元土地费用:*万元工程费用:*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万元资金筹措:拟申请财政资金*万元1.9 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14个月。第二章 项目背景2.1 *市概况2.1.1 自然区域*市位于*省西南部,东经10451-10455,北纬2438-2523,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省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东与本省安龙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西林、隆林两县隔江相望,西与云南省曲靖市的罗平、富源两县毗邻,北与本省兴仁县

12、,普安县和六盘水市盘县连接,南盘江横贯市境,历史上是三省毗邻地区的商业集散地和通衢要塞。距*贵阳357公里、距云南昆明362公里、距广西南宁525公里,位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圈的中心,地理区位优越,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市历来是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素有“黔桂锁钥”之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市境内有大小河流77条均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另有中型水库3座。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马别河、黄泥河。 南盘江干流:过境河。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由西向东流经本市南部边境,经*段85.1公里,流域面积1020.4平方千米。在此河上有国家

13、大型水库万峰湖。马别河:过境河。发源于普安县与盘县交界处。由北向南贯穿本市全境,经*段73.3公里。集雨面积1199.3平方千米。年产水量7.75亿立方米。黄泥河:过境河。发源于盘县。由西北入境,经*段76.8公里。集雨面积614.3平方千米。年产水量3.06亿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市级水能资源理论总储量达261万千瓦。南盘江干流和两条一级支流的理论蕴藏量按界河的二分之一计算为:南盘江38.06万千瓦,黄泥河35.39万千瓦,马别河233.8万千瓦。2.1.2 社会经济环境*市现辖8个街道办事处(黄草街道办事处、兴泰街道办事处、桔山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坪东街道办事处、木栗街道办事处、

14、下五屯街道办事处、万峰街道办事处)、17个镇(郑屯镇、鲁屯镇、万屯镇、顶效镇、马岭镇、清水河镇、威舍镇、乌沙镇、白碗窑镇、三江口镇、鲁布格镇、捧乍镇、七舍镇、敬南镇、泥凼镇、仓更镇、巴结镇)、5个乡(雄武乡、洛万乡、沧江乡、则戎乡、猪场坪乡)、364个村(居)委会、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99.61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6.6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20.24亿元,增长11.50%;第二产业实现80.62亿元,增长19.20%;第三产业实现98.75亿元,增长15.8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1:40.4:49.5,结构比例逐渐趋于合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5、190亿元,增长54.46%。财政总收入完成35.0668亿元,增长30.8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5701亿元,增长53.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73元,增长18.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20元,增长14.8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50亿元,增长18.23%。在*省88个市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指标排位,*市位列第15位,比2011年上升8位,超额完成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要求达到第19位的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发展呈现投资加大、增长提速、位次前移、持续向好的态势。图2-1 *省*市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图2.2 项目的提出2.2.1 建设背景安置房一

16、般是政府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安置的对象是城市居民被拆迁户。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除了城市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建设也不断加速,针对农民居住条件差,空闲房较多,以及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开发的实际状况,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适宜性的建设模式被不断拓展,其中农村集中安置区的建设是农村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模式之一。农村集中安置区的建设既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也起到积极的促进租用。目前,安置区的建设类别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第一类是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主要用于安置因交通及水利设施建设、工业规划区建设及城市化发展而拆迁的农户。在

17、城镇规划区内的,一般是由政府统一建设,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为齐全,集中规模相对较大,从上千人到数千人不等。居住模式以多层公寓和联排底层建筑为主。在农村的,则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然后由政府补贴、农户自建或政府代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齐全,其集中规模从上千至数千人不等。居住模式以联排低层建筑为主。第二类是以行政村、街道办为单位,因集体经济发展、土地整理等需要,就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受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特点、地理位置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规模大小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及居住模式也不尽相同。此类安置区不仅配套设施完备、规划设计合理,而且环境优美。第三类是以农业为主的规划保

18、留村庄,为改善村庄环境、引导适度聚集,采取中心村建设、农村居住示范区建设等方式。这类居住区一般都是由政府统一规划,投资或补贴搞好基础设施,再通过宅基地置换和财政补贴,由农民按标准自建。2.2.2 项目提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的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个旨在增加农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文件。它准确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向,全面描绘未来农村美好图景,进而勾勒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并且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目标,以“工业反哺农

19、业、城市支持农村”为基本策略,实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三管齐下的措施方针,把经济落后、农民贫困的农村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农村成为新时期*全省农民、农村、农业建设的主要目标。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主城区位于马岭河以南,北起马岭镇的平寨和明光村、木贾物流园区、乌沙新寨村,东至马岭河保护界线和外环东路一线,南至*的普子村、则戎的拱桥村、万峰林的乐立村、敬南镇的新寨村、乌沙的纳姑村,西至坪东的洒金村、乌沙的洒布和新发村一线。规划控制面积210平方公里。*被确定为*市的主城区域。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提升,*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土地集约利用和整治面临重

20、大任务。为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市*办事处社会和村庄建设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明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今后二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方针,提出“*市*办事处*安置区、*安置区、*安置区、*安置区、*安置区、*安置区、*安置区、*安置区和*安置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社会经济和居民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为加快推进*市*街道办事处安置区项目的建设,提出“规划先行、基础设施是重要保障”。在规划的九个农民安置区,只有把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市

21、新农村农民安置区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建设出高质量的农民安置区,促进农民安居乐业。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住房需求的逐步提高,*市农村地区,特别是城区周边农村住房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日益凸现,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的推进实施,*街道办事处在中心城区的规划定位,现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和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的需要。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3.1.1 项目建设的意义通过项目区土地整理,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为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22、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土地整理为契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营,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农业发展新思路。通过道路、给排水、供电及燃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直接为当地村民实现经济增收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生态防护林建设,提高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通过土地整理,在注重新增耕地面积的同时,兼顾项目区生态景观建设,引导项目区传统农业走生态型、观光型农业发展道路,带动当地农业生产上水平上台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需要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住房条件的好坏是衡

23、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办事处农民现有居住条件比较恶劣,建筑摆放布局错乱,道路高陡不平,基础设施落后,基本没有配套设施,居住条件十分不便。另外许多房屋年久失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居住的安全性较差,急需改造革新。同时当地居民拆迁改造的意愿比较强烈,迫切希望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提高基础设施的等级。通过安置区的整体建设,重新规划,将会大大改善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了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国家相应的制定了一些鼓励西部发展的优惠政策,在适宜的地区扩大安置区建设规模便是其中一个重要

24、的政策措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建筑业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措施,安置区建设在实行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一项关系西部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

25、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国家鼓励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

26、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和集中居住指引。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国家要求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本项目的建设对*街道办事处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农村居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其目标,又是其实现的手段。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内容,如果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体系就是不完备的;另一

27、方面,只有全面实施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各项发展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才能得到较好的实现。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示范和扩散效应。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第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同时,完善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能够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融洽,使广大农民产生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只有把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新农村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然后农村的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等才

28、有可能,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非同小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置区建设是拓展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对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省*市*办事处安置区建设正是在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开展的,并力求为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有利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现。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2.1 拥有相关政策支持国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项目建设指明了方向。意见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

29、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重点,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都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施*市*街道办事处农村安置区建设工程,是解决农民居住分散、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恶劣,加

30、快城镇化发展的需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战略的要求和方向,是可行的。3.2.2 项目建设有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保障党和国家历来关心和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近年来,为了保证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国家在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同时,采取了农民安居工程、农业产业化工程,加大国家财政支持等多种政策措施。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大多数地方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困难,尤其是农村整体建设滞后,农民住房及生活条件的改善需求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党和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从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落到实处,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居

31、住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安居工程的关心和重视。3.2.3 *市具备项目建设基本条件*街道办事处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位于中心城区范围,项目建设用地不存在困难。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到位,水源、电力、排水等设施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交通便利,道路畅通;项目地质结构良好,不存在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隐患因素。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分析4.1 项目选址分析*街道办位于*市主城规划区范围。九处安置区分别位于*街道办的*、和*。其中,*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176433.15平方米,*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107004.07平方米,*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121423.94平方米,*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24

32、4687.39平方米,*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277922.22平方米,*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175135.57平方米,*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168886.10平方米,*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313958.38平方米,*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261042.08平方米。图4-1:规划选址方位图需换4.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4.2.1 气候、水文*市大部分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基本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市最热月(7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1-26,最冷月(1月)的月平均气温为4.6-10.3,年平均气温为16.3,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390小时,无霜期315天左右。

33、年均总辐射量107千卡/平方厘米。*市全年降水丰富,但随季节变化大,具有春旱夏雨的气候特色,雨季与旱季分明。雨季在5到10月之间,持续180日左右,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占全年的85%,旱季雨水少,一般不超过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易出现冬春连旱。年均降雨量约1512毫米。*市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7.41亿立方米,人均2703立方米,与全国平均2392立方米相比,高出311立方米。此外,境内岩溶地下水分布面广量丰,可开发利用的地下水,动、静总储量约3.24亿立方米。目前已探明的13个丰水地段贮藏可供开发的地下水量8562万立方米。境内还有蓄水量达102亿立方米、水面达816平方

34、公里的万峰湖4.2.2 工程地质*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良好。地质史上反复的地壳运动形成了*市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出露的地貌。具体可分为8种类型,高中山山地、中山山地、低中山山地、低山河谷、中山峰丛山地、低中山峰丛山地、低中山丘陵盆地、低山河谷。*市整体位于云南“山”字型构造的东翼反射弧内带和广西“山”字型构造西翼反射弧内带相符合的部位。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西南缘区域,地质构造属黔西南普安旋扭变形区,断裂褶皱复杂。主要的褶皱断裂形成于燕山期,主要褶皱有岩脚背斜和付家湾向斜两个大型褶皱,断裂主要为北东向主干断裂及其次级北西向分支断裂的交接带。区内主要

35、出露有三叠系永宁镇组、关岭组、杨柳井组灰岩。项目拟建地形平整,场地内及周围不存在活动断层等不良现象,区域地质较稳定,地基持力层强度较高,适宜建筑。4.2.3 供排水条件项目区主体供水管网已经形成,供水充足,用水方便。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用水需要,项目建成后完全可以满足安置区的用水需求。4.2.4 供电条件项目区电力供应充足。已规划在*组团东南部新建220千伏和平变(3180兆伏安);在兴泰下五屯组团南部新建220千伏香书塘变(3180兆伏安);在鲁屯组团西南部新建220千伏围山湖变电站(2240兆伏安);在郑屯组团北部新建220千伏鲁屯变电站(3240兆伏安)。可满足项目建设后用电需要。4.2.

36、5交通、通讯条件从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省的公路交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覆盖全省的公路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在已建成、在建和待建的所有公路中,穿过*境内,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道路主要有:汕昆高速公路、毕水兴高速公路、晴兴高速公路、国道G324、省道S212、省道S309、省道S205、关兴公路。对外交通十分发达。*市内交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进,各安置区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规划中,在*市*组团与新建的黄桶-*-河口铁路同步建设*客运站,建设标准为二等客运站;规划共设置4个公路长途客运站,客运总站和顶效客运站达到一级公路客运站,客运西站和客运南站为

37、二级公路客运站。规划在木贾组团和郑屯组团各建设1个一等公路货运站,在万屯、马岭、乌沙、洒金、*组团各建设1个二等公路货运站。*市设置了11处电信局所,保留现状盘江路和瑞金大道2处电信局所,在*兴泰下五屯组团、*组团、桔山组团、马岭组团、乌沙组团、顶效组团、郑屯组团、鲁屯组团和万屯组团规划新建9处电信(支)局。为了满足通信线路、有线电视及宽带互联网络等线路的需求。中心城区规划电信光纤电缆管道全部沿道路埋地铺设,形成环状网络。4.2.6 地质灾害与污染源分析安置区选址在*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所在地地质结构良好,地势较高,不存在地震断裂带、滑坡体、泥石流及洪水出泄口等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隐患因素。根

38、据城市规划,项目选址所在区域属新城规划区范围,周边不存在物理、化学等污染企业或污染源。4.2.7 建设用地及城市规划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项目建设用地由*市人民政府承诺划拨,项目建设符合城市规划。4.2.8 建材供应条件*市城区附近有水泥厂、预应力空心板预制厂及砖、砂石料场,均可保障建设所需。钢材可在城内选购或到周边城市购买,建筑安装工程所用材料可就近择优采购。 第五章 项目规划与布局设计5.1 项目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村镇规划编制(建村200636号文)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39、50016-2006) 6)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2006年2月21日)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信息化等5.2 总体规划原则1)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持和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延续它正常生命的关键。建设中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搞好水土保持,扩大植树造林,切实加强自然环境保护。2)方便生活、有利生产原则从方便生活、有利生产

40、着眼,充分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重点解决现状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问题,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3)设施配套、共享共建原则综合考虑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各级、各类生活服务设施,解决设施配套,共享共建问题。4)尊重民意,浅显易懂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按农民的意愿和需求进行规划。做到浅显易懂,符合农民意愿及客观实际,以农民意愿和评价为衡量标准。5)防灾减灾、生态安全原则在建设过程中保证各种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育,力争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所。6)统一规划

41、、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期建设、配套完善原则规划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区和功能布局,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实现近期与远期的有机结合。5.3 规划方案5.3.1 *安置区总平面布局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思想,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活方便的新区。考虑集镇远期的规划,设计中遵循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原则。规划将安置区分为生活居住区、配套设施、幼儿园、室外活动区、绿林修行广场区。图5-1 *安置区总平面图表5-1:*安置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建筑物设计中的重要一项,关系到建筑物的使

42、用安全、寿命、使用效率、方便性等方面。良好的结构设计,不仅会完整、全面地体现建筑设计的意图,也会对工程投资、造价、施工难度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设计荷载取值:l 楼面2.0 KN/m2l 上人屋面2.0 KN/m2l 装修0.5 KN/m2l 风压值0.4 KN/m2l 地震烈度6度; 2)结构型式和材料该工程房屋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重要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按7度设防。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安置区房屋采用砖混结构: l 混凝土,一层现浇梁柱为C25,基础及其它梁板为C20;l 钢材:均为优质钢材,d12为HPB235级d

43、12为HRB335级;l 墙体采用双排孔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合砂浆砌筑;3)基础选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结构特点、环境条件及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分析:基础暂定为独立柱基础及条形基础。给水工程规划1)用水量预测生活用水量按120升/日.人,最高日用水量为187.740m3/日。2)给水工程规划水源为山泉水,规划区用水由*集镇给水管网接入,规划管径为200mm,采用直接敷设管道接入方式,保证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规划沿道路敷设给水支管,各户用水从支管接入。沿道路按不大于120m设置室外消防栓,满足室外消防需求。排水工程规划1)雨水排放规划为保护环境、美化乡村风貌,规划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雨水

44、管径为400mm。2)污水工程规划规划区内污水量按照用水量的80%计算,约150.192m3/日,规划管径为200mm,按实际情况,经管道输送至生化处理池,处理后才排放。综合防灾规划1)防震规划防震应贯彻“预防为主,防、避、救相结合的防震”,采取就地疏散和集中疏散的原则,各功能区的绿化、广场、停车场均兼做避难疏散场地,对不安全的建筑要进行加固或拆迁。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重要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按7度设防。 2)消防规划消防水源以村供水设施为主,水渠等地表水为辅。对村民进行消防培训,增强防火意识及火灾自救能力,在村委办公室修建消防站,配置消防器材,逐步建设现代化火警报警设施。规划区内道路按照不

45、超过120米兼具设置市政消火栓,合理布局消防蓄水池,水池容量不小于50立方米。5.3.2 *安置区总平面布局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思想,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活方便的新区。考虑集镇远期的规划,设计中遵循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原则。规划将安置区分为生活居住区、配套设施、幼儿园、室外活动区、绿林修行广场区。图5-2 *安置区总平面图表5-2:*安置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建筑物设计中的重要一项,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寿命、使用效率、方便性等方面。良好的结构设计,不仅会完整、全面地体现建筑设计的意图,也会对工程投资、造价、施工难度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

46、设计荷载取值:l 楼面2.0 KN/m2l 上人屋面2.0 KN/m2l 装修0.5 KN/m2l 风压值0.4 KN/m2l 地震烈度6度; 2)结构型式和材料该工程房屋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重要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按7度设防。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安置区房屋采用砖混结构: l 混凝土,一层现浇梁柱为C25,基础及其它梁板为C20;l 钢材:均为优质钢材,d12为HPB235级d12为HRB335级;l 墙体采用双排孔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合砂浆砌筑;3)基础选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结构特点、环境条件及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分析: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