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规程.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0380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规程.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1. 下面SQL语句的执行结果是_。C. SELECT 学生.学号,姓名 FROM学生,选课 WHERE 学生.学号=选课.学号AND 成绩=ANY(SELECT 成绩 FROM 选课 WHERE 课程号=”101”)【答案】函数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最小数是:,datause一、填空(每空1分,总计30分)C. update STUDENT set 总分=语文+数学+英语【答案】B子网号为192.168.0.128,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129192.168.0.190(5分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_逻辑上划分网段,而不是从_物理上划分网段,从而实现虚拟

2、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ICS29.220F 12xxxx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xx 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规程Mobil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test procedures - - 发布 - - 实施发布目次前 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5试验条件26 试验设备27 试验项目4附录A16前言为规范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试验条件、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步骤和设备要求等,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规则起草。本标准由xx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3、AC/TC 550)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xx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首次制定。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5号,100192)。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的试验项目、试验条件、试验装置和试验步骤等。本标准适用于380V至35kV电压等级接入的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其他接入电压等级的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4、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35 系列1集装箱 角件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GB 4793.1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824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 骚扰特性 限值和测量方法GB 5273 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GB 725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3422 半导体变流器 电气试验方法GB/T 1404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

5、用电网谐波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1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闪烁仪 功能和设计规范GB/T * 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技术要求E

6、N 1032 Mechanical vibration. Testing of mobile machinery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vibration emission value3术语和定义3.1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 movabl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MEESS)预装的以电化学电池为储能载体,通过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释放的具备可移动特性的系统。一般包含电池系统、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监控设备、厢体及相关辅助设施等。对于接入10(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通常还包括

7、汇集线路、升压变压器等。4总则4.1 测试前应制定相应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预防措施。4.2 测试结果应满足GB/T *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技术要求或其他相关的要求,并形成相应的测试报告。5试验条件5.1环境条件检测应在如下环境条件下进行:a)海拔高度:2000m;b)地面无严重倾斜,承载力符合要求;c)温度:-25+40;d)相对湿度:95%。5.2电气条件5.2.1 电网电能质量条件检测应在以下电网电能质量条件下进行:a) 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应满足GB/T 14549的规定;b) 电网频率偏差应满足GB/T 15945的规定;c) 电网电压偏差应满足GB/T 12325的规定;d) 电网电压三相

8、不平衡度应满足GB/T 15543 的规定。5.2.2 电气安全要求测试场地电气安全应满足GB 4793.1的要求。6试验设备6.1测试仪器仪表电压、电流测量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的准确度等级应至少满足表1的要求。电压互感器应满足GB 20840.3的要求,电流互感器应满足GB 20840.2的要求,传感器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00s。数据采集装置的采样频率不应小于10kHz(电能质量测量时不应小于20kHz),带宽不应小于10kHz。频率测量精度应至少达到0.01Hz。表1 测量设备仪器准确度要求名称准确度等级电压传感器0.2级电流传感器0.2级温度计0.5湿度计3电能表0.2级数据采集装置0.2级

9、注:0.2级为电能质量测量时的准确度要求6.2 电网模拟装置6.2.1 功能要求电网模拟装置应至少具备以下功能:a) 各相电压值可独立调节及编程控制;b) 频率值可调节及编程控制;c) 电能可双向流动。6.2.2 性能要求电网模拟装置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a) 与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连接侧的电压谐波应小于GB/T 14549中谐波允许值的50;b) 向电网注入的电流谐波应小于GB/T 14549中谐波允许值;c) 输出电压基波偏差值应小于0.2%,输出电压可调节步长不应大于被测设备可调节步长的1/2;d) 输出频率偏差值应小于0.01Hz,可调节步长至少为0.05Hz;e) 响应时间应小于

10、0.02s;f)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小于1%,相位偏差应小于1%;g) 额定功率不应小于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的1.2倍。6.3 电压跌落/抬升发生装置电压跌落发生装置宜使用无源电抗器模拟电网电压跌落,原理如图1所示,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图1 电压跌落发生装置示意图a) 装置应能模拟三相对称电压跌落、相间电压跌落和单相电压跌落;b) 限流电抗器 X1 和短路电抗器X2 均应可调,装置应能在A 点产生不同深度的电压跌落;c) 电抗值与电阻值之比(X/R)应至少大于10;d) 三相对称短路容量应为被测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额定功率的 3 倍及以上;e) 开关 S1、S2 应使用机械断路器或电

11、力电子开关;f) 电压跌落时间与恢复时间应小于 20ms。6.4 负载负载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a) 具备阻值可调、能实现电流闭环控制;b) 调整负载产生的电流变化步长不应大于 0.01A;c) 在各电压点的允许电流应大于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最大电流;d) 宜采用无源器件。6.5 温湿度检测设备温度检测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a) 应能够存储检测过程中的全部温度数据;b) 应具有足够的通道数量满足测温点的需要;c) 测温通道的测温范围应至少满足-20160,测温精度应不低于0.5;d) 各测温通道应有统一的时基信号。e) 采样频率不应低于 1Hz/s。6.6电磁兼容性能测试设备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应

12、满足GB/T 17626.2、GB/T 17626.3、GB/T 17626.4、GB/T 17626.5、GB/T 17626.6、GB 4824的要求。7. 试验项目7.1机械性能7.1.1厢体7.1.1.1 外观目击厢体外观,不能有明显的破损、掉漆、划痕等。7.1.1.2 结构强度厢体的结构强度应按GB/T 42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7.1.1.3 IP防护等级厢体的IP防护等级应按GB/T 42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7.1.1.4 机械接口a)厢体的顶角件,顶角件数量、位置和强度应按GB/T 183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b)厢体应具备螺栓或焊接固定方式,且与车厢的非功能性导电

13、导体(厢体金属外壳等)可靠连通。7.1.2防振厢体的防振应按EN 103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7.1.3对外电气接口a)端子材料和工艺应符合GB 5273中技术要求的规定;b)端子间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GB/T 14048的规定。 7.2 基本性能测试7.2.1 容量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在并网模式下,在电池直流输出侧安装电量计量装置,以额定功率将电池充满(以电池管理系统禁止充电信号为准);b)在并网运行条件下以额定功率放电运行至电池放空(以电池管理系统禁止放电信号为准);c) 记录电池直流输出侧电量计量装置放电电量X1,并与系统标称容量X比较, X1需大

14、于等于X;7.2.2 温升(环境适应性、高低温存放、高低温运行、湿热试验)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利用温度检测设备在箱体6个面分别至少安装1个测量点,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在并网模式下,以额定功率运行; b)运行一段时间后,当系统箱体表面温度变化不超过1K/h时,则认为系统已达到热稳定状态;c) 记录当前各个测量点的温度值,所有点的温度需小于等于70;7.2.3 厢体内部热管理测试(热管理,科陆)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利用温湿度检测设备在电池系统、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和监控系统上分别至少安装1个测量点,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在并网模式下,以额定功率运行; b)运行一段时间

15、后,当各个系统表面温度变化不超过1K/h时,则认为系统已达到热稳定状态;c) 记录当前各个测量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值;7.2.4 过载能力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检测方法应满足 GB/T 13422 规定的要求;b) 控制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交流侧电压为额定电压,交流侧电流为 110额定电流,保持10min;c) 控制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交流侧电压为额定电压,交流侧电流为 120额定电流,保持1min。7.2.5 噪音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调节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工作在额定功率状态;b) 在距离设备水平位置 1m 处,用声级计测量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噪声,声级计测量采A 记权方式;c)

16、 测试时至少应保证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的差值大于 3dB,否则应采取措施使测试环境满足测试条件要求;d) 当测得噪声值与背景噪声相差大于 10dB 时,测量值不做修正;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的差值在3dB-10dB 之间时,应按表2进行噪声值修正。表2 背景噪声修正值差值(dB)345610修正(dB)-3-2-17.2.6 电磁兼容7.2.6.1 静电放电抗扰度检测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可在轻载状态下运行,按照GB/T 17626.2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检测:a) 试验电压:接触放电 6kV,空气放电8kV;b) 测试端口:外壳整体;c) 每个敏感试验点放电次数:正负极性各 10 次,每次放电

17、间隔至少为1s;d) 性能判据:B。7.2.6.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可在轻载状态下运行,按照GB/T 17626.4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试验电压:2kV(电源线), 1kV(信号线);b) 测试端口:输入输出电源端口,信号线;c) 重复频率:100kHz;d) 持续时间:1min;e) 性能判据:B。7.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按照GB/T 17626.3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频率范围:80MHz1000MHz;b) 试验场强:10V/m(非调制);c) 正弦波 1kHz,80%幅度调制;d) 测试端口:外壳整体;e) 天

18、线极化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f) 性能判据:A。7.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按照GB/T 17626.5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试验电压:2kV(共模), 1kV(差模);b) 测试端口:输入输出电源端口、信号线;c) 极性:正、负;d) 试验次数:正负极性各 5 次;e) 重复率:每分钟一次;f) 性能判据:B。7.2.6.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按照GB/T 17626.6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频率范围:0.15MHz80MHz;b) 试验场强:10V/m(非调制);c) 测试端口:输入输出电源端口、信号线;d) 正弦波1kHz,80%幅度调制;

19、e) 扫描频率:1%;f) 性能判据:A。7.2.6.6传导发射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应在满载状态下运行,按照GB 4824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 测试频段:150kHz30MHz;b) 测试端口:输入输出电源端口、信号线;c) 测试限值:按照 GB 4824 组A 类或B 类限值。注:当前对于针对直流端口传导发射测试用的考核限值及人工电源网络的规范,国际上仍在讨论中;在正式标准发布前,建议使用GB 4824限值考核直流电源端口(超出人工电源网络耐压限值的端口可使用电压探头测量)。7.2.6.7辐射发射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应在满载状态下运行,参照GB 4824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

20、测试频段:30MHz1000MHz;b) 测试端口:外壳整体;c) 测试限值:参照 GB 4824 组A类或B类限值。7.2.7 绝缘测试7.2.7.1 介质强度检测应按GB 7251.1中的规定进行检测。7.2.7.2 电器间隙和爬电距离检测应按GB 7251.1中的规定进行检测。7.2.8监控平台测试7.2.8.1信息显示7.2.8.2控制功能7.3并网性能7.3.1电流总谐波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在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交流侧接入电能质量测量装置;b) 设定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在放电状态下运行;c) 从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持续正常运行的最小功率开始,以10%的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额定

21、功率为一个区间,每个区间内连续测量10min;d) 按公式 14 取时间窗Tw 测量并计算电流谐波子群的有效值,取3s 内的15 个电流谐波子群有效值计算方均根值;e) 计算 10min 内所包含的各3s 电流谐波子群的方均根值;f) 电流谐波子群应记录到第 50 次,利用公式15 计算电流谐波子群总畸变率并记录。g) 设定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在充电状态下运行,重复步骤 c)f)。注1:h 次谐波子群的有效值。 (1)式中:C10h+iDFT输出对应的第10h+i根频谱分量的有效值;注2:谐波子群总畸变率: (2)式中:Gh在10min内h次谐波子群的方均根值;G1在10min内基波子群的方均

22、根值。7.3.2并网三相不平衡度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工作在并网模式放电状态;b) 在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交流侧接入电能质量测量装置;c) 从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持续正常运行的最小功率开始,以10%的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额定功率为一个区间,每个区间内连续测量10min 电流数据,从区间开始利用公式17 按每3s 时段计算方均根值,共计算200 个3s 时段方均根植;d) 分别记录其负序电流不平衡度测量值的 95%概率大值和所有测量值中的最大值;e) 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工作在并网模式充电状态,重复步骤 b) d)。 (3)式中:k在3s内第k次测得的电流或电压

23、不平衡度;m在3s内均匀间隔取值次数(m6)。7.3.3闪变检测7.3.3.1 持续运行检测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设定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在放电状态下运行;b) 调节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无功功率输出 Q=0;c) 在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交流侧接入满足 GB/T 17626.15 要求的电能质量测量装置,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截止频率应不小于400Hz;d) 从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持续正常运行的最小功率开始,以 10%额定功率为一个区间,每个区间内分别测量三相10min 短时闪变值Pst,运行功率等级允许5%的偏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长时闪变值应通过短时闪变值Pst 计算。检测方法应

24、满足GB/T 12326 的要求。e) 设定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在充电状态下运行,重复步骤 b) d)。7.3.3.2 停机操作检测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设定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在放电状态下运行;b) 调节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无功功率输出 Q=0;c) 在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交流侧接入满足 GB/T 17626.15 要求的电能质量测量装置,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截止频率应不小于1500Hz;d) 测量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从 100%额定功率切除过程中的短时闪变值,运行功率等级允许5%的偏差,测量时段T 应足够长以确保停机操作引起的电流瞬变已经减弱。检测方法应满足GB/T 12326

25、的要求。e) 设定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在充电状态下运行,重复步骤 b) d)。7.3.4有功功率控制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检测期间不应限制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有功功率变化速度;b) 按照图2的设定曲线控制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有功功率,并应在每个功率基准值上保持2min;c) 在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交流侧测量时序功率,以每0.2s有功功率平均值为一点,拟合实测功率曲线;d) 以每次有功功率变化后的第2个1min 数据计算1min 有功功率平均值;图2 有功功率控制曲线7.3.5无功功率控制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调节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在正常并网方式下运行;b) 从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

26、统持续正常运行的最小功率开始,以每10%的额定有功功率作为一个区间进行测试;c) 调节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输出的感性无功功率至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感性无功功率输出限值,记录至少2个1min感性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数据;d) 调节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输出的容性无功功率至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容性无功功率输出限值,记录至少2个1min容性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数据;e) 以每0.2s数据计算一个无功功率平均值,以每0.2s数据计算一个有功功率平均值,利用所有计算所得0.2s功率平均值绘制无功功率-有功功率特性曲线。7.3.6频率适应性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调节电网模拟装置输出电压频率在 49.55H

27、z50.15Hz 之间连续变化,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分别运行在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应保持并网运行。应至少在49.55Hz、50.15Hz 及49.55Hz50.15Hz 的中间值三个点进行检测。b) 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调节电网模拟装置输出电压频率在 48.05Hz49.45Hz 范围内保持至少4s,记录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频率、动作时间。应至少在48.05Hz、49.45Hz 及48.05Hz49.45Hz 的中间值三个点进行检测。c) 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 b)。d) 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在放

28、电状态,调节电网模拟装置输出电压频率在 50.25Hz50.45Hz 范围内保持至少4s,记录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频率、动作时间。应至少在50.25Hz、50.45Hz及50.25Hz50.45Hz的中间值三个点进行检测。e) 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重复步骤 d)。7.3.7电压适应性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调节电网模拟装置输出电压在86%Un109%Un之间连续变化,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分别运行在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应保持并网运行。应至少在86%Un、109%Un 和86%Un109%Un的中间值三个点进行检测。b) 设置移动式

29、电化学储能系统分别运行在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调节电网模拟装置输出电压在111%Un119%Un范围内保持至少4s,记录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电压、动作时间。应至少在111%Un、119%Un及111%Un119%Un的中间值三个点进行检测。c) 设置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分别运行在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调节电网模拟装置输出电压在121%Un保持至少4s,记录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电压、动作时间。7.3.8充放电切换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在额定充电功率状态下运行至少 3 分钟,向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发额定功率放电指令,测量并记录移动式电化学储

30、能系统从90%额定充电功率状态切换到90%额定放电功率状态的最小时间间隔t1;b) 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在额定放电功率状态下运行至少 3 分钟,向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发额定功率充电指令,测量并记录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从90%额定放电功率状态切换到90%额定充电功率状态的最小时间间隔t2;c) 按公式4计算平均充放电切换最小时间t; (4)7.3.9低电压穿越(6kV以上)7.3.9.1检测准备a)进行低电压穿越检测前,储能系统应工作在与实际投入运行时一致的控制模式下。按照图3连接储能系统、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数据采集装置以及其他相关设备;b)测试应至少选取5个跌落点,并在0%UnU5%Un、

31、20%UnU25%Un、25%UnU50%Un 、50%UnU75%Un、75%UnU90%Un五个区间内均有分布,并按照图10选取跌落时间。图3 低电压穿越曲线7.3.9.2空载测试低电压穿越检测前应先进行空载测试,被测储能系统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应处于断开状态,测试方法如下:a)调节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模拟线路三相对称故障,电压跌落点选取应满足本标准7.3.8.1的要求;b)调节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模拟表3中的AB、BC、CA相间短路或接地短路故障,电压跌落点选取应满足本标准7.3.9.1的要求;c)记录储能系统并网点电压曲线。表3 线路不对称故障类型故障类型故障相单相接地短路A相接地

32、短路B相接地短路C相接地短路两相相间短路AB相间短路BC相间短路CA相间短路两相接地短路AB接地短路BC接地短路CA接地短路7.3.9.3负载测试在空载测试结果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低电压穿越负载测试,负载测试时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的配置应与空载测试保持一致。测试方法如下:a)将空载测试中断开的储能系统接入电网运行;b)调节储能系统输出功率在0.1PN0.3PN之间; c)控制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进行三相对称电压跌落;d)记录储能系统并网点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应至少记录电压跌落前10秒到电压恢复正常后6秒之间数据;e)控制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进行不对称电压跌落;f)记录储能系统并网点电压和电流的

33、波形,应至少记录电压跌落前10秒到电压恢复正常后6秒之间数据;g)调节储能系统输出功率至额定功率PN;h)重复c)f);7.3.10高电压穿越(6kV以上)7.3.10.1检测准备a)进行高电压穿越测试前,储能系统应工作在与实际投入运行时一致的控制模式下。按照图4连接储能系统、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数据采集装置以及其他相关设备;b)高电压穿越检测应至少选取2个点,并在110%UNU120%UN、120%UNU130%UN两个区间内均有分布,并按照图11中高电压穿越曲线要求选取跌落时间。图4 高电压穿越曲线7.3.10.2空载测试高电压穿越检测前应先进行空载测试,被测储能系统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

34、应处于断开状态,测试方法如下:a)调节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模拟线路三相电压抬升,电压抬升点选取应满足本标准7.3.9.1节的要求;b)记录储能系统并网点电压曲线。7.3.10.3负载测试在空载测试结果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进行高电压穿越负载测试。负载测试时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的配置应与空载测试保持一致。a)将空载测试中断开的储能系统接入电网运行;b)调节储能系统输入功率分别在0.1PN0.3PN之间;c)控制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进行三相对称电压抬升;d)记录储能系统并网点电压和电流波形,应至少记录电压跌落前10秒到电压恢复正常后6秒之间数据;e)调节储能系统输入功率至额定功率PN;f)重复c)

35、d)。7.4离网电能质量7.4.1电压偏差图5 离网检测回路框图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按照图5连接检测回路。b) 调节电池模拟装置模拟电池放电特性,调节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在离网模式;c) 在直流输入最大电压值、空载条件下,利用测量装置测量并记录交流输出电压值;d) 在直流输入最小电压值、额定输出功率条件下,设定负载分别为三相纯阻性、三相阻感性(PF=0.7)和三相阻容性(PF=0.7),利用测量装置测量并记录交流输出电压值和相位偏差值;e) 按公式 18 计算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离网运行输出电压偏差。 (5)式中:U输出电压偏差率Ure 实际输出电压值,单位VUN 额定输出电压值,

36、单位Vf) 在直流侧最小电压值条件下,将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交流侧任意两相分别接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额定功率33%的阻性负载,其余一相不接负载,利用测量装置测量并记录交流侧电压值,计算交流侧电压三相不平衡度;g) 在直流侧最小电压值条件下,将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交流侧任意一相连接到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额定功率33%的阻性负载,其余两相不接负载,利用测量装置测量并记录交流侧电压值,计算交流侧电压三相不平衡度。注:g)条款适用于三相四线的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7.4.2电压动态瞬变值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按照图5连接检测回路;b) 设定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在离网模式,交流侧电压为额定电压

37、;c) 设定阻性负荷从 20%额定功率突加到100%额定功率,记录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的输出电压波形和数据;d) 按公式 20 计算负荷突加时输出电压动态瞬变值;e) 计算从负载突加开始至电压波动有效值恢复到电压初始有效值 3%的时间;f) 设定阻性负荷从 100%额定功率突减到20%额定功率,记录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的输出电压波形;g) 按公式 20 计算负荷突减时输出电压动态瞬变值;h) 计算从负载突减开始至电压波动有效值恢复到电压初始有效值 3%的时间。 (6)式中:Udiv 突加或突卸负载时输出电压动态瞬变范围U 突加或突卸负载后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交流侧电压有效值与额定值的最大偏差,

38、单位VUN 交流侧额定电压,单位V7.4.3电压不平衡度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离网运行时应按7.3.2中a)d)的要求检测三相电压不平衡度。7.4.4电压总谐波畸变率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离网运行时应按7.3.1中a)d)的要求检测电压总谐波畸变率。7.5并离网切换7.5.1并网转离网运行图6并离网切换检测回路示意图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 按图6连接检测回路,负荷功率设定为被测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额定功率的100%;b) 调节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工作在并网运行条件下;c) 待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稳定后向其发离网运行命令;d) 确认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是否切换到离网运行模式;注:负荷类型为阻

39、感性负载(PF=0.8)和阻容性负载(PF=0.8)。7.5.2离网转并网运行a) 按图6连接检测回路,负荷功率设定为被测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额定功率的100%;b) 调节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工作在离网运行条件下;c) 待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稳定后向其发并网运行命令;d) 确认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是否切换到并网运行模式。注:负荷类型为阻感性负载(PF=0.8)和阻容性负载(PF=0.8)。7.6防孤岛保护性能检测图7孤岛保护功能测试检测应按如下步骤进行:a)对三相四线制储能系统,图7为相线对中性线接线;对三相三线制储能系统,图12为相间接线; b)设置储能系统防孤岛保护定值,调节储能系统放

40、电功率至额定功率;c)设定模拟电网装置(公共电网)电压为储能系统的标称电压,频率为储能系统额定频率;调节负荷品质因数Q为1.00.05;d)闭合开关S1、S2、S3,直至储能系统达到b)的规定值;e)调节负荷至通过开关S3的各相基波电流小于储能系统各相稳态额定电流的2%;f)断开S3,记录从断开S3至储能系统停止向负荷供电的时间间隔,即断开时间;g)在初始平衡负荷的95%105%范围内,调节无功负荷按1%递增(或调节储能系统无功功率按1%递增),若储能系统断开时间增加,则需额外增加1%无功负荷(或无功功率),直至断开时间不再增加;h)在初始平衡负荷的95%或105%时,断开时间仍增加,则需额外

41、减少或增加1%无功负荷(或无功功率),直至断开时间不再增加;i)测试结果中,三个最长断开时间的测试点应做2次附加重复测试;三个最长断开时间出现在不连续的1%负荷增加值上时,则三个最长断开时间之间的所有测试点都应做2次附加重复测试;g)调节储能系统输出功率分别至额定功率的66%、33%,分别重复步骤c)i)。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报告A.1概述根据所做测试,测试报告应提供足够多的正确、清晰和客观的数据用来进行分析和参考。报告应包含第7章中所有的数据。报告有两种形式,摘要式和详细式。每种类型的报告都应包含相应的标题页和内容目录。A.2测试报告内容A.2.1标题页标题页应包括下列各项信息:a)报告

42、编号;(可选择)b)报告的类型;(摘要式、详细式)c)报告的作者;d)测试者;e)报告日期;f)测试的场所;g)测试的名称;h)测试日期;i)储能系统鉴定机构和制造商的名称;j)用于测试的储能系统种类;k)测试申请单位。A.2.2目录每种类型的报告都应提供一个目录。A.2.3测试报告形式A.2.3.1摘要式报告摘要式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信息:a)测试的目的;b)测试的种类、仪器和设备;c)所有的测试结果;d)结论。A.2.3.2详细式报告详细式报告除包含摘要式报告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数据:a)储能系统的类型,操作方式和测试系统框图;b)仪器和设备的安排、布置和操作条件的描述;c)仪器设备校准情况;d)测试环境参数;e)用图或表的形式说明测试结果;f)测试结果;g)结论。A.3测试报告内容表4 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试验项目序号试验类别试验项目名称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现场试验1设备安全检查外观及结构检查绝缘耐受电压2性能测试并网运行电流谐波测试并网运行电流直流分量测试功率控制性能测试电网适应性测试离网运行电压偏差测试离网运行频率偏差测试离网运行电压谐波测试离网运行电压不平衡度测试离网运行动态电压瞬变范围测试并离网切换功能测试过载能力测试通信功能噪声测试温升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