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与技术应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540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8.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与技术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与技术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与技术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与技术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与技术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与技术应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与技术应用ppt课件.ppt(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健康监护技术 规范与应用,肖吕武主任医师、副教授,内容,一、OHS的概念 二、国外OHS简单介绍 三、OHS目的与界定原则 四、OHS法律法规依据 五、OHS检查内容 六、OHS评价 七、OHS档案与信息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包含:接触控制 医学生理学检查 信息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属于职业卫生三级预防 中二级预防(见基本原理示意图),职业健康监护基本原理示意图,劳动环境 作业人员,第三级预防(康复治疗),职业健康监护(OHS)70年代欧共体提出的一项职业卫生服务 的新技术,内容包含接触控制、医学生理 学检查和信息管理,融职业卫生管理与技 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80年代国家化工部、冶金部率先引入 O

2、HS系统工程,系统内的劳动者开展OHS 服务,收到良好效果。,89年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成立职业健康监护科,首先在广州市开展一点(芳村区)和一线(化工系统)的OHS试点工作。,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要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卫生部相继颁布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配套文件,明确OHS的规范。,总体目标(广州市),掌握世界最新技术,对广州地区职业工作场所进行规范检测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用国家标准和规范对劳动者进行医学生理学检查,建立大型数据库,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使广州市的职业工作场所符合国家标准,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及威胁人类的职业病

3、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政府提供相关决策的科学依据。,一、OHS概念,概念: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OHS)是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暴露史,通过系统的定期或不定期医学生理学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收集,动态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状况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量效反应,健康危险度,HR),并将健康检查和评价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OHS是职业卫生服务机构重要内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分为:1、医疗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A、职业健康检查 B、职业病诊断 2、非医疗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A、建设项目

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 效果评价 B、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C、化学品毒性鉴定 D、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防护效果评价,职业健康监护与一般健康检查的区别,二、国外OHS简介,Australia:GUIDELINES FOR HEALTH SURVEILLANCENOHSC:7039(1995)DECEMBER 1995,GUIDELINES FOR HEALTH SURVEILLANCE,acrylonitrile;inorganic arsenic;asbestos;benzene;cadmium;inorganic chromium;inorganic lead;creos

5、ote;isocyanates;,inorganic mercury;4,4-methylene bis(2-chloroaniline)MOCA;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pentachlorophenol;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crystalline silica;thallium;and vinyl chloride.,ARE THERE HEALTH SURVEILLANCE TECHNIQUES AVAILABLE FOR THIS SUBSTANCE?,Consider the definition

6、of health surveillance.Determine if health surveillance is required by States,Territories or other countries.Consider 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Consider the toxicokinetics of the substance.Are these techniques valid and reliable?Define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WOU

7、LD HEALTH SURVEILLANCE BE BENEFICIAL TO THOSE AT RISK?,Individual Benefits:Is there an exposure level identifiable which will reduce risk,reverse disease or prevent progression?Control methods can be assessed to determine if they are effective for reducing an individuals exposure.Education on preven

8、tion can be delivered effectively.Group Benefits:Adequacy of control measures can be evaluated.Adequacy of risk assessment for foreseen hazards can be reviewed.Likelihood of risks which may need to be assessed can be analysed by epidemiological techniques.,for example-GUIDELINES FOR HEALTH SURVEILLA

9、NCE FOR CRYSTALLINE SILICA,BASELINE HEALTH SURVEILLANCE BEFORE EXPOSURE TO CRYSTALLINE SILICADURING EXPOSURE TO CRYSTALLINE SILICAAT TERMINATION OF EMPLOYMENT WHERE CRYSTALLINE SILICA EXPOSURE OCCURS,BASELINE HEALTH SURVEILLANCE BEFORE EXPOSURE TO CRYSTALLINE SILICA,1.Collection of Demographic Data

10、2.Occupational History 3.Medical History 4.Physical Examination 5.Investigation 6.Health Advice,DURING EXPOSURE TO CRYSTALLINE SILICA,7.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8.Data for Inclusion in Health Records.9.Medical Examination-(every five years)Occupational history Medical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

11、n Investigation,AT TERMINATION OF EMPLOYMENT WHERE CRYSTALLINE SILICA EXPOSURE OCCURS,10.Data that should be Collected 11.Final Medical Examination Medical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and Investigation,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ON CRYSTALLINE SILICA,WORK ACTIVITIES THAT MAY REPRESENT A HIGH RISK EX

12、POSURE 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FOLLOWING EXPOSURE TO SILICA Route of Entry into the Body Acute Effects Chronic Effects Carcinogenicity Carcinogen Classification,United States,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Mine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MSHA),Part 1910:Occupational Safety

13、 and Health StandardsPart 1915: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Standards for Shipyard EmploymentPart 1926:Safety and Health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Part 1928: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ePart 1990:Identification,Classification,and Regulation of Carcinogens,Occupational

14、safety and Health Act in 1970,Chemical Hazards Acrylonitrile Arsenic Asbestos Benzene 1,3-Butadiene Cadmium Carcinogens Coke Oven Emissions Compressed Air Cotton Dust 1,2-Dibromo,3-Choropropane,Ethylene Oxide Formaldehyde Hazardous Waste and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Laboratories Lead 4,4

15、Methylenedianiline(MDA)Methylene Chloride Noise and Hearing Conservation Silica,Crystalline Vinyl Chloride,三、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的目的与界定原则,目的:1、早期发现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职业禁忌证;2、监视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3、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关系和危害程度;4、识别新的职业危害、危害因素和危险人群;5、进行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取更为适当的个人防护,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6、评价预防和干预措

16、施的效果;7、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根本目的不是发现和治疗损害效应,而是证实损害效应是否已经消除,并进而促进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1、接触需要强制性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都必须接受健康监护;2、接触推荐性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原则上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接受健康监护;3、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但在工作中受到和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康监护;(同一场所)4、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和发病的特点及剂量效应关系,应该确定暴露人群或个体需要接受健康监护

17、的最低暴露水平,其主要根据是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个体暴露的时间的长短;如不能提供环境监测浓度,按最短时间执行。5、离岗后健康监护的随访时间,主要根据个体累积暴露量和该职业病危害因素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的特点决定。,四、OHS法律法规依据,1、依据的法律、法规: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第九届人大第二十四次会议)1.2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长令 1.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年3月,卫法监发第63号令)1.4职业病目录(2002年4月,卫法监发第108号令),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12月,国务院第352号令)1.6使用有毒

18、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条例 2、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2.2 职业病诊断标准 2.3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第三十二条 职业健康监护,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

19、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第三十三条 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第三十四条 事故管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

20、有关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三十五条 特殊人群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的。,第六十四条 行政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

21、的;(二)未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或者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的;(三)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四)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第六十八条 行政处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一)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而采用的;(二)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的;(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放射工作场所或者放射

22、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四)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五)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六)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七)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八)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第七十二条 行政处罚,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

23、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第七十三条 行政与刑事处罚,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和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24、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认证或者批准机关取消其相应的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超出资质认证或者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或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二)不按照本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检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体检机构对健康检查结果承担责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

25、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用人单位对体检机构检出的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复查或医学观察后仍然异常,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申请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其劳动合同。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复查、医学观察以及申请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

26、2007),1、明确了目标疾病;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2、明确了职业人群的界定原则;3、明确了环境浓度(强度)与健康检查周 期的关系;4、明确了离岗时检查的有效期和离岗后随 访的限期;5、主检医师制度的规定;,主检医师条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五年以上掌握职业健康监护法规和技术规范具备一定的现场职业卫生知识 熟悉相关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具有相应的职业病诊断资格?),主 检医生 的 职 责确定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体检现场组织协调个体检查结果评价审查急报疾患的报告与体检现场应急处置职业健康检查群体评价审查提出职业病防治意见和建议,6、职业健康评价(个体和群体)标准化:目前

27、未见异常 复查:职业性和非职业性 疑似职业病 职业禁忌证 其他疾病或异常7、明确职业健康档案包括的六项内容;8、明确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工作程序:强 调了用人单位每年申报委托制度;,9、体格检查和必检项目规范化(附录B 规范性附录);10、对79种(原79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详 细规范了其职业健康监护行为:化学因素:57种 物理因素:6种 粉 尘;5种 生物因素:2种 特殊作业:10种。,五、职业健康检查内容,1、上岗前健康检查 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 3、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4、应急性健康检查-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的应急性医学观察 5、离岗后追踪随访,1、上岗前健康检查,目的意

28、义 发现职业禁忌证,根据健康状况合理安排工种或岗位。分清职责。避免招收已患职业病的患者入厂,减少劳资纠纷,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本底资料。,上岗前检查对象 新招收的员工;调换新的有害作业或增加新的有害作业上岗前;每次潜水作业前;工伤事故或长期病休后再上岗者。,上岗前检查项目 按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执行。重点注意询问既往职业史,根据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相应健康检查。,2、在岗期间检查,目的意义 发现职业禁忌证,及时调换工种或岗位;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处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病。为目标干预提供直接依据。,在岗期间检查对象 在岗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职业病患者或疑似对象定期

29、复查;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在岗期间检查项目及周期 按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执行。必检项目与选检项目。,例如:主要必检项目 粉尘-高千伏胸片和肺功能;噪声-电测听;电焊工-高千伏胸片和尿锰。,3、离岗时健康检查,目的意义了解离岗时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落实劳动者健康权益。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离岗时检查对象 离岗后调岗;解除合同;退休;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全体人员。,离岗时检查项目 根据劳动者在岗期间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按按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的在岗期间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

30、4、应急健康检查,目的意义 全面了解、评价特定环境下的职业危害程度,控制危害,避免扩大化。应急健康检查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应急健康检查对象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同一工作场所的全体人员。,应急健康检查项目 根据职业危害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进行相应的健康检查,判断是否遭受健康损害。,职业健康检查特点,体检项目的规定是政策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带有强制性。检查项目及检查周期紧密结合职业危害特点。体检单位经过特定的资质认可。体检结论须如实告知本人及用人单位。体检目的明确。不同危害体检项目各有不同要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每种危害因素均有详细的健康监护规范,目前我国已经由国家CDC职卫

31、所、广州职防院等单位研制了职业健康健康监护规范,2007年10月1日实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流程:受理(受理记录)-合同(协议)-体检方案(体检项目的确定)-体检前准备-现场体检-结果收集、整理-个体健康评定-录入数据库-群体评价(健康危险度,HR)-生成评价报告书-健康指引(职业性、非职业性)-信息反馈(用人单位、劳动者、卫生监督部门)-归档保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一般包括收集个人资料、职业史、病史,和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1、个人资料 对进行岗前检查的劳动者,都应调查详细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民族、婚姻状况、单位、地址、联系方式、吸烟史

32、、饮酒史、月经史等;2、职业史 指劳动者工作经历,包括劳动者既往和现在工作的用人单位有关作业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特别是要详细记录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工种或岗位及工作起止年限(参考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范行业名称和工种名称);,3、病史 劳动者既往和现在所患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神经系统、肝、肾器质性病变等,记录患病时间、用药史、家族史等;4、一般体格检查 主要指内科常规检查,对进行岗前检查的劳动者实施全面的体格检查,对在岗期间的检查和离岗检查则结合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特定的健康损害,针对性地选择体格检查项目,具体见办法附件一的要求;5、实验室检查项目 如血、尿常

33、规,各种生化免疫分析指标等,各种生物检材等;6、特殊检查项目 如X-射线胸片拍摄、肺功能、电测听、心电图、神经机电图、骨密度等。,六、健康状况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是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所造成的健康影响做出的综合评价。其目的主要是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患者,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病患者,防止工人健康进一步恶化;评价工作场所控制措施的效果,强化工作安全措施和维护健康措施。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的原则:法律严肃性、科学严谨性、客观公正性,健康监护的评价方法分为:个体评价:个体评价主要反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对劳动者个体健康的影响 群体评价:群体评价包括工作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范

34、围、检测点合格率、发病率、检出率、受检率、患病率、疾病构成比等,评价剂量(浓度)-反应(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关系,防护措施效果。健康状况分析报告30日内递交用人单位,并督促妥善处理每个遭受健康损害的劳动者。,个体评价结论根据健康监护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评价结论可分为5种:A 目前未见异常 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且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B复查 检查时发现单项或多项阳性结果,暂不能做出明确诊断者(怀疑职业病);,C 可疑职业病检查发现健康损害可能符合可疑职业病的诊断标准,需要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者;D 职业禁忌证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患者;E 其它疾患或异常除

35、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之外的其它疾病或某些检查指标的异常。,群体评价,在个人健康评定的基础上,结合作业环境检测结果,对每个作业群体进行健康水平的评定,寻找剂量反应关系和健康危险度(HR),为采取防治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群体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检查时间,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人数,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患者急需要复查的劳动者人数,分析用人单位工作环境是否达标,卫生防护措施和干预措施效果,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分析检查结果中异常指标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是否存在新的职业危害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必需及时将

36、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结果反馈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并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为指导用人单位完善防护措施和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提供依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修订有关卫生政策提供支持。(信息反馈与报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查结果,对职业禁忌者提出调离原工作岗位的意见,对需要复查者提出限期复查的意见,对疑似职业病者或职业病患者提出到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诊治观察的意见,并填写职业病报告卡,上报有关部门。若发现其他疾患者,应建议其到有关医院检查治疗。(建议与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禁忌证,1、职业病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37、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健康监护规定的目标疾病应根据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病目录。,2、职业禁忌证 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在确定职业禁忌证时,必须注意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就业机会的原则。,3、确定健康监护目标疾病应该符合的原则:a.目标疾病如果是职业病,必须是国家职业病目录中规定的疾病,必须和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目标疾病如果是

38、职业禁忌证,必须确定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所规定的职业禁忌证的关系及相关程度;c.目标疾病要有一定的发病率;d.有确定的监护手段和医学检查方法,能够做到早期发现目标疾病;e.在早期发现后采取干预措施对目标疾病的转归可产生有利的影响。,慢性苯中毒,头晕、无力、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 齿龈、皮肤出血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 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慢性铅中毒症状,轻度中毒:头晕、失眠、多梦、无力、腹胀、腹部隐痛、便秘 加重:腹绞痛、伸肌无力、胶端麻木,呈袜套样感觉障碍、贫血严重中毒:铅麻痹(腕下垂)或中毒性脑病,正已烷中毒症状,早期症状:四肢远端感觉异常,趾端麻木,对痛觉、触觉感觉

39、迟钝 严重 时:肌无力,甚至垂足、垂腕、行走困难,伴头晕、心跳、手心多汗、周围神经病变、肝肾损害,三氯乙烯中毒症状,早期中毒:腹胀、恶心、呕吐、肝区痛、头晕、失眠、乏力、触觉障碍、胸部压痛、心跳、心律不齐 长期皮肤接触:皮炎、湿疹、大疱,继发感染 急性中毒:头晕、心跳、颜面潮红、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甚至意识模糊、神经损害、肝肾损害,矽肺的症状,早期:常感觉到的是气短,劳动甚至休息时也出现,轻度干咳 严重时: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有胸痛、胸闷,常是能忍受的隐痛、钝痛、胀痛或刺痛 晚期:并发症时(尤其是肺部感染),有咯痰、咳嗽加剧,痰中带血,职业禁忌处理,1、就业前发现,不得上岗2、上岗期间发现

40、,调岗原岗位3、应进行密切观察、积极治疗4、已经治愈职业禁忌病人,应可从事原工作。,七、健康监护档案与信息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一项包括环境监测、医学检查和信息管理的综合性、专业性系统工程,其内容应当精确可信,并能满足连续、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诊断职业病及职业卫生执法的需要。,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个体健康档案两大类。其中前者应包括用人单位基本资料(详见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作业场所环境监测资料、累计和每年职业病患者人数、急性职业中毒或事故记录和评价、群体健康监护评价结果、职业性体检记录等;后者应做到一人一档,包括工人的基本情况、个人史

41、(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婚姻状况、民族、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永久地址,联系方式,通讯方式,吸烟饮酒史)、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包括劳动者工作经历,从事工种、岗位及其变动情况、接触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强度或浓度等)、家族史、月经生育史、既往及现病史、上岗前体检记录及历年在岗期间检查记录,上岗后工伤与中毒事故记录、个体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还应在监护信息处理后定期输出健康监护报告。除上报和发布外,应存入信息系统成为新的档案内容。它包括个体报告和群体报告。某职工的个体健康监护档案,供随时查找、打印,即为个体报告。将群体劳动环境评定、群体接触评定和群体健康评定的结果整理后打印成报告,即为群体报告,每监护周期一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有专人严格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按序排列就业前和各次定期体检的记录,应包括必要的健康问答和健康检查的全部内容,表设计要全面系统,记录确切,统计方便,格式统一。各种检查结果应采用统一的概要纪录,编码记入,以适应计算机应用。,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系统,职业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数据库,谢谢各位同学!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