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治疗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5732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0.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的治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针灸的治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针灸的治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针灸的治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针灸的治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的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的治疗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灸的治疗,泊头市中医院缴秀珍,针灸的历史,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成为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现已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砭石”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针灸疗法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不少精通针

2、灸的医生,史记记载的扁鹊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扁鹊被誉为“中华医祖”,他起死回生的神奇针术以及救死扶伤的动人事迹为后人世代传颂。,经络的组成,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针灸的组成,针法:体针、头针、眼针、腹针、水针、脊针、火针等。灸法:艾条灸、药条灸(包括太乙神针灸、雷火神针灸等)、温灸器灸、温针灸、天灸、灯火灸等。根据病情不同,还常采用间接灸法,所隔物品

3、多为姜片、蒜片、食盐、豆豉饼、附子饼等,针灸的特色,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针灸治疗的疾病,感冒、咳嗽、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肝炎、肝脓肿、胆囊炎、胆结石、肋间神经痛、头痛、焦虑、失眠、眩晕、高血压、脑供血不足、中风及偏瘫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疮疡、中暑、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及乳腺

4、增生等疾病,遍及临床各科疾患。,针灸禁忌症,1、妊娠三个月以内,小腹部穴位不宜针刺。2、怀孕三个月以上,其腹部、腰骶部不宜针。3、活血腧穴,怀孕期间应禁刺。4、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针刺。5、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禁刺。6、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针刺注意事项,1、饥饿、劳累、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者,手法不宜过强,尽可能采取卧位。3、胸、胁、腰、背处的腧穴,不宜深刺。4、针刺眼区、颈部穴位,要注意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5、尿潴留的患者,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严格掌握适当的方向、角度和深度。,针刺时的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晕针:立即停

5、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滞针:应嘱患者放松,或在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弯针:停止行针,将针顺着弯曲的方向缓慢退出。断针:立即用镊子拔出。血肿:可先冷敷再热敷。气胸:立即起针,半卧位休息,切勿翻转体位;严重者胸腔排气组织抢救。,中风的特点,古代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论说。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脑血管病在全死因百分比中超过了恶性肿瘤和心脏病而居首位。存活者75%致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大脑是如何工作的,针灸中风患者康复的曙光,中风的针灸治疗,醒脑开窍法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创立石学敏教授为葡萄牙的教授针灸治

6、疗,醒脑开窍针刺的目的、优点、实施方式,目的:1、改善脑供血。2、通过中医疏通经络的道理,来改善肢体症状。优点:中西医结合,注重脑循环的改善,是传统针刺不能达到的。实施方式:头针与体针相结合。,头针的治疗,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头针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经有所记载,后世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文献中记载头部腧穴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就更多了。,大脑供血模式图,大脑血管实体解剖,大脑的解剖及功能定位,半球外侧面 半球内侧面,头针的功能区

7、,醒脑开窍法的用穴及刺激方法,小醒脑开窍:风池、完骨、天柱。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用法:风池:对准对侧鼻翼,能最好的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完骨、天柱:直刺进针1寸以上,才能达到改善脑供血的作用。,醒脑开窍法的用穴及刺激方法,大醒脑开窍法:百会、四神聪、内关、太阳、印堂改善颈内动脉系统供血。急性期用人中、内关效果显著。刺激方法:百会、四神聪直刺;太阳直刺0.5寸;内关捻转提插泻法;人中于人中沟上1/3进针,斜刺,往鼻中隔的下面刺,提插泻法。,各穴位的取穴方法,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完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各穴位的取穴方法,百会

8、:两耳尖连线与脑正中线的交点。四神聪:百会前后左右各一寸。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印堂:在额部两眉头的中间。内关:掌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挠侧腕曲肌腱之间。,头针的治疗,有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的用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相当于运动区、感觉区;,头针的治疗,语言障碍用顶颞前斜线 的下1/5和颞前线;眩晕、耳鸣用颞后线。,头针的治疗,共济失调用枕下旁线。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眼等用枕上旁线。,体针的治疗,立法:滋补肝肾、活血通络。用穴:三阴交(为脾经穴位,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加用太溪、太冲效佳)上肢:极泉、尺泽、合谷、八邪下肢:三阴交、委中、八风。如出现足内翻则不用阴经穴位,改用足少阳胆经穴位如阳陵泉、悬中、坵墟、足临泣。语言不利:风池透喉结,进针2.5到4寸。,中风的多元化治疗,中国康复中心的康复室,中风患者春天的希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