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6224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6.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兽医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兽医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兽医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兽医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Chapter 12 Urinary System,肾脏(Kidney)实质性器官,被膜+实质I.被膜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膜II.实质皮质+髓质,髓质(Renal medulla)位于肾的深部,由肾锥体构成。肾锥体(Renal pyramid):髓质中形成的圆锥形的隆起,呈淡红条纹状。肾乳头(renal papilla):肾锥体的尖端。,皮质(Renal cortex)主要位于肾的外周及肾锥体旁,主要由髓放线、皮质迷路和肾柱构成;富含血管,色暗红。,肾脏皮质显微结构,肾柱(Renal column):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髓放线(Medullary ray):肾锥体底部伸入皮质内

2、呈放射状的条纹;皮质迷路(Cortical labyrinth):髓放线之间的皮质。,肾实质:由泌尿小管肾单位和集合小管以及间质血管、少量结缔组织、淋巴管及神经构成。,肾单位(Nephron)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组成:肾小体+肾小管分类:皮质肾单位、髓旁肾单位,呈圆形或卵圆形,又称肾小球。组成:血管球+肾小囊功能:滤过血液,形成原尿。血管极(Vascular pole):肾小体一侧,为微动脉的出入端。尿极(Urinary pole):与血管极相对应的肾小体另一侧。,A.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体血管极图示,肾小体尿极图示,1.血管球(Renal glomerulus

3、),血管球特点:a.动脉性毛细血管;b.入球微动脉管径较出球微动脉短而粗;c.有孔毛细血管d.毛细血管袢间有球内系膜球内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入球微动脉粗图、出球微动脉细,有孔毛细血管:血管球毛细血管为有孔型,孔眼密集,排列成筛状,孔上无膈膜覆盖。血管球基膜:很厚,位于有孔毛细血管内皮与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由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组成,PAS反应呈阳性。,球内系膜细胞:存在于系膜基质内,呈不规则的星形多突状。功能:吞噬和清除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更新基膜和系膜基质;调节血管球内的血流量;合成多种酶和肾素等生物活性物质。,2.肾小囊(Renal capsule),是肾小管起始端膨大并凹陷而成的双层杯状

4、小囊,包着血管球。壁层(Parietal layer):单层扁平上皮;脏层(Visceral layer):由足细胞(Podocyte)构成;肾小囊腔:壁层和脏层之间的狭窄腔隙含原尿(Preurine)。,壁层(Parietal layer)图示R:单层扁平上皮;脏层(Visceral layer):由足细胞(Podocyte)图示P构成;肾小囊腔图示:壁层和脏层之间的狭窄腔隙。,壁层图示:单层扁平上皮;肾小囊腔图示,为肾小囊脏层上皮,呈星形多突状,包在血管球毛细血管的外面;细胞有若干初级突起(Primary process),其发出许多次级突起(Secondary process)次级突起内

5、微丝和微管丰富,其运动可以调节突起间隙的大小。,足细胞(Podocyte),裂孔(Filtration slits):血管球毛细血管网被足细胞交错排列的次级突起包绕,突起间的缝隙叫裂孔。裂孔上有46nm厚的裂孔膜(Slit membrane)覆盖。,3.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er)又称滤过膜(Filtration membrane):由有孔毛细血管内皮,血管球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构成。,Cap内皮,裂孔膜,裂孔,滤过屏障功能:可以通过分子量小于70 kDa的物质葡萄糖、多肽、尿素、电解质和水等;血细胞、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若滤过屏障受到破坏,血浆中的大分子如蛋白质

6、,甚至红细胞等可经滤过膜漏出,形成蛋白尿或血尿。,是由单层上皮细胞围成的细长而弯曲的小管.组成: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功能:重吸收、分泌、排泄等作用。,B.肾小管(Renal tubule),是肾小管中最粗最长的一段,起始于肾小管的尿极;组成:近曲小管和近直小管功能: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大部分水、离子、尿素;分泌氢离子、氨离子、肌酐和马尿酸等;运转排泄青霉素等。,1.近端小管(Proximal tubule),a.近曲小管(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PCT):分布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迂曲蟠行在肾小体附近。,b.近直小管(Proximal straigh

7、t tubule)分布于髓放线和肾锥体内,为髓袢降支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与近曲小管相似,但各微细结构不如其发达。,2.细段(Thin segment),分布于髓放线和肾锥体内,呈“U”形;细段与近直小管和远直小管一起构成髓袢;细段管径很细,有利于水和离子的通透。,LM: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胞质弱嗜酸性,胞核扁圆,突入管腔;EM:细胞游离面微绒毛稀疏短小,无刷状缘。,3.远端小管(Distal tubule),连接于细段和集合小管之间,分直部和曲部。组成:远直小管和远曲小管功能:吸收水分;吸Na+,排K+、H+、NH3等,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分布于髓放线和肾锥体内,为髓袢升支重要组成部分。LM:

8、单层立方上皮,胞质弱嗜酸性,细胞核 圆,位于中央,细胞游离面无刷状缘,基底纵纹明显质膜内褶与线粒体;EM:微绒毛短而少,质膜内褶发达。,a.远直小管(Distal straight tubule)图示,分布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迂曲蟠行在肾小体附近。结构与远直小管相似,也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但各微细结构不如其发达。是离子交换(Na+K+,H+,NH4+,等.)的重要场所,是体内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度的重要部位。,b.远曲小管(Distal convoluted tubule)图示,IV.集合小管系(Collecting tubule system)1.弓形集合管:与远曲小管相连的部分,位于皮质内,

9、呈弓形,进入髓放线后与直集合小管相连;2.直集合小管:由几个弓形集合小管汇合而成,经髓质行至肾锥体乳头内与乳头管相连;3.乳头管:位于肾乳头内,前接直集合小管,向后开口于肾小盏。,集合小管系细胞界限清晰,细胞质染色淡;管径:由细变粗;上皮:由单立单柱 高柱;功能:进一步重吸收水分,吸Na+排K+,进一步浓缩尿液。,肾小盏,乳头管上皮,又叫肾小球旁器(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呈三角形。是肾内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结构。,V.球旁复合体(Juxtaglomerular complex),1.球旁细胞(Juxtaglom

10、erular cell)图示来源:入球小动脉中膜平滑肌,此处无内弹性膜。结构:细胞立方型,弱嗜碱性;富含SER,G,和分泌颗粒。功能:分泌肾素(Renin),能调节肾上腺醛固酮的分泌;肾素还是一种酶,能启动血管紧张素系统,使血压升高。,2.致密斑(Macula densa)来源于远曲小管靠近血管极一侧的细胞,细胞柱状,核位于顶部。是离子感受器,感受远曲小管中Na+浓度的变化,将信息传给球外系膜细胞,进而传到球旁细胞。当原尿中Na+浓度降低时,促进球旁细胞分泌肾素,促进远端小管保Na+排K+;;反之,肾素分泌减少。,位于入球、出球微动脉与致密斑之间三角区内。形态与球内系膜细胞相似,小、多突起,染色浅;与球旁细胞、球内系膜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起传递信息作用。,3.球外系膜细胞(Extraglomerular cell),肾血管、血循环路径及血循环特点1.肾血管包括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毛细血管网。,2.肾脏血液循环途径,3.肾脏血液循环特点a.肾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血流量大,流速快,压力高;b.入球微动脉粗,出球微动脉细,滤过压高;c.动脉在肾内形成两次毛细血管:血管球毛细血管网起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球后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利于重吸收功能;d.髓质内直小动脉、直小静脉与髓袢伴行有利于髓袢及集合小管重吸收和尿液的浓缩;e.皮质血流量大,流速快,髓质血流量小,流速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