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626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叶祖森,目录,前言,脑卒中是世界的第三大致死原因;各国脑血管病指南对脑卒中后急性期血压调控的推荐不一致;脑卒中后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自然规律尚未完全明确。,前言,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研究设计:1.温州卒中登记库;2.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3.2007年4月-2008年4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2.发病至入院时间小于48小时;3.能完成连续7天血压监测;4.可能完成3个月随访;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象与方法,血压测量 1.连续监

2、测入院后7天内的血压;2.血压计: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OMRON血压计,型号705IT。,对象与方法,预后指标:预后指标采用死亡、残疾、预后良好。残疾定义为Barthel Index(BI)60,预后良好定义为Barthel Index(BI)60,预后不良包括死亡和残疾。随访:盲法随访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采用电话,信件,家访或门诊复诊方式进行随访。,对象与方法,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型2007年韩国人Sang Won Han 等提出了改良TOAST分型:1.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2.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3.小动脉

3、病变(Small Artery Disease,SAD)4.其他明确病因型(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SOD)5.不明原因型(Stroke of undetermined cause,SUD),对象与方法,统计学分析 1.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2.对缺血性脑卒中不同亚型组的一般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3.对影响缺血性脑卒中不同亚型组3个月死亡/残疾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637例,心源性栓塞型102例,动脉粥样硬化型219例,其他病因明确型15例,小动脉病变型129例,病因不明型172例,结果,

4、表1.1 不同病因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心源性脑栓塞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病变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心源性脑栓塞型与小动脉病变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心源性脑栓塞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病变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心源性脑栓塞型与小动脉病变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不同病因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结果,入院时各亚型组收缩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关系,3个月死亡/残疾率,(血压值 mmHg),结果,入院时各亚型组舒张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关

5、系,3个月死亡/残疾率,(血压值 mmHg),结果,入院后7天内各亚型组收缩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关系,3个月死亡/残疾率,(血压值 mmHg),结果,3个月死亡/残疾率,入院后7天内各亚型组舒张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关系,(血压值 mmHg),结果,影响3个月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3个月死亡/残疾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影响3个月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2.心源性脑栓塞3个月死亡/残疾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影响3个月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3.小动脉病变型脑梗死3个月死亡/残疾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讨论,本研究中

6、80.06%患者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存在高血压,与Leonardi-Bee报道的81.6%相似;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较低,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史。,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心源性脑栓塞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心源性脑栓塞型与小动脉病变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收缩压下降幅度不一致考虑可能与各亚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脑梗死水肿程度有关;入院后24小时内收缩压自发下降幅度较大,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时需谨慎。,各亚型组入院24小时收缩压下降幅度,Konstantinos N Vemmos,Georgios Tsivgoulis,Konstantinos Spengos,

7、et al.Blood pressure course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in relation to stroke subtypeJ.Blood Press Monit,2004 Jun,9(3):107-114.,讨论,导致本研究结果与类似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为患者的种族和地域以及科研方法的不同。,讨论,影响3个月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患者24小时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mmHg和24小时内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mmHg均为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小动脉病变型患者中未得出相同结论。可能与小动脉病变型患者梗塞灶较小,缺

8、血半暗带体积也较小,入院时神经功能受损较轻有关。,讨论,小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基线血压水平较高,神经功能损伤最轻,3个月的预后也最好。提示:1.基线血压水平较高并不一定就是有害的。2.保护因素?临床指导:我们在脑梗死急性期,尤其是入院24小时 内,对血压的调控一定要非常慎重。,结论,1.心源性脑栓塞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小于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各亚型入院时的舒张压并无明显差异。2.不同病因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血压均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与小动脉病变型脑梗塞患者入院24小时内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均大于心源性栓塞型脑梗塞患者入院24小时内收缩压下降幅度。,结论,入院时各亚型组的血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均呈U型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患者预后均较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和心源性栓塞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血压下降幅度过大为其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