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预防与管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653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管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管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管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管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管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型肝炎的预防与管理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乙型肝炎的预防与管理,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周晓琳,主要内容,一、流行病学,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为传染病发病率的第2位、死亡率的第3位,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9位。,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自1992年乙肝疫苗接种纳入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全国HBsAg阳性率有所下降。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

2、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诊断乙肝的原则,测定乙肝病毒标志,肝生化功能、临床检查,肝生化功能、临床检查、肝活检,测定其他肝炎病毒标志,作好鉴别诊断,乙肝是否存在,肝脏是否有病,肝脏疾病发展趋势如何,是否合并其它病毒性肝炎,是否同其他疾病混淆,什么是乙肝三对检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cAg不常规检测)测定两种抗原和三种抗体,也就是俗称的“两对半”。,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原,表面抗原(HBsAg)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持续时间 6 个月=慢性感染

3、现症感染的标志,e 抗原(HBeAg)病毒复制的标志 阴性不一定表示无病毒复制,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体,在HBsAg 转阴后恢复的标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出现免疫力的标志同时存在HBeAg阴转则提示预后良好若同时存在HBV DNA 阳性则提示HBV基因突变提示现症或继往感染与病情恢复或免疫力无关,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乙肝“两对半”意义如何?,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均要进一步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乙肝病毒D

4、NA检测,HBV 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可直接了解体内病毒载量和复制情况;并可用于判断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三 乙肝的自然史,什么是乙肝病毒?,HBV的最外层 外壳 含有 HBsAgHBV的中间层 衣壳 含有 HBcAg HBeAg只存在于血液中HBV的核心 遗传物质 含有 HBV DNA,pre-S1,nuclear pore complex(NPC),在肝细胞中 3050 copies,乙肝病毒生活史的特点,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肝脏,慢性乙肝的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免疫清除给肝细胞带来的损伤,免疫系统,HBeAg,anti-HBe,HBV DNA,ALT,免疫耐受 期 免疫清除期 非活动

5、性期 再活动期,Lok ASF.N Engl J Med 2002;346(22):1682,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HBV感染的自然史和治疗时机,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复制期,再活动期,不治疗但应检测,免疫耐受,需治疗,不治疗但应检测,需治疗,HBV携带者HBeAg(+)/抗-HBe(-)HBV DNA+ALT 肝活检-,HBeAg(+)慢乙肝HBeAg(+)/抗-HBe(-)HBV DNA+ALT/AST+肝活检+,HBeAg(-)慢乙肝HBeAg(-)/抗-HBe(+)HBV DNA+ALT+肝活检+,非活动状态HBsAg携带者HBeAg(-)/抗-HBe(+)HBV DNA-ALT/

6、AST-肝活检-,幼龄感染 成年感染,90%慢性化 10%清除病毒 急性肝炎 1%暴发肝炎,非活动性携带 慢性肝炎(HBeAg-)(HBeAg+/-),40%肝硬化,95%清除病毒 5%慢性感染,非活动性携带 慢性肝炎(HBeAg-)(HBeAg+/-),1520%肝硬化,Gow pj et al.BMJ 2001;323:1164,乙型肝炎感染的自然病程,急性HBV感染,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70-86%,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14-20%,青少年和成人期5-10%,12-25%,5年,6-15%,5年,25-30%婴幼儿期,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新生儿期90,发生

7、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HBeAg持续阳性、ALT水平高或反复地波动、嗜酒、合并HCV、HDV或HIV感染等。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要高于 HBeAg 阴性者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肝硬化患者发生HCC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合并HCV或HDV感染、持续肝脏炎症、持续HBeAg阳性及HBV DNA持续高水平等,自然史 临床转归,免疫清除不彻底是乙肝治疗的困难所在,母婴传播,免疫耐受期不识别不攻击,免疫清除期:清除与病毒的较量,病毒占上风,复发,清除力占上风,治愈成功,乙肝的自然演变史,四 乙肝的预防,乙肝的传染源,各种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

8、Ag携带者均为传染源 HBV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在体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含量甚微,故仍以经血传播为主 HBsAg携带者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染性的强弱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 DNA阳性者传染性强,乙肝病毒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医疗器械等),2.母婴传播(垂直传播),乙肝病毒传播途径,3.性接触传播4.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特别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

9、明乙肝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澄清对传播途径认识的误区,HBV并不经口途径传播。依据是:HBV不随粪便排出,除非有消化道出血者。试验证明:污染HBsAg阳性血液的粪便保存数日后HBsAg即转阴。未见有经水、食物污染而引起的乙肝暴发流行。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尚无确实的证据。,高危人群,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吸毒者监狱犯人性传播疾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医护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很多人以为乙肝是一种

10、遗传病,其实不对。我们要明确,虽然乙肝具有家族聚集性,但不是遗传病,而是传染病,因此,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就可以有效预防乙肝。,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 婴幼儿 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 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1.对H

11、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g或20g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2.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g或10g乙肝疫苗;3.对成人建议接种20g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一针60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

12、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 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如何切断血液传播途径,输血管理:加强对输血员的筛查,大力提倡义务献血,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的指征。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灸的针具),并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预防原则;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如何切断性传播途径,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过性生活,最安全的是使用避孕套;建议健康方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高危性行为,比如经期性交、口交、肛交等会

13、造成不必要的皮肤和黏膜破损,给病毒传播制造通道。,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后的预防,血清学检测 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主动和被动免疫 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 g),五 乙型肝炎的治疗与管理,临床分型,(一)慢性乙型

14、肝炎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HBeAg阳性、抗-HBe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二)乙型肝炎肝硬化1代偿期肝硬化 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2失代偿期肝硬化 已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分型,(三)携带者1慢性HBV携带者 多为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 DNA

15、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四)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除HBV DNA阳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但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

16、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慢性乙肝的临床表现,全身表现: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消化道表现: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黄疸: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慢性乙肝的临床表现,肝区疼痛: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

17、、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慢性乙肝的临床表现,肝外表现: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18、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肝纤维化: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肝掌,蜘蛛痣,腹水 腹壁静脉曲张,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都不建议治疗,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不能彻底治愈乙肝;2.乙肝病毒携带者对抗病毒药物反应很差;3.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便不予治疗,预后依然很好。但必须听从专科医师建议定期复查(生化、

19、AFP、B超等),HBV携带者的管理,HBV携带者,有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无症状,每36个月进行生化学、病毒学、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正常,异常,年龄40岁男性,建议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肝组织炎症分级程度,G2/S2级,可以正常工作与生活,但不宜从事饮食和托幼工作,避免传染他人定期复查避免使用损害肝功能的药物劳逸结合,合理营养,忌烟酒家庭成员应注射疫苗,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行抗病毒或对症治疗,G1级,慢乙肝的定期检查项目,生化检查:ALT、AST、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及PTA、甲胎蛋白(AFP)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

20、-HBc和抗-HBc-IgMHBV DNA定量检测,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株检测(专科医师指导)影像学检查:肝胆脾彩超、CT或MRI肝脏瞬时弹性测定的优势在于无创伤性、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出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急性乙肝的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避免病情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95%的成人急性乙肝经积极治疗后可恢复,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慢性乙肝的治疗措施应包括: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功能激活免疫功能,促使机体免疫细胞清除病毒。对症支持治疗保肝、降酶、营养支持。目

21、前认为,形成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且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六 乙肝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乙肝患者的常见错误认识,错误一:道听途说,自作主张 有些乙肝患者道听途说、偏听偏信,道听途说或断章取义,总是选不到自己称心的药。所以,医师建议患者在资深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复诊。错误二:心理负担过重 心理负担过重只会影响预后,对病情毫无益处。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乐观地面对现实、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才是明智的做法。错误三:盲目忌口 不少乙肝患者列出长长一条“忌食”单,几年下来,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基本原则是综合营养。,乙肝患者的日常生活,乙肝患者的日常生活,五谷杂粮荤素果蔬一样都不能少!,小结,正确认识乙肝积极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乙型肝炎面对疾病,合理饮食,积极治疗,乙肝将不再可怕!,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