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程序(00002)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07129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54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程序(00002)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医护理程序(00002)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医护理程序(00002)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医护理程序(00002)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医护理程序(00002)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程序(00002)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程序(00002)课件.ppt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目标,1.掌握望的表现及意义;五色主病;舌诊的内容和临床意义;正常脉象以及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十问歌的内容。2.熟悉问诊、闻诊、切诊的内容;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意义。3.了解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辨证要点和施护要点。,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是现代护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新的护理理念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其在护理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带来了护理专业革命性的发展。,护理程序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中医护理程序,中医护理程序是指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

2、导下,采取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等步骤,对患者进行主动的、全面的、系统的、恰当的护理的过程。,第一节 中医护理四诊及评估,中医护理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四诊。,(一)望诊,望诊主要是对护理对象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态、头面、五官、皮肤、舌象),以及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发现异常变化。,2.望色,即望皮肤的色泽脏腑气血之外荣,皮肤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皮肤的光泽和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以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重点观察面部。,2.望色,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黄色主脾虚、湿证。赤色主热证。青色寒证、痛证、气滞、血瘀、惊风。黑色

3、肾虚、寒证、水饮、血瘀。,3.望形态,即通过观察患者形体的强弱、胖瘦,以及活动的状态,了解内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及有关病变。,4、望头面、五官,(1)望头面:即观察头的外形、动态和头发的色泽变化,了解肾、脑之病变,以及脏腑精气的盛衰。望头部望头发望面部,(2)望五官:望目眼神、外形、颜色及动态等方面,了解脏腑的生理及病理变化望耳耳廓色泽、形态及内耳分泌物,了解全身各部的病变望鼻鼻色泽、形态及内分泌物,主要了解肺与脾胃的疾病,或判断脏腑气血的虚实望口与唇颜色、润燥和形态变化,主要了解脾胃的病变望龈与齿色泽、润燥及形态等异常变化,主要了解肾、胃的病变,5.望皮肤,即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的异常,

4、了解邪气的性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及轻重预后。(1)色泽形态(2)斑疹斑:凡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者。阳斑:斑色红紫鲜明,形似锦纹、云片,兼有实热证者为阳斑,多因温热邪毒,内迫营血而发;阴斑:斑色青紫、晦暗,隐隐稀少,兼有虚寒证为阴斑,多因脾虚血失统摄,或阳衰寒凝而成。,疹:凡色红,点小如栗或如花瓣,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者,多因外感风热或风邪所致,顺证斑疹布点稀少,色泽红润,身热,依出现的先后次序逐渐回隐,热退神清,是邪气透泄的佳兆。逆证斑疹布点稠密,色泽紫暗,或突然隐没,壮热不退,神志昏迷,是正不胜邪,邪气内陷的危重症。,

5、6.望排出物,即观察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排出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凡色白、清稀者,多属寒证、虚证;凡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1)望痰、涎、涕(2)望呕吐物(3)望二便,7.望舌,即舌诊,即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了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中医诊察疾病的特色之一。正常舌象:淡白舌,薄白苔舌尖心肺舌边肝胆舌中脾胃舌根肾,(1)望舌质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态(2)望舌苔望苔色望苔质:苔之厚薄反映邪气盛衰。,(二)闻诊,主要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语言、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或嗅患者身体发出的异常气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产生

6、的气味和病室的气味,来观察病情。1.听声音(1)语声:声音、语言(2)呼吸与咳嗽(3)呃逆与嗳气2.嗅气味,(三)问诊,主要是通过询问患者本人或陪同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饮食起居、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便得到全面的资料,准确掌握病情的一种方法。明代 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四)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主要是指运用指端的感觉,体察患者的脉象和触按病变局部,以观察脏腑气血变化、阴阳盛衰、寒热虚实,从而推断机

7、体的整体状况和疾病的性质、部位、预后等方法。,1.脉诊用手指触按患者的脉搏以探查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诊病方法。(1)诊脉的部位: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寸口诊法:即切按患者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分。共六脉:右寸侯肺,右关侯脾,右尺侯肾(命门)左寸侯心,左关侯肝,左尺侯肾(2)脉诊的方法(3)正常脉象:三部有脉,一息4-5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整齐。(4)病脉与主病,2.按诊就是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患者的某些部位,以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痞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1)按肌肤探明全身肌

8、表的寒热、润燥,以及肿胀等情况(2)按手足探明寒热(3)按脘腹了解凉热、软硬度、胀满、肿块、压痛等情况,二、中医护理评估的内容,神志、面色、形态、五官头面、皮肤、舌象、语音、呼吸、咳嗽、体气、呕吐、寒热、汗出、头身、胸腹、四肢、疼痛、饮食口味、睡眠、二便、经带、情志、生活起居,第二节 中医护理诊断,中医护理诊断是指接受护理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而此问题是属于护理职责范围内的,并且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护理手段来解决的护理问题,为护理程序的第二阶段。重要环节,一、中医护理诊断和健康问题的特点,(一)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施护原则(二)运用中医术语描述病情(三)遵循中西医结合的原则(

9、四)符合三因制宜的原则,二、形成中医护理诊断的过程,即辨证过程辨证: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过程:进行护理或提出护理问题的过程。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的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以及各种病变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护理诊断或提出护理问题的过程。,三、中医护理诊断和健康问题的陈述方式,1、二段式陈述2、三段式陈述,第三节 中医护理辨证,辨证: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病史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况、判断为某种证的诊断过程。目的:为论治提供可靠依据

10、。,一、八纲辨证与施护要点,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个辨证的纲领;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辨证。中医辨证方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张景岳:“凡诊脉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表证的寒热虚实鉴别,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寒证和热证的鉴别要点,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鉴别,虚证和实证的鉴别,亡阴证与亡阳证的鉴别要点,二、脏腑辨证与施护要点,(一)心与小肠辨证施护1.心病辨证2.心病护理措施3.心与小肠病健康教育,(二)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护1.肺病辨证2.肺病护理措施3.大肠病辨证4.大肠病护理措施5.肺与大肠病健康教育,(三)肝与胆病的辨证护理1.肝病辨证2.肝病的护理措施3.胆病辨证4.胆病的护理措施5.肝与胆健康教育,(四)脾与胃病的辨证护理1.脾病辨证2.脾病的护理措施3.胃病辨证4.胃病护理措施5.脾与胃的健康教育,(五)肾与膀胱辨证护理1.肾病辨证2.肾病护理措施3.膀胱病辨证4.膀胱病护理措施5.肾与膀胱的健康教育,第四节 中医护理计划的制订、实施及评价,一、护理计划的制订1.中医护理计划的基本形式2.制订中医护理计划的基本要求二、护理实施三、护理评价,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