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江西中医学院,绪 论 重点: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中医学 是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其摄生康复,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什么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主导思想 整体观 哲学基础、思维方法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 生理病理基础 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学说 诊治特点 辨证论治,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历史背景:古代自然科学的渗入 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的源流脉络:,起源 奠基 形成 充实(原始)(春秋战国)(秦汉)(晋隋
2、唐)突破 发展 中西汇通 振兴(宋金元)(明清)(清末民初)(现代),形成的标志: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1、黄帝内经的成书第一部医学典籍,誉为“医家之宗”素问 9卷 81篇 内经 162篇,14万余字 灵枢 9卷 81篇,成就: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阶段,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感性上升至理性)。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2、难经“难”,有质难之意,即问答。全书共有81个问答,称“八十一难”。成就:在内经基础上有所发展,尤以脉诊和针灸治疗较内经更详。内、难二经的成书,已为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和应用 伤寒杂病论第一部辨证论治的
3、专著(或称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作者: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在内难基础上,总结前人成就,结合自己临证经验而著成。经后人整理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书。张氏被后人誉为“医家之圣”。,成就: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等方法,对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辨证论治。伤载方113首,金载方262首,成为中医方剂学的鼻祖。运用了理、法、方、药一体辨证论治原则,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伤寒杂病论的成书,使中医理论与临床融贯成一体。,药物专著的问世 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成就:为中医学术体系提供了较系统的药物学知识。,(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使中医学术界有了统一的学术范式四部经典出现 促使医学呈现出较
4、快的发展势态 此后,历代医家大多结合临床医疗实践,从不同角度发展中医学。,两晋隋唐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得以充实和系统化。晋、王叔和脉经 第一部脉学专著 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现有最早针灸专著一批专科性著作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与证候 学专著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 金翼方 记载处方和各种治疗手 段的方书,宋金元时期:百家争鸣,学派涌现,中医理论体系突破性进展。此期,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明清时期:综合集成和深化发展中医理论,形成对前期理论进行分析评价,综合汇通的总趋势。证治准绳 景岳全书一批集大成的 医宗金鑑综合性医著问世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5、 清政府组织编写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本草纲目,医学理论进展显著 明 赵献可、张介宾“命门学说”藏象理论的深化 明、李中梓“肾为先天之 本,脾为后天之本”清、王清任“脑主思维”、“瘀血”致病,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形成:明、吴又可瘟疫论 创“戾气学说”(新的病原学说创始)清、叶天士温热病篇 温病学家 创“卫气营血辨证”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创“三焦辨证”清、薜雪湿热病篇 深化湿热病证论治 清、王孟英温热经纬 发展了温病诊治,后四人被誉为清代“温病四大家”。至此,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温病辨证诊治的理论和方法,使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总结中国医学史上的四次创新与发展:西汉末黄帝内经
6、 东汉末伤寒杂病论 金元四大家的出现 清代温病学派的形成,近代:收集整理前人成果及中西汇 通。西方医学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医学产生冲击(鸦片战争后)。,长期论争 中西医汇通思潮(双方在学术上逐渐沟通)代表人物: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部很有价值的中西医学汇通的专著。,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提倡。1956年以来,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近30年来,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医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含义:客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统一整体。哲学上:整体与部分辩证法的一对范畴 构成诸要素的统一体 整体中某个或某些要素 整体中某个或某些要
7、素,中医学:整体观念是一种思想方法,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所有领域。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具体体现于四个方面:,形体结构方面 人体组织器官相互沟通,局部与整体不可分割。五脏:心、肝、脾、肺、肾 内 六腑:胃、小肠、大肠、三焦、人体 膀胱、胆 五体:皮、脉、筋、肉、骨 九窍:眼、耳、鼻、口(舌)、外 前阴、后阴(肛门),所有器官通过全身经络而相互联系,其规律是: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例:心小肠脉舌(心系统)肝胆筋目(肝系统).注:每一系统皆以脏为首领,故五大系统以五脏为中心,而五脏之中又以心为最高统帅,对人体生命活起着主宰作用。结论: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_第1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3/5/96546c73-0193-4e12-9694-cfca4c01d65c/96546c73-0193-4e12-9694-cfca4c01d65c1.gif)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_第2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3/5/96546c73-0193-4e12-9694-cfca4c01d65c/96546c73-0193-4e12-9694-cfca4c01d65c2.gif)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_第3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3/5/96546c73-0193-4e12-9694-cfca4c01d65c/96546c73-0193-4e12-9694-cfca4c01d65c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 基础理论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