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维护与护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0809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c维护与护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picc维护与护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picc维护与护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picc维护与护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picc维护与护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icc维护与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c维护与护理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ICC维护及护理,殷冬芹,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定义: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人输液。由于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多数为静脉给药,因此建立一条高质量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程的顺利进行。,适应证,1.有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倾向。2.有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插管禁忌。3.需要使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4.需输注高渗或黏稠性液体,如静脉高营养治疗(TPN)5.需要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反复

2、采血。6.需输注刺激性的药物,如化疗药。7.需长期静脉治疗,如补液治疗或疼痛治疗。8.同样使用于儿童。,禁忌证,1.预插管途径有感染源。2.预插管途径有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放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3.不能确认外周静脉。4.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5.患者顺应性差。6.乳癌根治术后术侧手臂。,PICC的优势,1.降低颈部和胸部插管的严重并发症,如:血胸,气胸。2.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3.保留外周静脉,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道。4.特别有助于高危和免疫抑制人群。5.感染发生率3%6.可由护士操作。7.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PICC的应用指征,穿刺静脉主要有:贵要

3、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多用贵要静脉。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最长可保留一年。,PICC置入操作程序,(16).抽回血和冲管。(17).导管固定。(18).确定位置。(19).穿刺后记录。,PICC导管的日常维护,1.冲管频率:每次静脉输液、给药、输血或血制品、输注TPN等高粘滞性药物后必须立即冲管,治疗间歇期每7天冲管1次。2.冲管方法:使用10ml的注射器,以脉冲方式注入生理盐水,最后正压封管。3.更换肝素帽:7天1次。,PICC导管的日常维护,4.更换敷料:(1).拆除敷料时注意从下向上,防止将导管带出体外,避免牵动导管。(2).检查导管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有无渗出物。(3)

4、.洗手,打开无菌包,戴好手套。(4).先用酒精棉球清洁穿刺点3遍,从中心向外螺旋清洁,范围至少达到20cm 直径,清洁后待干2分钟。,PICC导管的日常维护,(5).再用碘伏棉球以同样方法消毒3遍,待干2分钟。(6).消毒剂待干后,贴上敷料。(7).用脱敏胶布以蝶形交叉方式固定连接器和肝素帽。(8).穿刺置管24小时更换第一次敷料,以后每7天更换一次,或者在敷料松动或潮湿时立即更换。(9).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标明更换敷料的时间,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静脉炎:机械性、血栓性、药物性感染血栓堵管导管断裂或破损局部皮疹肉芽组织增生,一、静脉炎分类(按发生分类):,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

5、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静脉炎,临床表现:沿静脉走行发红、肿胀、疼痛有时可以表现成局限症状-严重时触及条索状静脉,定义:机体对于外来物质的反应产生的静脉无菌性炎症。最初常见后于穿刺后第一周(3-7天)原因: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机械性摩擦刺激;导管尖端位置;病人状况;头静脉置入。,1、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处理:在局部给以隔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连续2-3天。抬高患肢,促进静脉的回流,缓解症状抗炎消肿药物:芬必得,扶他林软膏,如意金黄散,铁箍散,喜疗妥,静脉炎软膏等一些理疗仪器的使用

6、(注意要恒温)当出现局部触痛时让病人经常观察局部变化若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化学性静脉炎,原因:刺激性药物、PH或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不合理的稀释、快速输注、微粒、留置时间与导管尖端位置预防: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充分血液稀释;合理药物稀释;滤器使用处理:通知医生;拔管,3、血栓性静脉炎 原因:穿刺时血管的内膜损伤(血管内膜形成血栓);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导管外周形成血栓);封管技术(导管尖端及导管内形成血栓)临床表现:手臂、肩膀、颈、面部肿胀,疼痛。手臂,颈部静脉扩张。皮肤颜色改变。肢端麻木,呼吸困难或心动过速。,4、细菌性静脉炎,原因:不正确洗手;不正确的皮肤消毒;未遵循无

7、菌技术;穿刺时污染导管;敷料护理不良预防:严格无菌技术通知医生,根据成因处理;培养;抗生素;拔除导管,5、拔针后静脉炎,原因:1.老年人皮肤、组织松弛,拔针后不能马上愈合2.拔针后伤口没有及时处理造成感染预防:1.选择导管柔软的留置产品2.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3.拔针后及时进行消毒,覆盖无菌物品,提醒病人要防水4.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伤口防护,二、导管断裂或破损 原因:体外部分:未预冲导管,撤导丝时划伤导管,不正确的固定或换药不当;高压注射泵体内部分:损伤的导丝划破导管;(送导管时镊子损伤导管),导管断裂或破损,处理:(体外部分断裂予以修复。)体内断裂设法固定导管,用手指压迫导管远处的血管,或用止血

8、带绑住腋下,病人制动,通知医生,必要时静脉切开/血管介入取出断裂之导管。,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全身感染,三、感染,局部感染,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硬结-局部触痛-局部皮温升高-局部脓性分泌物(针眼2CM内),隧道感染,临床表现:局部红、肿局部触痛隧道式导管周围2cm的组织硬结,全身感染,临床表现:-寒战-发热-头痛,背痛-低血压-恶心,呕吐等,感染的原因,长期住院无菌操作,洗手病人的状况(如免疫力低下病人)护理措施(敷料更换频率?皮肤消毒?),感染处理,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局部及隧道感染的处理:加强换药,穿刺点涂百多邦,酌情口服抗 生素。2、全身感染的处理:停

9、止从该管道输液 通知医生,血和管尖培养。拔除导管,静脉用抗生素。,四、导管移位 原因:病人过度活动;严重呕吐;胸腔压力改变;不恰当的导管固定,导管意外外移临床表现:滴速减慢;输液泵警报;无法抽到回血;外露刻度增加;输液时疼痛、呼吸困难、听觉异常,导管移位,预防:固定技术;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下1/3处理:通知医生,行X线重新定位;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可能更换导管,五、堵管,原因:药物性、血栓性、导管尖端贴到静脉壁处理:溶栓(药物沉积引起除外)或拔管表现:液体不滴,不畅或输液泵报警;回抽血液困难或无法见回血;冲管时阻力大或无法冲管,六、局部皮疹,原因:皮肤过敏、天气炎热使局部出汗。处理:暂时用纱布及弹力绷带固定,严重时,皮肤科会诊。,七、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原因:穿刺口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处理:通常不需处理,拔管后酌情切除。,八、拔管困难处理:稍等片刻,热敷,包起来,下 午或明天再拔,敷料保留24小时,稍加压。,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