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90845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技术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技术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技术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一、工作原则公开透亮原则。根据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深化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做到不缺位、不失语、不被动,牢牢抓住信息发布主动权。分组负责原则。坚固树立舆情危机和公开意识,坚持属地管理、分组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注意源头防范、源头治理、源头处置,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科学有效原则。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敬重宣扬和舆情发展规律,把握好时、度、效,科学处置、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提高舆论工作的统筹实力、管理实力和引导实力。双向互动原则。规范和整合政民互动渠道,探究建立网上群众路途工作法,快速受理群众询问投诉,刚好公开热点、敏感话题真实状况

2、,发挥舆情在传播政务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畅通民意渠道中的作用。二、健全工作机制监测收集。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支配人员和力气对主要门户网站、用户活跃论坛、博客、微博、新闻跟帖,以及传统媒体等进行日常监测和突发事务监测,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舆情监测体系。通过巡查即时驾驭了解网络等舆情动态,对涉及本工作相关的疑虑、误会,以及歪曲和谣言,快速与市相关工作机构核实连接,切实做到不漏报、不迟报,实现舆情信息资源互通互动互助共享。分析研判。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前,要进行舆情风险评估,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料、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

3、级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加强舆情研判和政府信息发布工作,通过网络舆情日志、舆情专报等,刚好发觉、刚好预警、刚好反馈。归口报送。加强对政务舆情信息的管理,不断规范信息报送渠道,刚好有效地向上级机关报送信息。凡属社情民意类的,向信访部门报送;凡属对外宣扬类的,向政府外宣传部门报送;凡属平安稳定类的,向公安部门报送;凡属涉外类的,向外事部门报送:凡属应急管理类的,向政府应急部门报送;其他政务舆情信息向政府办公室报送。应对处置。推动完善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根据网上问题,网下解决的要求,将舆情处置和事务处置相结合。规范舆情反映问题的受理、转办、反馈等工作流程,定期通报网络社情民意办理和处置状况

4、。建立健全敏感舆情跨部门协调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效能。公开回应。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发布与舆情回应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将依法依规发布信息贯穿于舆情处置、回应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的新闻宣扬和舆论引导作用。坚持谁主管谁发声、谁处置谁发声,拟发布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与有关行政机关沟通确认,确保发布信息精确一样。推动政务微博、微信、与政府网站的联动和互补,正面引导舆论。三、强化工作保障加强组织领导。要将舆情收集、研判、回应作为增加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要建立政务组情信息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办公室统筹、专人采编、领导审核把关等工作程序,选配专人,负责政务信息发布、政务舆情收集分析回应等工作。建立工作落实和联动机制,努力形成正确面对舆情、遇事不躲不推、妥当处置事务、主动回应关切的良好工作氛围。加强信息发布。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刚好精确公开政府信息,在网络领域传播主流声音,正面回应,主动发声,引导舆论,增加权威性和时效性。加强督查指导。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政务公开、网站、微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督查指导,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和管理方法,将政务办理、处置、回应状况纳入政务公开、效能建设等相关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对因工作重视不够、应对无方、处置不力、发生重大问题、造成严峻社会影响的,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