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1006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9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目的要求:1、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熟悉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3、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起源,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水(阴)火(阳)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概念,阴阳的划分:阳运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阴阳的特性,1、普遍性2、阴阳的相对性:(如昼夜、上下午)无限可分性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指定事物不同时,阴阳属性随之改变,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2、 相互转化,二、阴阳的相互关系,二、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制约 斗争 动态平衡二个含义:(1)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如上下、动静(2)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如寒热,2、阴阳的互根互用,(1)阴阳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下(2)阴阳互用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属性相反(绝对的)制约相互克制(相对的)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相互依存(绝对的)互用相互促进(相对的),3、阴阳的

3、消长平衡,阴阳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消减少、消耗 长增多、增长 消长制约动态平衡(1)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冬至春至夏)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俱消、俱长(气血),(2)阴阳消长平衡:平衡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限度、时间内定保持着动态平衡。上限 下限 正常 异常,4、阴阳的相互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阴证 阳证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一定条件:重、极“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 阴 部位:上 下 表 里(脏腑)背 胸 气血津液:气 血、津液 脏腑:六腑 五脏 心阳

4、心阴 经络: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阳 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阴,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阳)功能 物质(阴),(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阴阳偏盛: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 实热证 急性肺炎,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实寒证 痛经,2、阴阳偏衰:,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虚热证 肺结核 甲亢虚寒证 夜尿频,3.阴阳互损,阴阳两虚: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的病理变化。阴虚 阳虚 阴阳两虚阳虚 阴虚,正常,阴阳两虚,4、阴阳转化,阴证 阳证,(四)指导疾

5、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防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确定治疗原则(1)阴阳偏盛损其有余 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2)阴阳偏衰补其不足 虚者补之:滋阴 温阳 阴阳两虚阴阳双补,2、归纳药物性能,案例一,患者,女,26岁。主诉:消瘦,乏力,多汗,善饥,手颤,烦躁易怒1年余,加重半月。查体: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血液指标检查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如何用阴阳学说进行分析?,辨证:阴虚火旺治则:滋阴降火,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以之分类而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运动变化。“行”五种物质的运动变

6、化及其相互关系。,(一)五行的特性,木:木曰曲直 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火:火曰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土:土爰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金曰从革 清肃(清洁、肃杀)、收敛 水:水曰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木行。,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火行,土爰稼穑凡具有承载、受纳、生化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土行,金曰从革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闭藏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行,(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相生相克,相生:促进、助长、资生 相生次序:

7、木火土金水相克:抑制、制约 相克次序:木土水火金相生关系:生我母、我生子相克关系:克我(胜我,所不胜)、我克(我胜),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相生相克,(二)五行的制化与胜复,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1、五行的制化制化:克制与生化2、五行的胜复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亢盛(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系统复归于协调和稳定的关系。,(三)五行的相乘和相侮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相乘:相克太过 相乘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 相侮:反克 相侮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相生、相克正常现象(生理)相乘、相侮异常现象(病理),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的应用

8、,(一)归属人体组织结构,反映内外环境统一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二)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系、资生、制约,(三)说明脏腑疾病的发病和传变规律,1、疾病的发生2、疾病的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子相及)母病及子肾精不足肝血不足肝肾精血不足子病及母(子盗母气)心火旺引动肝火心肝火旺,(2)相克关系的病理传变(相乘相侮)相乘肝病传脾(木旺乘土、土虚木乘)肝脾不和相侮 肝病传肺(木侮金)肝火犯肺,(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诊断:面青、口酸肝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1、控制疾病的传变(生克乘侮),2、确定治则与方法,(1)相生规律:虚则补其母:滋水涵木(肾阴虚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培土生金(脾胃虚弱肺气虚)益火补土法(温肾阳健脾阳)实则泻其子:肝旺泻心法(清心火降肝火),(2)相克规律:“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调理肝脾法)培土制水法(温运脾阳治疗肾虚水泛)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泻南补北法(泻心火以滋肾水),其他:指导针灸选穴指导脏腑用药色、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