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10278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病理三角:寄主病原物环境的三元关系,是侵染性病害的核心。,环境,病原物,寄主,有利,有利,不利,不利,寄主与病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总是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进行,交互作用的后果在不同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环境影响作用双方的力量对比。环境可为侵染性病害制造侵入渠道或直接作为非侵染性病原。,若考虑人为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则为病害四面体,人为因素影响通过改变寄主抗性,病原物毒性及环境条件而起作用。,病程(侵染程序):即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指病原物从侵染一个寄主植物开始,到其产生繁殖体或发病为止的过程;包括接触、侵入、潜育、发病四个阶段。,接触期:病菌与植物地上感病部位接触具偶

2、然性,地上或地下器官分泌之化学物质可能吸引某些真菌、细菌、线虫与寄主接触,此现象称为趋化性。一般从接触到发生入侵所需时间在 24小时以内,个别的长达几个月(桃缩叶病菌)。,侵入期:一些真菌(白粉菌、锈菌等)、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靠本身机械压力或分泌物分解寄主表层组织直接侵入。真菌的侵入过程中有的先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再生出侵染丝侵入植物组织。,细菌和许多真菌需通过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气孔、皮孔等)或伤口才能入侵。植原体和病毒也通过伤口(微伤口)侵入,在自然界往往是由媒介昆虫携带并在取食时注入植物组织内,这种侵入方式就没有接触期。,侵入所需时间一般是很短的,有的只需几分钟,细菌不超过几个小时,真菌

3、一般也在24小时之内。病菌(接种体)侵入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侵染和发病(侵染密度)。一般来说真菌分生孢子个数11046/ml,细菌个数110810/ml,可以引起侵染。,环境条件对侵入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高湿是大多数真菌孢子萌发的条件,细菌一定要在水中才能游动。孢子萌发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关闭,对气孔入侵有一定影响。另外植物表面的营养物质和其它化学物质对孢子萌发也有促进或抑制作用。,潜育期: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出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阶段。各种病原物在植物体内扩展的寄生部位是不同的,有的仅局限于侵染点附近,称为局部侵染;有的侵

4、染后扩展到整个植株,称为系统侵染。,各种病害潜育期长短相差很大,决定于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种类和生长情况以及环境因素。其中温度最主要,很多叶斑病害只需几天,松疱锈病、立木腐朽可达几年,甚至几十年。,发病期:显示症状后,病害进一步扩展至症状停止发生的时期。这段时期症状特点是病斑从小到大,数量从少到多,从局部发病到全株发病,病症从无到有,从不明显到明显。,侵染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潜伏侵染:病原物进入寄主后处于基本 静止状态,至寄主衰弱或环境有利时 才发病出现症状。带毒现象: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均不 表现症状。复合侵染:单独侵染不成功之病原物,当两种先后或同时侵染引起症状的现 象。,侵染循环:病害从

5、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传播和侵染三个部分。,初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后,病原物从其越冬的场所散发出来,引起的第一轮侵染,称为初侵染。,再侵染初侵染完成后,有的病原物在同一个生长季节中可能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等的侵染,这些都被称为再侵染。,侵染:单循环病害在植物的生长季节只发生一次侵染过程(病程),即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梨桧锈病)。多循环病害在生长季节中有多次侵染过程,不断蔓延扩展(炭疽病)。少循环病害介于之间,有再侵染但次数不多(维管束病害)。病害潜育期短,再侵染的可能性较大。一种病害是否有再次侵染,涉及到对这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效率。,传播

6、:病原接种体从它原来寄生的部位或释放后转移到健全寄主体上的过程。(1)主动传播:线虫,具动孢子真菌,具鞭毛细菌,蜜环菌之根状菌素等。,(2)气流传播:真菌孢子,体积小,数量多,易于随风飞散,不规则的气流运动对于孢子的传播比稳定的劲风更为有效,传播的有效距离受气流活动情况,孢子数量以及孢子寿命影响。(3)雨水和水流传播:细菌,有胶质存在之真菌孢子,需吸收雨水膨胀和溶化后,才能从植物组织或子实体中散出,随水滴溅散而传播;流水可传播线虫、细菌、真菌孢子、菌核等。,(4)动物传播:病毒,植原体主要由昆虫传播,黄化型主要依靠叶蝉,花叶型主要依靠蚜虫。真菌、细菌和线虫也有一些由昆虫传播,鸟类是寄生性种子植

7、物的主要传播者。(5)植物传播:菟丝子可传播病毒和植原体。根际连生传播真菌、细菌等。,(6)人为传播:移栽,嫁接,施肥,修剪等短距离传播;种子,苗木,无性繁殖材料,花木产品,包装材料都可能携带病原物,通过运输工具进行长途传播。,越冬:越冬的病原物往往是初侵染来源。病原物越冬有三种方式,寄生(病毒、植原体、专性寄生真菌等),腐生(丝核菌、腐霉菌等),休眠(大多数真菌形成子实体或其他休眠器官,菌丝体、细菌等)。,(1)带病寄主,最重要的越冬场所,各种病原物都可以在寄主组织的保护下越冬。(2)病株残体,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植残体中存活。(3)土壤,土壤和未腐熟的肥料是很多兼性寄生

8、菌越冬的场所。,(4)种子和其它繁殖材料如块茎、球茎、插穗等等。带菌分几种情况:混杂、附着表面、潜伏在种皮内或胚内。(5)其它,病毒和植原体可在昆虫体内越冬,桃缩叶病菌可附着在新芽鳞片上越冬。,病害流行:侵染性病害于一定时间内,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发生蔓延,使寄主群体普遍发病,造成巨大危害和损失的现象。,引起病害流行的植物病害称为流行病。某一种病害的病原物和寄主在当地原来已有或存在很久,二者之间已协同进化建立了病害的平衡状态,这种病害称为常发病或地方病。流行病与常发病是一种连续的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流行条件:(1)大量感病寄主植物的存在。品种单一而集中,引种不恰当,经营管理措施不当

9、(火炬松、湿地松松针褐斑病、杉木炭疽病等)。(2)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存在,并传播到寄主体上。外来病原物的传入,致病性变异(榆树枯萎病)及定向选择。,(3)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及病害的发展。温湿度是最重要的气象条件,暴风雨有利于细菌、真菌传播,干旱有利于某些媒介昆虫大发生,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根颈部及树皮灼伤,林分结构、栽培管理措施,昆虫活动与数量,都对病害流行起到一定的作用。,流行类型和变化(1)当年流行病,一个生长季即可造成植物大量感病的病害,如阔叶树白粉病。(2)积年流行病,病原物是通过数年的积累,才引起大发生的病害,如油桐枯萎病。,(3)单循环病害,常在春季和夏季流行,延续时间较短,桃缩

10、叶病。(4)多循环病害,刚发生时多为零星分布,通过不断再侵染,逐渐达到高潮,这类病害流行以线性或波浪式发展,有的出现两个以上的高锋,或呈S型等。,一种病害发生的季节大多是固定的,在同一地区内,同一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各年份基本相似,但由于各年气候变化也不尽相同。具体流行条件配合不同,流行强度就有所波动,甚至有时变化还比较大。,流行预测:根据病害流行规律和即将出现的有关条件,以预测某一种病害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流行的可能性。,(1)经验预报,根据历年流行情况总结出主要影响因素,然后根据病原物种群大小,直接进行估计(单循环和多循环病害);根据气象条件进行预报;根据寄主生长发育阶段和寄主抗病性进行预报。(2)模型预报。,W=aXl+bYm+cZn+,病害严重程度,病原数量,温度,湿度,X、Y、Z等表示对病害严重程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先用往年已知的数据(W、X、Y、Z)算出a、b、c等,代入可得到方程,病害损失估评估损失指标:(1)死亡率,注意其它健康植株的补偿生长,清除木的用途等。(2)产量,有的产量不明显减少,质量下降(腐朽木、果实品质等)。(3)生长量,(生物量)与产量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完全等同。(4)观赏价值。各指标最终都会体现在经济价值上,但更深的生态价值则难以简单评估。估计方法:对比估计,模型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