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测量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1102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施工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桩基施工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桩基施工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桩基施工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桩基施工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桩基施工测量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施工测量施工方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方案编制及测量依据 . 12 工程概况 . 12.1 施工范围 . 12.2 工作内容 . 13 施工部署 . 23.1 施测程序 . 23.2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 24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 24.1 施测原则 . 24.2 准备工作 . 34.3 测量的基本要求 . 45 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 45.1 工程定位 . 45.2 平面控制网测设 . 65.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 76 测量方法 . 86.1 孔桩中心坐标投测方法 . 86.2 高程控制 . 87 质量保证措施 . . 98 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 99 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 910 现场监测过程的特殊实

2、施要求 . 1011 冲孔灌注桩强制性条文实施要求 . 10附图 1 平面测控引点平面示意图 . 11附图 2 桩基中心坐标平面布置图 . 121 方案编制及测量依据2.3 施工图纸。2.4 桩基施工手册(第四版)。2.5 DL5210.1-201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2.6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2.7 DL/T 5001-2004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2.8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第四版)2 工程概况3.3 施工范围第二标段冲孔灌注桩施工(不含凿桩头)、溶洞(土洞)处理、配合试验检测。本工程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厂前区建筑物,包括行政综合办公楼、食堂及公

3、寓楼等建(构)筑物 , 本次桩基工程:直径 800mm桩数为 49 根;直径 1000mm桩数为 45 根(具体桩数以设计图纸为据),混凝土标号为 C35,桩长约 35 米,具体桩长根据超前钻报告及设计要求的入岩深度来确定,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石灰岩层。本工程 0.8 米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4000KN;1.0 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6000KN。其中行政综合办公楼占地面积约 2970.25m 2, 0.000m 相当于珠江面高程 10.100m,食堂及公寓楼占地面积约 898.04m 2, 0.000m 相当于1985年国家高程 10.100m,室内外高差为 0.30m。3.4 工作内容

4、本工程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 溶洞(土洞)处理:溶洞(土洞)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灌注桩施工时能够顺利成孔,避免出现超灌现象,造成材料费用增加,工期延长。(2) 冲孔灌注桩:桩机准备、进退场、转移;测量放线、成孔、清孔、泥浆制备及处理、钢筋笼制作运输与安装、砼灌注、泥浆外运;(3) 技术资料整理;(4) 配合检测、验收、竣工移交等工作。13 施工部署3.1 施测程序准备工作测量作业自检报验合格 合格进入下道工序3.2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业主方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

5、,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4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3.5 施测原则4.4 遵守国家法令、政策和规范。4.5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测设原则,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的定位放线。4.6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4.7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的工作制度。4.8 测量方法要简捷, 仪器使用要熟练, 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 力争做到省工、 省时、省费用。4.9 明确为工程施工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

6、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4.10 设专人记录、整理测量数据,并加强成果的复核;对测量数据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审查。4.11 建(构)筑物控制桩的测设位置,应根据建(构)筑物的轴线布置,不得设在道路、地下设施及施工机械行走的范围内。22.9 建(构)筑物和设备基础的高程测量,应按四等水准进行;3.6 准备工作4.12 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熟悉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结构施工图 , 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

7、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对比总平面布置图、桩基平面布置图及其详图,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4.13 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 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序 号 器具名称 型 号 单 位 数 量 校准证书编号 5 台 1 GTC140200580011 全站仪 NTS-332R2 水准仪 DSZ2 台 1 GTC140200580033 钢 尺 50m 把 1 0417004 盒 尺 5m 把 4 /5 对讲机 XiR M8268 VH 个 2 /5.4 NT

8、S-332R5全站仪的主要性能分 辨 率:3”最短视距: 1.3m测 距:2700m测角精度: 2”测距精度: ( 2mm+2ppmD)m.s.e6.3 TJOP-DSZ2 水准仪的主要性能视 场 角:1o2 03最短视距: 0.3m安装精度: 0.8 ”反测量标准差: 3.0mm/Km2.10 测量的基本要求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根据工程特点,此工程设置精度等级为 一级。5 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3.7 工程定位根据业主提供的定位桩、 红线桩和水准点, 进行平面测控引点 (平面测控引点平面示意图:附图1)

9、,按照所计算的建筑物桩基中心坐标及桩顶标高进行定位放样。(桩基中心坐标平面布置图:附图 2)。42.11 施工定位测量流程图开始接收业主提供的现场平面控制网及相关资料复核现场平面控制网定位测量并提交相应的记录总承包方、监理单位进行现场复测并复核定位测量记录N合格与否Y总承包方、监理单位签证确认定位测量记录结束52.12 施工高程测量流程图开始接收业主提供的现场高程控制网点及相关资料复核专业测绘单位的现场高程控制网点及相关资料进行高程测量并提交相应的记录进行现场复测并复核定位测量记录N合格与否Y总承包方、监理单位签证确认高程测量记录结束3.8 平面控制网测设引入的基点编号及坐标 , 结合业主提供

10、的原基点 (Z01、Z02)及坐标值, 作为建立桩基础工程建筑测量基点控制网的依据,经复测后方可使用。4.14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5.5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5.6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62.13 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2.14 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3.9 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4.15 控制桩的埋设要求控制桩埋设位置到在建建筑的距离不小于 5m,以保证施工时不会被破坏。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 砌砖围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 , 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4.1

11、6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则,共设置 3个控制桩1#、2#、3#(平面测控引点平面示意图:附图1)。具体方法:根据业主方提供的定位桩首先进行复核无误后进行引点加密。第一步根据业主方提供的定位桩进行放样,先以测绘局测设、业主提供的工程平面控制基准点 Z01作为测站,Z02作为后视点,加密控制点 1#、2#、3#;然后对1#、2#、3#进行闭合复测,合格后报验监理,经监理同意后以 1#、2#、3#为整个建筑物的控制网。第二步以 1#为测站,3#为后视点放样建筑物轴线,每座建筑物首先定出外墙交点进行复核相互轴线的尺寸无误后再进行建筑物内的各点放样,现场填写放样复核数据报监理进行复核,合

12、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控制点中心位置的精度要求误差小于 5mm,施测完成并报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加以妥善保护。5.7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6.4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 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点 S1、S2,从而形成高程控制网。具体方法:以 测绘局测设, 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基准点为基准,引出 S1、S2,并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布设水准点要求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规范中的 4.14条款。由此作出的高程控制点,是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也可作为以后主体施工沉降观测的基准点。6.5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72.1

13、5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为三等水准的精度。2.16 高程水准点位处于工程施工作业区以外,用红油漆做好标记,并妥善保护。2.17 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18 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高差全中误差 路线长度 与已知点 复核或环线 平地闭合差 等级(mm/km) (km) (mm)联测次数 次数1/2 三等 6 50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12L3.10 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4.17 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构)筑物上。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4.18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前后 视线离地 基辅分 基辅分划水准仪 前后视距前后

14、视距等级长度 面最低高 划读数 所测高差型号 较差( m) 累积差( m)(m) 度( m) 差( mm) 之差( mm)三级TJOP-DSZ2 75 2 5 0.3 2.0 3.06 基础测量5.8 孔桩中心坐标投测方法6.6 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点北边1#引点上,经对中、调平后,后视南边3#引点,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各孔桩中心坐标,使用极坐标法放出各孔桩中心位置。5.9 高程控制就近以 S1、S2中一点为基准,用水准仪对开挖好护筒的桩位测量出铁轨面标高,并复核桩位标高。该工程桩顶标高为 -2.2 米。标高传递采用钢尺配合水准仪进行,并控制桩顶标高。87 质量保证措施7.1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

15、筑施工测量手册(第四版)进行。7.2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另详测量仪器检测报告)。7.3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7.4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核验,经总包单位复查无误后,向监理报验。7.5 自检及核验时,对作业成果均要进行全数检查。7.6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8 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3.11 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3.12 确保架设的水准仪、全站仪的稳定性。3.13 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 雨天或强烈阳光下

16、应打伞。 仪器架设好, 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3.14 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3.15 测量人员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3.16 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即卷起。3.17 钢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时擦净,长期贮存时尺带涂防锈漆。9 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4.19 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4.20 所有仪器必须每年鉴定一次,并经常进行自检。4.21 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4.22 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4.23

17、 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4.24 仪器现场使用时,司仪人员不得离开仪器。使用过程中防爆晒、防雨淋,正确使用仪器,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910 现场监测过程的特殊实施要求10.1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队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设计的相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方可实施 (引用 GB50497-2009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0.2 监测方应该对监测的数据的处理、 分析及信息反馈,并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引用 GB50497-2009基坑工程监

18、测技术规范)。11 冲孔灌注桩强制性条文实施要求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13):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B.2( 见附表11-1) 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33.18 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 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每浇注 50m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 50m3 的桩,每根桩必须有 1 组试件。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 根,当总桩数少于 50 根时,应不少于 2 根。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附表11-1)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 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 mm)13根、单排桩基条形桩基沿中心垂直于中心线方向 线方向和群桩基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础的中间桩D 1000mm 50 D/6,且不大于 100 D/4,且不大于 150泥浆护壁钻孔桩1D1000mm 50 1000.01H 1500.01H图1、平面测控引点平面示意图10 图 2、桩基中心坐标平面布置图 ( 行政综合办公楼桩位坐标平面图)1112桩基中心坐标平面布置图 ( 食堂及公寓楼桩位坐标平面图)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