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源流略考汇总.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1108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楷书的源流略考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楷书的源流略考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楷书的源流略考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楷书的源流略考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楷书的源流略考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楷书的源流略考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楷书的源流略考汇总.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楷书的源流略考在两汉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艺术的昌盛,日益繁忙的信息交流使书写较篆书简单的隶书不够日常应用,虽然在应用而生的章草可以趋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庄严的场合中还需要一种根为简便但有规范的字体来为政治和经济服务,在社会和实践的长期孕育下,一种新的字体产生楷书,在汉朝末年诞生了,这种新的字体以其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活力,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成长壮大到隋唐极盛,成为占据汉字主导地位、应用范围最广、使用历史最长的现代汉字书体,在汉字实用领域和书法创作领域放射着夺目的光芒。一、 楷书的起源与形成时期战国纵横家书正草之变一直是书体演变的原因,而隶书的简化则是楷书,的母体,两汉文化艺术

2、的发展,促进了书法的发展,书法家与民间书法在不同的领域进行着相同的汉字进化实践与艺术创造实践,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书,帛书的残片中也看出西汉又得字已经寻在楷书的笔法,如“文”“信”等字,在今年来出土的东汉简牍中不难看出,这种呈现扩散形势的笔法更是屡见不鲜,楷书无疑在一些碑刻中,如刻于东汉中平三年的汉故觳喊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中,不管是刻手的有意或无意,竟然将一部分典雅规范的隶书书丹用刀写得成为面目全非而与简帛书是那样契和的楷书化笔法,绝不是一种孤立的或偶然的现象。以楷书著称并有书迹传世的书法史上第一位大书家是汉故觳喊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生活在东汉桓帝元嘉元年至三国魏明帝太

3、和四年(151230年)的钟繇,唐张怀瓘书断称其“真书绝妙”。 见于著录的钟繇楷书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贺捷表,黄初元年(220年)的调元表,虽然隶意犹存,但已是纯书断然小楷。因为都是刻帖,或谓多系晋人、唐人临写摹刻而非钟书原型。但是从笔迹上讲,这些楷书用笔与结构还留有隶书的特点,但态势上还未完全突破隶书横画夸张、捺笔肥厚、总体呈宽扁之势的模式,形态与空间关系尚未完全确定,贺捷表所以显得稚拙和松散。汉末至两晋、南北朝期间的书法遗存中有大量体在隶、楷之间的碑石与墨迹。刻石如三国吴凤凰元年(272年)的吴九真太守谷郎碑。吴九真太守谷郎碑初期的楷书中保留了浓重的隶书意味,这是因为受隶书的影响,

4、仍然将字中的横画和捺画作为主笔来处理,横画夸张、捺笔肥厚、结构也成宽扁形,但是起笔过程中大多较为侧入画着顺入起笔,竖画也开始用夸张的手法等,这些为楷书成为一种新的字体做了准备条件。二、 楷书的发展时期汉字书法的书体嬗变并非简单地呈篆隶楷等单线演进的模式,而是呈复杂的复线多维演变。楷书的发展即呈现出新生书体的强势尽头,但又因为地区的不平衡性有着局部的不同发展。(一) 晋代楷书在楷书发展的历史上,以东晋王羲之为代表的书家群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革新派。东晋时期,书法艺术已进入高度自觉的时代,尤其是草、行、楷三种书体突破了旧的模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楷书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崭新艺术样式,前无古人,王羲

5、之楷书在用笔、结体、意蕴上的技巧与追求已有明显的不同。王羲之的楷书简化了起笔与收笔,横画不再夸张,主笔多表现在竖画上,字形方整,结构严谨,而且更加的注重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事实上,东晋时期,在二王的周围有一个有着共同革新思想的书家群,为改革成功做着重要的基础。西晋时期碑禁森严,到东晋时期才逐渐松弛,由于两晋刻石甚少,尺牍多用于行革,所以楷书的用处较为明显,到南北朝墓志碑刻风行时,楷书在使用中普及,形成繁荣局面,这才促使我们能够欣赏到风格各异的南北朝楷书。(二) 南北朝楷书广艺舟双楫余论第十九南朝楷书,衰相吐艳,时蔚为壮观,或奇石、或峻整、或浑厚、或超逸、或厚重、或典雅,康有为在广艺舟

6、双楫余论第十九中说:“北碑当魏世,隶、楷错变,无体不有。”北朝楷书已经高度成熟,由书家与碑石刻手共同创造的整体时代风格是一种恣肆雄强的阳刚大气。其主要代表是北魏时期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地的碑刻和西域写经文书墨迹,还有北魏拓跋氏入住中原以后推崇儒学,曾经使用隶书有渗透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但是一些楷书有明显的渗入隶书的笔意成为一种复古取向。在北魏楷书中,龙门造像居于重要位置,它与邙山墓志共同构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北魏楷书轴心系统。龙门造像系分布在河南洛阳城南伊河人口处两岸的西山(龙门山)和东山(香山)的石窟群。自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开凿,延续至北宋,历时四百余年。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余个,

7、佛龛七百八十多个,造像九万七干余尊,题记三千六百八十余种,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数量之多,举世罕见。前人将龙门造像题记或选为“思品”、获选为“十品”、“二十品”、“五十品”、其中以“二十品“最为代表。龙门二十品以其风骨峻朗,方整雄强,斜画紧结,用笔刻露而著称。龙门二十品除了龙门刻石之外,中州地区尚有大量北魏刻石名晶,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比如中岳嵩高灵庙碑,刻于太安二年(456年),石在河南登封中暑庙。质朴古拙,率意真放,遒迈而略带稚气。洛阳为北魏统治集团墓葬最为集中的地区,尤其是元氏宗室的墓志,几乎都是书写水平极高的楷书。北魏楷书除中州书风之外,山东境内诸刻是为大宗,云峰诸山刻石以其雄放宕逸的典

8、型风格,成为楷书中的重镇。康有为将魏碑分为三大类型,“魏碑大种有三:一日龙门造像,一日云峰石刻,一日冈山、尖山、铁山摩崖,皆数十种同一体者。”如:郑上碑之、张猛龙碑、石门铭、张玄墓志等。中岳嵩高灵庙碑三、 楷书的鼎盛时期张玄墓志张猛龙碑南北朝楷书的绚丽多姿与技法的逐渐完备为楷书走向辉煌奠定了基础,由隋至唐是楷书达到极盛的一个历史节点。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楷书在技法上的高度成熟与创作走向程式化;二是典型书家的典型楷书风格作为一种模式的确立;三是以书法家个人楷书风格的形式特征作为书体流派并以个人名命楷书风格类型的社会文化现象。(一) 隋代楷书龙藏寺碑以龙藏寺碑为代表,被誉为“隋碑第一”。 董美人墓

9、志,智永真草千字文,隋代楷书精熟练达,冷峻工整,体现着职业书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手的娴熟技法与书风。(二) 唐代楷书唐代是楷书大家攀出时代,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楷书研紧峻拔,森严险厉,用笔瘦硬崛健,结体取纵势,气息内敛,世称“欧体”。传世楷书代表作有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楷书姿荣秀出,刚柔咸哜,用笔温润遒丽,结体安详静穆。传世楷书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昭仁寺碑、破邪论序等。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楷书绰约疏瘦,婉媚劲逸,用笔清健遒美,结体舒展萧朗。传世楷书代表作有雁塔圣教序、阴符经等。言行禅师碑雁

10、塔圣教序薛稷(649713),字嗣通。楷书纤瘦疏通,清简济亮,用笔遒丽多姿,结构宽绰冲和。传世楷书代表作有言行禅师碑、洛阳令郑敞碑等。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楷书至颜真卿又为一变,由初唐的瘦健变为丰腴。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 传世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颜勤礼碑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楷书骨棱特出,劲拔威严,世称“柳体”。用笔劲媚而富弹性,结体极具法度。传世楷书代表作有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等。四、 楷书的衰落时期楷书在历经了唐代的高峰期之后,开始步人了平缓地发展阶段,由于唐代楷书巨大的影响力,以致后代书家很难摆脱前辈大师们的笼罩,又由于宋代

11、以后帖学的倡导,行草书备受青睐,所以楷书走向了衰落时期。五、 楷书的复兴时期清代碑学倡起,六朝碑版备受推崇,加之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对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使书法家在艺术思想发生急剧变革的背景下更加注重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与个性追求,楷书终于向求异创变迅速发展,楷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沉寂中终于射出光芒,进入了以艺术作为思想理论支撑的时期。金农(16871764年),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等,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书法由碑版而来,着意变化,生拙凝重,自称“漆书”。楷书用笔方扁,圭角时露,结体无拘无束,一任自然,可谓独出机杼,遗世独立。传世楷书代表作有消寒诗序册等。消寒诗序册清代诸家楷书与魏晋的古朴、南朝的稚拙、隋唐的法度森然、宋元的柔美、明代的雅致截然不同,对传统楷书的解构,使得楷书在意蕴、形态、用笔、结构、章法等都有着强烈的时代感与艺术个性。清代楷书崇尚外在形式的特异,清代书家于楷书艺术创造中以其逆向思维的敏锐,或由用笔变化,或由用墨变化,或由结体变化,或几种方法兼而用之,使式微的楷书重新振兴,并为楷书的创新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