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组织结构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的组织结构课件ppt.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皮肤的组织结构,皮肤的分层,角质层 透明层表皮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真皮 乳头层 网状层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 皮脂腺 汗腺 毛发 爪甲,表皮(epidermis),1.表皮来源于外胚层,是皮肤中最薄的一层,厚0.07 1.5 mm。2.表皮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组织。3.表皮内无血管分布。4.表皮有自愈的功能。5.表皮分为五层(由外向内):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1.角质层(stratum corneum),组成:角质细胞(复层扁平上皮细胞)角层脂质特点:(1)角质细胞扁平,无细胞核;(2)多数部位 5 15 层,掌跖部 40 50 层;(3)角质细胞无生物活性,含水约 10%;(4
2、)细胞膜增厚,胞内充满角蛋白(由张力细丝和丝聚合蛋白构成)。,角质层(stratum corneum),抗机械损伤 屏障作用功能 吸收紫外线(一定量)保湿作用 影响皮肤颜色,2.透明层(stratum lucidum),组成:复层扁平细胞(2 3层,无细胞核)成分:角母蛋白.磷脂类物质分布:掌跖部位作用:屏障作用 折光作用,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组成:梭形或菱形细胞组成(24层)成分:透明蛋白.角蛋白(嗜碱性)结构:障壁层 晶样角质作用:屏障作用 折射作用,4.棘层(stratum spinosum),组成:多角形细胞(48层)特点:(1)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2
3、)棘细胞间靠桥粒连接;(3)棘细胞间有间隙,可贮存淋巴液,可进 行物质交换;(4)棘细胞间含有免疫分子;,棘层(stratum spinosum),(5)棘层有感觉神经末梢;(6)棘细胞底层厚,有分裂能力,向上逐渐变扁平,细胞核变小。作用:物质交流 感知作用 修复作用郎格汉斯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来源于血液内的单核细胞;分布在棘细胞之间(身体各部位的数目不等,每平方毫米约为4001000个);树突状细胞;具有处理和提呈抗原的作用,是皮肤中专职的免疫细胞。,5.基底层(stratum basal),组成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新生表皮细胞)黑色素细胞 梅克尔细胞(感觉细胞)位置:表皮最深处,新生表皮细
4、胞,基底细胞是单层排列的柱状上皮细胞皮肤新陈代谢周期 角化期 脱落期 28d 14d 14d皮肤新陈代谢总周期 分裂期+角化期 脱落期 47d 19d 14d 14d,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来源:神经嵴结构:树枝状.含有大量黑色素黑色素细胞约占基底细胞的4 10表皮黑色素单位:1:36,黑色素的作用,黑色素的代谢全过程,产生:酪氨酸多巴多巴醌黑色素 酪氨酸酶 氧化 聚合转运:黑色素颗粒由黑色素细胞树突转运至角 质形成细胞。代谢:黑色素随角质细胞代谢至体外。,黑色素的代谢,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颗粒,黑色素的调控因素,黑色素的调控因素,硫氢基,黑色素,表皮层的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分布
5、于表皮各层中)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色素细胞(基底层)朗格汉斯细胞(棘层)梅克尔细胞(基底层),真 皮(dermis),真皮来源于中胚层,属于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结构:乳头层 网状层组成:纤维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 基质(粘多糖)细胞(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真皮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器。,乳 头 层,通过基底膜与表皮相连接;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以及游离的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纤维细密,其中胶原纤维方向不一;而弹性纤维与表皮垂直。,胶 原 纤 维,是真皮纤维中的主要成分,约占95%;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纤维耐拉力,赋予皮肤张力和韧性,对外界机械性损伤有防护作用。
6、,胶原蛋白(collagen),18种氨基酸构成分子量:30万结构:三螺旋结构含量占皮肤干重的70,弹 性 纤 维,主要成分是弹性蛋白;有较强的弹性,可使胶原纤维束经牵拉后恢复原状,赋予皮肤弹性,对外界机械性损伤有防护作用。,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来源于中胚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浅层与真皮相连接(无明显界限),深部与肌膜等组织相连接;皮下组织的厚度随性别、年龄、营养及所在部位而异,并受内分泌调节。,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功能:缓冲机械压力 储备能量 保温作用 参与体内脂肪代谢,皮 肤 附 属 器,皮肤附属器,皮 脂 腺,1
7、.位置 位于真皮毛囊与立毛肌的夹角内,开口于毛囊上部,呈梨形;2.分布 头面部和躯干部含量最多(400 900个/cm2),掌跖部位与足背部无皮脂腺.,皮 脂 腺,3.皮脂的成分 甘油三酯(占50)甘油二酯 胆固醇 蜡酯 鲨烯 并含有棒状杆菌.酵母菌.螨虫等,皮 脂 腺,4.皮脂的功能 a.润泽毛发 b.润滑皮肤 c.防止皮肤水分蒸发 d.使皮肤呈弱酸性,抑制杀灭细菌,皮 脂 腺,5.皮脂的分泌过程 腺体细胞内充满大量的脂质微滴,腺细胞破碎后释出脂质团块,与细胞碎片结合组成皮脂,经过在毛囊上1/3处的开口进入毛囊,再由毛囊排至皮肤表面。皮脂腺是一种全浆分泌腺,没有腺腔,整个细胞破裂即成分泌物,
8、皮 脂 腺,6.影响皮脂腺分泌功能的因素 a.内分泌的影响:雄性激素(睾丸酮)和肾上腺皮脂激素可使皮脂腺增生肥大,分泌增加。b.外界温度的影响:温度增高可使皮脂腺分泌增多(皮温上升1,皮脂分泌量上升10%)。c.皮表湿度的影响:皮肤表面水分多,有利于皮脂乳化、扩散。,皮 脂 腺,d.年龄的影响:青春期皮脂分泌最多。e.饮食的影响:油腻、辛辣、甜食易导致皮脂分泌增多。f.身体健康状态的影响:消化不畅易导致皮脂分泌增加;生活无规律、缺少睡眠、压力过大都易导致皮脂分泌量增加。,汗 腺,小汗腺大汗腺(顶泌汗腺),小 汗 腺,1.位置: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2.形态:由单层细胞排列成管状,盘绕如球形,导
9、管开口于皮嵴,外有肌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带。3.分布 掌跖、腋窝、前额等部位含量多;其次为头皮、躯干、四肢;唇红、鼓膜、甲床、乳头、生殖器等无小汗腺。,小 汗 腺,小 汗 腺,4.汗液的成分 水分 电解质(钠、钾、氯化物、尿素)糖原 粘蛋白,小 汗 腺,5.汗液的性质 酸性(PH4.5 5.5)无色无味 水分含量大,占99%6.显性出汗 and 不显性出汗,小 汗 腺,7.汗液的功能 a.调节体温 b.排泄人体代谢产物 c.与皮脂合成皮脂膜,润泽皮肤8.影响汗液分泌的因素 a.温度 b.湿度 c.神经情志,大汗腺(顶泌汗腺),1.位置:大汗腺位于皮下组织及真皮内2.形态:导管短而直,开口与毛囊内皮
10、脂腺的上部。3.分布:a.分布于腋窝、乳晕、脐窝、肛门、生殖器等处 b.耳耵聍腺、睑睫腺、乳轮腺等属于变形大汗腺,大 汗 腺,4.顶泌汗腺分泌液的特点 a.微黄、混浊 b.有异味 c.易感染5.影响顶泌汗腺分泌功能的因素 a.内分泌的影响:性激素有促进作用 b.遗传因素:如腋臭 c.青春期分泌旺盛,毛 发,1.分布:毛发遍布全身,唇红、掌跖、部分生殖器皮肤等无毛发。2.分类 a.硬毛 长毛(如头发)短毛(如眉毛)b.毫毛(体毛)(无髓质),毛 发,3.结构(1)a.毛干(露出皮肤表面的部分)b.毛根(陷入皮肤内部的部分),毛 根,毛囊(毛囊是表皮的下陷)毛球(毛根基部膨大,与毛囊共同形成)毛乳头(真皮结缔组织突入毛球部分),毛 发,4.结构(2)a.毛髓质 为毛干中轴,由12层立方形未完全角化的髓细胞组成。毛球部髓细胞体积大,顶端无。b.毛皮质 为毛发的主要成分,构成毛的基质,由数层菱形角质细胞叠积而成,细胞内含有黑色素颗粒。c.毛小皮 最外层,为角化的扁平细胞,透明无核,不含色素,呈叠瓦状排列。,毛发的生长周期,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