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工程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12852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涵洞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涵洞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涵洞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涵洞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涵洞工程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工程施工方案.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编制依据12 编制范围13 工程概况、自然地理特征及主要工程数量23.1 工程概括及主要工程数量23.2自然地理特征34 施工总体方案44.1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任务划分444.1.2 施工队伍布置44.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555554.3施工测量55564.4生活、施工用电64.5生活、施工用水74.6工程试验74.7内业资料74.8施工程序75涵洞工程的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75.1涵洞总体施工方案71010111517175.3 质量标准185.3.1 模板与支架185.3.2 钢 筋195.3.3 混凝土215.3.4 砌 体225.3.5 防水层

2、225.3.6 沉降缝236工期安排247 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247.1 创优规划247.2 质量保证措施2525258安全保证措施288.1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288.2 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318.3 安全生产检查319 工期保证措施3210环境保护措施3211雨季、夏季高温的施工措施3312.1雨季施工措施3311.2夏季高温施工措施33333412附件351 编制依据(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2003);(4)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

3、202002);(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B210-2005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8)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正线涵洞施工图纸;(9)国家、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等;(10)进场后进一步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后所获得的较为详实现场资料;(11)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2 编制范围序号里程工程名称延米备注1DK08+650.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17.56排洪2DK09+020.01-3.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16.02排洪3DK09+868.51-2.0m钢筋

4、混凝土框架涵18.50排洪4DK10+440.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23.42排洪5DK10+675.01-2.5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31.64排洪6DK10+736.51-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14.686立交7DK011+065.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35.44排洪8DK011+415.01-3.0m钢筋混凝土箱形涵图纸未到9DK011+510.01-3.0m钢筋混凝土箱形涵图纸未到3 工程概况、自然地理特征及主要工程数量3.1 工程概括及主要工程数量涵洞涵身均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涵身基础、翼墙基础、翼墙、帽石均采用C35混凝土,涵底铺设一层砂夹碎石垫层和一层C20混凝

5、土作为涵身垫层。沉降缝采用CB3006型及沥青木板处理,出入口边坡、沟床、锥体、垂裙、边坡均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片石和C25混凝土,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表3.2-1 涵洞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DK8+650DK9+020DK9+868.5DK10+440DK010+675DK011+0651C35帽石m32.01.81.62.42.42.42C35翼墙基础m332.733.315.151.953.551.93C35翼墙墙身m314.910.537.420.224.620.24C20涵身基础垫层m33.94.84.25.39.735.85砂夹碎石垫层地基m315.819.316.721.

6、438.89.06C35涵身基础m312.016.013.917.014.017.07C40涵身m356.359.659.576.4136.0119.48涵身钢筋HPB235kg1177.61198.41260.51558.62795.12429.09涵身钢筋HRB335kg7422.58742.47645.810038.518175.417212.910防水层m2105.487.7114.5145.6236.9223.411附属工程C25砼m338.984.023.929.323.629.3涵洞框架以及悬臂板均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框架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帽石、八字墙及基础均采用C30混凝

7、土,涵底铺设一层砂夹碎石垫层和一层C20混凝土作为涵身垫层。出入口边坡、沟床、锥体、垂裙、边坡均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片石和C30混凝土,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表3.2-2 涵洞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DK010+736.51C30帽石m312.32C30八字墙及基础m3960.43C20框架基础m372.44C40框架身m3413.85框架身钢筋HPB235kg3248.66框架身钢筋HRB335kg50493.67C40悬臂板m311.18悬臂板钢筋HPB235kg63.29悬臂板钢筋HRB335kg1887.210防水层m2380.511附属工程C30砼m330.712附属工程级配碎石

8、m32173.2自然地理特征DK0+000DK11+ 561.85段线路沿途为括苍山剥蚀丘陵区,局部为低山地形,沿河小阶地发育,平原稍开阔,在低缓丘陵间分布小型平原,山体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地势差异较大,相对高差在5080m之间。DK8+382.72DK11+ 561.85涵洞施工段主要为白垩系的紫红色砂岩、砂砾岩夹黄褐色薄层砂质泥岩。金华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水主要集中在29月间。初春34月,由于南下的西北风减退和东南季风的增强,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绵绵春雨”。5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峰面在此徘徊,降雨强度和总量均较大,极易造成本流域的洪峰。7月

9、中旬至9月,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雷降雨,受台风影响,形成大面积降水,且强度大,历时短,易造成大洪峰。1011月,天气晴朗少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受冷空气影响,天气以晴为主,时有雨雪出现。据当地台站实测,多年平均气温为17.3,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9.6,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 49月份为汛期,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涵洞安排在47月施工。4 施工总体方案4.1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任务划分DK8+382.72DK11+ 561.85段涵洞由中铁四局金温扩能改造工程第二项目部负责施工。涵洞施工组织机构见图图 涵洞施工组织机构示意图4.1.2 施工队伍布置施

10、工时在涵洞附近杨川村租住临时施工住地,本段涵洞工程施工拟1个作业班组进场施工,每次拟2个涵洞同时进行施工。4.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分管涵洞施工的项目管理人员就近居住在杨川村临时租住民房,以便涵洞的施工管理,作业班组生活住房租用附近民房、新建临时驻地。钢筋加工、半成品堆放间、库房等设置在项目部内,钢筋在钢筋加工棚内集中加工,钢筋加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对进场钢筋按程序抽检合格方可加工。本涵洞工程的混凝土由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金温扩能改造工程JWSG-1标3#混凝土搅拌站(DK10+736.5线路左1000m)集中拌制,由混土搅拌运输车运送至施工现场。本涵洞工程施工便道利用新建大临工程路基便道为

11、主,设置在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便道路面宽6米,配合既有老330国道和乡镇公路形成施工运输主干道。4.3施工测量本区段涵洞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实行项目部分工负责制和复核制,在各级分工范围内的测量工作主要依靠自检复核。在分工衔接上采取互检复核,实行监理验收制。项目分队测量组配2名技术骨干负责日常施工测量,并相应配备2名测工,由工程部长负责督促和检查本分队测量复核工作的实施。其主要任务是施工过程中的中线、标高、结构尺寸的施工放样的工作。项目部配备DSZ2型水准仪2台;徕卡TCA1201+全站仪1套,测角中误差0.41,标称精度0.31mm+0.41ppm;NIKON DTM-352-C全站仪1套,测角

12、中误差2,标称精度2mm+2ppm;DS32型水准仪1台;50米钢卷尺2套。所有仪器均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之要求,编制测量仪器检定计划,建立测量仪器状态台帐,定期到标准计量所检测中心进行检定。(1)测量方法利用该涵洞处的路基控制网进行施测,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水准测量。(2)测量精度根据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涵洞控制测量采用二级导线控制网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控制精度。(3)外业观测:水平角方向观测技术要求见表表 水平角方向观测技术要求表导线网等级测角中误差()仪器型号测回数方向观测限差()二1.0DJ169仪器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两半测回归零差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各测回同方向值互

13、差DJ2912三1.8DJ14DJ11696DJ26DJ2381310四2.5DJ12DJ24五4.0DJ22表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测量等级仪器型号最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 黑、红面读数差(mm)往返测量高差不符值限差(mm)四DS31003.010.03.04.0n4.4生活、施工用电生活用电利用杨川村既有电网,本涵洞钢筋加工在东盛村钢筋棚内集中加工,故不考虑钢筋对焊用电,在涵洞施工现场设置一台15kw柴油发电机以满足施工临时用电需求。4.5生活、施工用水施工用水采用水泵从附近水塘进行抽水,水塘干枯时,施工现场设置一座蓄水池,利用工地洒水车进行运送,确保现场施

14、工用水,养护用水采用检验合格的井水。4.6工程试验 项目部试验室与局指挥部中心试验室联合建设,负责管段内桥涵混凝土结构物的试件制作以及养护工作,土工试验取样、试配、检测等工作,同时承担本管段需要的各种材料的抽检、取样、留样等工作,加强现场施工过程控制,以指导及控制施工,确保工程创优。4.7内业资料业资料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书面反映,在施工过程中,由我项目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各项资料规范填写。按照“金丽温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规定”、“铁路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实施细则”和“新验标”的规定,对施工实施过程控制,内业资料检验批的签认,使工程质量具有可追溯性,检验批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4.8施

15、工程序线路复测及控制测量并按规定报批涵洞施工场地征地拆迁清理地表涵洞基础放样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地基处理报监理工程师签证-涵洞基础施工涵身施工施工自检报监理工程师签证翼墙施工报监理工程师签证防水层施工附属施工质量验收。5涵洞工程的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5.1涵洞总体施工方案涵洞由项目队按施工范围,由桥涵作业队施工,每次开2个作业面,组织分段流水施工。涵洞施工靠前安排,以便为路基尽早成型创造条件。在DK10+500DK10+650段为路基试验段,该段附近涵洞DK10+675、DK10+440的基础处理和结构先行施工。涵洞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基坑处理,

16、检验地基承载力,请监理工程师检测签证,进行基础施工,基础施工完后,绑扎钢筋进行涵洞底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在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金温扩能改造工程JWSG-1标3#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拌制,底板混凝土采用竹胶板模板方木加肋,钢管加固施工。涵身采用原位分节现浇施工,内外边墙及顶板施工均采用竹胶板模板,边墙模板采用拉杆加固,顶板采用满堂支架支顶,外侧采用设斜向支撑加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金温扩能改造工程JWSG-1标3#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拌制供应。涵洞(基础和墙身)沉降缝处两端面应竖直、整平、上下不得交错;沉降缝施工时预埋CB3006型橡胶止水带,填缝料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及沥青木板,并填塞聚氨酯弹性

17、胶紧密,沉降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涵洞施工完成,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涵背回填土时,按照设计要求的尺寸和填料遵循两侧对称回填,涵顶的埋土超过100cm时,方可在其上部行驶重型机械。5.2涵洞施工方案测 量 放 样基 坑 开 挖基础施工钢筋试验钢筋加工绑扎箱身底板和部分边墙钢筋部分边墙钢筋水泥、砂、石料试验砼配合比设计支立底板、下边墙模板 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浇筑底板及底板以上30cm高边墙砼安装边墙钢筋加固外模及内模安装边墙、顶板、悬臂板模板安装顶板、悬臂板钢筋自检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制作混凝土试件浇筑箱身、悬臂板混凝土砼养护后拆除支架、模板自检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强度测定翼墙施工防水层施工图5

18、-1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涵洞施工前,首先确定出涵洞中心及纵横轴线,施工放样时应注意涵洞在圆曲线和在缓和曲线上的定位方法,准确的定出涵洞轴线与线路中心线的准确位置。基坑边坡坡度可依土质情况按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所列基坑坑壁坡度,开挖宽度应能保证施工需要和有利于涵背回填。基坑开挖前必须探明是否需要地下管线的改移,涵洞基坑一般采用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清基。涵洞基坑开挖后,立即以触探法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查,基坑清理至设计标高,报监理工程师验槽合格后,立即施工砂夹碎石垫层,并按设计浇筑混凝土垫层及出入口基础。基底高程必须按设计严格控制,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松散浮土必须清除

19、,若有局部超挖,严禁用松土填补,要用基础同级圬工找平,基底排水要满足要求。当开挖到设计高程且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以免地下水或地表水浸泡地基,影响地基承载力。表 轻型动力触探仪0值(KPa)N10(击数/30cm15202530粘性土(0)100140180220重型动力触探仪0值(KPa)N63.5(击数/30cm)345678910中砂砾砂土120150180220260300340380碎石类土140170200240280320360400(3)基底容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土质:50mm石质:+50mm, -200mm框架涵涵身采用原位分节

20、现浇。框架涵身分2次浇筑成型:第1次浇筑底板及下梗肋以上30cm墙身,第2次浇筑侧墙及顶板(悬臂板)。框架涵施工内外模均采用竹胶板木板,框架内采用满堂钢管支架并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和扫地杆等。钢筋在钢筋加工棚内集中加工弯制,运至现场按设计交底绑扎成型。混凝土由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金温扩能改造工程JWSG-1标3#混凝土搅拌站集中供应,泵送浇筑。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搭设支架、立模、绑扎钢筋、浇筑边墙及顶板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层厚40cm、长度6m),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两边侧墙对称均衡进行,然后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底板、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振实,注意防止漏振或过

21、振。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许可值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进行防水层及附属工程施工。底板及下梗肋以上30cm墙身 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同时绑扎部分侧墙钢筋,底板模板立模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开始浇注混凝土;底板钢筋在项目部内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钢筋焊接采用闪光对接焊,运至施工现场绑扎;底板采用竹胶板模板,方木加肋,钢管加固;混凝土在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金温扩能改造工程JWSG-1标3#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50mm插入式振动棒振动,侧墙处混凝土浇注至底板下梗肋以上30cm墙身位置,混凝土初凝后洒水养生;为加强两次浇筑的连接和保证涵洞整体防水性能,

22、在第二次浇筑前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并清除干净,并在模板接缝处密贴双面胶带,保证混凝土不漏浆,接缝整齐美观。侧墙及顶板 涵洞侧墙模板施工前,将侧墙底部混凝土表面浮浆凿除,用水冲洗;侧墙钢筋绑扎完毕,立侧墙及顶板内模,然后绑扎顶板钢筋,立侧墙外模及悬臂板模板完毕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签证后,开始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洒水养生7天。模板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施工内外采用竹胶板模板,框架内采用满堂钢管支架支顶并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和扫地杆等。外模支护及加固设置 外模侧墙模板采用2440mm1220mm15mm竹胶板作为面板,竖带木作加强肋,竖带木采用100mm100mm方木,中心间距距为300mm,方木外侧纵向

23、间距600mm采用双排483.5mm钢管加固,钢管外侧横向间距900mm采用16拉杆卡扣对拉固定,辅助剪刀撑、钢管斜撑加固。内模支护及加固设置涵洞内模侧墙竖带木同外模侧墙同样采用2440mm1220mm15mm竹胶板作为面板,竖带木作加强肋,竖带木采用100mm100mm方木,中心间距距为300mm,方木外侧纵向间距600mm采用双排483.5mm钢管加固,钢管外侧横向间距900mm采用16拉杆卡扣对拉固定。在涵洞内室采用满堂钢管支架支护,483.5mm钢管横向间距0.6m,纵向间距0.9m,步距1.2m,钢管与钢管间采用扣件连接。其中横向杆两端设可调顶托,横向间距1800mm、纵向间距120

24、0mm采用可调顶托与内模横带钢管卡紧,增强模板加固的整体性。顶板底模采用2440mm1220mm15mm竹胶板作为面板,下衬100mm100mm方木作为横向加强肋,中心间距300mm,纵向100mm100mm方木作为横向分配梁间距600mm与支架立杆连接,将荷载传递至每根立杆。满堂钢管支架沿箱室横向每排设两道剪刀撑,并在距底板300mm设置通长横、纵杆,作为扫地杆以形成稳固的受力体系。图 侧墙模板安装示意图图 底板及侧墙底部模板加固示意图图 侧墙及顶板模板加固示意图钢筋及混凝土涵身钢筋在项目部钢筋棚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运至现场绑扎,钢筋焊接采用闪光对焊,钢筋绑扎采用22#铅丝绑扎。混凝土在中铁

25、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金温扩能改造工程JWSG-1标3#搅拌站集中搅拌,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泵送浇注,混凝土分段分层向前浇筑,分段长6m,层厚40cm。侧墙混凝土通过小直径导管或串筒浇筑,插入式振动器振实,底板、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平板式振动器振实;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两边侧墙对称均衡进行,注意防止漏振或过振。沉降缝处理箱涵在沉降缝设置处,内侧镶嵌2厚沥青木板,沉降缝位置涵身中间位置预埋CB3006型橡胶止水带,为了保证整个沉降缝竖直且在一个截面上,立模时须立分离式沥青木板(夹紧止水带),并用钢筋头将沥青木板固定,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橡胶止水带的偏移。涵洞内侧在涵洞施工完毕后嵌

26、缝深5cm聚氨酯弹性胶。拆模侧墙非承重模板待混凝土浇注完毕,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即可拆模,承重模板跨径2m以内的涵洞顶板底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拆除模板;跨径28m的涵洞底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模板方可拆除。表 拆除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要求表序 号结构类型结构跨度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标注值的百分率()1板、拱250287581002梁87581003悬臂梁(板)2752100翼墙施工 现浇翼墙内模采用竹胶板、方木和钢管加固,基础施工时按规范预埋接槎钢筋,基础与墙身接触面凿毛清洗干净,因外墙面为非竖直面,应加强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刚度、外模板采用地锚与基础连接

27、以加强抗浮能力,采用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模板爬升和出现墙面“鼓肚”现象而影响外观。涵洞防水层,主要材料为聚氨酯防水涂料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结合使用;保护层采用C40细石纤维混凝土。防水层施工涵顶面基层应平整,采用M10水泥砂浆在涵洞顶面做三角垫层找平。平整度的要求,用1m长的靠尺,空隙不大于5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一块。涵顶面基层及涂刷防水材料进行封边的部位应清洁、无蜂窝、麻面、浮碴、浮灰、油污等。对蜂窝、麻面做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碴、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湿润。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时基层应干燥,基层干燥的检查方法一般可凭经验、

28、肉眼观察,也可用1m见方的塑料布覆盖其上,利用阳光照射13小时后(或用吹风机加热的办法)观察是否出现水气,若无水汽出现可视为干燥。聚氨酯防水涂料应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5分钟,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涂刷从涵顶向另一端涂刷,涂刷宽度应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宽度相对应,涂刷应均匀,涂刷厚度不得小于1.5mm,并不得漏刷,一边涂刷一边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纵向整体铺设,当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纵向允许一次纵向搭接,且先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错开,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较低得一幅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粘贴完毕

29、后方可铺贴另一幅,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时应与前次涂刷层衔接好,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边缘和搭接处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防水层铺设完毕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保护层纤维混凝土采用强制搅拌,将石子、砂、水泥、水、减水剂和纤维同时投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拌合均匀。将混合均匀得纤维混凝土均匀铺在涵洞得防水层上,用平板振捣密实,在拉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应尽量缓慢,使纤维混凝土得振捣时间达到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光滑避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加水,抹面次数不得过多。混凝土面浇注完毕后,应采取必要得保

30、水养护措施,避免失水太快,自然养护时,涵身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混凝土撒水次数应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涵背回填应同时从涵洞两侧,对称水平分层填筑夯实,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当路基面距涵洞顶得垂直高度1m时,涵洞两侧不小于20m范围内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表层以下涵底及每侧底宽2m的倒梯形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d40Mpa,n28的要求。当路基面距涵洞顶得垂直高度大于1m时,涵洞两侧不小于20m范围内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涵顶距涵底每侧底宽2m的倒梯形范围内采用级

31、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d40Mpa,n28的要求。当涵洞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使过渡段的设置与线路中心垂直,避免横向的刚度差异。推土机和压路机等大型机械,则在涵顶填土不小于1m填土厚度时,方可允许通过。施工方法砌体工程的石料应质地竖硬,不易风化,无裂纹;石料表面的污渍应予清除,片石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cm,用作镶面的片石宜表面平整、尺寸较大,边缘厚度不得小于15cm,石料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30;出入口边坡、沟床、锥体浆砌片石的砌筑应分层进行砌筑,分层水平砌缝应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应互相错开咬接,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cm;每层片

32、石砌筑时,先安转角石再砌筑面石,然后填腹石,石块间互相交错,咬合密实,砂浆饱满,嵌缝无空洞,面石必须人工修凿,大面平整,转角石棱角分明。砌体的防护和养护不可在砌体上抛掷或凿打石块。已砌好而砂浆尚未凝固的砌体,不得使其承受荷载。如所砌石块在砂浆凝固后有松动现象,应予拆除、刮净砂浆、清洗干净后,重新安砌。拆除和重砌时,不得撞动邻近石块。新砌圬工告一段落、或在收工时,须用浸湿的麻布将砌体盖好。一般气温条件下,在砌完后的1012小时以内,炎热天气在砌完后23小时以内即须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14天。养护时须使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在一般条件下(15及以上),最初的3天内,昼夜至少每隔3小时浇水一

33、次,夜间至少浇水一次;在以后的日期中每昼夜至少浇水3次。5.3 质量标准5.3.1 模板与支架(1)主控项目模板与支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砼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外模待混凝土浇注完毕,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即可拆模,拆除承重模板及支架时,跨径2m以内的涵洞顶板底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就可拆除模板;跨径28m的涵洞顶板底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模板方可拆除。(2)一般项目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基础15

34、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板、墙52表面平整度5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3高程基础20测量板、墙54侧向弯曲板、墙L/1500拉线尺量5两模内侧宽度+10、-5尺量不少于3处6底模拱度+5、-2拉线尺量7相临两板表面高低差2尺量拆除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5.3.2 钢 筋(1)主控项目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GB13013)和(GB1499)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钢筋加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TB104242003)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本工程钢筋接头采用绑扎和闪光对焊形

35、式。钢筋绑扎接头技术要求:受拉区内的光圆钢筋末端应作成相对的180弯钩,带肋钢筋应作成彼此相对的90弯钩。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为:序号钢筋类型受拉区受压区1光圆钢筋30d+半圆形弯钩30d2带肋钢筋35d+直角形弯钩25d受压区光圆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d。钢筋闪光对焊的验收标准:a、接头密闭完好,并有适当而均匀的钝粗变形。b、钢筋接头外表面应没有横向裂纹。c、与电极接触的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d、接头如果出现弯折,其角度不得大于4。e 、接头如发生偏心,其轴线偏移不得小于0.1d,并不得大于2mm。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一般项目钢筋应

36、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序号名 称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全长10尺量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3箍筋内净尺寸5(桥3)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的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a、钢筋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b、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c、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d。d、同一根钢筋应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e、

37、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序号名 称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排距5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2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基础、板、墙20柱、梁103分布钢筋间距20尺量,连续3处4箍筋间距绑扎骨架20尺量,连续3处焊接骨架105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包括在内)30尺量6钢筋保护层厚度c()c35+10、-5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25c35+5、-2c25+3、-15.3.3 混凝土(1)主控项目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的检验必须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 2005160号)第涵身必须先浇筑底板,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再施工侧墙及顶板的混凝土,

38、分次浇筑时,侧墙的施工缝不应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结果和理论配合比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应符合设计配合比的要求。(2)一般项目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漏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混凝土涵洞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边翼墙距设计中心位置20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2墙顶顶面高程153孔径20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4涵长+100、-505厚度+10、-5顶板、底板、边墙、盖板各检查2处6涵身接头错台10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5.3.4 砌 体(1)主控项目砌体原材料和砌筑的检验必须符合现

39、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相关规定。(2)一般项目砌体表面应砂浆饱满,砌缝整齐,宽度和错缝距离符合规定,无脱落和裂纹,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泻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砌体附属工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边翼墙距设计中心位置20测量不少于4处2出入口流水面高程203墙顶顶面高程15测量不少于5处4基础砌体厚度+50,0尺量不少于5处5.3.5 防水层(1)主控项目防水层和保护层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护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断缝

40、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护层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防水层不得渗水。(2)一般项目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度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坡度平顺,排水通畅。保护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与防水层粘贴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脱皮、损伤等现象。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2%。胶结材料使用温度的允许偏差为-10。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基层平整度31m靠尺检查2卷材搭接长度-10尺量检查保护层允许偏差和检验

41、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31m靠尺检查2分格缝平直3拉线尺量检查5.3.6 沉降缝(1)主控项目沉降缝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沉降缝不得漏水。(2)一般项目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深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6工期安排涵洞施工总工期150天:施工准备25天: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65天:涵身施工70天:翼墙施工70天:防水层、保护层施工45天:过渡段、砌体施工45天:7 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7.1 创优规划达到国家

42、和铁道部现行质量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并满足设计速度开通要求;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工程零缺陷、材料设备无隐患。7.2 质量保证措施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物资设备部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工地试验室按技术标准定货采购厂家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机械设备检测、调试、维修、管理地方大堆料源、装车质量监控成品、半成品质检入库、管理、发放复核设计文件,优化施工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工艺标准、进行技术交底制定创优规划及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贯彻部颁规范,强化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测量复核制按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质量管理控制工序自检,监理工程师复验签证按部颁标准进行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评贯彻部颁验标、质量宣传教育组织QC活动建材取样复验、抽验计量检查管理认证土工、圬工各项工程试验质量跟踪检测、数据分析整理、信息反馈重、难、新项目质量跟踪控制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工作量各作业班组工序质量(1)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原材料按技术质量要求由专人采购与管理,采购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对各种原材料认真做好交接记录。原材料进场后,对原材料的品种、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