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14266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心式压缩机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离心式压缩机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离心式压缩机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离心式压缩机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离心式压缩机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心式压缩机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式压缩机施工方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编制说明22。编制依据23。施工顺序24。主要施工方法35质量保证措施116。安全施工措施127施工机具及措施用料148施工进度计划159HSE管理体系1510质量管理体161编制说明1。1本方案适用于甘肃宏汇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项目一期工程50万吨/年煤焦油精制装置安装工程(标段)中离心式压缩机的安装。1。2压缩机参数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主要参数1加氢精制循环氢压缩机C302BCL406/A1台介质名称:循环氢流量:26。27m/min 入口操作温度:40操作压力:入口17MPa(G) 出口19。4MPa(G) 2。编制依据2。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

2、B50231-20102。2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H351420012。3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2.4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HGJ20203-20002。5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及验收规范SH351020002.6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范SH3505-19992。7招标文件3.施工顺序施工顺序见下页.调速保安系统的静态调试主机安装基础验收、处理压缩机组就位润滑油站底座就位压缩机组一次灌浆揭盖检查、各部间隙测量(根据需要) 压缩机组的二次找正、轴端距的复测 压缩机组的二次灌浆润滑油站安装润滑油管道安装电机等辅助设备安装工艺管

3、道安装润滑油管道冲洗工艺管道吹扫调速保安系统清洗安装复位最终找正复查最终找正径向、止推间隙的复测,轴承箱的清洗,各部滑销和膨胀间隙的测定及稳定销的定位仪表连锁系统调试 单机试车 压缩机组试车压缩机组初步找平找正4。主要施工方法4。1.安装应具备的条件4.1.1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4。1。1.1能满足安装需要的图纸,包括机组布置图、基础图、装配图、配管图,安装使用说明书。4.1。1。2工厂检验报告,组装记录及合格证书。4。1.1。3机组装箱清单。4。1。1。4基础中间交接资料.4.1。1。5相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要求、施工方案。4。1.2施工现场应具备的条件4.1.2。1厂房土建工程基本完成,

4、具备安装条件,砼地坪完成,厂房封闭。4。1.2.2桥式起重机试运转合格,具备使用条件.4.1。2。3现场具备水、电、照明设施。4。1。2。4运输和消防道路畅通。4.1。2。5备有可靠的消防器材.4.1。2.6备齐施工用工具、机具、量具,消耗材料。计量器具应周检合格,精度等级必须满足测量要求。4。1.2。7按照安全规程,在孔洞处装有符合要求的围栏,踏板等.4。1。3明确机组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作业组长。为了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上述人员一般不要更换.4.1。4安装前工号技术负责人必须向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作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图纸资料、技术文件,了解设备结构,明确各项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

5、注意事项。4.2。基础验收4。2.1设备安装前必须办理基础中间交接手续.4.2。2土建移交给安装的设备基础,必须具有基础施工质量合格证书以及基础外型尺寸、中心、标高等实测记录,沉降观测点位置及沉降观测记录。4。2。3对基础进行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4。2.3.1基础砼表面应平整,无裂纹,孔洞、蜂窝、麻面和露筋等现象.4.2.3。2基础中心线、标高等标记齐全,清晰。4.2.3。3基础的纵向中心线对冷凝器和压缩机组的横向中心线应垂直,与基准线的偏差不大于1mm/m。4。2。3.4砼承力面标高应与设计相符,偏差不大于10mm。4。2。3。5地脚螺栓孔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10mm,孔壁垂直度不大于10m

6、m。4.2。4对基础应安设计进行沉降观测,观测工作至少配合下列工序进行:4。2。4.1基础养护期满后(此次测定值作为原始数据)。4。2.4。2压缩机组安装前。4.2.4.3压缩机组安装完毕二次灌浆前.4。2.4.4试运行后。4。3。基础处理4.3。1对需二次灌浆的部位,铲去基础表面疏松层,并铲出麻面,麻点深度不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内35点为宜.4。3。2按照垫铁布置图,在基础上预埋垫铁,垫铁规格为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要求,表面应平整,无毛刺和卷边,平面加工精度不低于5.垫铁预埋时,用水平仪和水准仪监控,各组垫铁之间高度差不大于2mm,水平度偏差不大于2mm/m。4。3.3底座(台板)

7、与垫铁及各层垫铁之间应接触密实,0。05mm塞尺一般应塞不进,局部塞入部分不得大于边长的1/4,塞入深度不得超过侧边长的1/4。4.3.4基础放线,应放出机组纵向中心线,横向中心线和轴承中心线。4。3。5以压缩机组纵、横中心线为基准,各埋置垫铁位置对螺孔中心的偏差应不大于3mm。4.4。冷凝器就位4.4。1基础处理后,将冷凝器底座就位,初找正,并留出调整余量,对地脚螺栓孔进行灌浆。4。4。2将冷凝器套筒吊入预留孔,并临时固定。4.4.3冷凝器本体托运就位至底座上。4。5.变频电机就位4。5。1将电机下部垫铁摆放好,并用水平仪找平,使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4。5.2将电机吊放置基础上,调整电机标高

8、、中心线位置,使其与设计标高、中心线位置偏差不超过1mm.4。6。压缩机高压缸、低压缸就位组装.4。6.1依次将压缩机高压缸、低压缸组装就位于基础上;高压缸、低压缸各部组装的详细要求根据压缩机图纸而定。4。6.2测量、调整轴端距使其符合图纸要求。4。7。初对中找正4。7.1初对中找正以压缩机主机为基准找正电机.4。7.2初对中找正采用“三表找正法”,用垫铁(或调整螺栓)调整高度,用支座水平顶丝调整各气缸水平位置。4.7。3初对中找正允许偏差:径向不超过0。05mm,轴向不超过0。1/1000mm。4。7。4初对中找正合格即可进行地脚螺栓孔灌浆。4.8。压缩机组二次找正4.8。1检查调整轴端距使

9、其符合设计要求.4.8.2采用“三表法”对各缸联轴节进行找正,使其符合设计对中曲线要求。4。8。2二次找正高度调整采用增减缸体与底座间的薄垫片进行.4.8。3二次找正的误差应不超过0。02mm。4。9基础二次灌浆4.9.1机组二次灌浆前,应检查安装记录,符合技术要求。4.9.2检查灌浆层表面,必须无油污和其它杂物、灰尘。4。9。3垫铁点焊。4。9。4灌浆前必须支模,模板高度应略高于底座下平面,内、外支模.4。9.5灌浆前基础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12小时以上,灌浆时应清除表面积水.4。9。6灌浆用材料为无收缩细石砼(或设计规定的其它灌浆材料),其标号应比基础砼标号高一个等级。4。9。7灌

10、浆时,必须有安装人员配合,连续进行,一次灌完,灌浆时应充分捣固,保证灌实.4.9。8应有后应有专人进行养护.4.10。压缩机揭盖检测(本条的施工内容应根据制造厂技术文件是否要求进行).4.10。1轴承清洗、检测、装配4。10.1.1轴衬装配前应进行外观检查,轴瓦合金表面不得有裂纹、孔洞、重皮、夹渣、斑痕等缺陷。合金层与瓦壳应牢固紧密地结合,经涂色检查不得有分层、脱壳现象.4.10。1.2可倾瓦、薄壁瓦轴承间隙及接触面积是由机械加工保证的,不应进行刮研。4。10.2.向轴承的清洗、检测、装配应该符合下列要求:4。10。2。1用涂色法检查瓦背与轴承座应紧密均匀贴合,厚壁瓦的接触面积,不应少于50;

11、可倾瓦、薄壁瓦、球面瓦的接触面积不应少于75。4。10。2.2轴瓦与轴承座和轴承盖之间的过盈量应该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4。10。2。3用涂色法检查轴颈与轴瓦的接触情况,轴瓦与轴颈接触应均匀,轴向接触长度不应少于80。4.10.2。4用压铅法或千分表抬轴法测量径向轴承间隙,应符合设计规定。4。10。2.5可倾瓦的瓦块厚度应均匀,各瓦块间厚度差不应大于0。01mm.装配后瓦块能自由摆动,不得有卡涩现象.4。10.2.6厚壁、可倾瓦口接触应严密.自由状态时,用塞尺检查,间隙不得大于0。05mm。4。11.3推力轴承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4。10。3。1推力瓦块的外观检查,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0。4

12、m。4。10。3.2推力瓦块的厚度应均匀一致,同组瓦块的厚度差不应大于0。01mm.4。10。3.3推力轴承调整垫应平整,各处厚度差应小于0.01mm,数量不应超过2块。4.10。3.4 用涂色法检查推力轴承与推力盘应均匀接触,接触面积不应小于75%。4。10.3.5测量推力轴承间隙,应在上下两半推力瓦、定位环和上下两半瓦套紧固后进行,推力轴承的间隙应为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4。10。4机壳与隔板清洗、检测、安装4。10。4。1检查机壳的外观,不得有裂纹、夹渣、气孔、铸砂和损伤等缺陷.4。10。4。2壳体的水平或垂直剖分面应完好无损,接合面自由结合时,间隙不应大于0。08mm,或每隔一个螺栓拧

13、紧后,间隙不应大于0.03mm。4。10。4。3轴承箱内的铸砂、杂物等应清理干净.4.10。4。4底座支撑面和机壳支座底面应紧密结合,自由状态下,宜用0。03mm的塞尺检查,不得塞入为合格。4。10。4.5底座支撑面与轴承座底面应严密接触,应用0.05mm的塞尺检查,不得塞入为合格。4。10。4。6支撑滑销系统联系螺栓、滑动键的间隙及膨胀方向,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4.10.4.7隔板外观检查,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未浇满和夹层等缺陷,扩压器和回流器的导流叶片应完整无损。4.10.4.8隔板装进机壳时,应自由地落入槽中,无卡涩现象;隔板装配后,隔板与隔板及隔板与机壳中心的偏差应小于0。05mm.

14、4。10。4。9两半隔板结合面应接触良好,结合面的局部间隙应小于0。08mm。4。10。4.10固定上下隔板的销子、定位键和对应孔槽的配合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4。10.4.11隔板最终装配时,应在各结合面处涂干石墨粉或其它防咬合剂。4。10.4。12隔板的吊装应使用专用工具.4。10。5转子检查4。10.5。1检查各缸转子,应无锈蚀、损伤、变形、裂纹等缺陷.4。10.5。2测量转子主轴颈及浮环密封配合处轴径的圆度、圆柱度,其各部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4。10。5。3检查主轴颈、浮环密封或机械密封配合处及径向探头监测区轴的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0。4-0。8m。4.10.5。4推力盘

15、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0。4m.4.10.5。5测量转子各部位的径向跳动值、端面跳动值,并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4。10。5.6转子吊装应使用专用工具,吊装时转子应保持水平状态。4.10。5。7转子就位后,应测定转子总窜量,并按技术文件要求,调整轴向位置,装推力轴承,使叶轮工作通道对称于扩压器通道,允许偏差宜为1mm.4。10.6密封装置的清洗、检测、安装4。10。6。1迷宫密封的检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迷宫密封的各密封片应无裂纹、卷曲等缺陷,镶装牢固,安装方向应正确.以转子为准,检查各部迷宫密封间隙,其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迷宫式软密封的装配间隙,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4。10。6。2机

16、械密封的检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机械密封各零件不应有损伤、变形,密封面不应有裂纹、擦痕等缺陷。检查密封环的平行度,其偏差不应大于0.01mm,端面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05mm。装配过程中,零件必须保持清洁,动环及静环的密封面应无灰尘和异物.静环安装后应能沿轴向灵活移动。安装后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机械密封的冲洗系统及密封系统必须保证清洁无异物。4。10.7机壳闭合4。10。7.1机壳闭合前,检查下列各项,均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并应有相应的安装记录:径向轴承、推力轴承各部间隙。机壳、隔板、密封装置组装状况。转子中心位置、水平度、转子的主要部位跳动值。机壳水平度、剖分面接触状况.支撑滑销系统组

17、装状况。机壳闭合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查确认机壳内部清洁无异物。查确认机壳内的紧固或定位螺栓应拧紧、锁牢。在机壳剖分面上均匀地涂抹密封剂,密封剂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装上导向杆,将机壳平稳地闭合,安装定位销,检查轴封部位不得有错口现象.按规定顺序和紧固力矩拧紧机壳剖分面的联接螺栓.机壳闭合后,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异常声响。4。10。7。2机壳螺栓的紧固,应符合下列要求:机壳螺栓应无毛刺、损伤,螺栓的螺纹部位应涂防咬合剂。拧螺母时不得有卡涩现象。 螺栓的紧固顺序:应从机壳中部开始,按左右对称分两步进行,先用5060%的额定力矩拧紧,再用100的额定力矩紧固。螺栓的紧固力矩,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4。1

18、1。辅助设备安装辅助设备安装按静置设备安装施工方案执行。4。12.管道安装4.12。1管道的安装、试压、吹扫及清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及技术文件的规定.4。12。2油路管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4.12。2。1管道的焊接应采用氩弧焊打底。4.12。2。2管道布置应整齐美观,标高和间距应符合图纸要求,水平安装的回油管,倾向油箱的坡度不应小于5。4.12。2。3碳素钢管道内壁必须采取相应的除绣措施进行处理.4.12。2。4油管组装时,密封垫片的内径应等于连接件的内径。4.12。3管道与机器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4。12。3。1管道与机器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器上用千分表监测其

19、径向位移。径颈向位移不应大于0。02mm.4。12.3。2配对法兰在自由状态下,应与机器法兰平行且同心,其偏差应符合下规定。 法兰连接允许偏差 单位:mm法兰面平行度径 向 位 移0。100.204.12.3。3配对法兰面在自由状态下的间距,以能顺利插入垫片的最小距离为宜。4。12。4油系统的冲洗4。12。4。1在油冲洗前,应将油系统中的设备、管道彻底检查并清理干净。向油箱注入冲洗油时,必须经120目金属滤网或滤油机过滤.4。12.4。2拆开与各轴承、轴密封、调速器等出入口连接管道,接临时短管连成回路.根据冲洗流程,确定管道上的阀门启闭状态。4.12。4。3各油泵经负荷试运行合格后,可进行油系

20、统冲洗工作。冲洗时的油温在4075范围内,并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交替进行。4。12。4。4油冲洗的合格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各润滑点入口处180200目的过滤网上,经通油4小时后,每平方厘米可见软质颗粒不超过两点,不得有任何硬质颗粒,但允许有少量纤维体。4。12。4。5油冲洗合格后,将系统中的冲洗油排出。再次清洗油箱、过滤器、高位油槽、轴承、密封腔。各部位正式管道进行复位.4.12。4.6向油箱注入经过滤的合格工作油,按要求组装轴承,并在各入口处设置180目金属滤网,按正常流程进行油循环。通油24小时,油过滤器前后压差增值,不应大于0.010。015MPa。5质量保证措施5.1组织机组施工人员

21、认真学习图纸、规程、规范、说明书、施工程序和方法等,以确保机组安装质量。5。2认真把好“五关”,图纸会审,施工方案编制,原材料及设备检验,施工工序质量检验,竣工期限质量保证,使质量责任制在各部门在施工全过程得到实施.5。3现场设专职质量检查员对机组安装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认真把好质量关,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5.4督促班组严格按说明书、施工方案、图纸及规程、规范施工.5.5机组油系统管道一律采用氩弧焊,以提高管内清洁度,缩减油循环时间。5。6采用强度无收缩水泥浆料对压缩机底座进行灌浆,以确保底座灌浆质量.5.7压缩机安装质量控制点压缩机安装质量控制点序号检验项目检验等级备注1

22、设备材料交接检查AR2设备基础交接检查BR3垫铁地脚螺栓孔灌浆检查AR4找正AR5二次灌浆B6拆检及回装间隙BR7联轴节对中:配管前、后AR8内部清洁度A9盘车检查C10油系统清洗AR11联轴节热对中AR12单体试车AR13基础沉降观测CR6。安全施工措施6。1、施工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建设单位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6.2、进入现场要穿戴好劳保护具.6。3、登高作业应注意防滑、防坠落。6。4、设备吊装时应稳妥可靠,严防设备损伤.6。5、设备拆检和装配时,应注意不让工具及其它杂物遗于设备内部.6.6、施工中应认真做好施工记录.6。7、桥式起重机应由专人负责操作。6。8、化学清洗作业

23、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6。9、设备安装期间,应妥善保管设备零部件,并做好现场保卫工作。6。10、施工现场有预留孔洞处,做好临时栏杆、警示牌以免掉入。6.11、作好钢结构平台的牢固性。6。12、现场临时搭建的操作平台一定要可靠、牢固。6。13、现场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6。14、现场用电要有专人负责。6。15、安装时,按规定应使用专用工具的,必须应使用随机专用工具,不得用其它工具代替.6.16、试车时划定试车区域,无关人员不得入内。6。17、试车现场应配备足量的消防器材.6.18、负荷试运转时,不得带压停车;当不得已紧急带压停车时,停车后必须立即卸去各级负荷(打开旁路或放空阀),随后,将油路、水

24、路等相关设备陆续停车.6。19、文明施工我公司在本项目按照业主文明施工程序保持一个干净和整洁的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项目经理是本项目现场文明施工的最高管理者;施工现场以队为单位负责本施工区域的文明施工,落实到每个班组和个人,HSE代表和HSE经理监督检查;现场施工临时设施按照业主指定位置设置,并保持整洁卫生。如:焊机棚、配电箱等按相应安全规范进行合理设置,并保持整洁卫生;保证施工区域内道路畅通和清洁,禁止随意的非计划阻塞道路。我方将对因无计划施工或野蛮施工遭到破坏的道路进行修复;施工车辆现场行驶限速15km/h,停靠时应妥善放置,保持道路畅通;施工的材料要设专门仓库分类成批整齐摆放,不

25、得混放,严禁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施工现场的材料严禁随意堆放,每日施工完毕的剩余废料要在业主指定地点集中堆放;项目部每周组织全现场的一次大规模卫生清扫;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标牌、警示牌,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标牌、警示牌的保护工作.7施工机具及措施用料7。1施工机具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汽车吊车16t1台2汽车吊车50t1台3千分表4块4百分表4块5内径量表2块6三角刮刀4套7塞尺4套8电焊机2台9烘干箱1台10经纬仪TDJ21台11水准仪DS321台12道木200*250250050块7。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用料一览序号材料名称材质规格数量备注1槽钢Q23520a100米吊装加固

26、2钢板Q23525mm6m2吊装3无缝钢管20DN2550m单机试车4无缝钢管20DN5050m单机试车5阀门WCBDN502台单机试车6阀门WCBDN252台单机试车7。3人力资源安排工 种数 量备 注1项目经理1名2技术负责人1名3技术员2名4安全员1名5质量检查员1名6管工1名7电焊工2名8起重工2名9电工2名10钳工4名11其他6名12合计23名8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见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施工进度计划。项目经理HSE管理领导小组HSE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HSE管理人员施工队负责人HSE监管人员施工作业班组长项目管理/监理安全监督小组9HSE管理体系10质量管理体项目经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质量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施工队负责人质量监管人员施工作业班组长项目管理/监理质量监督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