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16371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26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教学内容教科书P26内容。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鞭炮、通宵、万不得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猜谜语: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猜一个节日)2. 回忆过春节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

2、春节有关的事物?(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3. 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揭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2)学生提出难读词语,教师归类讲解,并完成形近字组词练习。2. 学生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 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1)在读文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1. 默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并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

3、重要的日子。2. 学生自绘表格。找出点明时间的词语,填在表格的左边。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相机指导。3. 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1)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4)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5)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6)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7)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8)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

4、炮,吃元宵。(9)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学生上学,大人做事。4. 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 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 抄写,熟记于心。第2课时一、复习巩固,加强记忆1. 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2.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主要写了什么?二、 品读感悟,细赏习

5、俗1. 品读“腊八”。(1)作者详写了腊八熬腊八粥,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各小组快速找出句子交流。出示句子:“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产品展览会”,体会课文语言特色。(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从“家家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以及对春节的重视。(2)同法品悟泡腊八蒜这一习俗。出示句子:“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引导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体会老舍先生叙

6、述的精妙和魅力。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课件演示:腊八蒜的图片)(3)品读优美句子:“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引用俗语。)好处。(形象地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 最冷的时候开始的。)2. 品读“除夕”。(1)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热闹。)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从人们的活动中。“家家”“到处”“老少男女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理解“守岁”)师 : 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从味、色、声的描写。“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

7、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2)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生自由说。 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3. 品读“正月初一”。(1)课件出示:“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2)“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呢?(“铺户都上着板子”“全城都在休息”。)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悠闲。)(3)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

8、,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 小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庙会、比赛。总之都没有闲着的,都是那么轻松自在。4. 品读“元宵节”。(1)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灯。)(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3)学生汇报交流。师: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这份红火和美丽吧!(课件演示:各种灯的图片)(图片 + 声音)(4)想象:假如你在这灯的世界里畅游,你还会看到怎样的花灯呢? 小结:是呀,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的确是美好而快乐的日

9、子。三、比较阅读 , 领悟写法1. 刚才,我们深入地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和美好,那么还有哪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再回顾课文看看。2. 学生举例。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四、拓展延伸,效果强化学习“阅读链接”。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忙碌 除夕 : 热闹 详略得当正月初一 : 悠闲 元宵节 : 红火美丽 突出重点教学反思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

10、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并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安排了搜集资料、资料交流共享等,增强了学生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2.腊八粥教学内容教科书 P79 内容。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2.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3. 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们跟着老舍在

11、北京的春节里吃到了腊八粥,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出示资料)在你们的印象中,腊八粥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今天就一起跟着沈从文,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二、作者简介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代表作品边城湘行散记等。三、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教师相机指导。2. 自读课文,并思考:围绕“腊八粥”,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写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腊八粥的经过。)3. 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第一部分(1):熬腊八粥; 第二部分(218):等腊八粥; 第三部分(19):吃腊八粥。)四、课文解读1. 请一

12、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 ( 写出了粥的材料丰富。)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 ( 美味可口。)2. 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呢?(用拟人手法写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用排比手法写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从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3. 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的故事情节作铺垫。)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那么主人公“八儿”,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研读课文(一)品读第

13、二部分。1.自读第 28 自然段,圈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他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喜得快要发疯了”:神态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天真、可爱、颇有童趣。八儿的年纪应该也很小。)2. 从哪里能看出来八儿的年龄小?(“看羊还不够资格”“只能猜想”“抱我起来看看”。)3. 朗读第 912 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吗?(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腊八粥的淡淡的烟气后,感觉有些失落。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

14、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4. 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5. 一位同学朗读第 13 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圈出相关句子品析。哪个字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6. 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腊八粥在八儿心中的初步印象,为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情。)7. 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齐读第15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作者怎么写腊八粥的?(拟人手法

15、。)8. 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9. 当妈妈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10. 总结:在第二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厌恶)(二)品读第三部分。最后八儿终于吃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吃腊八粥的呢?圈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简析。二、主旨探讨1. 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应该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吃腊八粥是略写的。为什么?(为了通过熬制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2. 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要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要通过这个生活场景体现这些普通百姓对生

16、活和家的热爱。全文运用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写出了八儿急切等待惊讶满足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三、课堂总结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想象中那样诱人了。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四、作业布置1. 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与腊八有关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分享交流。2.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板书设计腊八粥 盼 迫不及待想 苦苦等待猜

17、美妙看 惊异教学反思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学生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深深地映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学生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如果课堂上充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3.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 P1011 内容。教学目标1.会写“侯、章、泣、盈、脉、栖、鸦”等7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课时【教

18、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 指名读。(读后评读)2. 填空练习。寒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作。二、导入解题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三、教师点拨1. 知诗人。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2. 明诗意。(1)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把诗句划分成词语(春城 / 无处 / 不 / 飞花) 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照样子自学后三句。(3)检查出

19、示(斜御柳汉宫)。3. 悟诗情。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是什么样的?(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四、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板书设计寒 食韩 翃春城 / 无处 / 不 / 飞花,寒食 / 东风 / 御柳 / 斜。日暮 / 汉宫 / 传 / 蜡烛,轻烟 / 散入 / 五侯 / 家。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中国情人节是哪天?怎么来的?请学生讲讲牛郎织女的故

20、事。 二、诗歌朗读1. 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指名读,读顺诗句。指导读,读出节奏。2. 本文抒情主人公是谁?抒的是什么情?(明确:织女星,抒的是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因此,从主题上看,本诗是一首思妇诗。)三、分句分析1. 第一二句:点明描写对象。2. 第三四句:采用什么方式写织女?(1)外表:素手,衬托织女的美丽,语言非常精炼。请问:假如你要表现一个人美丽,你会怎么写?一般人是全方位地写,而这里只用一个字就表现得很传神,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写,而不一定要全方位地写。现在学到了这个技巧,再要你写一个性格很粗暴的人,你会怎么写呢?(眉毛粗、竖。)(2)动作描写:擢和弄

21、,描写了一个劳动场面,表现了织女怎样的特点?(勤劳。)3. 第五六句:最会织布的织女为什么会“终日不成章”?(明确:魂不守舍,心绪不宁。可见,织女不一定勤劳,而是因为无法忍受思念之苦,因而用劳动来排遣。)什么原因导致织女“魂不守舍,心绪不宁”?(思念之苦。)4. 第七至十句:“那浅浅的银河,定然不甚宽广”,跟第一句“迢迢”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河并不远,但因为不能相见,因而显得很远。)5. 为什么不能相见?(因为有人干涉。)6. 表现了织女怎样的感情?(怨恨、无奈。如果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还有理由来解释,但是明明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令人刻入骨髓。)7.

22、六个叠词有什么作用?(增强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8. 本诗主要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情景交融。)四、课堂小结收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试着背一背。同学间相互交流。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天上牛郎织女王母娘娘阻隔 分离地上人间男女社会背景影响 离愁别绪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人无尽的遐想,今天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二、诵读古诗1. 大声读:把诗歌读顺畅。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轮读,毛遂自荐当堂背诵。2. 说读:读懂诗歌的意思。边读边说,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

23、来。3. 默读: 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雅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4. 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边读边议,小组互相讨论下面问题,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1)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5. 品读:品析诗味。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讨论充分后,学生自由发言。(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月光

24、,从何处体现?(“地白”: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4)“落”换成“在”好吗?(不好。“落”写出了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感,形象新颖。)6. 美读:读出诗歌的韵律。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三、课外延伸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歌。板书设计十五夜望月景 境 情教学反思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传统节日的。这三首诗各有千秋,表现了不同节日的不

25、同情感。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并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4. * 藏 戏教学内容教科书 P1213 内容。教学目标1. 学习并积累“旷野、鼻祖、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教学难点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钹为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

26、样的特色。(板书课题)二、理清思路1.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词句,不懂的圈画出来。同学交流,老师指导。2. 再读课文,整篇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3 自然段):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47 自然段):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第三部分(817 自然段):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第四部分(18 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3.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三、朗读品味1. 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

27、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2. 读第二部分,了解藏戏的形成。(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同学交流,老师指导。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掀翻和吞噬加点)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 58 座铁索桥。通过七兄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

28、索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七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3. 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默读第 817 自然段,找出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 到 14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5、16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7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2)自由读第 814 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每种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4)自由读第 15 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

29、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的特点。(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四、课堂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五、课堂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板书设计藏 戏戴面具演出、藏戏没有舞台、三五天没结束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教学反思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所以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通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相关词语,能够根据课

30、文内容进行质疑,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经过赏析文章,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单元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内容教科书 P1824 内容。教学目标1. 学习 15 个生字,理解文章词语。2. 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3.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教学重点了解名著大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教学难点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谈话:之前我们学习了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主人翁的悲惨命运激起了我们深深的同

31、情。但是,面对恶劣处境和困难时,我们肯定不能一味地屈服和认命,我们也要学会抗争。今天,我们会结识一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鲁滨逊。2.(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我们在书上看到的这篇课文,是由该书的内容缩写(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检查预习1. 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你们一定了解了很多。那么,我给大家准备了有趣的抢答题:(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哪国的作家?叫什么?(2)故事主人公是哪个国家的?叫什么名字?(3)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了一个野人,取名叫什么?(4)主人翁最后结局怎样了?(5)鲁滨逊

32、离开那个岛时,已在岛上生活了多少年?2. 概括本书的主要内容。三、理清脉络1. 通过阅读梗概,你知道这本书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取一个小标题。(时间顺序,分别写了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四个部分。)2. 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梳理了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下节课我们将走进鲁滨逊的奇妙之旅,感受不一样的奇遇人生。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 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从中你感受到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2. 交流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处。3. 从他

33、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二、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1. 他所遇到的困难既包含物质层面的,也包含精神层面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总结:(1)孤独。所以他不停地工作,自我安慰,救星期五。(2)缺少食物、衣服、墨水等生活用品。他趁船被吹到岸边时,从船上往下搬东西,他还养羊,吃羊肉,喝羊奶,种麦子,磨面粉。(3)恐惧,缺少安全的家。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树枝,隐蔽自己,分开圈养羊。他建巢穴,做栅栏。 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勤劳、聪明能干、善良、坚强、积极乐观、不畏艰险、脚踏实地的人。2. 鲁滨逊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境遇。尤其是在想好处方面,可见他很乐观积极。他把坏处也考虑得那么清楚,可见他

34、能很清醒地认清现实,这便于他采取正确的行动策略。他很会自我安慰,从不幸中寻找幸运,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指导学生读书。3. 启示可分几个层次:(1)人应该热爱劳动,勤劳的双手能创造幸福的生活。(2)不怕困难,积极行动,才能改变困境。(3)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不幸中寻找幸运,鼓励自己振作。三、总结全文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不同的命运,鲁滨逊在无人的荒岛上顽强地生活了二十多年,还创造了自己生活的乐园,这与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相信他的生活态度会激励我们用正确的观念看待生活、看待挫折。课文所选的只是书中一个精彩的片段,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也留下了许多疑惑,也许只有在读过全书之后我们才能够解答这

35、些疑惑,做出更深入的思考。板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孤独 不停地劳动自我安慰 热爱劳动 积极乐观缺少生存物资 从船上搬 牧羊种植 坚强聪明不安全 建房修栅栏 分羊 不畏艰险 积极行动教学反思本课从以往学习经历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学习兴趣。再从整体感知入手,理清脉络,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内容。最后学习文章选段,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交流,重点感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6.* 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内容教科书 P2530 内容。教学目标1. 运用想象阅读童话故事,聚焦动物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2. 移情体会,初步感知“坏”孩子也能变成好孩子的文章主旨。3 通过推想、猜想、讨

36、论等学习方式,激发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重点1. 了解文章的大致情节。2. 激发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的兴趣。教学难点感悟人只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学会与动物协作,与自然相处,人将会和自然成为最亲密的伙伴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最近,我们读了一本好书,书名叫骑鹅旅行记。当你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你都想到些什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尼尔斯,分享我们在阅读中的点滴收获!二、检查预习1. 课前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自我感觉所有的字都会念的,请举手。2. 出示难读易错的词语,指名朗读,相机正音。3. 所有的童话都是带有魔幻色彩的。本文主人公身上带着什么样的魔幻色彩呢?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也带

37、有魔幻色彩?三、初识人物1. 尼尔斯被一只小狐仙变成了只有拇指大的小人儿。读到此处,你的脑海里不禁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他为什么会被小狐仙变成小人儿的?)2. 浏览课文,可以通过什么细节来推想其中的原因?(动物的语言。)3. 出示院子里动物说的话。引导学生带着想象读动物说的话。(1)院子里的麻雀。引导想象:麻雀此时是高兴还是难过?为什么?(2)院子里的鸡。引导想象:第一句话是公鸡说的,那么第二句和第三句是谁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3)院子里的猫。引导想象:读猫这段话的时候,是要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4)院子里的牛。引导想象:在牛角上“跳舞”怎么理解?尼尔斯对妈妈做的这些事,你敢做吗?4

38、. 从这些动物的言行当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尼尔斯是个坏孩子。)5. 大胆地推想一下,小狐仙为什么要把尼尔斯变成小人儿?6.(出示原文片段)所以当大家看到尼尔斯变成只有拇指大小的小人儿,他们纷纷这样说出示对话再指名朗读。7. 总结:同学们,本文并没有直接写出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而是采用了多重选择性的全知视角。此视角多借助于故事中人的“感官”机制,充分调动人物的视听感觉功能,来传达内在的思想活动与情感倾向。四、推想结局1. 看来院子里是待不下去了,尼尔斯在无意中骑上了鹅背,开始了八个月的旅行。回来后,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好孩子。)2. 尼尔斯这八个月的时间,骑着这只鹅去旅行,

39、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让他有了这么巨大的改变?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从中也许我们可以了解一二。五、再识人物1. 当初的尼尔斯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坏孩子吗?再回到这个片段中,默默批注。2. 黑板上的板书你觉得要怎么改一下才合适?(“坏”字加引号。)六、总结课堂你身边有像尼尔斯这样的人吗?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要如何去看待他们?板书设计骑鹅旅行记(节选)情真意善景美“坏”孩子 “好”孩子教学反思课前尽量让学生抽时间去阅读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开篇以谈话导入,以问题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在创新的世界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立足于书但不局限于书。使学生

40、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并从文本的分析中感悟其中传递的信息,形成对学生有价值的人生道理。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内容教科书 P3134 内容。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 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了解课文大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3. 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了解课文大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帕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指名读,齐读)如此可见,掌握好的读

41、书方法至关重要。2.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曾徜徉在童话世界中,也曾遨游在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中。那文章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最后悟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板书:为什么写)是学习的关键。3. 今天老师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给你们,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出示作者简介)(马克吐温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二、学习课文1. 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2. 默读课

42、文,你觉得课文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历险故事?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 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3. 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片段中找出证据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4. 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大悲大喜,先悲后喜。)5. 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出示:最吸引我的语句是_,因为_。6. 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7. 再回到精彩片段,现在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认识?(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8. 阅读了这精彩

43、片段,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三、总结课文1. 通过阅读这片段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2. 请同学们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并完成读书推荐卡。板书设计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写什么 历险 怎么写 语言夸张幽默 为什么写 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从解题入手,提醒学生留意汤姆的历险经历,这样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学生边看、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从而理解文章,形成自己对汤姆的认识,增强对文章的感悟。但是我认为在教授本课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我们不应该像汤姆

44、那样去冒险,要学会理性地思考人生,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第三单元8.匆 匆教学内容教科书 P4243 内容。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 6 个生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3.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就仔细听。没有脚,快步走,无人能够把它留,没有手,本领大,能让青丝变白发。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在人们身边无情而匆匆地流逝。(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课文匆匆,他是朱自清在走过 8000 多个日子的时候写的,那么他在这 8000 多个日子里又做了些什么呢?时间是怎样“匆匆”呢?二、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梅雨潭的绿荷塘月色等。三、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读课文。(1)要求:读正确,读流利。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在读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