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1868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调查时间:二0一四年三月十日目 录一、矿井概况1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1三、采空区普查情况2四、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7五、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情况11六、陷落柱普查情况25七、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25八、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27九、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28十、井下火区普查情况33十一、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情况33十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总结34*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44号)的文件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

2、矿安全管理水平,我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以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监处长为副组长,以地质、测量、通防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于2014年3月6日,在公司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普查情况总结如下:第一章、矿井概况*井田位于新汶煤田的中部。生产矿井在*境内,井田地面范围分别属*、*、*所管辖。地理座标为东经 至 ,北纬 至 。井田走向长约 km,倾斜宽 km,面积 km2,由 个拐点坐标圈闭而成,开采深度 m m。设计生产能力 万吨/年,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 万吨。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分组联合开拓,遵循由近及远,先浅后深逐步向井

3、田边界和深部扩展的原则。主要井筒数目*个,分别是*。第二章、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1、小组组成组 长:董事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 生产经理 安监处长 各专业副总工程师成 员:地质测量部负责人、通风防尘部负责人 2、职责组 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成 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第三章、2014年生

4、产接续情况第一节、原煤产量、掘进进尺计划:2014年计划原煤产量*万吨,其中回采煤*万吨,掘进煤*万吨;掘进进尺*米。第二节、采掘工作面接续计划回采工作面接续计划单位生产地点起止时间表3.1 *公司2014年掘进计划区队施工地点设计长度(米)起止时间岩性支护方式掘进方式断面第四章、采空区普查情况*矿井 年建成投产,经过近 年的开采,矿井*水平和*水平于*年开采结束,两水平均无老空积水区。采空区及积水情况如下:(1)二采区位于井田*断层以南,煤层露头至*断层,东以*断层与*矿为界,西以*断层、*-1断层与*矿为界。该采区内煤层分为东西两翼开采,二、四、六层、十一、十三、十五层煤均已开采完毕。根据

5、分析区内存有老空积水四处:四层东翼(*断层以东-350下山区)最下部工作面2412老空存有积水,积水面积37500m2,积水量22500m3,周边无采掘活动,对生产没有影响。采区疏水口为东2412平巷,建有挡水墙一座,反水沟正常反水,水量为12m3/h;西翼最下部工作面2412运输巷与四、六石门连通,老空水沿412泵房流出,采空区内无积水。六层东翼最下部工作面2613工作面(标高-350以下),因煤层变薄未采,巷道内存有积水,积水面积3400m2,积水量2380m3。采区疏水口为-350水平六层东大巷挡水墙,反水沟正常反水,水量为4.8m3/h; 西翼最下部工作面2612运输巷,老空水沿261

6、2平巷流入-350水平水仓,采空区无积水。后组十一、十三、十五层下山区开采结束后,整个下山区存有老空积水,积水量42万m3,老空水分别沿二采十三层轨道上山、运煤上山和二采十一层石门流出,进入-350水平水仓。周边无采掘活动,对生产没有影响。11313、11314工作面为一采区最下部两个工作面,存有老空积水,积水面积109260m2,积水量49650m3。周边无采掘活动,对生产没有影响。(2)四采区位于*断层以北至-350水平,西部与翟镇矿相邻,该采区内已全面结束二、四层煤的开采,六层煤局部变薄未采,四采十一层煤局部回采完毕。根据分析,区内预计存在积水区一处,为41106、41107老空积水,积

7、水面积40083m2,积水量19240m3,下伏十三层煤开采前,需实施探放水工程。四层煤由于是断层之间的条带式布置,各工作面之间不连通,均为独立块段,工作面外高里低,所以局部存有老空积水,周边无采掘活动,对生产没有影响。(3)五采区位于*断层以北至*技术边界,西至*3断层,为-350下山区,上限标高-350,下限标高-580,现已结束二、四、六、十一层的开采。区内二、四、六层采空区均有积水,积水量330000m3,四邻均为采空区,对生产没有影响。51101W面老空突水点以里存有积水,积水面积31250m2,积水量15000m3。周边无采掘活动,对生产没有影响。13层煤采区内有一条集中疏水巷,工

8、作面涌水通过自流进入疏水巷和五采十三层东大巷后,流入-580水平水仓,无老空积水。(4)三采区位于井田的西北部,南、西至*边界,北至-580水平,开采上限为-350m。该采区二、四层煤已部分开采,现正在开采3214工作面,上邻3213老空区已实施探放水工程,无老空积水区,六、十五层煤未开采。十一、十三层煤-580水平以上已开采完毕,具备自然疏水条件,无老空积水。(5)八采区位于*井田的深部,南、东至孙良边界,北至西周矿技术边界。上组煤二、四层(开采上限-580m,下限为-950m)局部开采。因采区东翼二层煤煤层变薄停止开采,仅开采8201工作面,老空水沿四层导水裂隙进入四层煤老空,无老空积水,

9、8405工作面为4层煤最下部的一个工作面,存有老空积水,届时老空水积满8405老空后,沿8404中轨道巷流出进入-750水仓。 西翼二层最下部工作面为8203工作面,老空积水已于2007年5月疏放完毕;四层最下部工作面为8404工作面,工作面外高里低,局部低洼地点存有老空积水。周边无采掘活动,对矿井生产无影响。(6)九采区位于井田西北部,与*煤矿相邻。采区内二、四、十一层煤已开采结束,十三、十五层煤未开拓。二层煤老空水沿四层导水裂隙进入四层煤老空,无老空积水,四层局部低洼地点存在老空积水,十一层煤工作面外高里低,在91102和91103老空区里段存有老空积水,积水量为31640m3 ,周边无采

10、掘活动,对生产没有影响。表1 老空积水区排查统计表编号位置标高积水量存在问题或隐患积-1采区已结束,周围无采掘活动,对矿井生产无威胁。积-2积-3积-4第五章、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第一节 废弃老窑一、根据原*地质勘探大队勘查的井田区详查地质资料记载:本井田内有 个古井,开采煤层为后组煤。1955年1965年间,对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部分古空和影响东、*民房的古空进行了充填。2001年又对煤15古空进行了打钻验证,无古空积水;其余古空对应地表位置为工业广场及民房,地面已硬化处理,对矿井无威胁。二、*年投产的*煤矿,开采*井田西部*F5断层之间的-175m以上11煤层(-120-1

11、75m之间)、13煤层(露头-175m之间),15煤层(0-175m之间)于1982年结束闭坑。现地表已建为居民区,其老空积水已于1993年全部被疏干,目前水害已解除,对矿井无威胁。第二节 废弃井筒由于矿井浅部开采采用水沙充填法,浅部存在10处废弃风井、沙井,各废弃井口下部均采用三合土回填捣实,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了浇筑处理。现各废弃井口均在矸石山下或工业广场内,地面已建筑房屋或硬化,北距小汶河较远,地面比较平坦,泄水通道畅通,无破坏废弃井口现象,地表水对其没有影响,对矿井的安全无威胁。具体情况见附件1:废弃井口档案第三节 封闭不良钻孔根据矿井地面勘察钻孔台帐记录,本井田内共有封闭不良钻孔1

12、5个,孔号为:*#、*#、*#、*#、*#、*#、*#、*#、*#、。封闭不良钻孔统计孔号坐标终孔含水层涌漏水情况封孔情况及影响开采煤层所在采区处理意见备注深度m层位第六章、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情况第一节、区域构造*煤田呈一近东西向的单斜构造,南与蒙山基底凸起相邻,北与莲花山大断层相接,蒙山大断层将煤田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的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一般为930。西段构造形态略为复杂,西部*井田地层,走向自西而东由350转为300再转为30,呈一向北东开口的簸箕状,地层倾角1530,*井田为一地堑。 图3.2 区域构造纲要图煤田内断裂较发育,绝大多数为高角度正断层,偶见逆断层。以莲花山大断层和

13、蒙山大断层规模最大,前者沿煤田北侧呈弧形展布,构成煤田的北边界,后者将煤田斜切为东西两段。羊流大断层位于煤田中部,走向北西至近南北,东盘下降。煤田内广泛发育的中型断裂主要是一组斜交断裂,其方向自东而西随地层走向的逐渐折转而变化,东部为北东东向,中部和西部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多为南东盘下降。在平面上向西南推移,在地层走向剖面上呈自西而东依次下降的阶梯式,该组断裂将煤田沿走向切成一系列井田区段。*断层在深部横贯东段煤田东西。第二节、井田地质构造一、井田构造形态*井田位于新汶煤田中部,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在第三勘探线以西,*断层以北,地层呈现平缓而有轻微起伏。地层走向290310,倾向2040,

14、倾角1224。井田内构造属中等类型,按延展方向主要有大致两组断层发育,北东向(*、F2、*、*3、*5),北西向(*1、*2、*3、 F82、F9、F6、F61、 F8、F81)。*井田构造纲要示意图二、主要断裂构造井田内断层较发育,大、中型断层28条,其中查明20条,基本查明8条。延展总长度为33155m,平均2299m/km2。目前井田内落差10m以上的断层有44条(其中有编号的27条,无编号的17条),其中查明井田面积14.42Km2,井田落差10m以上的断层密度为:3.05条/ Km2。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揭露落差10m以上隐伏断层的增多,井田内断层密度呈缓慢增长的趋势,这些断层对采区

15、的划分和工作面的布置影响较大。*断层以南面积5.4km2,发育断层6条,平均1.1条/km2。*断层以北、*3断层以东面积3.7km2,发育断层16条,平均4.32条/km2。*断层以北、*3断层以西5.3km2,发育断层22条,平均4.15条/km2。现将已控制的主要断层分别叙述如下:1、*:该断层部分段为井田的东边界。在0m水平有11、15煤层东大巷揭露,在195m水平13煤层东大巷穿过, 4煤层、2411平巷、2412平巷穿过, 6煤层350m东大巷穿过,11煤层21103平巷穿过,13煤层21314平巷穿过,控制可靠,产状清楚。走向42,倾向SE,倾角60,落差2520m,由浅而深减小

16、。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2、F2:该断层浅部段为井田的东边界。下组煤和第11煤层采空区沿断层已布于两侧附近,控制可靠。走向44,倾向SE,倾角70,落差170250m,由浅而深减小。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3、*:该断层为井田浅部的西边界。在第3勘探线上有7#孔穿过,矿井107m标高11煤层西大巷揭露, 4煤层1405平巷揭露,控制可靠。走向由浅而深4290,倾向SE、S,倾角6065(由浅而深增大),落差50130m(由浅而深减小)。区内延展长度2400m,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4、*-1:*断层的分支。在第3勘探线上有708#孔穿过,矿井在2煤层1209平巷揭露, 4煤层1411平巷穿

17、过, 6煤层1611平巷穿过,控制可靠。走向由浅而深5568,倾向SE,倾角60,落差030m,向深部消失,区内延展长度260m。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5、*3-1:该断层位于第4勘探线上深部及勘探线以西。在第4勘探线上有712#、308#孔穿过,有线间孔932#孔穿过,第4勘探线上91-3#孔穿过,控制可靠。走向由浅而深4314,倾向SE,倾角7080,落差0600m,向南东消失,向北与DF5断层相互切割后歼灭。性质、产状、落差已基本查明。6、*3:该断层位于第4勘探线以东,自5208平巷向深部延展。矿井在5208平巷穿过,5210回风巷揭露,深部八采13煤层轨道下山、运煤下山控制,因断层

18、倾角变化,导致深部与浅部走向有所变化。有第4勘探线上307#孔与线间孔93-1#对孔控制,孔距365m,有第4勘探线上3#孔与303#孔对孔控制,孔距450m,有93-6#孔穿过,控制基本可靠。走向2050,倾向SE,倾角 70,落差 0750m,自东而西消失。区内延展长度2600m,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7、*3-2:位于测区中部,*3断层与*5断层之间,由12条测线(10个A级,2个B级)及3号孔控制,走向NW,倾向SW,倾角5675,区内延展长度900m,至西部被DF5断层截断,落差1530m,八采西区2煤层通道、八采4煤层轨道下山、运煤下山、八采西区11煤层轨道上山实际揭露。基本查

19、明。8、*3-3:位于测区东部,为*3断层分支,由11条测线(8个A级,3个B级)控制,走向NWW倾向SSW,倾角6371,区内延展长度394m,落差063m。基本查明。9、*3-7:位DF5断层西部,为*3断层的分支。4413小轨道实际揭露,由3216外运煤巷与3216外轨道巷控制,走向NE,倾向SE,倾角60,延展长度360m,落差036m,为基本查明断层。10、*5:在第4勘探线上有306#、 305#孔对孔控制,孔距495m,在第5勘探线上有93-5#孔穿过,控制可靠。走向85,倾向SE,倾角70,落差080m,自东而西消失。区内延展长度2500m,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11、*6:

20、位于羊5勘探线以西,断层部分段作为井田边界。在羊6勘探线上有315#孔穿过,控制可靠。走向80,倾向NW,倾角70,落差065m,向浅部落差减小,向深部消失。区内延展长度600m,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12、*-1:位于井田中部,沿走向横贯井田东西。有第1勘探线上614#、线间孔615#孔对孔控制,孔距185m,在第2勘探线上有701#、702#孔对孔控制,孔距168m,在第3勘探线上有2煤层巷道、623#孔对控,距离268m,第3勘探线上有623#与第4勘探线上624#孔对孔控制,孔距215m,在第羊5勘探线上有协庄煤矿2煤层巷道与52#孔控制,距离233m,有线间孔608# 、621#孔

21、单孔穿过,控制可靠。走向305,倾向SW,倾角6570,落差6010065m,自东而西增大、减小。区内延展长度2000m,性质、产状、落差已基本查明。13、*-2:位于*-1断层以深大致平行*1断层延展。有第1勘探线上614#线间孔615#孔孔控制,孔距185m,在第2勘探线上有702#、703#对孔控制,孔距240m,在第4勘探线上有624#孔穿进,有第羊5勘探线上52#孔与线间孔91-1#对孔控制,孔距305m,有线间孔608#、609#对孔控制,孔距218m,有线间孔512#、618#孔穿过,矿井有350m水平运煤石门、配风石门、回风反上山穿过,控制可靠。走向305,倾向SW,倾角457

22、0,落差508555m,第4勘探线附近落差最大。区内延展长度1900m,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14、*-3:位于*-2断层以深,自东而西在第2勘探线以东交于*-2断层。有线间孔609#孔穿过,有线间孔615#孔与第2、4煤层巷道控制,距离123m至165m,矿井有5207东平巷、5208东平巷、东六采6煤层集中轨道巷、东六采6煤层运煤上山揭露,控制可靠。走向290,倾向SW,倾角70,落差1830m,自东而西减少。区内延展长度1500m,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15、F9:位于第5勘探线以西、*-2断层以深,由本井田向翟镇井田延展不远即消失。矿井在2煤层4201运输巷、4煤层4401皮带运输

23、巷穿过,11煤层41101、41102工作面之间控制。走向345,倾向NE,倾角65、落差036m,自井田北边界向南东延展700余米消失。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16、F6:位于第4勘探线以西、F9断层以深由本井田向翟镇井田落差减小、延展。在第5勘探线上有91-2#孔穿过,在第羊5勘探线上有91-4#孔穿过,矿井有巷道穿过(4204回风巷、4202平巷、四采13煤层层轨道石门、四采13煤层轨道下山、运煤下山),控制可靠。走向360,倾向E,倾角6070,落差035m,有井田边界自北而南增大、减小。区内延展长度1600m,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17、F6-1:位于F6断层以浅,由翟镇井田延至本

24、井田,在第5勘探线以西交于F6断层。在羊6勘探线上有344#孔穿过,有线间孔51#孔穿过,控制可靠。走向332,倾向NE,倾角70,落差2740m,自井田边界自北而南落差减小,区内延展长度650m,性质、产状、落差已基本查明。18、F8:位于第2勘探线以西、F6断层以深,该断层的部分段为井田的北西边界。有622#孔与2、4、11、13煤层巷道控制,在第4勘探线上有50#孔穿过,在第5勘探线上有91-5#孔穿过在第羊6勘探线上有316#孔穿过,矿井有四采轨道下山、四采11煤层运煤下山、四采13煤层轨道下山穿过,走向326356,倾向NE,倾角6570,落差060m,由井田边界自北而南落差增大、消

25、失,向南部延展分岔直至尖灭部分由六采区4煤层、6煤层煤实际揭露,控制可靠。区内延展长度1800m,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19、F8-1:位于F8断层中部,由翟镇井田延至本井田,区内延展1200m,在第5勘探线以西被F8断层截断,分为北西、南东两部分,北西向翟镇矿延展落差增大,南东延展至*3-1断层附近尖灭。在第5勘探线上有336#孔穿过,在羊6勘探线上有14#孔穿过,控制可靠。走向327,倾向SW,倾角5884,落差030m。区内延展长度1100m,性质、产状、落差已查明。20、F8-3:浅部2、4煤层位于第5勘探线以西,邻近翟良边界,自北而南落差增大,向南东延展至*3-1断层被截断,其间被

26、*5断层切割为两部分,区内延展长度2100m,落差040m,倾角70,走向113166,倾向2376,四采区2、4煤层巷道实际揭露、工作面之间控制,属查明断层。根据11煤层实际揭露,该断层在倾向剖面上落差由浅及深逐渐减小,至11煤层以上尖灭。21、*5-1:位于测区中北部为*5断层分支,306孔穿过,由4条测线(1个A级,3个B级)控制,走向NE,倾向NW,倾角6580,区内延展长度254m,落差023m,断层位置及走向由西8203轨道巷、切眼及西8202运煤巷实际揭露修改。属基本查明断层。22、DF5:位于测区西北部,受*6、*5切割,分为三段,由30条测线(23个A级,7个B级)控制,走向

27、SNNW,倾向WSW,倾角6278,区内延展长度1600m,落差1025m,根据3216轨道巷、3217运煤巷实际揭露,其位置与落差均有所修改,属查明断层。23、DF6:位于测区北部,邻近北东边界,由21条测线(18个A级,3个B级)控制,向东延展至王家寨煤矿,由九采区9201、91101巷道实际控制,走向NWW,倾向SSW,倾角7182,区内延展长度470m,落差036m,为查明断层。24、DF7:位于测区西北部43孔附近,由9条测线(5个A级,4个B级)控制,走向近E,倾向S,倾角6577,区内延展长度600m,落差07m,九采区2、4、11煤层巷道及工作面实际控制,为查明断层。25、DF

28、8:位于测区中部,在11煤层上形成分支DF8-1,由30条测线(25个A级,5个B级)控制,走向NWW,倾向SSW,角5580,区内延展长度1027m,落差050m,九采区2、4、11煤层巷道及工作面实际控制,为查明断层。26、D*8:位于测区南部,由25条测线(20个A级,5个B级)控制,走向NE,倾向SE,倾角6182,区内延展长度700m,落差024m,八采东区4煤层巷道及工作面控制,为可靠断层。27、DF27:位于测区西部310孔北侧,由9条测线(4个A级,5个B级)控制,走向NW,倾向SW,倾角4056,区内延展长度400m,落差021m,根据2、4、11煤层揭露,落差由浅向深逐渐增

29、大,为基本查明断层。28、新发现断层:位于*3-2断层以北,走向NE-E,倾向SE-S,落差45m,倾角65,八采西区11煤层轨道上山、81103轨运反上山、八采西区11煤层探岩巷控制,区内延展480m,断层倾向与*3-2相反,两条断层形成地垒,剖面上至4煤层以下被*3-2断层截断,导致4煤层未揭露该断层,且地垒段层间距变小。属新发现基本查明断层。 主要断层特征表序号编 号断层产状断层性质断层控制情况查明程度走向()倾向()倾角()落差()1 *42SE6025-20正0m水平有11、15煤层东大巷揭露,-195m水平13煤层东大巷穿过, 4煤层、2411平巷、2412平巷穿过, 6煤层-35

30、0m东大巷穿过, 11煤层21103平巷穿过, 13煤层21314平巷穿过查明第三节 井田地质构造发育规律根据矿井揭露和勘探工程控制资料,可将井田的断裂构造归纳以下几点规律:井田内大、中型断层均为高角度正断层。井田内落差较小的断层无论是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延展性都差。井田浅部北东向断层多数终止于*断层。同一断层倾角和走向在井田浅部和井田深部变化较大。孤形断裂构造较发育。各开采煤层揭露的断层发育特征概述如下:2煤层:揭露断层912条,其中1条为逆断层,其余全部为正断层。具有明显的孤形特征的断层有97条,其余815条为线性断层。落差以15m为主,其次是小于1m的断层,断层走向复杂,缺少主体展布方向,

31、断层倾角集中在56-70之间。4煤层:揭露断层619条,其中正断层578条,逆断层41条。具有明显孤形特征的断层有81条,其余538条为线性断层,落差以15m为主。有相对发育的主体展布方向,即NNE、NE、NNW。倾角以5070高角度为主。6煤层:揭露断层356条,其中逆断层2条,具有明显弧形特征的断层15条,局部发育“Z”字形走向断层,线性断层341条,落差以0.5m5m为主,倾角以5070为主。11煤层:揭露断层1157条,其中正断层1152条,逆断层5条,其中具有明显孤形特征的断层有135条,线性断层1017条,落差以0.5m5m为主,倾角以5070为主。13煤层:开采共揭露断层230条

32、,其中逆断层3条,具有明显弧形特征的断层有13条,线性断层217条,落差以15m为主。15煤层:揭露断层101条,均为正断层,落差以0.5m5m为多,倾角以5070的高角度为主。第四节 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对煤层破坏最严重的为*断层组。沿走向横贯井田中部,构成宽200m左、右的断层带,煤层破坏严重,直接影响了经济价值。北北西向断层使得煤层倾角平缓而带有轻微起伏,对煤层开采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大断层附近和断层相交处,产状变化较为剧烈,煤层常受到牵引,并派生小断层密集,造成生产中改变采掘设计,重开切眼,补巷等工作。第七章、陷落柱普查情况*井田内历次普查报告、勘探报告均未发现陷落柱发育,到目前为止在矿

33、井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未发现岩溶陷落柱。第八章、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第一节 生产区瓦斯绝对涌出量今年为3.72m3/min,占全矿的64.58%,去年为3.40 m3/min,今年瓦斯绝对涌出量增加0.32m3/min,比去年增加9.41%;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今年为7.52m3/min,占全矿的59.17%,去年为7.41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增加0.11m3/min,比去年升高1.49%。今年瓦斯和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原因是:生产煤量有所增加,今年7月份煤炭产量为3013t/d,去年为2844t/d,增加169t/d,比去年升高5.94%。第二节 准备区瓦斯绝对涌出量今

34、年为0.45m3/min,占全矿的7.81%,去年为0.86m3/min,瓦斯涌出量减少0.41m3/min,比去年降低47.67%。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今年为1.65m3/min,占全矿的12.98%,去年为2.13m3/min,二氧化碳涌出量减少0.48m3/min,比去年降低22.54%。主要原因:去年4个半煤岩掘进工作面,今年2个半煤岩掘进工作面,比去年减少2个半煤岩掘进工作面。第三节 已采区瓦斯绝对涌出量今年为1.59m3/min,占全矿的27.60%,去年为1.43m3/min,瓦斯涌出量增加0.16m3/min,比去年升高11.19%。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今年为3.54m3/min,

35、占全矿的27.85%,去年为3.12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增加0.42m3/min,比去年升高13.46%,今年比去年有所升高。主要原因:今年采空区范围有所扩大,增加-350五采区为采空区。根据2012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矿井总回七月中旬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75m3/t、绝对涌出量5.76m3/min,作为矿井的瓦斯涌出结果;依据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中第七、八、九、十条的规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且矿井各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3m3/min,矿井各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5m3/mi

36、n,*公司确定为瓦斯矿井,无瓦斯富集区。第九节、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一、各煤层层间距15层煤上距13层煤平均11.07m,13层煤上距11层煤平均42.24m,11层煤上距6层煤平均82.22m,6层煤上距4层煤平均36.44m,4层煤上距2层煤平均25.5m,2层煤上距地表700余米。二计算依据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计算公式之一计算4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33.4mM累计采厚,m;计算公式之二计算4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50.24mHli平=三、结论根据公式计算*井田煤层开采平均导水裂隙带41.82m,最大导水裂隙带50.24m,除11

37、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不能沟通上覆采空区外,其余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均大于煤层间距。四、采取措施1、坚决贯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治水原则。2、遇有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九十二条规定情况之一时,必须实施探放水工程。3、严格按照探放水工程“三专“规定,实施探放水工程。第十章、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井田直接充水含水层有山西组砂岩、太原组一灰、四灰;间接充水含水层有第四系含水砂砾层、古近系砾岩、太原组徐家庄石灰岩、草埠沟石灰岩(简称徐、草灰)、奥陶系石灰岩(简称奥灰)。主要隔水层有古近系红色粘土质粉砂岩、石盒子组杂色粘土岩及含煤地层内各含水层、各煤层之间的粉砂岩、泥质岩等。下面分别叙述各主要

38、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1、第四系含水砂砾层区内第四系全层厚018.45m,平均3.26m,主要为未胶结的冲积、坡积次生多孔性黄土、砂质粘土和含水砂砾层,以不整合关系直接覆盖于石炭二迭含煤地层及古近系红砂岩之上。含水砂砾层为柴汶河古河床及现代河漫滩相沉积,厚010.29m,平均4.36m,主要沿含煤地层走向分布于柴汶河两岸,河床中部厚,往两边缘逐渐变薄,宽约1500m左右。具多层结构,主要为中砂,底部多为中、粗砂及砂砾石,其砂砾成分主要为石英及花岗片麻岩。据水井及钻孔调查资料,该含水层原始水位标高+164+168m。据浅水11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平均5.77L/s.m,渗透系数平均136

39、.46m/d,影响半径平均528m,属富水性强的孔隙潜水含水层。该层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与柴汶河等地表河流水力联系密切。同时该层通过含煤地层露头补给泄入矿井,是浅部煤系中含水层及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对深部开采无威胁。2、古近系砾岩古近系全层厚度145.35908.63m,平均397.43m。以红色粘土质粉砂岩为主。井田中、南部(大部地区)砾岩以薄层形式夹于粘土质粉砂岩之中,裂隙不发育。仅井田北部边缘地区砾岩较为发育,据钻孔揭露资料,上部发育一层巨厚层砂砾岩,厚100200m,暴露于地面。砾石成份以石灰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砂岩、片麻岩等,分选性及磨圆度均较差,由钙质及泥质胶结。浅部+100m以

40、上岩溶裂隙较发育,宽达0.200.40m,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资料,仅北部边缘地区47、55号孔发现严重漏水现象。该含水层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在莲花山断层附近与奥灰有一定水力联系。由于古近系中、下部的粘土质粉砂岩、石盒子组杂色粘土岩的隔水作用,而且红层下距2煤层36.33203.25m,平均119.57m,间距较大,因此该层属于间接充水含水层,对煤层开采无影响。3、山西组砂岩由34层中砂岩组成,总厚2560m,一般42m左右。其中2煤层间接顶板砂岩厚540m,平均20m,有时变成直接顶板,下距2煤层015m,一般5m左右,4煤层直接顶板砂岩厚533m,平均18m,有时变成间接顶板。浅部均较薄些,

41、偶变相为细砂岩,分选较好,钙质及泥质胶结,坚硬,裂隙较发育,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具有未被完全充填的含水裂隙及明显的水侵蚀痕迹,并发育良好的方解石晶体。该层主要在*以南露头位于柴汶河古河床之下,受第四系潜水补给,浅部动水补给循环条件良好,富水性较强。在*以北,被古近系红层所覆盖,无地面水补给,且由于*断层组切割、阻隔,动水补给条件相当差,以构造裂隙静水为主,属富水性弱的裂隙承压含水层。含水程度依据所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断层带附近及靠近次级背、向斜部位富水性较强。矿井深部开采2煤层、4煤层时,主要以淋水形式泄入矿井,在构造破碎带附近淋水加大,但对矿井开采无灾害性的威胁。4、太

42、原组一灰:厚0.405.90m,平均2.99m,据钻孔揭露资料,其岩性,深灰色,质不纯,多含泥质及燧石,粗糙。浅部垂深70m(+100m)以上溶洞裂隙发育,具有宽达1035mm的管状裂隙及宽0.050.60m的溶洞,半充填,内含方解石晶体,分布不均一。深部岩溶裂隙不发育,致密,局部具少量细小线状方解石脉。在断层附近极少具稍宽的裂隙及轻微溶蚀现象。一灰露头位于柴汶河古河床范围内,接受第四系潜水补给,0m水平以上其动水补给循环条件良好,且发育有较大的分布不均一的溶洞裂隙,具有较大的静储量、富水性不均一,水量不稳定。属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遇溶洞时容易发生突水。随着深度加大,其补给循环条件

43、明显变差,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及富水性明显减弱。-195m水平以下为弱含水岩层。深部矿井开采时基本无水,仅在构造破碎带附近有少量淋水或滴水,目前对矿井充水影响极小。5、太原组四灰四灰为13煤层直接顶板,厚4.808.86m,平均6.24m,据钻孔揭露资料,其岩性:深灰色,上部质不纯,含泥质,中部质较纯,下部多含燧石结核,坚硬,浅部岩溶裂隙发育,裂隙一般宽35mm,最宽达20mm,多被方解石脉充填,溶洞直径320mm。深部具细小线状方解石脉,断层附近裂隙稍为发育。四灰露头位于古河床边缘,主要靠大气降水渗透补给,0m水平以上其动水补给条件稍好,岩溶裂隙发育,属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富水性不均

44、一。随着深度加大,其补给循环条件明显变差,岩溶裂隙发育状况及富水性明显减弱。0-195m水平为弱含水层,-195m水平以下为弱含水岩层。-580m暗管子井和皮带井沿13煤层顶板四灰掘进时基本无水,仅在构造破碎带附近稍有少量淋水或滴水,目前,对矿井充水影响极小。6、太原组徐、草灰徐灰厚1.2820.20m,平均9.03m,浅部薄、深部厚;草灰厚2.0016.35m,平均7.88m。徐、草灰相距033.30m,平均10.73m,浅部大,平均25.42m,中深部小,平均5.59m(图5.1)。其间主要为粘土岩、粉砂岩,局部夹细砂岩。从对下组煤层开采影响考虑,可视为一个非均质综合含水层。根据钻孔揭露资

45、料,岩性为深灰、灰色,含少量泥质、致密坚硬、有分层现象,间夹薄层粘土岩。浅部岩溶裂隙发育,裂隙宽1020mm,溶洞直径一般2030mm,大者达0.93m,大部分被方解石或粘土岩物质充填,部分未被完全充填。据地面露头观测资料,地面溶洞裂隙分两组,北东向较发育,溶洞宽0.12m。深部具细小线状方解石脉,断层附近具稍宽裂隙及溶蚀现象,宽510mm。位于古河床边界外徐、草灰露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在-195m水平以上,其动水补给条件良好,岩溶裂隙较发育,属于富水性弱至中等的非均质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随着深度加大,其补给循环条件及岩溶裂隙发育状况逐渐变差,基本上属于富水性弱的含水层。草灰下距奥灰3.0022.20m,平均12.81m,井田*井田范围钻孔揭露的草灰无漏水现象,反映草灰岩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