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代中国经济改革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主讲人:周海洋,目录:一、1950年-1979年我国“统收统支”财税体制 二、1980年-1993年我国财政承包制财税体制 三、1994年及以后 我国分税制财税体制,1950年-1979年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吃大锅饭”,1950年-1979年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19501979年期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型“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全部公粮和税收都归中央政府统一调度使用.(除按公粮(农业税)总额5%-15%计征的公粮附加和若干小的税种)。,1950年-1979年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此时,我国财税体制的特点:1、政府的公共财政与企业财务合一,组成统一的国家财政系统。2
2、、政府运用自己的权利组织预算收入,收入主要来自国有企业。3、在不同部门和不同企业之间利税等财政负担的差异很大。,1980年-1993年财政承包制财税体制“分灶吃饭”,1980年-1993年财政承包制财税体制,1976年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 70年代末开始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改革”增加了对财政平衡的困难 1979年出现了巨额的预算赤字 为此,为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保证财政收入,从1980年起,我国的财政预算体制转向包干制,既给予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刺激,又维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再下降。,1980年-1993年财政承包制财税体制,此次改革方法为:一、“分灶吃饭”即中央与地方之间按预先规
3、定的办法分配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打破了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同“吃大锅饭”、中央集权过度的局面。1、继续“统收统支”: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2、固定比例包干办法:江苏省 根据该省历史上地方财政支出占收入的比例,确定一个上交比例,4年不变。(实际该上交比例每年都会有所调整)3、“划分收支,定额上交或定额补助”:广东、福建 以这两个省1979年财政收支决算数字为基数,确定一个上交或补助的数额,一定5年不变,执行中收入增加或支出结余全部留给地方使用。,4、“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办法: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东、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浙江等15省划分收支即按照隶属关
4、系,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支范围。分级包干是按照划分的收支范围,以1979年收入预计数字为基数计算:地方收入大于支出的,多余部分按比例上交;地方支出大于收入的,不足部分中央从工商税中以一定比例进行调剂(个别地方将工商税全部留下,收入仍然小于支出的,由中央给予定额补助)5、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并采取包干办法: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广西以及云南、青海、贵州 根据上述第3种办法划分收支范围,确定中央补助数额,5年不变。且地方收入增长全部自留,中央对该地方补助额每年递增10%。,二、“财政大包干1、“收入递增包干”:北京市、河北、辽宁、浙江、河南、重庆 以1987年决算收入和地方应得的支出为基数
5、,参照各地近年来收入增长情况,确定收入递增率和留成、上解比例。,2、“总额分成”:山西、安徽、天津 根据前两年的财政收支状况,核定收支基数,以地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确定地方的留成和上解中央比例。,3、“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大连市、青岛市、武汉市 每年以上年实际收入为基数,基数部分按总额分成比例分成,增长部分按总额分成比例分成外,另加“增长分成”4、“上解额递增包干”:广东、湖南 以1987年上解中央的收入为基数,每年按一定比例递增上交。5、“定额上解”:山东、黑龙江、上海 按原来核定的收支基数,收支大于支出的部分,确定固定的上解数额6、“定额补助”:吉林、江西、福建、陕西、海南、内蒙古、广
6、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湖北 按原来核定的收支基数,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实行固定数额补助。,财产承包制的制度缺陷:一、对资源配置和市场制度的消极作用1、造成各地区之间“苦乐不均”、“鞭打快牛”的状况2、它强化了对市场割据的激励,妨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二、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重大缺陷1、财政收入基础不稳,使国家财力不足以支持政府履行其社会职责2、中央预算迅速下降3、财政纪律松弛和财政体制混乱,1994年 分税制财政体制,1994年 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的主要内容:1、政企职责分离的基础上,明确省、县(市)、乡(镇)政府的职能,由此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2、依照各级政府的事权,确定它们各
7、自的支出范围。3、合理划分税种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4、逐步建立按计算公式进行的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将越20%的中央财政转交给收入水平较低的地方政府。,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方发展实施宏观调控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中央政府承担的支出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费、由中央负担的国内债务的还本付息、地质勘探费、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支出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等,职能,事
8、权,支出,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地方政权机关运转地方经济发展地方各类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部分武警经费民兵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经费、支农支出、价格补贴支出城市维护建设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此次,税收体制改革的要点有:1、推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流转税制度 改革后的流转税由增值税、消费税和经营税组成。2、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公司制和其他形式的所有内资企业都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3、统一个人所得税 将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城乡个
9、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采取超额累进制。4、加强税收的征收管理 组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套税收征管体系。,分税制改革的积极效应:1、改变了原财政包干多种体制并存的格局,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相对规范化,建立了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得其利的约束机制和费用分担、利益分享的归宿机制,理顺了各级政府间的职权关系。2、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大大加强,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纵向财力分配机制。3、分税制财政体制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约束,促进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化。,1994年以后的财税改革,我国财税体制在1994年改革基础上继续完善:一、“预算外收入
10、”的清理预算外收入产生1、在改革的过程中财政收入呈减少的趋势,政府职能没有减少且机构和人员膨胀,为了支持行政就在预算外开新的口子2、财政权下放后,各级政府有愈来愈大的权利支配地方经济,于是其中一部分机构便巧立名目,滥收费用。3、市场化过程中,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本应采取收费供应,但有些行政机构却趁机巧立名目,高额收费,预算外收入的清理和整顿:1、对现有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不合理收费坚决取缔2、对必须保留的大部分收费项目进行“费改税”改造。3、把公益性收费跟政府行政性收费区别开来,划分政府、公益事业单位和百姓三者的责任,对收费项目严格界定。并且,公益性机构可导入市场机制,在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
11、。4、严格规范中介机构收费。5、保留少量收费项目。,二、“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1994年建立的分税制体制的缺陷:1、由于93年第四季度一些地方政府“大造基数”,使按新体制中央预算增收的两税大部分还给地方预算,因此中央预算没有足够的资金转移支付给不富裕的地区,地区部平衡加剧。2、现行财税体制对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不尽合理。基层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承担许多全国性的公共服务责任。3、转移支付并没有解决地区之间财力分布的不平衡,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税后权获得额外的收入,也无权举债筹集公共建设资金。,解决办法:财政部决定暂时实行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颁布了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1999,三、实现向公共财政
12、制度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特征留下的消极后果:1、仍然将大量财政资源投入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但这些国有企业并不具有适当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这种配置实际上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国政府又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在公共安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预算制度方面经行的改革:1、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大综合财政预算改革的力度。2、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3、扩大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四、尚在拟议中的改革1、完善增值税2、规范进出口税收制度3、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营业税政策4、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度5、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6、改革和完善地方税7、加快费改税步伐8、调整税权,(3)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
13、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2 分)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 于农产品运输;(2分)或(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2分)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2分)37.(20分)(1)自然植被:岛东为热带雨林;岛西为热带草原。(4分)原因:岛东处东南信风迎风地带,受纵贯南北的山地抬升,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而终年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4分)岛西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2分)(2)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每点2分,共4分)。(3)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人口增长;保护性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14、;提高居民保护意识;制定并执行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国际合作,加大保护投入。(每点2分,满分6分。)42(旅游地理)甲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质量高,集群和组合状况好。(任答2条,各2分)乙省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捷,重点景区距中心城市较近。(任答2条,各2分)。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1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分),本PPT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1B【解析】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区域纬度数值相同,南北相反,故面积相等;区域纬度低于区域,因此面积较区域大。2B【解析】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纬度更高的区域平均海平面距地心距离比稍短;相对
15、方向要用劣弧定向法,经度相隔不能超过180,故区域位于区域的西北方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故区域位于西半球;区域向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应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3.C 4.A 5.A 6.D 7.B 8.C 9.D 10.B 11.C36.(共26分)(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 分)与 N 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2分)降水较多;(2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2 分)(或:冬季积雪量大)(2)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2 分)水源丰富;(2 分)黑土广布,土壤肥沃;(2分)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2分)近
16、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 品运输。(2 分),【答案】(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能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3分)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引领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3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好转,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3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倡导文明乡风,振兴乡村,能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3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2
17、)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纽带作用。(2分)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迁。(2分)坚持文化创新,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分),【答案】(1)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按照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原则部署脱贫工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采取财政、税收等优惠扶持政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18、,广西壮族自治区着重补齐民生短板,落实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住房安全的基本保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按要素分配的机制,使贫困村、贫困户从中获取更多资产性收益。(2)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39.(26分),【答案】(1)背景: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
19、业资本为主);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2)不同:受政府的压迫(或缺乏政府支持,或与政府对抗);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信用体系;仅限于东亚地域性规模,过分依赖大陆市场;未能持续生存(或很快灭亡)。原因: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为主体;重农抑商观念;天朝上国思想;政府海禁政策。41.(17分)【答案】论题明确,有概括性和辩证色彩,并能在辩证思考的基础上把握主要方向。,例1主题:历史评价应看到事物影响有长期和短期之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历史事物的长期影响。(或:对事物的评价应着眼于历史发展大趋势。)阐述:机器刚问世时,短期内造成了工人失业、社会骚动,但从长
20、期来看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整体进步,并最终提升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以长期影响为主。例2主题:历史评价应遵循理性原则(客观规律),避免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或过分强调政治色彩。阐述:19世纪20世纪的抵制外货运动反映出人民的爱国之情,但洋货畅销的根源在于外国更加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因此抵制外货运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振兴民族工业,对其不应过高评价。所以,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遵循理性原则。例3主题: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关注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作用,而不应过分强调阶级性。阐述:张之洞虽然是封建地主阶级成员,但他在湖北的新政客观上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值得肯定的,其地主阶级的身份并不能抹杀他的客观贡献。所以,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其客观历史贡献。,看到此内容,请删除,然后在使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