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认知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闭症儿童认知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 本文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这里主要指认知障碍)的先前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对它的认知障碍与其外部影响因素两者关系进行剖析,外部因素主要指父母的教养意识与行为,从而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认知特点 影响因素生活中这种例子并不少见,当孩子出现沉默少语,自言自语,或是和身边好朋友减少语言与游戏行为时,越来越多父母使用自闭症来解释出现在自己孩子的非正常行为。那是不是不爱说话、自言自语就一定是自闭症呢?那自闭症到底是什么?患自闭症的儿童在认知方面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些特点是否存在外在影响因素使这些特点所表现的不良行为有所改善?接下来将进一步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一) 儿童自闭
2、症(Autism)的概述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小儿广泛性发展障碍,障碍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在情感调控、社会交往与认知等方面的障碍。而“自闭症”这一词最早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ner在1911年提出。我国有些专家认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由脑功能障碍引起的长期发展性障碍综合症,是以社会交往、言语及行为缺陷为主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临床特征为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兴趣狭窄及刻板行为。1上面的定义把自闭症产生机制片面归结为脑功能的障碍等生理方面缺陷造成,同时认为自闭症的形成具有先天性,忽视了其形成因素的广泛性与后天形成的可能性。美国精神学家Kanner最早对自闭
3、症进行了详细的临床研究,于1943年的学术论文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中发表临床研究的成果。在论文中他指出自闭症儿童的障碍是天生的,在成年期也会持续不变。2同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会有以下特征,如对刺激过于敏感,不能对感觉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对习惯事物的变化产生强烈的心理抵抗感,其智能发展不平衡;部分自闭症儿童会有出色的机械记忆能力即“孤岛现象”。3 同时他把自闭症在婴幼期所表现的上述行为归纳为:刻板行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展障碍,这三种症状也成为“Kanners三联症”。在后来的论文(Kanner & Eisenberg)中他们抽出极端的孤立与保持同一性的强迫性要求为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并认为其
4、余的症状都是从核心症状派生出来的特征。4Kanner虽对自闭症的临床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但由于他所研究的对象仅仅局限在11名儿童身上。个体间的差异性使这11名儿童身上所体现的自闭症障碍也不尽相同。尽管他们在核心症状表现呈相对一致性,但这个研究成果仍无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也为儿童期的自闭症提供了研究方向与线索。在对自闭症的起病年龄认识上Kanner与我国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都认为自闭症的形成具有先天性。但我国专家认为后天的外在补偿行为能使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有减缓的趋势,而Kanner却认为即使在成年期自闭症儿童所具备的核心症状以及由核心症状所派生的出来的特征是基本保持不变。而最具争议性的问题就是自
5、闭症儿童的起病年龄。前面提到Kanner与我国专家都认为自闭症的起病年龄应该从婴幼儿早期发生的,是天生的。但随着国外研究者对Kanner自闭症的研究不断补充和深入,他们开始把视角转向多个角度如生物学、认知水平等多种图式去探讨自闭症的病因与起病年龄。Rutter主张,2岁之前界定为自闭症儿童的实际起病年龄。Rutter的界定起病年龄比Kanner更为全面一些,而事实上在许多临床研究发现,一些儿童在表现出典型症状之前似乎有过一到两年的正常发展,同时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一些新生儿由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会有出现短暂的自闭症基本诊断症状的可能,而实际上他们在适应环境后发展正常。因此将起病年龄限
6、制在先天是片面的。目前最流行的看法是,自闭症的病因主要是脑生物学上的因素导致认知和情感上的障碍。不同的是,Kanner在他的诊断标准中,否认了自闭症是由大脑的器质性障碍所引起的,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的人格偏差和不良的养育态度和方式也会对自闭症儿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5(二) 儿童自闭症的认识误区得益于大众媒体,我们对儿童在发展上出现的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在这些认识上会有许多误区。在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上也不例外。特别是家长喜欢用孩子出现的短时期的基本自闭症诊断特征来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而实际上,自闭症是一种长期的广泛性障碍。短期出现的那些基本的诊断特征不能用来作为判断孩子是否
7、患有自闭症的标准,实际上当孩子在短期内出现这些基本特征有可能是他们在与外界相互作用下出现在认知结构、情感交流上的不适应的表现或是挣扎。那么实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认知方面有什么障碍呢?(三)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障碍特征1.言语方面首先是Rutter等研究者们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儿童的临床表现与Kanner表述的早期幼儿的自闭症极其相似。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在言语发展上具有以下特征:言语发展迟缓和异常。这种言语发展障碍具体表现为口吃、识字障碍,阅读障碍,此外还有在言语发音一场、机械性的反射语言以及语言突然消失等病理表现。2.智力方面在智力方面自闭症儿童的智力障碍与智残儿童的状况不同。其IQ
8、上下范围幅度非常之大。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对2000个以上的自闭症儿童追踪研究结果统计发现,韦氏智力测验IQ在55以下约占54%,即称为“低功能群自闭症”;IQ正常的占11%,其中3%是高智商,其余为轻度的智力发育迟缓。63.注意力方面研究者们在对自闭症儿童的注意进行研究时发现他们的注意特征是:(1)敏感与迟钝同时存在。主要表现在,对视觉刺激过分敏感,而对声音的刺激往往是置若罔闻。(2)过度选择与无视刺激兼而有之。Frith(1989)在研究中发现,自闭症儿童只对有兴趣的刺激加以注意,而对其他刺激则默然处之,他们更集中于细微处而忽视整体。在这里要提一提共同注意这个概念,所谓共同注意是指与他人
9、共同对某一对象或事物加以注意的行为。我国学者周念丽、杨治良在对6名孤独症患儿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幼儿在唤起他人的共同注意是多以“拉”和“抱”来代替指点行为,自主性共同注意的发生率与情绪有密切关系。74.记忆力方面自闭症儿童在记忆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即优势记忆与劣势记忆并存。他们的机械记忆和视觉记忆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如对列车时刻表,对家里物品放置的位置,少有变动便能察觉。Boucher(1981a,b)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记忆特征中有“新近性”效果,即对新的材料的短期记忆能力较强,而要对以前的以及材料进行编码记忆时,则显得困难重重。在这一点上,与健忘症患者有相似地方。Kinger & Da
10、wson(1995)在对自闭症儿童分类能力进行研究时发现,即使是新材料,他们也难以用编码对事物的共性加以概况,即形成“单一总括表象”。由于编码的障碍,可推知自闭症患儿在对社会信息的处理上力不从心,因为他们难以根据社会性信息的规则行事。总而言之,虽然自闭症儿童也存在个体差异性,但大部分来说他们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还是存在普遍性认知障碍,这些认知障碍表现在注意力、言语发展、智力等多个方面。(四)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影响因素既然自闭症儿童有上述认知障碍,那么这些认知障碍是否具有不可逆性,外在的因素对它们是否有影响的作用?在这里的外在因素主要指父母对自闭症儿童的养育态度和方式。对于一个患有自闭症儿童
11、的家庭来说负担是非常沉重的,先不说在经济上的支出,父母在他们自闭症孩子所投入的情感资本往往会得不到回报。因此他们会认为这些孩子是一个包袱,从而在情感上对这些孩子表现出的忽视与冷淡。尽管Kanner把自闭症儿童的病因大部分归结为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态度的过错是片面的,但也可看出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态度对自闭症儿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稽明霞(2007)论文中指出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们不总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认为生活中很多不快是由孩子引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伤心,不喜欢自己的表现,有较强的拒绝否认孩子的倾向。由于自闭症儿童母亲面对长期的生活压力和教育子女的难题,有时会把复兴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因此他们对子女的惩罚严
12、厉程度要比正常儿童母亲要高。8事实上,这些行为不但不利于自闭症患儿减缓病情,而且很有可能会使他们走向极端。前面提到目前最流行的看法是,自闭症的病因主要是脑生物学上的因素导致认知和情感上的障碍,从侧面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就是通过对大脑机能其他部分进行补偿训练能够使自闭症儿童在认知方面得到一定发展。一个孤独症儿童家长有这样的感悟,她为了她的孩子牺牲一切休息和娱乐带孩子参加各种科目训练和学习,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存环境,带孩子进入幼儿园实施进一步强化训练,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对孩子充满信心,结果她的自闭症孩子在认知方面得到一定发展。9综上所述,这些认知障碍并不存在绝对的不可逆性,这种不可逆性
13、只是相对而言。通过有效的补偿训练,自闭症儿童的在认知方面还是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不过这些必须要有家长的坚定信念的支持。(五) 总结国内外一些专家都认为儿童自闭症是在婴幼儿早期由于脑机能缺陷而引起的长期广泛性障碍,虽然在起病年龄上存在争议性,但我还是比较倾向在2岁之后长期出现那些基本诊断特征作为自闭症的起病年龄,也就是承认儿童自身发展差异会影响实际的自闭症诊断标准。在认知方面,自闭症儿童由于个体差异性会呈现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但唯一相同的是他们是特殊孩子,需要接受特殊的教育,而这些教育不仅包括家庭,还有学校方面。在本文中侧重父母的养育行为和态度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作用。同时在Kanner的研究中也
14、指出父母的养育行为和态度对自闭症儿童确实存在影响。自闭症儿童的认知障碍涉及如注意力、记忆能力、智力等多个方面的障碍。在现实生活中也证明通过一定的补偿训练也使得自闭症儿童的认知障碍得到一定发展。因此对待自闭症儿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尽管他们可能给我们较多的负面反馈信息,但只要通过长期的有效补偿训练,他们给我们反馈积极信息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所以,自闭症儿童光明的未来需要我们同行。【参考文献】1.陈源.孤独症儿童的特征与训练策略J 闽江学院学报,第25卷第4期,2004.8;2.张文渊.自闭症的病因、诊断及心理干预J 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第3期;3.曹雁.孤独症儿童的现实表现特征和情感行为探索及
15、康复教育训练的对策A,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论文集C,2006;4.片成男,山本登志哉.儿童自闭症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第1期,1999年;5.周念丽.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回溯与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第1期;6.徐光兴,自闭症的性别差异及其与认知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J, 心理科学, 2007年第30期;7.杨明利,袁茵.我国孤独症儿童认知缺陷研究现状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1期(总第91期);8.稽明霞,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父母意识和子女养育方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陆海莲,爱心铺出成长路一个孤独症儿童家长的感悟J, 山东教育,2005年
16、18期1曹雁.孤独症儿童的现实表现特征和情感行为探索及康复教育训练的对策A,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论文集C,20062、陈源.孤独症儿童的特征与训练策略J闽江学院学报,第25卷第4期,2004.83、张文渊.自闭症的病因、诊断及心理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第3期4片成男,山本登志哉.儿童自闭症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第1期,1999年5、周念丽.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回溯与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第1期6徐光兴,自闭症的性别差异及其与认知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J, 心理科学, 2007年第30期7杨明利,袁茵在我国孤独症儿童认知缺陷研究现状,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1期(总第91期)转引周念丽,杨治良自闭症幼儿的视觉性自我认知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5,28(5)8稽明霞,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父母意识和子女养育方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陆海莲,爱心铺出成长路一个孤独症儿童家长的感悟J, 山东教育,2005年 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