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论文试论佛教与生态文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论文试论佛教与生态文明.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佛教与生态文明 作者:魏德东佛教不是生态学,但佛教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在生态危机日益深重的今天,佛教的生态观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佛教生态观的哲学基础是缘起论。“缘起”的含义,是指现象界的1切存在,都是由条件和合形成的,不是孤立的存在。奠基于缘起论的立场,佛教将世界看成是1个整体,整体论是佛教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佛教的生态实践可以分为两类,1是对生命的保护,2是对环境的保护。前者包含不杀生、素食、放生、和平运动等行为,后者集中体现为佛化自然、生活环保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佛家的根本观念。佛家为此提出了“不杀生”的戒律要求,成为约束佛教徒的第1大戒。杀生,指杀害人畜等1切有情的生命,
2、是佛教10恶第1、佛教最基本的5戒第1。诸罪当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1。珍惜生命,是佛家的第1要求。如果触犯此戒,灭绝人畜的生命,不论亲自杀,还是让他人杀,都属于同罪,死后将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3恶道,即使生于人间,亦要遭受多病、短命两大恶报。佛陀时代,佛弟子皈依3宝时,就要发誓“从今日乃至命终,护生。”不杀生的理由有2:1是慈悲心,2是避免杀生恶业。这是佛教徒最重要的实践德目,为所有流派所共许。印度的诸多国王,都依据佛教的立场而不杀生。中国佛教,依据梵网经、金光明经、涅盘经、楞伽经等,提倡戒杀。中国仁政的君主,多有敕令禁杀者,多行于斋会之时,或灵刹附近。佛祖统记卷5102放生禁杀条
3、,列举各种禁止杀生之例,如梁文帝、北魏献文帝、隋文帝、宋真宗等,曾行禁杀放生。天台宗智者大师曾化导1千余处,令舍弃鱼捕。4明的延庆法智每年以放生庆祝佛诞生。素食是以食用植物为主体的饮食方式,为汉传佛教所遵守,是落实不杀生戒的有力保证。素食的根本目的是从生活中培育人的慈悲佛性种子。今天,野生动物资源日益受到破坏,动物种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亡,其中很重要的1个原因,就是被人类吃掉了,这在中国表现得最为明显。各种媒体经常刊登在餐馆中吞食珍稀保护动物的报道。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素食对于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具有直接的积极作用。佛教有悠久的放生传统。所谓放生,就是用钱赎买被捕的鱼、鸟等动物,将其放回江河、山
4、野,重获生命自由。放生是戒杀、素食的发展,如果说不杀生、食素是对生命的消极保护,那么,放生就是对生命的积极保护。在佛陀时代,就有专门保护生命的器具,名“放生器”。佛陀所处的地区,天气炎热,生命繁盛,出家人日常饮水,其中多有生物存在。为防止杀生,佛教徒取水之时,必用1个滤水袋过滤,将所得小生物放入1专门的容器中,再将它们放入江河泉池,这1专门容器,就叫放生器。放生器的设置,为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生命提供了实在的工具。在中国民间,放生是颇受尊敬的善行,人们喜欢在节日放生,也愿意到寺庙放生。为满足教徒的放生意愿,在寺庙中,还有专门的放生建筑,这就是“放生池”。放生池1般多设在佛寺门前或周围,池中置
5、水,大的放生池中还有假山、亭子、花草等,供生物生存休栖。佛教还有专门放生的法会,叫“放生会”。梵网经卷下说:佛子应以慈悲心怀行放生之业,因为6道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杂宝藏经卷5记述,有1个小沙弥因为救起水中的蚁虫,而获得长寿的果报。智者在天台山时,就规劝沿海渔民不要捕鱼杀生为业,并造放生池。天台宗10分重视放生,对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放生有时还是政府行为,唐肃宗在乾元2年(759)下诏,要求在山南道、剑南道、荆南道、浙江道等地设置放生池。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敕令天下重修放生池。天禧3年,天台宗奏请以杭州西湖为放生池,自制放生慈济法门,于每年4月初8举行放生会。天圣3年(1025),4
6、明知礼奏请在佛诞日于南湖成立永久的放生会,并编制了放生文作为法会的仪轨。从佛教不杀生的根本教义出发,20世纪佛教徒的1个重要关注对象是和平问题。两次世界大战,以核武器竞赛为标志的冷战,堪称为人类的自戕。由此因缘,佛教不杀生的优良价值前所未有的凸现出来,受到佛教徒乃至全人类的重视,成为佛教对时代的贡献。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亚洲佛教徒和平会、亚洲宗教徒和平会议等各种佛教组织,1直将和平作为重要议题。50年代以来,日本佛教徒始终强调和平。1951年,日本成立“佛教徒和平恳谈会”,以后发展为“日本佛教徒和平协议会”,同年还成立“宗教徒和平协议会”,提出:“拥护和平、反对重整军备、永远
7、保卫放弃战争的新宪法”的政治纲领。1954年成立的“全日本佛教会”,以“佛陀的和平精神”为理论基础(见全日本佛教会章程第4条)。1955年成立“全日本佛教青年会”,其主要活动是反对核试验,救援原子弹、氢弹受害者,反对战争,拥护现行日本和平宪法等。创建于本世纪30年代的“日莲正宗创价学会”,50年代后涉足政治,是现代日本首屈1指的宗教团体。其正当理念即“佛法民主主义”,“人性社会主义”,“地球民族主义”,充满着尊重生命的精神。90年代以后,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徒之间联络加强,重光历史上的“黄金纽带”。3国佛教徒相互联系的1个重要思想共识,就是世界和平。1996年在韩国召开会议,发表了韩中日佛教友
8、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共同宣言2101世纪中韩日佛教的使命,声明:“我们3国佛教徒要坚持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说为基础的和合共生的理念,巩固相互间的纽带,彻底认识宇宙共同体的原理,为济渡人类生命而净化人心,为消除威胁人类生存的核武器,为保护环境和恢复自然界生态,为保持尊重生命的思想和恢复伦理道德,必须在绿化庄严地球的第1线上为人类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佛陀生命理念的现代回响!“自古名山僧占多”。佛教徒的辛勤创造,美化了地球的面貌。佛教以解脱为鹄的,修行为教徒所必须。为此,佛教徒喜欢在青山绿水间筑庵建庙,为清修创造良好的环境。而每1寺庙建立之后,佛教徒必本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教精神,栽
9、花种树,美化自身及周围的环境。今天,无论深山僻壤,还是城郭闹市,举凡佛教活动场所,无不树木葱茏,鸟语花香,在环境污染日益深重的今天,许多寺庙堪称绿色孤岛。佛教徒的环境建设不是盲目的,有其独特的理论指导,这就是佛教的净土理想。寺庙园林环境是描绘天国的特殊手段,佛教徒依据佛经关于极乐世界的描述,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点染自然,升华自然,建设自己的生存环境。他们从视觉、听觉、嗅觉诸多方面,自觉地佛化自然,使自然界最大程度上与其宗教理念、生命感受相和谐,成为其解脱成佛的理想道场。从普通大众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珍视喜爱,可以看出佛教徒的环境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普遍的人性需要。依据佛教的净土理念,现代佛教徒将环境保护作为奉献社会的重要方式。他们将佛教义理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创造了许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净土实践形式,受到全社会的赞赏。 摘自世界宗教文化199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