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审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福利院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审稿.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福利院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建设项目1.1.2 项目性质:新建1.1.3 建设单位: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 1.1.4 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1)建设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小地窝堡康复路269号院内(2)面积:3636 平方米,总投资:860万元(3)建设期限:一年.2010-2011 (4)建设内容: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含院落工程、绿化工程、道路工程、电力、通讯、水、气管网等配套项目的建设。1.1.5 项目申报单位:乌鲁木齐市儿童福
2、利院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的建设总投资为860万元,其中:“关爱工程”项目拨款688万元;申请本级财政拨款172万元。1.2 项目承建单位概况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是一所集养育、治疗、教育、康复为一体的专门收养孤残儿童的福利机构,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郊21公里处的小地窝堡乡境内,乌昌公路右侧800米处,东靠乌鲁木齐市国际机场,西毗昌吉市,南邻火车西站,北接五一农场。本院始建于1947年,是首府唯一一所收养孤儿、弃婴的社会福利机构,该院下设:南湖儿童福利中心、残疾青年公寓、特殊教育部、康复训练部、家庭寄养部、业务部、生活部、医务部、办公室、总务后勤等部门,开设了家庭寄养、家庭托养、家
3、庭助养、涉外送养等多个服务项目,形成了全方位为孤残儿童服务的体系。本院占地面积5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636平方米。现有员工90人。收养了维、回、汉、哈、蒙5个民族的孤残儿童400余名(现有床位仅100张),残疾率达88.5%。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我们不断改革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全院职工团结奋进、开拓务实,自加压力,争创一流。形成了“爱岗敬业、爱院如家、爱孤如子”的良好氛围,在全疆儿童福利事业中起到了辐射和龙头作用。近年来先后荣获了“自治区一级福利院”、“自治区文明单位”、 “自治区行风建设示范窗口
4、单位”、“自治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单位。2003年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授予“残疾人之家”殊荣,2008年8月又被国家民政局授予“明天计划”脑瘫儿童术后康复训练示范基地。我院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服务宗旨,以“让躺着的孩子坐起来、坐着的孩子站起来、站着的孩子走起来”为工作目标。根据孩子的残疾程度及特点进行不同的护理和教育,努力为孤残儿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管理模式。根据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针,2000年全面开展了家庭寄养工作。目前已有200多
5、名孩子走入了家庭,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呵护。我院配备专业人员在做好康复训练的同时培训寄养家长,减轻了人手不足的压力,使康复训练从“一对多”转变为“多对一”式的训练格局。同时我院还不断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对家庭进行跟踪走访、监督考核。家庭寄养工作的开展,不仅弥补了孩子的亲情缺失,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果。随着家庭寄养工作的开展,我院的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对孤儿、弃婴进行养、治、教的单一功能向儿童情、能、智的转变。家庭寄养的规模也由小到大不断发展。2003年民政部在调研全国家庭寄养工作中,对我院的跟踪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研究范围
6、1.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厅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令 第19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4)行业标准残疾人建筑设计规范 (5)建设部、计委批准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6)国家计委批准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研究指南(7)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两级康复机构设置规划(8)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12月)(9)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0)其他相关文件法规等1.3.2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报告拟对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项目的场址选择与
7、建设条件,拟建的建筑与设备的内容与规模、实施方案、环境与保护、项目组织管理与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与预测、风险与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与评价,从而得出结论。1.4 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孤残儿童救助、养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程序。同时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弱势群体的关注,提高国办救残、助残机构的信誉程度,提升政府形象。有利于孤残儿童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的持续稳定开展,缓解其功能退化,减轻社会负担,进一步改善孤残儿童康复训练和生活的条件和水平,使孤残儿童得到更好的救助和关爱,其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第
8、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残疾人,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建立健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体系,设立政府残疾人工作机构,建立全国统一的残疾人组织,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广泛开展残疾人事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一切,都促使我国残疾人事业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不断发展壮大。 30年来,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关爱孤残儿童,由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工作,发展成为以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权益保障、文化体育、无障
9、碍环境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事业。孤残儿童的政治、经济、社会、公民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增多、范围扩大、能力增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充分展示了我国人权保障的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经过艰苦奋斗和积极探索,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学习借鉴国际残疾人事务先进理念,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把儿童福利事业纳入国家发展大局;必
10、须坚持讲求实效、打好基础,始终把改善孤残儿童状况作为儿童福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依法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切实保障孤残儿童合法权益;必须坚持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树立现代文明社会观。 在新疆2200万人口中,15岁以下的各类孤残儿童约有20万人,其中脑瘫儿童约占6万人;乌鲁木齐市现有人口230万人,同时作为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较多,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残疾儿童遗弃率居高不下,导致儿童福利院收容的孤残儿童数量不断增多。自治区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儿童福利事业的经费投入,全区财政投入1310万元、民政系统投入1800万元用于儿童福利院的生活补助和基本建设。 “蓝天计划”也不断加大对
11、各地福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去年为南疆三地州出资770万元、自治区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出资500万元资助基层儿童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的建设。我院也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区共建成儿童福利机构36所,收养孤儿、弃婴近3000人。儿童福利院已经由单一的养育模式转变成集康复、教育、医疗、家庭寄养服务为一体的福利机构。根据近几年我院儿童入院情况统计,残疾儿童数量及残疾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加之我院地处首府,外来人口比较多,被遗弃的儿童逐年增加。随着我院服务范畴的不断拓展,流浪儿童也被送入我院,使我院收养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护理工作及各项工作难度加大。而由于基础设施差,院内床位
12、有限,无法容纳更多的残疾儿童,急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孤残儿童提供更好的护理和照料。近年来,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成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各地福利机构在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多种家庭寄养的模式。从地域角度看,中国的家庭寄养模式主要分为农村型、城市型和城乡交界型。在不同的家庭寄养模式中,在农村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多种家庭寄养模式中发展较快且成效较大的一种模式。农村家庭寄养利用农村场地大、富余劳动力较多的优势,将原来由福利院照料的孤残儿童寄养在农村家庭里,支付家长一定费用,并对家长开展培训,同时加强走访、监督和考核。随着儿童福利社会化、家庭化、亲情化方针的不断贯彻落实,为了让孩子回归家庭
13、,融入社会,根据国家民政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针,现已有200多名残疾孩子分别寄养在安宁渠镇六十户乡大梁村、八段村和城乡交界处的东风社区3个寄养站的100多户家庭中。选派经验丰富的20多名工作人员采取集中式和家庭式康复训练相结合的办法,为孩子和寄养家庭进行授课和技术指导,使孩子在肢体、语言、认知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为配合寄养管理工作,我们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职责,并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实现了寄养工作优质、高效、快捷的良好运行管理机制。家庭寄养的开展不仅使孤残孩子的亲情缺失得到弥补,让孤残儿童得到了良好的生活照料,回归了家庭。更重要的是它缓解了工作人员在孩子生活照料和康复训练的压力,使孤残儿童的
14、心理和身体康复都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农村家庭寄养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农村社区居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孤残儿童的康复和教育需求。同时由于农村家庭寄养在当地只有1000平米的寄养服务中心可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和教育,残疾儿童一周才能参加一次康复训练,使康复训练缺乏延续性,有限的场地也制约了康复训练效果的提高。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急需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服务人员进入农村家庭寄养工作。同时有必要对孤残儿童和寄养家庭的家长进行系列的科学的培训。 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是一座主要对进行农村家庭寄养服务的专业工作人员、家长和孤残儿童进行培训的
15、综合服务楼。内设针对特殊教育、幼儿教育、早教亲子园、康复训练、技能培训、语言训练、日间照料、医疗门诊、培训指导等开展的各类培训服务项目。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推动社区参与,促进农村家庭寄养规范化和制度化家庭寄养工作不仅仅是寄养家长的事情,而是整个社区的事情,需要全体社区居民的参与。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来增强社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此提高农村家庭寄养的服务水平。对从事家庭寄养工作的专业服务人员和寄养家长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让农村社区居民了解到家庭寄养的基本状况以及开展家庭家养的意义。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居民对家庭寄养的认知和认同,让更多的非寄养家庭参与进来,这既是对家庭寄养工
16、作的支持和帮助,又是对寄养家庭的监督和约束,有利于农村家庭寄养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二)农村家庭寄养工作逐步向专业化道路的需要针对农村寄养家长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少,文化水平低,影响寄养儿童受教育的现实情况,儿童福利机构和家庭寄养指导中心除了加强对寄养家庭的筛选和走访巡查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寄养家长的培训力度,建立寄养家长培训制度,定期给他们组织专门的儿童康复和儿童教育的培训。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还可以组织家庭寄养小组的组长或负责人到其他地区或机构参观学习,全面提高家养家长的文化素养和家庭寄养服务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加对他们的支持,以更好地满足寄养家长和寄养儿童的需要。(三)进一步完善儿
17、童福利机构功能的需要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孤残儿童救助机构有了很大发展,今年,新疆将改扩建17所儿童福利院、新建6所儿童福利院。据了解,为此新疆至少要投入1000万元以上,所有工程将于今年内结束。自治区民政厅表示,今后新疆还将继续对原有的福利院进行改扩建并将新建儿童福利院。 儿童福利院主要收容社会遗弃的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以及部分服刑人员子女,还可以接收自费家庭无力照管的残疾儿童。因此,开辟一处能有效对农村家庭寄养工作的专业服务人员、寄养家庭家长、自费托养儿童家长以及孤残儿童进行培训的场所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深切体会。配备相关设备设施和培训专家,加强对上述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使他们能以专业的
18、理论和技能,有效的服务于农村家庭寄养工作,让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的关怀能落到实处。(1)我院基础设施建设是民政部门切实履行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服务等职能的基础,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对孤残儿童的切身利益。直接决定着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2) 为地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式下,尤其是各大中型国有企业为适应大气候、大环境而进行体制的深化革新,大量职工下岗员工的就业问题,分流于社会,这势必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本项目建成后,可向社会提供60多个工作就业岗位,从而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促进了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9、为政府分忧。(3)儿童福利事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既要缩小差距,又不能超越现实。针对孤残儿童迫切而又可能满足的基本需求,重点抓好抢救性的康复工程、社区和家庭寄养、孤残儿童义务教育、劳动就业、扶贫解困等受益面广、适用易行、花钱少、见效快的工作,给孤残儿童实实在在的救助。同时,在儿童福利事业的业务体系、组织工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思想理论体系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打好基础,为儿童福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2.3 项目建设的意义 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的建设是一纯公益的公共福利设施建筑,它的建设关系着全市孤残儿童的切身利益,事关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是党
20、和政府关爱孤残儿童的实质性体现。建设功能完善的培训综合服务楼,除可为乌鲁木齐儿童福利院农村家庭寄养工作培训辅导工作人员、寄养家庭家长、孤残儿童外,还可利用地理优势,为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其他孤残儿童救助机构进行人员培训服务。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 项目区自然条件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其地理坐标为: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三面环山,北面是广阔的冲
21、积扇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680-920米,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6.4,年均降水量2.36毫米,年均蒸发量为2300毫米。全市辖七区一县,城市规划区面积1600平方公里,建成城区面积139.5平方公里。乌鲁木齐市总人口为370万人,其中户籍登记人口为189.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3万人,增长2.44%;市辖区城市居民登记人口为180.32万人,增长2.46%;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51个民族,是全国民族成分最多的城市之一。3.1.2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2
22、008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据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50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增幅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是乌鲁木齐市近十四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5亿元,增长13.6%。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35.5:63调整至1.5:36.9:61.6,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了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6、4.31、8.6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5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3%,比2008年
23、提高了2个百分点。乌鲁木齐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自古就有“开天辟地之门户”之称,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乌鲁木齐市机场为全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现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多条,火车站为全国重点铁路编制站,公里四通八达,3条国道与全疆、全国及周边国家相连,交通十分便利。3.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2.1 政策环境“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这是自年月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一条所申明的立法宗旨。其实这也正是我们这个亿人口的大家庭对待这些身体不便的兄弟姐妹的一贯主张。 2008年10月,全国第
24、五次残联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关爱帮助残疾人,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残疾人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按照中央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本项目属社会福利项目,是国家支持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许
25、多优惠措施,比如实行免征营业税等措施。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委在对服务业发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自治区社会化儿童福利服务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疆残疾人现状,选择了社会化救残、助残服务体系为新疆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项目建设的政策环境是非常有利的。3.2.2 资源优势 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现有的地理位置、土地面积、环境范围对建设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有着十分有力的资源优势。对孤残儿童的护理,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并专门设有护理科和康复科,可为拟建的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入住的服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培训与帮助。 3.2.3 基础设施条件 拟建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小地窝堡康复路儿童福利院
26、内,该院的水、电、暖、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良好,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拟建工程场地属于山麓陡堆积类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坡度较小,拟建场地较为平坦。第四章 建设方案4.1 总体设计 4.1.1 总平面布置 1、根据建筑规范要求,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总平面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避免人流,车流交叉干扰。对喧闹和安静的用房有合理的分区和适当的分隔。2、整体建筑设计结合地形、地貌与建筑功能分区需要,室外布置较多的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3、建设用地面积:13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36平方米 (设计平面图附后) 4.1.2 整体设计 以东西中轴线
27、为主,南北轴为辅,平面布局为中国四合院式结构、无障碍建筑设施和园林式绿化特点。 4.1.3 交通组织 1、结合交通道路规范设计原则 A.统一性原则 交通组织与功能分区相统一,交通组织与空间塑造相统一进行路网规范。 B.安全性原则 即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的组织形式,限制车辆进入中心区域。 C.舒适性原则 道路与环境相适合,尺度宜人,创造滞留空间。 2、道路系统结构形式 以康复路为车流的主要通道,使得人车分流,避免互相之间的干扰。 4.2 建设方案 4.2.1 建筑方案 4.2.1.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 2、民用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1-2001 3、总图制
28、图标准 GB/T50103-2001 4、建筑采光合计标准 GB/T50033-2001 5、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96 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7-94 8、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 JGJ113-97 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RGJ16-87(2001);4.2.1.2 规范与规定 1、一般规定:建筑物主体结构耐久年限为一级。 建筑物主体耐火等级为一级。 2、安全疏散 (1)出人口造型设计应标志鲜明,易于辨认,采取阳面开门,其内外留有不小于1.50m1.50m的轮椅回旋面积
29、,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大于120mm,踏面宽不小于380mmm,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设栏杆扶手。当室内外高差较大设坡道有困难时,出人口前可设升降台。出人口顶部应设而篷,其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 (2)一层楼梯间至出口不大于15m;(3)楼梯间有天然采光,净宽大于1.2 m,平台最小宽度不小于楼梯净宽;3、门厅和走道: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橱柜和格挡的空间;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0m;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小于1.20m。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小
30、于1.80m,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出入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4、居室:居室、康复室要有良好朝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室外宜有开阔视野和优美环境。起居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4m2 ,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2 ,矩形居室的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00mm。合居型居室,每室不超过三人,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 。矩形居室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30m。5、卫生间:独用卫生间,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面积不宜小于5.00 m2 。公共卫生间临近休息厅,并设便于轮椅回旋的前室,男女各设一具轮椅进出的厕位小间,男卫生间应设一具立式小便器。独用卫生间设坐便器、洗
31、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坐便器高度不应大于0.40m。公用卫生间厕位间平面尺寸不小于1.20m2.00m,内设0.40m高的坐便器。卫生间、厕位间设平开门,门扇向外开启,留有观察窗口,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4.2.1.3 建筑造型作为一个现代的建筑,具有时代的特征,设计方案充分研究了建筑自身的功能性质与使用特点,设计为带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元素的合围封闭布局。考虑到与周围现成的建筑物和地形的协调,建筑形体应用体块分区,错落有致,注意景观、建筑和空间的完整和相容。4.2.2 建筑功能依据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的功能要求,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设计为封闭化管理建筑格局。主体建筑:培训教室、医疗
32、康复中心、阅览室、活动室、餐厅、办公室以及标准间客房式居室。4.2.3 结构方案设计依据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95);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9-20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20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5、砖混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2002).(1) 风荷载 基本风压按0.5KN/m2 (50年一遇) 风荷载标准值:k =zsz0 。(2)竖向荷载 屋面均布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特殊的 设备荷载按实际情况考虑。 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值如下: 医疗、康复用房 2kN/m2 ; 电力用房 10
33、kN/ m2 ; 设备用房 7 kN/ m2 ; 走廊、楼梯 3.5 kN/ m2 ; 上人屋面 3 kN/ m2 ; 其他特殊用途楼面:视具体用途而定。(3)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4)基础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方案。4.2.4 给排水工程 设计规范依据: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2、 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3、 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4.2.4.1 水源拟定供水协议,与自来水公司签订供水合约,商定进水接管位置、管径、水表、供水量。4.2.4.2 生活用水设地下水池1个,城市供水先进入地下水池,然后
34、用变频调速供水设备向各层用水点供水。并在适当部位设减压阀,使其用水点水压0.4mpa.总用水量约320m3/日,功能用房用水量约240 m3/日,其它用水量约80 m3/日。给水设备应选用2套变频泵组,设水池1个。4.2.4.3 管材(给水)室外部分管材DN100,采用PVC给水管,承杆式胶圈接口,DN80采用PE给水管,胶粘剂粘接与供水网连接。室内部分均采用涂塑钢管,沟槽卡箱式连接。4.2.4.4 排水1、排水量及排放方式。 (1)生活污水排水量与生活给水量相同; (2)暴雨量按305L/Sha考虑; (3)业务用房、公共卫生间排水系统采用单管式排水系统,将粪便排入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城市排水管
35、网; (4)厨房污水、卫生间、污水单管排入下水道; (5)雨水系统独立排入下水道,采用PVC塑料管; (6)排粪水设有专用通气孔(立管); (7)地下室污水集中到污水池后用潜水泵排出。 2、排水设备:室外设化粪池。3、排水管材。(1)室内排水管全部采用UPVC排水管,胶粘剂粘接;(2)室外排水管全部采用砼管4.2.5 消防1、消防用水标准(1)室外消火栓30L/S(按三小时考虑);(2)室内消火栓40L/S(按三小时考虑);(3)自动喷淋系统30L/S(按一小时考虑)。2、消防系统(1)室内外消防均采用环形管网供水。(2)室外消火栓为低压系统,保证水压不低于10米水柱。(3)室内消火栓及喷枪将
36、设在楼梯间适当位置上,由天面水池系统共最初10分钟的消防用水,10分钟以后的消防水量由地下室蓄水池供应。在 各层消火栓处设按钮自动启动消防水泵,以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处充实水柱不小于13米。(4)自动喷淋系统将设在除卫生间和网络设备用房外的 所有区间。其设备采用68度的 喷淋头。总控制设在消防控制中心内。当任何一个喷淋头动作后。由报警阀处的 压力开关及该层水平干管上的水流指示器(流水制)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启动设在地下室内的自动喷淋水泵工作。(5)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将设在发电机房及变压器室内,控制应考虑自动、手动和机械应急三种方式。喷射浓度按34%计算。3、消防设备设置喷淋泵、消防栓泵作为消火栓系
37、统及自动喷淋系统之用,每层均设有室内消火栓及消防卷盘,其距离不大于30米。室外应设有消防水泵接合器,并设置地上式消火栓。自动喷淋头为玻璃式,68度,管材全部采用镀锌钢管,螺纹连接。4.2.6 供配电工程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属居住建筑项目,应根据其电力负荷运行特点和电路品质的要求,遵循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四个原则,设计供配方案。4.2.6.1 设计依据1、建筑电气设计手册;2、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95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95;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DJ/T16-9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
38、16-98。4.2.6.2 电力负荷本项目的建筑面积为3636平方米,参照近几年类似的建筑项目的电力负荷计算指标,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测算,拟选负荷密度取值为60VA/m2,本项目的总计算负荷为150KVA。根据本中心的用电设备,负荷等级拟定二级和三级。4.2.6.3 供配电电源及其电压等级。1、供电。首端电源从10KV域网引出,采用电缆或架空线接入本项目变电所的高压室。变电所由高压室、主变压器和低压室3个部分组成。高压室的高压开关柜拟选定4台。2、变电。电变压器电源从高压室的10KV高压开关柜引出,接至变压器高压侧。根据主变压器容量和数量选用原则,拟选定2台主变压器:电压为10KV/0.4KV
39、;容量为800KVA/台。3、配电。低压室电源从2台主变压器的10.5KV/0.4KV低压侧引出,接入低压室的80V/220V低压配电屏。拟选定低压配电屏4台。4.2.6.4 照明本项目的主要负荷是照明,为提高供电可靠性,负荷电源从低压配电屏引出,接入各楼动力箱再分配到各层照明箱。照明负荷计算密度为25w/m2 ;走廊和道路的应照面,按1 w/m2 计算。4.2.6.5 防雷本工程建筑物属于二类防雷建筑,建筑物防雷按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进行。为防雷电电磁脉冲对重要电子设备的危害,在 电源进线处及变压器压侧设置符合要求的避雷器,并在重要设备的末端配电箱处设置防浪涌的保护
40、元件。在配变电所10kV电源进线上装设避雷器,防止雷电波侵入。在变压器出线柜上装设避雷器防止操作过电压。变压器低压侧亦装设高能量避雷器。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以建筑物基础钢筋作为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0.5。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所有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均可靠接地。采用总等电位联接,将共用接地体,进出建筑物的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和保护地母排可靠连接。所有插座配线回路上装设漏电开关保护,为防电气火灾,在各层的层配电箱、照明箱总开关上设漏电保护。4.2.6.6 灾自动报警与消防控制系统(1)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内设置消防控制中心,配置集中火灾报警控制
41、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彩色图形显示装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火灾应急广播控制盘,负责大院火灾报警信号的集中监测、消防设备的集中控制(气体消防系统除外)和消防指挥,并预留与城市消防系统联网的网络接口。消防控制中心可以通过消防电话与变配电房、水泵房、消防电梯、气体灭火控制设备等重要部位联系,还能以专线电话直接与消防部门联系。广播系统能自动切换作火灾应急广播。(2)消防联动控制设备上设有手动直接控制装置。水泵、防排烟风机等重要消防设备,除可通过总线控制外,还受该手动直接控制装置手动直接控制。即使在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失灵的情况下也能在消防控制中心启、停这些重要的消防设备并接受其反馈信号。(3)火
42、灾警报、通信、控制线路除穿金属钢管暗敷于楼板、墙内30mm以上的线路外,其余均需做防火处理或采用耐火型电缆、电线。水泵和防排烟机等重要设备的控制线路采用防火型控制电缆。4.2.7 综合布线系统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信息网布线采用综合布线系统(简称PDS)。在建筑物中通过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缆组成综合数据传输网络。作为数字化智能建筑中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和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础设施。4.2.7.1 建筑物布线基础设施标准1、ANSWIA/EIA -569(CSA T530)楼宇通讯通路与空间标准。2、ANSI/TIA/EIA -568 A(CSAT529 -95)商业大楼通讯布线标准。
43、3、ANSI/TIA/EIA -607(CSA T527)楼宇布线接地保护连接需求。4、ANSI/TIA/EIA -606(CSA T528)楼宇通讯基础设施管理标准。5、ANSI/TIA/EIA TSB-67 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现场测试。6、ANSI/TIA/EIA TSB-72 集中式光纤布线准则。7、ANSI/TIA/EIA TSB-75 开放型办公室水平布线附加标准。8、ANSI/TIA/EIA -568 AI传输延迟和延迟差规范。4.2.7.2 安装与设计规范1、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3、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总则;4、室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
44、范;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本);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本)。4.2.7.3 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综合布线系统方案农村家庭寄养培训综合服务楼总建筑面积为3636平方米,综合布线选用灵活的星型拓扑结构,通过载配线架上进行跳线或网络设备构成不同的逻辑结构,既适合于程控电话的需求,又适合计算机网络、保安监控系统以及楼宇控制系统的要求。综合布线的结构分为两级星型:主干部分为一级,水平部分二级。主干部分的星型结构中心在主机房,向各个楼层辐射,传输介质为光纤和大多数对双绞电缆;水平部分的星型结构中心在各楼层配线间,又配线架引出水平双绞线电缆到各个信
45、息点,这样便形成了两层星型的两点管理方式。实现了综合布线在连接、配置上的灵活。4.2.8 绿化工程设计绿化总面积1000平方米,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配合建筑布局与造型,使其达到装饰环境、美化环境、促进健康的目的。绿化时,以灌木花卉为主,以达到五彩缤纷烘托主体的效果。景观植物选择乔木、灌木和花卉,根据它们的效果进行搭配。三类景观植物的绿化效果如下:乔木(行道树、红枫、青枫):景观丰富优美,新叶阵阵,色泽优美;灌木(千头柏矮篱、金叶女贞排植、苏铁缀植):层次丰富;花卉(万寿菊 串红 金光菊 孔雀草):五彩缤纷,繁花似锦,展现了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4.2.9 室外活动工程在院外合适位置建
46、设600平方米左右的室外活动场所,场地铺设颜色相间的地砖,安装室外健身器材。第五章 环境保护5.1 评价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7)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8)国家和地方发布的有关设计规范(9)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5.2 环境现状项目拟建地点位于乌鲁木齐市小地窝堡康复路儿童福利院院内,四周是耕地。周边环境属于典型的城郊,人口疏散,主要植物是人工种植的城市绿化树种。5.3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5.3.1 建设期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1、水环境1)施工队伍进入现场,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2)施工机械运作、清洗、漏油等排放的含油和悬浮物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