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与边关旅游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文化与边关旅游调查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民族文化与边关旅游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林胜咸 许善金在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们结合民族工作的实际,就*市壮民族文化和边关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查阅有关史料、资料,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调查,进一步掌握左江流域的民族文化重点、分布、特点,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族文化与边关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市壮民族文化家底丰厚自古以来,左江流域一直是壮族及其先民骆越人生活的家园,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左江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边关旅游之所以备受海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根本就在于左江两岸及延绵的中越边境线上令人震撼的喀斯特自然景观,以及极为丰富的
2、壮民族文化底蕴。(一)以*崖画等为代表的古骆越民族文化。古骆越文化是以*崖壁画为重要标志,以左江流域为区域,以壮民族为主体,反映民族语言、性格、传统和生活方式、人文知识、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一种文化。在*市7个县(市、区)迄今已发现有80多个点和180多处。它们一般多为绘制在沿江河流转弯处的峭崖陡壁上,画面距水面最低12米,一般20-60米,最高达120米。左江流域古崖壁画之多之壮美均为世界之最。被誉为“壮族文化瑰宝”的*崖壁画,宽200米,高40米。左江流域崖画以丰富的内涵、神秘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浓厚的兴趣,考古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很高,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与重
3、视,各地游客也慕名而来。目前,国家已把*崖壁画列入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预备名单。(二)以天琴、山歌等为代表的壮族优秀民间艺术文化。天琴是壮族众多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壮话称为“鼎叮”的天琴灵巧轻便,形制独特,葫芦琴鼓,梧桐板面,琴头雕刻龙和凤,为左江流域壮族最有特色的一种古老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与其他弹拨乐器不同,天琴边弹边唱边打脚铃,音色圆润明亮,具有独特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可独奏、合奏或歌舞伴奏,具有节奏鲜明、轻盈跳跃的特点。尤其是伴着壮族方言的演唱,清新、幽雅,又富于神秘色彩。作为骆越文化在曲艺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天琴具有独特的骆越文化传统见证价值。山歌是壮族
4、民间文化又一典型艺术代表,壮民素以“善歌”著称,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思想感情。壮族山歌的表现形式淳朴、自然、真实,乡土气息格外浓厚,尤其是结构短小,韵味和谐,琅琅上口,易歌易记,流传方便,壮族民间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形形色色,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三)以红八军旧址、友谊关为代表的民族革命历史文化。左江流域壮族人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吴*起义、刘永福抗法战争、镇南关起义、*起义、援越抗美、自卫反击战等等,壮族人民为中国革命和保家卫国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的*市7个县(市、区)76个乡(镇)中,属革命老区的有69个,全市842个村(居)委会中,属革命老区的有
5、277个,左江流域壮族人民也因此创造了壮丽的边关民族革命历史文化,留下了侬智高屯兵遗址、小连城、*城、平而关、金鸡山炮台、抗法古战场遗址和大清国英烈墓地(万人坟)、镇南关大捷遗址、红八军纪念馆、*起义纪念碑、法卡山烈士陵园、法国领事馆等许多胜迹遗址,构成了神秘的祖国西南边塞风光,如今它们都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题材和基地。(四)以德天大瀑布、白头叶猴、金茶花为代表的壮族自然生态山水文化。*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21.7,无霜期342天以上,降雨量1299毫米,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44.1%,是名符其实的“绿色宝库”,有着巨大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
6、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密集,开发潜力大。其中,德天大瀑布、白头叶猴和金花茶堪称 “三绝”。最著名的德天中越跨国大瀑布宽约200多米,落差70余米,纵深约60多米,三级跌落,气势宏伟,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瀑布”。美丽珍贵的白头叶猴是一种灵长类动物,它们性情温和,乖巧可爱,以一夫多妻的社会制度生活在风景秀丽的*市明江、左江和十万大山一带,当今世界仅中国独有,中国仅*有,*也仅有*约700只,对生态旅游、考古科研都颇具历史和现实意义。金花茶,是60年代被首先发现于*的珍贵植物,被誉为“花族皇后”,在*市大新县宝圩乡现存一个左江流域最大的金花茶野生群落,面积达600多亩,很有旅游开发价值。上述三
7、绝为代表的生态自然风光、野生珍贵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遍布于*市的左江流域一带及中越边境线上,构成了壮丽的边关山水画廊,可谓步步成景,充满诗情画意。*正在重点促销的五大旅游线路之一“南国边关风情游”就在*市。(五)以大新宝圩、*金龙为代表的壮族民风民俗文化。左江流域壮族民俗风情独特多彩。*是歌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壮族人民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左江流域处处有歌坡,每个县(市、区)少则二三十处,多则六七十处,山歌种类达数十种;这里有春牛舞、师(道)公舞、*舞、白鹤舞等二十多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壮族人民服饰古朴,所织的壮锦工艺精美,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这里有多彩的饮食,主食大米和玉米,喜吃腌酸食
8、,以生吃血红、生鱼片为佳肴,成年人好喝酒;还有壮拳、舞龙、舞狮、划龙舟、抢花炮、踩高跷、打陀螺等近三十种民族体育项目,其中壮拳在许多地方已失传,只在*一带还有传人,被称为壮族一绝;大新宝圩*州金龙就是保存这些奇异的风俗较为完整的代表。*县金龙壮民普遍黑布唐装衣裤,节日繁多,有“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之称。如吃立节、糍粑节、坤怀节、乞巧节等等;婚姻实行族外婚,并按托媒、合八字、定婚、哭嫁、假出阁、洞房程序进行。大新县宝圩板价壮民衣着服饰保留着较为完整的“白巾黑衣”、“短衣长裙”、“哈尼角巾”和“蓝衣盘头”等民族特色,服饰多为自种自制的蓝靛土布,人称“短衣壮”;保留着壮族古老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9、,住房多为竹木糊泥做墙的干栏建筑。(六)以大石铲、恐龙化石、崖棺葬、土司文化为代表的文物古迹文化。1大石铲文化。大石铲是*南部地区最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在*市各地都发现有大石铲遗址。1973年在*县中东镇发现了全国最大的大石铲加工场遗址,当时共挖掘出大石铲1500多把,目前全国已出土的最大石铲和出土石铲数量最多、器具最丰富的石铲加工场(或祭祀场)均在这一带。石铲造型工整美观,形制规范,制作工艺很高,堪称世界一绝。2恐*化。1973年在*县山圩镇发掘出多枚肉食类恐龙、蜥脚类恐龙牙齿、骨骼化石,属1.37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的爬行动物, 2001年7月在*又发现了100多块化石
10、,且“一窝三龙”可称世界之奇。其中,最大的恐龙高6米,长20米,是世界最高的恐龙也是中国的特有种。3崖棺葬文化。崖棺葬是古代越人的一种特殊葬俗,左江流域是*发现崖棺葬较多的地区之一。其葬式多为二次葬,棺内遗骨多数是一具,也有的2至4具。它们多处在人迹罕至的高山绝壁上,目前在*市已发现崖棺葬31处,对我们研究古代人类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土司文化。壮族土司制度是宋、元、明、清时期在南部和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施行的一种统治制度。宋太祖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左江流域设置26个羁縻州、县、峒,土司制度延用长达1000余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左江流域土司衙门遗址、土司墓遗址之多为全国之最,成
11、为研究壮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左江流域壮民族文化,是壮族先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生活土壤,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伴随壮族人民不断传承、光大和变革,经过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鲜明的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族性突出;二是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三是旅游经济潜质巨大;四是跨境民俗文化鲜明突出。二、*壮民族文化开发利用及促进边关旅游发展的成效日益彰显近年来,*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保护民族文化,理顺管理体系,打破行政界限,重视科学规划,着力挖掘整合以*崖画为代表的壮族古骆越文化、以*起义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德天瀑布为代表的绿色文化
12、、以镇南关大捷遗址为代表的古战场文化等四条文化价值链,提升以民族文化竞争力为核心的旅游资源竞争力,坚持走边(边关风情游)、绿(生态绿色游)、红(红色旅游)相结合的路子,基本形成县域旅游、国内旅游和跨境旅游三大旅游格局。2007年,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达15.85万人次,外汇收入达3300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356.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58万元,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4.1亿元。其中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和互动得到空前的发展。(一)以德天瀑布为龙头,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壮族生态风光游成效显著。1997年,大新县德天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人数仅为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120万元。1998年,广
13、东*集团与大新县合作投资开发德天瀑布景区后,通过开发保留了众多景区本来的面目,并大打“民族文化旅游太极”,在原生态自然风光中做足了民族文化的文章。一是在港澳台、东南亚及我国的北部东部发达地区各大媒体,设计发布饱含原始生态山水风光和壮民族文化特色的广告。二是通过招商推介等手段,吸引了大批影视剧以景区为拍摄基地,将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融入影视作品中。三是组织各种民间及社会团体到景区开展写生、采风、摄影比赛等活动,在感受原生态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魅力的同时形成强大的宣传促销攻势。当这些广告、影视作品和文字作品在全国各地及海外铺天盖地地传播开后,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边关民族风情深深地吸引了人
14、们的目光,大批的旅游者蜂拥而至,争相探寻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的边关风情。民族文化作为载体,在引领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德天瀑布景区为代表的边关山水旅游迅速红火起来。到2002年,德天景区接待游客飚升到了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了6000万元;到2007年就接待境外游客5.64万人次,创汇947.5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70.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12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2.87亿元,比1997年翻了239倍。(二)以*崖壁画为核心,打造节庆品牌,民族文化突显在边关旅游中的价值。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各方乃至国家的关注。*文化艺术节已举办了三
15、届,艺术节围绕*文化的挖掘、弘扬、演绎作文章,突出*文化原乡、原创、原味的特点,突出文化的原真性,通过现代手段去复原当时古骆越民族的生活场景和习俗,艺术节不仅使以*为题材的文艺节目得到创新,也使左江流域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打响了*文化旅游的品牌。以*文化艺术节为代表,*市的“德天边关国际旅游节”、“*中越商品交易会”、“大*眼节”、“*指天椒节”、“*天琴艺术节等众多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也不断崭露头角,节庆文化方兴未艾,形成了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新格局,取得了双丰收。民族文化方面,*魂、*情,歌曲听*、山水壮乡、山水知音等一批影视作品已拍摄完毕,成为人们了解*文化、了解*的窗口;投资3
16、亿元的实景音乐舞蹈史诗走进*项目启动,形成“北有桂林印象刘三姐,南有*走进*”的*文化产业品牌格局;2005年底,计划投资8000万元的*岩画博物馆列入自治区建设规划,*文化论坛被自治区定为文化品牌。旅游经济方面,以壮族博物馆建设为龙头的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2007年12月开工建设的*市壮族博物馆为全区首家,总投资约3000万元,在设计和建筑上运用特有的壮族文化元素,突出体现壮族文化特色,目前列入馆藏的正式文物有2831件;总投资5000万元壮族民居博物园项目包括人工湖景、壮族村落、土司民居、竹排漂流和风情小街等五个功能区,突出南国山水田园和壮族乡村特色,营造了山水、田园
17、、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环境,预计在今年10月完成一期项目工程;*红八军纪念馆、*军事博物馆、大新民俗博物馆等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也分别在*县、*市和大新县建立起来;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的德天*边城、总金额达2亿元的*风景区景点开发项目、投资1.5亿元的*温泉度假项目、投资3.8亿元的*大新德天边关风情旅游发展基地项目等一批与*文化有关的项目集群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三)以天琴、山歌为标志和代表,创新保护开发方式,优秀壮民间艺术吸引了海内外专家及游人的目光。2003年南*际民歌艺术节上,壮族天琴以一曲唱天谣一炮打响。*壮族天琴女子弹唱组合从此备受专家和观众瞩目。6次进京录制节目,相继荣获央视西部歌手大赛
18、三等奖和舞台风采奖、*八桂群星奖一等奖、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二等奖,最近在第13届CCTV青歌赛中获得原生态组前20名的好成绩,并应邀参加国内各种文化艺术节,远赴欧洲奥地利萨尔茨堡、德国汉堡演出,天琴艺术走出国门,奔向世界艺术殿堂,引起了极大反响,吸引着海内外专家及游人的目光。改革开放特别是建市以来,*市下大力气抓好山歌的抢救、挖掘、整理,通过组织收集编著民间歌谣集,举办山歌大赛、组建民间山歌演出队等多种方式和各种手段,有针对性地抓好壮族山歌的保护和宣传,并与旅游业开发相结合,将山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融入旅游开发实践中,使山歌逐渐成为壮族民间艺术的标志艺术和代表。(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壮族民
19、俗文化开发示范点初显旅游价值。在加强民族文化的抢救和保护的基础上,*市突出重点对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地区进行宣传和开发,树立典型,带动面上,把壮民族古老的民俗风情展示给海内外游客。如以“短衣壮”闻名的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通过采取制订大新县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措施,开发融民族风情、生态为一体的民族旅游文化项目,邀请民族专家和教授学者到板价进行考察论证等办法,打造好“北有*黑衣壮,南有大新短衣壮”的旅游文化品牌,以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和传统习俗,满足游客原真性旅游的需求,吸引了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电视台等国内外多家媒体多次到板价拍摄电视片和进行专题报道。以历来出美女和独特的服饰、头
20、饰、风俗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女村” *县金龙镇板池屯,2001年起,被*市列为民族工作示范点,投资铺设水泥村道,铺设球场,新建民族风情舞台等。并按壮民族风格的“干栏式”民居做好村容规划设计,并对壮民的衣着服饰、婚嫁、习俗、节庆等进行挖掘和艺术加工,加以利用,打造“长黑衣壮”品牌,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游人寻俗探古的目光。(五)以军事名胜古迹为主,以跨国风情为辅,边关风情及跨国旅游取得明显效益。近年来,*市以*友谊关革命军事名胜古迹*州红八军革命旧址为边关红色旅游开发前沿,充分发挥和延长中越跨国旅游产业链,加快打造*水口越南北坡高平河内的跨国红色旅游线、*友谊关谅山河内下*的跨国精品旅游线,并将“
21、胡志明足迹之旅”景点与高平北坡胡志明遗迹旅游区结合起来,构建红色旅游和环越南北部旅游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三、*市壮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与发展边关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左江流域率真纯朴的壮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以及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作为旅游资源不仅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且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符合世界旅游趋势求新、求异、求知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但整个*市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起步晚、旅游经济薄弱,还处在“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交通,四流知名度,五流经营”的状态。1挖掘不足,品味不高,许多民族文化精华未能转化为旅游产品。*市民族文化多,但形成精品较少。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未
22、能对民族文化进行深挖和打造精品,丰富的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资本,民族文化精华未能打造成文化旅游产品,如闻名中外的崖壁画除了*崖壁画得到初步开发利用外,其他地方的崖画仍未得到开发利用。还有侬智高屯兵遗址、恐龙化石和大石铲文化、崖棺葬文化、左江斜塔等众多的民族文化点均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金龙和大新宝圩为代表的独特民族风情资源也还没有形成民族文化旅游商品。2投入不足,设施滞后,制约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市已经建成了一小时旅游交通圈,一定程度改善了通往景区主干线的交通状况,但总体说来,影响边关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仍然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如从*市区到德天、*、友谊关等各大景区的道路还不
23、是十分顺畅,交通方式比较单一,景区内交通也比较简单;投入不足还表现在对民族文化及文物古迹的抢救和保护上,有些民族文化建筑亟待拨款修葺,有的民族文化没有经费进行抢救和整理,更谈不上有效保护。 3民族文化缺乏定向研究、传播基地和展示场所。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文化,许多是无形的,是生活形态的、分散的,要向游人展现、传播必须有载体、有基地、有场所。没有高质量的载体,没有高品位的固定场所,再精粹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也不能集中展现,不能给游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更不要说切身的体验了,*市民族文化缺少的正是这个“平台”。4宣传促销不力,权威媒体介入不够。这些年来,*市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比以往更重视
24、,极大提升了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但仍属零敲碎打,缺乏力度和气势,未形成整体和规模效应,对国内及海外市场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多渠道宣传促销格局。5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和开发方案,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少。由于缺乏整个左江流域民族文化旅游的整体规划和开发方案,*市丰富的民族文化均处在较浅层的开发状态,没有能很好地深入旅游产品中,由于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少,当前的边关旅游中又暴露出文化底蕴的不足,没有文化的旅游吸引不了游客,也难以留住游客。6民族文化旅游“静”态多,活态少,游客参与性差。目前的*壮族文化游不管是文物古迹参观、博物场馆旅游,还是文化艺术节、旅游节等活动,大都是展示、表演给游客看,属于一种“静”
25、态旅游,缺乏“活”态旅游,很少有群体性的活动,不能充分满足现代游客的自我表现欲、娱乐性、表演性和参与性;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多为观光型和周游型线路,消费能力很低,不适应现代旅游个性化的趋势。*市区民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调查报告龙朝水 李冠杰*市区*区地处左江流域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901平方公里,这里有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族生态资源,有的已成为世界稀世珍宝,并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不少的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都在为开发利用、保护好这些资源进行着不懈的研究和探讨。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就是其中之一。2003年*建市以后,市区民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摆上了重要位置。2006年7、8月间,
26、我们对此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基本上掌握了该市区主要的民族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弄官白头叶猴生态公园的开发利用的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一、*市区主要民族生态旅游资源(一)稀少珍贵的生物资源*县弄官白头叶猴生态公园位于*板利乡和罗白乡交界处的弄官动物保护区。白头叶猴是世界珍稀动物,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目前世界上白头叶猴仅存700多只,全世界就中国有,中国就*有,主要分布在*的弄官生态公园保护区和*、*、*的石山林中,其中弄官生态公园内,现分布有360多只,是分布最集中、密度最大的地方。每天早上天亮到10时左右,下午从18时至天黑前均可以观赏到跳跃
27、在悬崖峭壁之上,嬉戏在树枝藤条之间的白头叶猴。生态公园内群峰嵯峨,山青水秀,峰奇洞异,环境幽雅,气候温和,是我国典型南亚热带岩溶地貌和自然资源保存比较完整的地区之一,拥有60多种哺乳动物、100多种鸟类、30多种爬行动物,20多种两栖类动物,上千种特产植物,其中可供药用的超过100种,还生长着“茶族皇后”金花茶。保护区稳定的生态环境为白头叶猴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白头叶猴,是具有世界唯一性、重要性、观赏性的特色资源。(二)奇特各异的地文景观*市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地文景观奇特。位于市中心南面的*石景林公园,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046.7平方公里,构造奇特,面积宽广,类型复杂
28、,且保存该地带区域内较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雨林生态。被誉为“全国少有,*第一”。景区由一帆风顺、双狮迎宾、神龟下凡、鸳鸯藤、一线天、玉免待跳、观景亭、莲光池、仙天洞、老君岩、飞来石、玉女沉思等十几个景点组成。步入峰林,但见*、湖泊、曲径、绿树、藤蔓、琼花芳草等奇观异景,令人目不暇接。峰巧、峰秀、洞幽、壁峭、石奇、水纵横,满目苍翠,堪称一绝。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不仅是难得的旅游资源,而且对研究整个地带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开展科普教育有重要的意义。(三)历史悠久的人文古迹*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秦属象郡,前汉为*县地,宋置崇善县,元置太平路,明隶属太平府。解放初期由崇善县与左县
29、合并称*县,现为*市。所以城区内外遗留着很多人文古迹。左江斜塔,又名为归龙塔、水*,位于城区东北二公里处,建在左江中心的石头岛鳌头峰上,处急湾激流之中,地势惊险,是明朝知府李有梅于天启年间(1621年)建造,当时建有3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29年)知府徐越加建两层,成为五层砖塔,塔直径5米,塔基身总高23.184米,塔身高为18.28米,塔身呈八角面体,塔身倾斜度为42464。自建成至今,虽历时300多年,屡遭洪水冲刷,日晒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被誉为世界八大斜塔之一。据说此塔是为镇妖龙而建造,以斜镇邪,故建斜,斜塔又一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传说是由于建塔时妖龙作怪拱斜了。其它人文古迹还有:金柜
30、山贝丘遗址、冲塘贝丘遗址;南津古渡;太平古城墙、罗白土县城古城墙遗址;太平古镇;孔庙、观音岩;*区*、*、*石鱼、太平镇石牛;千年寿石碑、龙神庙碑、象碑;造型园林*公园遗址;刘作肃墓陵;*豆豉岭和马岱塘岭明墓群;金柜山石刻、白云洞石刻、碧云洞石刻及左江沿河一带被誉为千古之谜的*壁画等。(四)神秘迷人的水域风光位于市中心西南面与左江石景林接壤的水口湖,水面广阔,与石景林景区连为一体,很有开发价值;左江河上左江电站、山秀电站储水形成的山水风光,可与桂林漓江风光媲美,沿河还可参观的人文古迹有南津古渡、金柜山石刻、左江斜塔、黄巢城军事遗址和黄巢山、隐士山、灯笼山等28处*壁画;位于新和的黑水河水上*风
31、光更是神秘迷人,水上奇石远看成林、近看千姿百态,有的像天鹅嬉水,仰天长唳;有的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像美人鱼,亭亭玉立;有的如青蛙待跳,栩栩如生。以碧水、奇石、水鸟等构成了水上奇*的独特景观,犹如迷人仙境。(五)多姿多彩,浓郁独特的壮乡风情这里聚居着壮、瑶等多个少数民族,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庆典活动和文化活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歌圩”,它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择偶集会的对歌场所,壮语中称“歌坡”、“频岩”等。歌圩的日期、地点历代相传沿袭,盛行于农历2、3、4月份。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舞春牛、赛龙舟、抢花炮等民间流行的文娱体育活动,其中抢花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激烈的对抗性,每年二月
32、定期举行,规模甚大,场面热闹非凡。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散发着迷人气息,它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六)丰富而让人留连忘返的特产和风味小吃*地处亚热带地区,物产丰富,除盛产蔗糖被誉为糖都外,亚热带特产的水果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主要有龙眼、荔枝、香蕉、菠萝、菠萝蜜、芒果、柑橙、李果、桃果、番桃、杨桃、酸梅、牛甘果等。地方风味有五色糯饭、糍粑、粽子、凉粽,这些都是使用地方特产为原料,用传统的方法制作。其中五色糯饭的五色,均用不同的植物提炼成色汁,各色汁与糯米浸泡上色后蒸制而成,是地道的绿色食品。还有较有名气的驮卢沙糕、*豆豉,远销外地,来*旅游的客人,都可随心所欲的选购当
33、地的特产,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其乐无穷。二、弄官白头叶猴生态公园项目提出及建设(一)弄官白头叶猴生态公园项目的提出及背景意义一九九六年冬天,年届花甲的世界著名动物保护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潘文*次来到时为*县(现为*市*区)的罗白、板利两乡交界的弄官山区。在那里,他看到了一群群栖居在石山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在他的领导下,13名研究小组成员经过两年多的跟踪考察研究。不但了解和掌握了白头叶猴的特殊行为结构的社会制度,同时也发现当地群众和白头叶猴都面临着十分尖锐的生态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县政府根据潘教授研究的成果决定在弄官山区建立生态公园,利用此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世间独一无二的白头叶
34、猴为依托开发高品质、具有垄断性的生态旅游项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地理知识1999年第2期以头条隆重推出潘文石教授的新作相互依存的生命之网:白头叶猴、人、土地。这是潘教授带领他的助手对弄官山区白头叶猴进行两年多不间断的跟踪考察和科学研究成果的记载。文中,显示了潘教授宽阔的人文情怀。以前,他曾撰文表示对被人类分隔在一个个孤岛上的熊猫能否避免近亲繁殖、导致基因系统性破坏的忧虑。而在新作中,他不仅忧虑弄官山区的白头叶猴,也关心在弄官山区生活的人们,关注人与野生动物尖锐的生态矛盾问题。他在文中指出:“弄官地区10平方公里的石山中居住着250多只白头叶猴,农田与白头叶猴的栖息地互相交错,这里生态矛盾十分尖锐
35、。”首先是水土流失异常严重,有些原来良好的农田,正以每年约18%的速度被雨水冲下的流沙所覆盖;其次是原先流淌着清水的小溪被堵。他们不得不从村边的山塘及积水坑里汲取饮水那里也是水牛每日洗澡的地方;三是土地变得干旱而贫瘠,病虫害十分严重,庄稼不景气;四是若要有所收成,农民就必须投资更多以购买化肥和农药,造成债台高筑,连孩子的学费也交不起;五是水源被污染而影响许多人的健康,导致当地群众普遍的肝肿大,成为肝癌的高发区。另外,农民要搜集每天生活所需的柴火已经变得十分困难。他们不得不冒险爬上悬崖去砍伐灌木,而这些灌木中的大部分树种又是白头叶猴的食物。在山弄里,当甘蔗砍完后,农民年复一年如期进行的耕作模式就
36、是把遍地干枯的蔗叶烧掉,把这一部分由太阳能储备起来的能源转变成刺鼻得让人流泪的浓烟笼罩在山弄的上空,使白头叶猴受尽苦难。群众上山砍伐树木,挖取药材,不但致使白头叶猴活动空间缩小,可获食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而且也威胁到白头叶猴的身体健康。潘教授在文章中提出:“美丽的石山,独一无二的白头叶猴,生态旅游是缓解生态矛盾的金钥匙。”因此,开发以弄官白头叶猴生态公园为龙头的*市区生态旅游项目意义重大:一是建设生态旅游区项目可以促进市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建设生态旅游区项目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旅游资源和现有出台的有关政策,实现科学保护旅游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稀有
37、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建设生态旅游区项目可促进*市及桂南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四是*市区的旅游资源属稀缺性旅游资源,由于地处国门,面向东南亚,又近港澳台,因此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具世界或国际意义。(二)弄官白头叶猴生态公园景区规划建设规划是项目开发建设的依据和指南,规划质量决定项目水平的高低。该项目的规划工作已全面的开展,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2000年8月由北京大学和*城乡设计院共同完成了*弄官白头叶猴生态公园总体规划,2001完成了*弄官白头叶猴生态公园核心景区详细规划。2002年9月*林业勘测设计院完成了*白头叶猴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2001年1
38、2月*林业勘测设计院完成了*白头叶猴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区环保研究院完成了*白头叶猴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所有这些规划和报告均通过了专家的评审,并完成了相关的项目建设报批工作,为项目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0年*县人民政府与*军区协商接管了位于景区内的部队营区,年底开始组织对部队营区设施进行修建,2001年7月北京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在公园正式挂牌,2003年10月*白头叶猴生态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到2003年底止,实际投入景区建设资金80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600万元,北大投入200万元,建有展示厅8个约40
39、00m2,观猴道3000m,观猴亭3个,客房床位70多个,科研用房240m2,餐饮中心用房200m2,分有入口接待区、科研中心,服务中心,展览厅多个(内部陈列白头叶猴的各种照片和实物资料,展出介绍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的进化史等资料,多功能厅可播放自然风光及科普教育片)。景区内的道路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电力电信系统已初具规模,可满足北大研究基地的研究工作和游客游览、观赏、休闲、食宿、娱乐的需要。(三)景区建设与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措施及效果景区的建设需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出路问题,通过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出路问题,最终达到生态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这是项目的根本宗旨和目的。要达到人与自然的永
40、久和谐共处,目前要进行景区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与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发生矛盾。农民在山弄里已开垦的大片耕地不能再种玉米、甘蔗、木薯了,这对于人多地少的山区群众来说无疑是砸了饭碗,堵了财路。不能上山砍柴、挖药,也直接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生产。为此,当地政府和潘教授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首先是帮助群众解决饮水的问题。潘教授进驻弄官看到雷寨屯群众用水困难的情景后,他立即奔波寻找援助资金,1998年帮助该屯铺设管网从4公里以外把优质的山泉水引到各家各户,让群众喝上清甜的山泉水。其次,当地政府为了解决群众烧柴的问题,拿出资金补助群众建沼气池,现在景区内有1197户已建成并使用沼气
41、池,结束了上山砍柴烧水做饭的历史。再次,为了弥补种植面积减少造成的损失,政府利用退耕还林优惠政策让群众得到实惠,已退耕的2369亩山地,农民每年得到粮食补助35535公斤(谷),现金补助4736元,比群众辛勤投资种这些山地的直接收入还高。为了让群众实现景区内损失区外补的愿望,政府补助引进了优良种子,甘蔗和水稻的亩产量逐年增加,上个榨季甘蔗亩产达7吨,比种植常规品种亩产量增3吨,水稻亩产550公斤,亩增250公斤。为了解决群众以前借道运蔗问题,政府在风景区外另僻蔗区道路8公里,群众出山更方便了。为了把风景区建成和谐的家园,潘教授还为农民办了几件实事好事:一是于2000年5月从美藉华人LitNG引
42、回捐款2.5万美元帮助岜豆村小学新建600m2的教学楼,改善了150名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是2000年潘教授把ford汽车环保奖给他个人的奖金10万元人民币捐献给雷寨和岜豆两村群众建沼气池,2004年他和助手们又从荷兰大使馆争取到14万元人民币帮助群众建沼气池;三是2004年通过新西兰驻华大使馆争取国际基金给风景区内两个乡的1700多名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全套妇检;四是2006年促成香港梁佩锦教授捐款50万元人民币在板利乡政府驻地建设一个眼科医院,为弄官山区的中小学生进行眼睛健康的全程保护;五是策划争取北大校方资金在研究基地内开辟教育实验室,为当地和来游览的学生提供涉及动植物实验的仪器设备和辅导;六是与*新科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为弄官山区的新安、新民等三个居民点的新农村建设提供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为弄官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