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分析模块论及句法分析策略对花园路径现象的解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754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法分析模块论及句法分析策略对花园路径现象的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句法分析模块论及句法分析策略对花园路径现象的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句法分析模块论及句法分析策略对花园路径现象的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句法分析模块论及句法分析策略对花园路径现象的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法分析模块论及句法分析策略对花园路径现象的解释.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 年 9 月第 9 卷 第 9 期Sep.2012Vol.9 No.9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句法分析模块论及句法分析策略对花园路径现象的解释赵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外语系,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花园路 径现象是一种局部的语言歧义现象,涉及语义、句法和语用等多方面 的因素。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该现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句法分析模块论和句法分析策 略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并对模块论和后封闭策略、起码连接策 略进行评析

2、。关键词:花园路 径现象;模块论;句法分析策 略语言理解过程是心理语言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而“花园路第四类研究侧重于对 GPP 进行分类,各个学者对其分类的标准各不相同。 曲涛、王准宁将 GPP 初步分为宾语主语歧 义,动词歧义等五类并做了语法和心理语言学角度的解读;田 正玲、吴先少、王利琳在分类时都提到了由词汇的多重意义造 成的歧义;尤肖南也在句法层面对 GPP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 类,即 GPP 是由省略连词 that 和逗号造成的。此外还有学者分析讨论了 GPP 的正面效应,认为其在取 得滑稽幽默表达效果的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 还有学者注意到了汉语的 GPP 现象并做了初步的研究。GP

3、P 在国外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就一直为心理语言学 家和语言学家所关注。 最初多从认知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展 开讨论,Bever 从认知结构入手,提出了一个分等级的标准图 式体系,Kimball 也提出了 GPP 形成的七原则,之后他又结合 句法和语义对 GPP 进行了认知心理的解释。20 世纪 80 年代后,国外学者开始借助语法分析,并将成 分分析与功能结构分析相结合对 GPP 进行解释,如 Weinberg径现象” (Garden Path Phenomenon,GPP)作为语言处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局部歧义现象最早由心理语言学家 Bever 提出并对其进行界定:对一个句子按常规方式

4、理解,直到句子后 面才发现理解有误, 然后回到分叉点对输入的语言重新进行 处理,采用非常规的方式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1这种现象就 是花园路径现象, 多年来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 所关注。一、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对“花园路径现象”(GPP)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 段,大多数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实证研究极少,仅 晏小琴她采用了有声思维和访谈的方法对 GPP 的整体加 工 过程进行了定性研究, 对比分析歧义句的正确和错误加工情 况, 发现歧义句加工引起了明显的花园路径效应和不同程度 的加工困难。除晏小琴外的大部分研究都是理论研究,大致可 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研究是对“花园路径现象”的

5、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蒋祖康第一次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 的 综 述, 他从心理语言学, 语法分析和功能结构分析三个角度对 GPP 的研究进行了归纳,程秀苹、袁平也从心理语言学,语法 分析和认知分析三方面对 GPP 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类研究从认知学的角度对 GPP 进行探析, 刘国辉、石锡书、 李瑞萍、 康慧从认知角度运用图式理论对 GPP 进行 重新解读;王云、郭智颖第一次尝试用认知语言学里的原型范 畴理论和竞争模型理论 GPP 的成因作了分析;黄碧蓉则用认 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来解释了 GPP;杜家利运用“细读方法” 对语句中的 GPP 进行了认知心理学的阐述。第三类研究是从句法分析

6、和处理的角度来解释 GPP。 王 冬玲, 张殿恩都以 Bever,Kimball,Frazier&Fodor 等人提出的就从功能结构的角度解释了 GPP 中 的“ 最 小 挂 靠 原 则 ”,Pritchett 阐 述 了 花园路径现象和语言处理的语法基础 ,Sturt和 Crocker 提出了功能结构单向确定理论。近年来,又有学者如 Townsend, Bever 提出应该采用综合 的策略来研究花园路径现象。由以上国内外研究综述可以看出, 目前从认知语言学和 心理语言学角度对花园幽径句的研究较多,且多为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较少, 本文将从心理语言学角度中句法分析模块论 及句法分析策略对花园路

7、径现象进行解释。二、句法分析模块论对花园路径现象的解释Fodor 在大脑的模块性这一著作中对模块论的基本观 点及其对语言理解的过程进行了阐述。 根据 Fodor 的观点,语 言理解总的来说是很多不同的模块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一个有意义的语言信号,从而将其同其他的声音区别对待,此外这初步的处理结果, 并进一步运用语境和世界知识来对其进行些模块过程在信息上是包裹起来。 2Forster 的模型是较早提出来的, 他认为语言处理有三个 不同的独立系统。第一个是词汇处理器,它在语音输入或正字 法的基础上激活一些词项, 然后词汇处理器的输出就传到下 一个系统 句法处理器。处理器从词汇输出中抽取信息,对 句

8、子进行分析,产生表层结构表征。 最后是消息处理器,它把 语言表征转换成表示语义意图的要领或意义结构。 他认为每 一个系统都是独立工作的,不受上一级系统的影响。 3也就是 说句法处理器只负责句子的句法加工, 将句法功能赋予组成 句子的单词或词组,找出它们之间的句法关系,从而获得句子 的表层结构。在其对句子进行即时处理的过程中不受语义、一 般性知识的影响。Mitchell2P143 进行了一项自我监控阅读作业的实验, 受试 在实验中要求阅读由两部分组成的句子, 在确信已理解第一 部分后按下按钮显示第二部分,并记下处理时间。(1)After the child had sneezed the doc

9、tor.(2)prescribed a course of injections.(3)After the child had visited the doctor.(4)prescribed a course of injections.句(1)中的 sneezed 从语义上来说不能有直接宾语,是不 及物动词。 而句(3)中的 visited 可以作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不 及物动词。 实验发现,处理句(4)比处理句(2)要花更多的时 间,说明被试被迫在句末对句(3)重新做出解释。 但另一个更 重要的实验结果是,受试在(1)上花的时间长于(3),这说明受 试首先将 sneezed 理解为及物动词

10、, 之后又重新将它分析作 不及物动词。 即受试在理解(1)、(3)句时都出现了 GPP,表明 语义因素并未参与到句子的句法分析中。否则,语义因素就能 够提醒句法分析器不要将 sneezed 分析作及物动词, 从而避 免在句(1)中出现花园路径现象。除了语义因素外, 一般性知识也不参与句法处理器的在线 加 工 过 程 ,Rayner,Carlson 和 Frazier 的实验就证明 了 这 一 点。 他们观察了受试在阅读以下两个句子时的眼睛固视:(5)The florist sent the flowers was very pleased.(6)The performer sent the f

11、lowers was very pleased.从一般性知识或现实世界事件的合理性 (plausibility)来评估、修改,最终得出语言所传递的语意信息,这一过程以互动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句子在线加工的过程本身是模块性 的,但离线处理过程却是互动性的。 2P139-140三、句法分析策略对花园路径现象的解释根据模块论的观点, 我们听到的每一个词首先激活句法 处理方面的策略, 这些策略使得我们更容易将听到的词附在 最近的句子成分上,而不是前面的某个句子成分上,或重新构 建一个成分,4这就涉及到两个重要的句法分析策略,即后封 闭策略和起码连接策略。后封闭策略认为, 只要符合语法人们都将新项目依

12、附在 当前的成分上。 3P362(也就是说句法处理机制应该允许新进入 的语言成分成为正在处理的句子结构的组成部分, 使用这种 策略可以减少工作记忆负担。 如句(7):(7)Since Jay always jogs a mile seems like a very short distance to him.虽然 jogs a mile 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 但根据后封闭策略,这一结构必须暂时保持“开放”的状态,只要符 合句法,就应该允许后面的成分进入这一结构,从而避免歧义 的发生。 Frazier 和 Rayner 考察了受试在阅读句(7)时的眼睛 固视, 研究发现受试的眼睛固视在

13、后面几个词的时间长于前 面几个词,说明受试对短语“a mile”有所误解,造成了 GPP,需 要在后面作一些修正。 3P363起码连接策略认为当新进入的语言成分可以挂靠两个或 两个以上节点时,应该选择已经确定的节点作为挂靠对象,并 使树型结构保持最少数量的节点。 如句(8):(8)I kissed Joan and Mary laughed. 5名词 Mary 可以挂靠前一名词 Joan,与其构成一个名词短 语,也可以挂靠后面的动词 laughed,形成一个主谓结构,但根 据起码连接策略,Mary 应理解为是和 Joan 属同一名词短语结 构中的成分,而不是尚未确定节点的主谓结构,这一挂靠关系

14、 使我们无需新的节点,从而保持了最少的节点数,但这恰恰引 导我们走上“花园路径”。然 而 这两个策略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句 (9)I knew Jack failed to come for no reason.不产生 GPP。 根据“后封闭策略”和 “起码连接策略”,Jack 应作 knew 的宾语,但 Jack 同时又能充 当新从句的主语,因此在对句(9)进行重新分析和处理后就能 避免 GPP。 这就是 Frazier 和 Rayner 后来提出的“复原”原则, 他们认为某些独立的句法处理原则可以“复原”最初句法处理 上的错误,使重新分析和重新处理不会造成额外负担,例如出 现可以充当新从句主语

15、的名词成分时, 重新分析和处理就能 使其合理化。 6但蒋祖康7指出这一补充的独立原则也有其缺陷,如在句(10)The man pushed through the door fell.中, 出现 fell 时无法 找到能充当其主语的名词成分,不能合理“复原”进而造成 GPP。 而且即使有能充当新从 句主语的名词成分 , 如 句 (11)After Mary mended the sock ripped again. 中, 虽然 the sock 是可以 充当新的从句主语的名词成分,却依然无法“复原”句(11)最 初的错误分析,这种情况也有可能造成 GPP。也有学者从语言功能知识的角度出发6P4

16、7 认 为 “ 后 封 闭说,(5) 句中的 The florist sent the flowers 比(6) 中的 Theperformer sent the flowers 更加合理,应把(5) 句中的 Theflorist 作为 sent 的施事,但看到时 was 才发现理解错误,但(6)句则不会引起误解, 应把 The performer 作为 sent 的受事,因为演员不会送花给别人 。然而 Rayner 等发现,受试在阅读(5)、(6)时都出现了眼睛的回溯,表明两个句子都存在花园小径现象, 即句法处理器在其在线处理过程中并没有考虑一般 性知识。需要指出的是模块论与互动论一样, 都

17、认为非语言因素 参与了语言理解的过程, 只是这些因素是在语言因素作用完 毕之后才起作用的。模块论认为语言的理解至少牵涉到两个完全不同 的 过 程,第一个是输入系统,由许多模块组成,其功能也是以模块 的方式来完成的,第二个是中央处理过程,用于接受输入系统策略”和“起码连接策略”注意句法、语义和语境结合,从语言功能出发提高了读者“外在显能”,但对语义和语境两面性的 阐述缺乏系统性。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Frazier 和 Rayner 的理论并不能全 面和无例外地解释所有的花园路径现象。四、结语花园路径句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 人们对其有不同的 理解途径, 一般来说人们采用的是能解决问题的最快速最有

18、 效的策略。 本文从模块论和句法分析策略的角度对其做出了 解释, 心理语言学家提出的后封闭策略和起码连接策略和模 块论是一致的,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强调同时使用词汇知识、 语篇及上下文等来理解句子的互动论。 不同的句法分析策略 和模式及其对花园路径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语言 的内在规律,人类大脑的语言处理机制和语言的理解过程,但 这些策略和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许多深层问题还 有待于通过实证的方法来解决。参考文献:1 王云,郭智颖花园路径现象认知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1):60.2 马明论句子句法加工过程的模块性J东北大学学报,2004,(2):139.3 桂诗春新

19、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65-366.4 David WCarrollPsychology of Language MBeijing:Foreign Lan - 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20.5 曲涛,王准宁浅析花园幽径现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8):22.6 杜家利“细读方法”对语句“花园路径现象”的指明作用J达县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1.7 蒋祖康“花园路径现象”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248.(上接第 106 页)稳而坚强。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结尾

20、和开头的显著对比。女主角变得越来越有主见,男女主角之间的权 力关系也随之颠覆。虽然作者留下开放式结尾,并没有继续讨 论女主角是否接受手术的问题,但通过对对话的细读,男女主 角之间权力斗争的结果已经很明显。四、结语通过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言后行为的分类,我们可以看 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男女主角在对话不 同阶段使用的不同种类的言语行为反映了他们之间权力关系 的变化,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第一阶段的对话中,女 主角大多使用表达类言语行为,显得唯唯诺诺;而男主角则较 多使用断言类言语行为。这体现出男主角在对话中占有主动。 到了第二阶段, 权力关系开始发生改变。 女主角不断提出疑 问

21、,而男主角则使用承诺类言语行为,试图说服女主角接受手 术。 在最后一阶段,女主角大量使用断言类言语行为,变得尖 锐讽刺,而男主角则显得笨手笨脚,一直重复承诺类言语,我 们于是能够看到权力关系的颠覆。 对话除了反映男女主角之 间的权力关系, 还通过描述主角之间的冲突, 推动着故事发展。 随着冲突升级,言语行为的种类也发生改变,直到最后整篇小说以权力关系的颠覆作为结束。注 释: 本文所引用的白象似的群山译文来自海明威 : 短篇小说全集 上册,陈良廷,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参考文献:1 海 明 威. 短篇小说全集上册M. 陈 良 廷 , 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2 Aus

22、tin,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A.Pragmatics: CriticalConceptsC.Ed.Asa Kasher.Vol.2.London :Routledge,1998.7-27.3 Hemingway,Ernest.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A.Men WithoutWomenM.London:Arrow Books,1994.38-42.4 Searle,John R.the Structure of Illocutionary Acts A.Pragmatics :Critical ConceptsC.Ed.Asa Kasher.Vol.2.London :Routledge,1998.48-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