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757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析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摘 要:离骚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屈原在该作品中独创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展示了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并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香草美人”意象蕴含着屈原的爱国深情和独立高洁的人格。屈原洁身自好,一心想追求开明民主的政治,然而事与愿违,他只好借助“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抒发自己的苦闷之情。关键词:屈原;香草;美人;意象;人格魅力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20-01一、“香草美人”意象“香草”,寄寓着诗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是“志洁”的象征。在那个“举世皆浊而我独清”的世界中,屈原借助这种特殊的

2、表现手法展示自我的人格理想,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细读离骚,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大致有这样一些植物:芰荷、江蓠、蕙茝、菌桂、白芷、荃、兰、椒、菊、芙蓉、杜衡等等。在作品中,香草类型多达44 种,而屈原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以各种各样的香草披戴于身上。王逸章句注曰“香草”,并说明取喻含义:“言己修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裳;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屈原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以外在的修饰衬托内心的纯美高尚。不仅如此,他还饮花露,食落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兮餐秋菊之落英”。屈原还

3、种植了大片的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屈原欲使多数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群体意识。可悲的是,这些经过诗人心血培植的香草,经不住淫风恶雨的侵袭而竞相变节变质。“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但是,诗人并不随波逐流,而是立志不变。“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既象征高洁的人格,代表作者不变的追求,同时也和恶草相对,象征政治斗争的双方,表现屈原恶劣的生存环境!以上分析了“香草”意象,下面再说说“美人”意象。王逸章句谓:“美人,谓怀王也;人君

4、服饰美好,故言美人也。”屈原多是以对美人的渴慕比喻对理想的追求,以男女之情比喻君臣之义,用男女意象来象征君臣关系。“美人”之于屈原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承载了诗人更多的情感信息。 “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作者自喻。屈原离骚开端以低徊哀伤的笔致写道:“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诗歌的前半篇,屈原的自我形象以女性的身份出场,“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俨然一个绿衣红裙、婀娜多姿、容貌姣美的女子。“曰黄昏以为期兮,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逅而有他。”这位女子在痴心等待爱人的迎娶,却不料爱人忽然改道、怀有他

5、心。诗人在这里将楚王作为男性,以男女婚娶喻君臣相契,以男方的变卦喻楚王的疑忌贤臣、对自己信任而不终的事实。君王由之前对屈原的信任并委其重任到后面的对屈原疏远、流放,到最后的腐化变节,与楚国旧贵族同流合污,所以才有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感叹,饱含诗人对君王及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又转而为男身,“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以男性的身份四处“求女”。求女即为求君,诗人继续运用男女君臣之喻以神话中的女子比拟楚王。屈原为实现美政理想而寻求支持者,即圣明的楚王,却找不到合适的说合者,周围都是些蔽美嫉妒的小人或庸臣,无一可托重任。内心忧怨之情无处宣泄,所以用这样的情节

6、表现自己遭到君王废黜之后,不屈不挠求合于君的努力及失败的结局。以男女之情比喻君臣之义,用男女意象来象征君臣关系,这种以男女喻君臣的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对后世文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二、“香草美人”意象与屈原的人格魅力屈原借“香草美人”以明志,诗人满腔的热情被楚怀王视而不见,“上下求索”,气而之下诗人决定去国远游,但在真正离开之时,强烈的爱国之心告诉他不能这样做。诗人最终选择留下来,并决定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生命对于爱国的屈原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国家的兴亡存败,如果可以,他宁愿用死来告诫那些昏庸的统治者。他深厚的爱国激情、悲壮的献身精神并没有随着他的死去而逝去。通过“香草美人”可看出,诗人一再主张开明民主的“美政”。他不懈的追求“美政”的理想,与一切丑恶的事物做斗争,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统治阶级贪婪成性、结党营私、争权夺利、陷害忠良等丑行都被诗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因此被排挤。他为此感到苦闷,但他坚持自己的作风,在强权下并不低头,出淤泥而不染,只期盼他的政治理想有一天能够实现。“香草美人”意象蕴含着屈原的爱国深情和洁身自好的人格魅力。参考文献: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m.中华书局,1982.3洪兴祖.楚辞补注m.中华书局,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