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探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2771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探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探析 内容摘要: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生态体系、英语教育的文化生态失衡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文化生态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及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以促进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文化生态平衡发展。关键词:文化生态 英语教育 少数民族 生态平衡一、 引言生态学是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1866年在有机体普通生态学中首先提出的,它表示生物体同其周围有机或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语言生态学、文化生态学都是借鉴于生物生态学发展而来的,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及发展的规律,它主要分析和研究各种文化生态

2、环境生态因子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反作用。文化生态学体现的是一种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追求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并追求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是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对外语教育进行的综观和整合性研究。其文化生态系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教育为中心, 综合外部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的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二是以单个学校或某一个教育层次为中心构成的,反映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三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组成的系统。”(胡庚申,2009) 对于少数民族的英语教育而言,它还直接受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文化生态系统诸多方面

3、的影响,所以具有其特有的外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二、 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生态体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文化。每个民族与其自身的文化特是紧密相联的,一个民族固有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使它与其他民族区分开来。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既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又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要发展少数民族的英语教育必定要了解其独特的文化生态体系。1. 少数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字我国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藏、蒙、维吾尔等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各少数民族间语言之间差异较大。对于少数民族来说,除本族语为自己的母语外

4、,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而英语则成为第三语言。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性,它们所依赖的生态环境也各自不同,对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同样,人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否则人们要获得语言能力是不可能的。2. 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因此习俗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中国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受到生态环境、社会关系、历史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表现在衣食住行、婚葬、礼仪、节日、信仰等特有的文化习俗,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3. 少数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少数民族长期的自然

5、环境与社会环境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从而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封闭和半封闭的自然环境仍还未改变,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仍停留在落后的水平。其突出的表现是思维方式的封闭性,如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民族文化里,人们敬重土地,而以游牧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民族文化中,人们则敬畏大自然,以维护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为准则。单一性、直线性则成为少数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三、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文化生态失衡1. 课程文化生态失衡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一方面,文化造就了课程,它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课程的文化品性,并为

6、课程设定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和范畴来源。另一方面,课程又精炼文化。它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文化的增值与创新提供了核心机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文化过程,它在传递文化的同时,也创造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为此,外语教育界强烈呼吁在外语教学中要加强外语所依附的文化教学。然而,我们却在外语教学中过度关注西方文化,出现忽视中国的本土文化的现象。2.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内部结构的失衡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内部结构文化生态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体制和教学观念上。民族地区的英语师资不但在数量上严重缺乏,而

7、且在师资结构上也存在问题。国内专门为民族地区培养英语教师师资的院校极少,而且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大部分只是专科,他们绝大多数对所教民族学生的母语结构及其文化不太了解,难以对民族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具有针对性。此外,民族地区英语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使用欠合理。有的学校并未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给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的课程及选用的教材与汉族学生一样,采取与汉族学生相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而抹杀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 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少数民族学生从中学升入大学,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到非少数民族聚居区,从本民族文化环境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8、英语教育中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英语教育者既要传递目的语文化,又要了解本族语文化。汉语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所代表的英美文化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差异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既要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又要接受英美文化的影响,因而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冲突现象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四、 促进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文化生态平衡1. 加快普及基础英语教育要解决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首先在观念上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英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普及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

9、在西部偏远贫困农村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应开设英语课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接受英语教育的平等机会和权利。其次,要根据地域差异和族群语言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地编写适合各少数民族学生的教材,制定不同的课程大纲与教学方案。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少数民族的英语教学除了汉语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还应包括少数民族语言背景下的外语教学及多语言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应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英语教育的投入和政策的倾斜力度。2. 有针对性地开展三语教育民族地区开展三语教育是民族文化保留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是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10、。在民族地区开展三语教育,其实质是发展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教育。其中包含本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接受其他文化的教育,也包含学习者在两种及几种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接受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不仅要具备本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还要有扎实的英语和汉语基本功,以致完成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三重语言文化的转化,有的放矢地解决英语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三语教育,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有针对性地开设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英语课程。3. 更新培养观念,建立具备良好文化素养的英语教师队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使学生不仅学会语言和了解英美国

11、家的文化,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引起的理解障碍和克服语用失误,注意到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异族文化与本族文化的敏感度与意识。同时,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文化方面的内容,结合课文介绍讲解有关背景知识,适当地把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作对比,将英美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介绍给学生。加强英语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信息交流和文化信息交流。加强民族地区英语师资的培训力度,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从少数民族中多培养自己的教师。4. 依托英语第二课堂,营造大学少数民族文化氛围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则指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

12、和活动,是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绍钦,2000)。它与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以顺应英语素质教育要求。为营造大学少数民族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参与和热忱度,民族地区高校在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可以拓展其活动内容,合理有效地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如可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英语大赛”,要求参赛选手在定题演讲和才艺表演中都要体现少数民族特色。这样既能加深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五、结语 文化生态环境对英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同时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又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文化生态建设与发展,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13、。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平衡、健康的文化生态,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和各项事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1. 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2.2.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生态体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3. 刘雪莲. 中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第6期.4. 腾星. 族群、文化与教育, 民族出版社, 2002. 5. 王绍钦. 对第二课堂活动定位的思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6).6. 乌力吉. 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纵横解读J.贵州民族研究, 2005年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